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经济相结合的研究

2014-08-26 09:18赵国鸣
艺术评鉴 2014年14期
关键词:人才音乐专业

赵国鸣

摘要:高校音乐人才需要在更为广阔的空间内获得发展,通过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建设可以实现高校音乐人才进一步的发展和培养,当前需要对高校培养音乐人才的方式加以创新,通过服务地方经济来创建出高校音乐人才新的培养方法。本研究从高校音乐人才的培养工作出发,对高校音乐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展开了研讨,提供了多元能力平台构建、培养环节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等方式,希望对高校音乐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建设相结合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校音乐人才 培养 地方经济 能力

高校音乐人才的培养和发展需要多种途径和方法,服务于地方文化发展和经济建设是培养实用型、专业性高校音乐人才的一条新道路,高校应该根据市场和社会对音乐人才需要,设计出高校音乐人才多元能力发展的新平台,设置出培养高校音乐人才的关键环节,在于地方经济建设取得联系与沟通的同时,为高校音乐人才创设出更为广阔的空间与环境,使高校音乐人才在地方文化和经济的建设中占据主导地位,以文化和经济工作的实际来为高校音乐人才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载体和平台,在获得高校、音乐人才、地方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创新出新时期高校音乐人才的新型、高校的培养手段。

一、构建高校音乐人才多元能力的培养平台

多元能力是当前高等级人才必备的素质,高校音乐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应该重视多元能力的发展与培养,高校应该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社会影响,与地方相关部门一起构建起高校音乐人才多元能力发展与培养的新平台。高校应该围绕音乐专业的教学,利用自身的优势搭建起校内音乐人才多元能力培养的平台,通过专业课程设置、基础课程优化、选修课和必修课调整来形成对音乐人才的综合性、整体性的发展,构建出高校音乐人才多元能力提升的空间与环境。高校也应该围绕音乐人才发展为中心,在获得地方旅游、文化各部门和企业支持的情况下,扩展音乐人才的时间途径,以各种表演和展示来提升他们的表现能力、创编能力、组织能力,更好地发展他们的专业素质,使其能力得到多元化的发展与提升。通过校内和校外两个平台的建设可以是音乐人才能够成为知识、基础、能力等多元化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进而实现对经济建设和就业需要的深层次适应。

二、设置高校音乐人才培养的环节

高校应该根据音乐人才的成长和培养规律,对高校音乐教育进行进一步创新,通过与地方经济和社会的沟通实现音乐人才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当前的高校音乐人才培养工作中应该做好和突出如下几个方面的环节和内容:

(一)强化高校音乐人才的基本功

高校应组织音乐人才参加校内和社会上各种专业和项目的比赛,以此来强化高校音乐人才的基本功,通过高校和地方各类比赛的参加可以使师生找到教学和学习中基本功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而可以实现对高校音乐教育和学习的改进,这不但有利于提高高校音乐专业的学风和教风,而且有利于高校音乐人才基本功的稳步提升。

(二)积极参加音乐演出

高校音乐人才培养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历程,高校应该组织音乐人才参加各种音乐表演和演出,特别在高校和地方重大节日、活动过程中,更应该积极引导音乐人才参加演出与表演,这会使高校音乐人才得到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学习与检验机会,形成高校音乐人才对作品深入地认知与理解,更有助于高校音乐人才多元化、整体性地发展。

(三)增加高校音乐人才的艺术体验

艺术体验对于高校音乐人才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学中应该有计划地开展和丰富艺术体验,通过艺术体验来提高音乐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使高校音乐人才的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和生命力,进而能够培养出专业合格、能力出众的高等级音乐人才。

三、高校音乐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对接

(一)做好与地方文化部门的合作

与当地文化部门合作下的科研服务随着小康社会目标及和谐文化建设任务的确立,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资源价值的多层次要求显得更加迫切和更加直接。

(二)做好与地方旅游部门的合作

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中,把地域音乐文化融入到教学和实践中来,与当地旅游直接服务,是非常有效而实用的措施。在教学中,发挥民间文艺团体、民间艺人和民间文艺创作人员在活跃基层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定期请他们表演、传授,让学生掌握这类地方音乐文化,为再现和创作当地音乐表演形态打下坚实基础。

(三)做好与地方企业的演出服务

高校可以阻止音乐人才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与需求单位协作,根据各单位活动主题,有组织地创作、编排各类雅俗共赏、贴近当地群众生活和审美习惯的节目。这类合作演出是学生服务社会、学以致用的有效方式,是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衔接点,更是体现地方办学特色,服务地方经济的有效措施。

(四)做好与地方农村的精神文明服务

高校应该针对农村的特点组织音乐人才进行精神文明服务,要与当地农村、社区合作,结合当地风俗,利用节假日定期开展“文艺下乡”活动,创作、编排出更多贴近当地群众生活和审美习惯的节目,有效地为新农村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新时期高校音乐人才培养应该探寻方向和方式的创新,只有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和文化、社会和建设服务,才能对高校音乐人才的培养进行更为准确的定位,使高校音乐人才能够在更为广阔的空间获得发展的环境,进而加速高校音乐人才走向社会、走向市场,在全面融入地方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高校音乐人才的专业优势,为社会提供更为全面而专业的服务,在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获得能力的提升和市场的认可。

参考文献:

[1]钟玲,吴晓媛.乡土音乐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1,(23).

[2]谢红,郝宝珠.新时期多元化声乐教学模式的设计探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0).

[3]杨健.“一专多能”与“多能一专”——试论音乐表演和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12).

[4]杨建明,崔雪冬.论充分发挥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6,(02).

[5]陈晓芳,姚素蓉,汪丽红.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01).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才音乐专业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音乐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