雷歌在音乐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2014-08-26 06:50李纳刘福瑞
艺术评鉴 2014年14期
关键词:雷州文史湛江

李纳+++刘福瑞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主旋律,灵活地将地域优势融入育人活动中,以亲切、直观、感性的方式打开大学生的心扉。作为广东省粤西高校,音乐学院以雷州半岛音乐资源为依托,挖掘雷歌、雷剧的创作背景、歌词、台词、变迁等所反映出的历史与社会,结合音乐生性格、思想、专业学习等特点,开展采风、创作、教唱红歌等崭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音乐的形式播种于音乐生心中,起到润物无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雷州歌 爱国主义教育

岭南师范学院作为广东省粤西高校,地处雷州半岛,挖掘雷州音乐资源成为音乐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首选,通过对雷州歌的解读,培养音乐生浓烈爱国精神、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是非辨别能力;热爱粤西、服务粤西的责任感;理性看待国际形势,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提高政治素养,以期在未来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能够坚定地维护国家利益。

一、雷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新资源的原因探究

雷州音乐资源博大精深,本为就以雷州歌[1]为例,从歌曲的创作背景、歌词、红歌运动等多方面来解析其对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一)雷州歌的创作背景具有大量的爱国主义因素

雷州歌产生于雷州半岛人民生产和生活之中,所反映的社会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反映男女青年爱情婚姻的,有歌唱劳动生产的;有揭露社会问题的;有弃恶扬善的;有传授自然社会知识的等等。革命战争年代,有的革命者为了使雷州人民接收革命真理,也用雷歌形式去宣传革命道理。例如,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肆虐强占我国领土,全国救亡活动风起云涌,抗日雷剧团纷纷崛起,相继巡回于雷州半岛地带,用雷州方言唱出爱国最强音。遂溪四小星火雷剧团自编自演,在城月玗和邻村演出抗日雷歌剧《光复南澳》、《国破家何在》、《父子从军》、《巾帼英雄》、《皇军末日》、《林中口哨》、《死里求生》、《怒吼》、《放下你的鞭子》等,各地连演三两晚,观众云集,群情欢唱,情绪激昂。在《国破家何在》剧中,演员表演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悲痛倾诉被日寇迫害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时候,观众深受感染,纷纷送上糕饼、水果以慰藉,还有激愤的群众现场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增强群众的凝聚力和爱国情感。四小星火雷剧团不仅仅下乡演出革命剧目,而且成员本身也是坚定的爱国志士,是宣传的样本。剧团首倡者周超群投身革命后历尽艰难,坚持对敌抗击,曾任遂南区党委书记,后惨遭日寇杀害,剧团成员亦不乏忠诚的革命战友,例如,周立人、周德安、陈耀南等,其革命传奇经历早已传为佳话。1943年秋,廉城、安铺相继沦陷。已恢复党籍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南路特委会委员陈信材回到家乡廉江县白鸽港一带活动,他把日军的滔天罪行编成歌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先教本村儿童歌唱,他们再教邻村儿童歌唱,使大家憎恨日本鬼子,不做亡国奴,团结一致,共同抗日。

纸质歌本是听觉启蒙最直接的工具。例如,《解放歌声》(歌本)珍藏在湛江市博物馆的一件革命文物,纸质手刻油印本,歌本不大,127*99厘米,1949年7月3日由滇桂黔边区、滇东南行政专员公署出版室编印,1961年湛江专区博物馆建馆时征集。《解放歌声》馆藏距今已经半个世纪,尽管它的流传经过不详,但是我们仍可以从这个歌本中获得一些珍贵的历史文化信息。歌本收录了14首歌。国际歌、毛主席命令我们、民主胜利歌等等,成为六十多年前中国历史中的一种特殊红色记忆[2]。

(二)雷州歌的歌词内容具有丰富的爱国主义内容

音乐可以通过优美动人的音乐语言和歌词来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在语言已经穷尽的地方,音乐才开始它起作用的领域。那些无法用言语告诉人的东西,可以用音乐的旋律来诉说,因为音乐是直接表现人的情绪和内心感受的。在这方面应当注意到,音乐是对年轻的心灵起作用的不可替代的手段”。音乐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优秀的音乐作品能使人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产生巨大的行为力量。在1926年3月,廉江县青年同志社关泽恩、江刺横等根据廉江的实际,以“旧瓶装新酒”的方式,利用其曲调填新词,编出20多首革命歌曲并教农民歌唱。例如,“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压迫我,剥削我,我们团结起来,我们团结起来,铲除他,铲除他”“穿的衣裳,食的米粮,谁的力,谁的力,农民辛苦种来,农民辛苦种来,俱农工,俱农工”[3]这些歌曲深刻地揭露了地主压迫剥削农民的罪行,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农民的苦难惨景,在教育发动农民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还有九一八事变后,出现了大量的爱国主义歌谣。例如“记得九月十八夜,日本兵马入辽阳。男人捉来做牛使,女人捉来去做猪。老大捉去熬膏药,细纹仔捉去煮肉汤。防火烧我兵工厂,奸淫抢劫女学堂。后来又占吉林省,不久又入黑龙江。日本鬼子真可恶,同心打到黑心狼”[4]。

雷州歌词的爱国主义意义不仅体现在抗日战争时期,而且在建国后也常常用于支持国家两个文明建设。例如,1958年修建鹤地水库时,当时地委负责人莫怀同志就经常请著名雷歌歌唱家李莲珠到工地演出,以鼓舞民工斗志。“莫怀专委亲做主,建设宣传叫莲珠,各地民工总集会,建设运河大规模。”[5] 50年代,因旧社会恶习的遗留,雷州半岛很多偏远山村都盛行赌博,李莲珠创编雷歌“人若赌钱当作死,马血这人都无医,丢父丢母丢婆子,(我劝你)快快回头别赌钱”[6],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劝赌,经过为期几个月的公演,恰当地配合政府治赌,当地赌博之风很快销声匿迹。

(三)雷州红歌运动是爱国主义运动的组成部分

三十年代著名的遂溪救亡歌咏运动是雷州半岛爱国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九一八事变后,在遂溪县,县立乡村师范进步教师张馨(上海人)创作抗日话剧《是时候了》(主题歌《是时候了》)。此剧在校内外演出后,受到青年学生和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抗日时期,曾经出现著名的遂溪四个雷歌剧团,由地下党基层组织直接或间接领导,相继崛起于抗日时期革命老区村,活跃于遂溪南北村玗与广州湾岛屿,《儿女英雄》、《丑态百出》、《夜之歌》等爱国为雷州半岛抗战胜利做舆论宣传。endprint

二、雷歌在音乐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应用

(一)开展“走进红色雷州半岛”采风实践

帮助音乐生近距离感受原汁原味的民间音乐,开展高校党建创新项目工作。主旋律雷州歌反映大量雷州半岛革命历史与故事。红色革命遗址是“固化”的党史和革命史,是“活生生”的马克思主义教科书。雷州半岛“革命遗址”是主旋律雷州歌采风的最佳选择地点。“革命遗址”是中华民族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惟一性、独特性、不可再生性等特点,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不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经济价值,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少年进行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加强党史学习、宣传、教育和开发红色旅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持抵制腐朽文化,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2014年4-6月,岭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开展“走进红色雷州”学生党员采风实践。采风团由音乐学院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和部分积极分子组成,包括声乐、视唱练耳、作曲、舞蹈等专业学生,雷州籍生源居多。深入雷州半岛采风创作既是一个感受雷州红色文化、寻求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的过程,同时也是接受革命教育、心灵得到洗礼、提升思想境界的过程。期间,采风团将到遂溪、徐闻、雷州等地采风,参观革命历史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听取雷州半岛革命斗争史,并与雷州歌传承人、革命烈士后代举行座谈。采风结束后,成员将创作若干首优秀革命歌曲,举办新创作作品音乐会。

(二)设立雷州田园村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田园村位于雷州半岛腹部,立村于明末清初,原名雷州调弓东村,历经14代人口传、笔传的积累,即兴传唱和创作的雷歌,现保存下来有300多首,被评为湛江市第五批最美的村庄,湛江市第二批特色文化村。2007年2月,田园村著名“姑娘歌”艺人符海燕获得“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2014年3月,岭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正式成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雷州姑娘歌的传承训练示范基地”,挂靠声乐系,聘任传承人符海燕为客座教师,亲临课堂为学生做示范指导,为雷州籍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雷州姑娘歌的基本唱腔与表演程式创造条件。田园村老艺人符如舟《雷歌抄本》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不仅向展示300多年来田园村姑娘歌传承的清晰脉络,也向讲述田园村先辈们努力创造生活、改造自然与自身命运的故事,尤其是党的政策带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变化,惠及广大百姓。对田园村雷州歌艺人群体进行口述访谈,从学术角度对姑娘歌进行记录、打谱、整理,并结合当今审美艺术,融入现代元素,丰富其艺术表演形式与内容,使这种口传心授的民间艺术提升理论性、系统性,成为有谱可唱的现代音乐艺术,这不仅能够拓宽雷州姑娘歌的传播渠道,扩大雷州音乐的受众群体,提升同学们的专业水平,同时从传承人的身世、生活条件、唱雷歌的社会地位等方面的今昔对比,了解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从而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忠诚。

(三)组建“我爱祖国”红色雷歌教唱服务队

2013年8月1日,我院正式成立“我爱祖国”24人红色雷歌教唱服务队,共分为12组,以党和国家的重大节日、纪念日为契机,如“12·9运动”、改革开放纪念日、建国、建党等,分别深入到12个二级学院,利用业余时间,以小组的形式分散到湛江市中小学,教唱雷州半岛革命歌曲、编演革命剧目、举办党建晚会,以艺术实践的形式再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艰苦岁月、讴歌党的奋斗历程和丰功伟绩、赞扬中国人民的勤劳和善良,引导学生们在演唱这些作品同时,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的氛围,放佛能够亲身体会到今天美好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及党和国家的伟大,激起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达到在音乐实践中接受党的教育的目的。

三、雷歌对音乐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与影响

(一)通过学习雷歌,增强大学生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意识

从人类歌谣史透视雷歌的起源、歌谣几乎是与语言同时诞生的、雷州方言及其民歌与海南方言及其民歌是同类、在闽南仍可找到雷歌格律的歌等方面考据证实,千百年来,雷州半岛的居民基本是汉族移民而且绝大多数是福建迁徙来的,其方言属闽南语系的雷州话。因此,雷州民歌一如海南汉族民歌当时闽南民歌流传来的,况且至今在闽南民歌中仍有歌保留着原先的格律。所以,雷州民歌的源头在闽南是毫无异议的。[7]例如,咸水歌,大多流行于水上居民的疍家人[8],这些歌谣有的是情歌,有的写景,也有叙事的。“日日行出见沙滩,沙滩白白不改颜;沙滩诺然被改变,大浪一到它又还……”[9]这首咸水歌反映了解放先后疍民生活的对照,以此借以歌颂党的政策。因此,雷州歌是民族迁徙、融合、团结的产物,为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具有重大意义。

(二)通过学习雷歌,增加大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与认同

历朝历代雷州籍的骚人墨客,硕学名流,他们积极参与雷州歌活动,与雷州歌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当中有官至福建巡抚兼理闽浙总督、身后被追授为礼部尚书的陈瑸;有身居翰苑、参与《永乐大典》勘校和《四库全书》编校工作的硕学名流陈昌齐;有名登进士的休宁县知县洪泮珠;有举人黄清雅、丁宗闽、名流才子陈伯常、梁成久、洪翰等。[10]如雷州歌《党的光辉照万代》、《南渡河之歌》、《县长颂》等,“春节县长归故里,家宅未入入老区,笑脸走进敬老院,先给老人拜早年”。它在演唱演唱时并没有什么技巧,但它描写了干部深入群众,关心人民生活,公而忘私的优秀品质。因此,通过对雷州音乐文献的挖掘与整理,增强乡土情感,加强对地方历史文化的认同。

(三)通过学习雷歌,传递正能量,指导学生人生观教育

雷州音乐资源中具有丰富的励志内容,可以用来指导学生人生观教育。湛江市麻章区太平镇庐山村的洪泮洙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少年时开始考不上秀才,他的母亲就编一首雷歌激励他,雷歌是“一丛荔枝结满枝,东边红来西边青,同受风吹和日照,为也青红分无平。”洪泮洙发奋读书,后来科举连中,又做大官。洪泮洙勤奋读书的故事以及这首励志的雷歌至今仍在雷州广为传送。endprint

传说,陈瑸少年读书勤奋好学。一天,他母亲去采海,他在家读书,出门时母亲叮嘱他,说院子里晒着谷子,要他留意天气变化,可陈瑸读书太专心,外面大雨滂沱他仍不察觉,后来稻谷被大雨冲走,母亲采海回来,见到此景,十分心痛,骂了他一句,孤儿寡母,家境贫寒的陈瑸,听了母亲的骂声不禁流出眼泪,唱出一首雷歌:苦听陈瑸讲,回去三年海中间。太我读书中进士,将书答还母功劳。唱完母子俩抱哭一场,从此陈瑸更加发奋读书,后来考取进士,踏上仕途,陈瑸勤奋读书的故事以及他唱的雷歌至今仍在雷州广为传送。[11]

深入挖掘雷州半岛音乐文化资源,结合十八大精神,探索出一套既体现鲜明的地域特色并蕴含浓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又符合当今音乐生认知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模式;开拓粤西雷州歌党建功能,成为粤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力量。

音像资料、文字资料匮乏是研究工作的瓶颈。由于我国研究此领域的学者比较少,专著、论文等成果更是寥寥无几,尤其是音像资料更少。因此,具有参考价值的重要资料只有在地方志等档案文献中获得;同时,革命遗址年久失修,缺乏专业性保护,有部分已经人为损坏;被称为“活化石”的古雷州后人,曾经口耳相传雷州轶闻,相继离世,能够进行口述史研究的采访对象日渐稀少,其后代多外出谋生,几无文字记载流传下来。当今雷州歌传承人多数文化程度低下,口述史资料质量不高。

综上所述,雷州歌具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内涵,它反映雷州半岛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也是各种情感的升华。作为地处雷州半岛的高校,应深入挖掘雷州歌的内涵,与音乐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探索出地方文化与高等教育的有机结合的发展范式。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规划基金项目“雷州半岛音乐舞蹈文化发展性的保护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YA60043。

注释:

[1]雷州歌,又称雷歌,是用雷州方言演唱的民歌,是广东四大方言歌之一。雷州歌的基本内容就体现出雷州半岛的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存环境、劳动生产、家庭生活、爱情婚恋、历史人文、伦理道德、风土习俗、娱乐戏谑、丧白喜庆、政治时事等等。

[2]叶彩萍:《红色印记》,湛江文史委:《湛江文史资料·第30辑》,湛江:湛江文史委,1984年,第146页。

[3]冯维铭:《廉江革命歌谣》,湛江文史委:《湛江文史资料·第28辑》,湛江:湛江文史委,1984年,第346页。

[4]冯维铭:《廉江革命歌谣》,湛江文史委:《湛江文史资料·第28辑》,湛江:湛江文史委,1984年,第347页。

[5]陈晴宇,蔡成,许小梅:《“雷州歌王”李莲珠》,湛江文史委:《湛江文史资料·第19辑》,湛江:湛江文史委,1984年,第228页。

[6]陈炎:《三十年代的遂溪救亡歌咏活动》,湛江文史委:《湛江文史资料·第18辑》,湛江:湛江文史委,第33页。

[7]叶彩萍:《红色印记》,湛江文史委:《湛江文史资料·第30辑》,湛江:湛江文史委,1984年,第146页。

[8]冯维铭:《廉江革命歌谣》,湛江文史委:《湛江文史资料·第28辑》,湛江:湛江文史委,1984年,第346页。

[9]冯维铭:《廉江革命歌谣》,湛江文史委:《湛江文史资料·第28辑》,湛江:湛江文史委,1984年,第347页。

[10]陈晴宇,蔡成,许小梅:《“雷州歌王”李莲珠》,湛江文史委:《湛江文史资料·第19辑》,湛江:湛江文史委,1984年,第228页。

[11]陈炎:《三十年代的遂溪救亡歌咏活动》,湛江文史委:《湛江文史资料·第18辑》,湛江:湛江文史委,第33页。endprint

猜你喜欢
雷州文史湛江
乡村振兴背景下雷州潮溪村传统装饰工艺的创新研究
漆盒欣赏
2021湛江海洋诗会启动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一)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二)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三)
梦中题词
乡音心中留
雷州话及其独特的地域文化
略谈文史互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