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演唱中声门与气息的重要性

2014-08-26 09:26廖剑冰
艺术评鉴 2014年14期
关键词:声带呼气吸气

摘要:影响声乐演唱中的发声有很多要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气息与声门,声门是发声的基点,气息是发声的基础,声门与气息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共同影响着发声的质量,因此中注重气息与声门及其二者关系的研究对声乐演唱至关重要。

关键词:气息 声门

歌唱是人体的一种运动现象,是身体某些部位运动的结果。人体参与歌唱发声活动的器官由呼吸器官系列、发声器官系列、共鸣器官系列、语言器官系列和听觉器官系列等五大部分组成。声乐训练的目的,就是要使这五大部分器官联合协作,形成一种特殊的生理运动机制,来共同完成歌唱发声活动。而歌唱发声的第一步,是呼吸器官系列与发声器官系列的有机结合。

1854年,西班牙美声唱法代表者玛努埃尔·加尔西亚发明了喉镜,并提出“声门冲击”学说。“声门冲击”意思是声门刹那间的闭拢。他说在演唱时用非常轻缓的气息发出一个清澈纯净的a母音,会感到声门之处有一个冲击力,但这个冲击的力量非常小,小到不会影响发声器官和身体的其他部门,a母音是从喉咙深处发出来的,其声音是畅通无阻的。(p43)随着科技力量的飞跃,很多学者和美声唱法研究者通过实验、高速摄影和电子动态镜等尖端技术对演唱时声音的震动频率进行观察,发现演唱者在发声时声门是先闭合的,在呼气时由于气流的推动声门的后面会被吹开,继续活动,前部也会被吹开,之后声带会做向上向下的运动,呼气结束后声带逐渐闭合。将这种往返式称之为波浪式运动。”(p13)依此揭示演唱者的发声实质上是声门运动与气息两者的共同作用结果。因此,在歌唱发声的训练阶段,首当其冲的是训练声门与气息二者的良好的协调运动关系。

一、声门是发声的基点

声门,名思义,就是发声之门,生长在人的喉咙内部,两条声带间的裂缝,歌唱发声时会产生振动。医学上往往称之为声裂门。研究声门的运动与发声一直都是声乐学术界颇受关注的课题。

发声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自然反应。例如平日说话的语言也是一种本能的有意识的活动,发声者在发音时,喉咙是没有任何感觉的,因为他的声门非常自动地、恰到好处地被运用着,是一种条件反射。在这种情况下,感觉声门不存在或者没有起到作用,实不然,当我们的声带被打开,它不会阻碍呼吸,此时的气息进出非常通畅;当声带闭合取代呼气,这时感觉到气息不再是气息而变成了声音,一股飘渺的如气流般的声音,这就是声门作用的结果。这项实验说明,声带的张合关系到发声的质量,声门能够自如地进行运动,声带才能自然般产生振动,发声才能达到最佳状态。

声门是人类进行呼吸的唯一关口,我们人类主要靠肺部的压力与声门闭合的力量产生对抗才能产生呼吸,缺少了声门,这种对抗就不复存在,也就无法进行呼吸了,就像一个充满了气体的气球,如果气球口扎不紧,瞬间就能泄气。只有在气息通过声门,声门恰时打开,二者配合得当,才能发出美的声音,如果配合不当,气息出的慢,声门打开的早或晚,就会产生漏气,这在演唱中会感觉气息不够,而导致发挥异常,故掌握好声门的闭合是获得正确的呼吸与最佳发声效果的保障。

声门能够调节气息与音高。大脑通过听觉对声音的判断给神经下达命令来调节音高的升高或降低。梁程在《乐声的奥秘》说道:“在演唱时随着声音音调的变化,声带在振动的同时,在神经、肌肉、关节的参与配合下,他的长度、宽度、张力、体积均在不停地发生着改变,例如:由发低音到中音,再到高音,随着音调的升高,声带由整体振动变为边缘振动,由厚变薄,张力也随之逐渐升高。发低音时,声带松弛而整体振动;发中音时,声带紧张而位移减少;发高音时,声带更紧张而靠边缘振动。强音时,振幅大;弱音时,振幅小;假声时,声带拉长,边缘振动,声带甚至不接触。”(p47)判断音的高低是人类听觉的本能,即使不会唱歌没有学过声乐演唱的人,只要他听觉灵敏都能够唱出或听出准确的音高。但在演唱非常高的音时,除了需要本能听觉外还需要自我的声音调节能力才能做好。

二、气息是发声的基础

在声乐演唱中,良好的气息运动是歌唱完善的基础与保障。中外众多优秀的歌唱家通过实际的舞台演唱实践总结了一个真理:没有呼吸就不可能有演唱。

17世纪初著名歌唱家卡奇尼就特别强调气息,他认为在演唱时应始终保持气息的连贯、通畅与完整,这是美声歌唱艺术的最根本要素。19世纪著名的声乐教育家F·兰佩尔蒂说:“歌唱的学问就是呼吸的学问”,(p70)认为呼吸是歌唱最重要和最必要的基础。

在我国的民族唱法中,呼吸同样受到高度关注,如在气息与发声上就有精辟论断“夫气者,音之帅也,气粗则音浮,气弱则音薄,气浮则音滞,气散则音竭”。(p32)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呼吸对发声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它决定着声音的质量,因此气息是发声的基础。

歌唱中的呼吸应该如同日常生活中的呼吸是一样的自然自如,也是维持身体代谢和生命的基本能力,是一种生理反应。但在实际歌唱中的呼吸与日常生活中的呼吸是有区别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歌唱中的呼吸更具科学与复杂性,我们演唱的歌曲是一件音乐作品,它的乐句有长有短,抑扬顿挫,情感丰富富于变化,根据乐句的长短,歌唱时的呼吸就要有深有浅,再加之音色的需要还要富于情感表现,才能较好地演绎一部声乐作品。因此我们在学习声乐演唱的过程中要学会自我气息的控制与使用,针对不同的声乐作品,要有的放矢地去做好气息的运用,将演唱表达得淋漓尽致!

气息要靠呼吸的支持与支撑,演唱每一个乐句前都需要进行呼吸,呼吸进来的气不能瞬间跑掉,要用吸气的感觉来进行演唱,这就是呼吸对气息的支持。在吸气过程中,肋骨向两侧扩张保持吸气状态的同时,横隔膜下凹使腹部的吸气肌肉组保持吸气状态。气息在呼气肌肉组的推动下缓缓地均匀地呼出。保持细水长流,而不是迅速流光。吸气完后,不能放松肌肉群,需要继续维持吸气的状态。而在呼气时,肌肉群要推动气息的呼出,使呼气肌肉和吸气肌肉产生两个对抗力,增加对呼吸对气息的支撑。在演唱的高音区需要的支撑力是最大的,但不能因为支撑力度大而变得身体紧绷,在整个演唱过程中,身体状态应始终处于松弛,只是气息不能断。意大利杰出男高音歌唱家卡鲁索在《如何发声》(Hou to sing)中说:“用头声发出的、柔和的声音,如果没有横膈膜的气息支持,是一种没有用的东西。它没有致远力,距离稍远一点就听不见。而有深的气息支持的、柔和的声音,就有穿透力,集中而且富有表现力。”(p319)可以说,歌唱的艺术就是呼吸的艺术。

三、结语

笔者经过长期的美声教学与演唱实践总结歌唱的发声是建立在人类的声带和呼吸等生理器官与机能基础上,大脑对喉返神经下达指令,扩音器声门与气息的对抗而产生的,并能够根据乐音的高低、强弱、音色等做出相应的分配调整,产生的声流振频在胸腔、喉腔、咽部、口部、鼻腔等共鸣腔内得到更好的处理与扩展,最终才能发出响亮的、优美的声音。

综上所述,任何发声都建立在呼吸和声门的运动之上,没有呼吸的进行和声门的振动是无法发声的。在实际的歌唱中,呼吸的控制能力取决于声带的闭合程度,如果呼吸控制力好,就能获得良好的气息支撑,进而获得圆润饱满的声音,发声离不开气息、声门和声带。

在长期的教学研究中发现,很多演唱者包括教学一线的声乐教师一直以来都认为气息的支持力度完全取决于呼吸的控制力,而不晓得其关键原因在于声门的控制。声乐演唱是一项科学的系统的又富有抽象力的活动,声门和呼吸二者相互影响、制约,构成一对矛盾统一体。在声乐教学研究中忽视其中任一方都是偏颇的,必然导致他人的错误认识,影响歌唱中的发声,笔者撰此文,期望在声乐教学中能够抛砖引玉,引导声乐学习者和即将学习声乐演唱的人,将歌唱中影响发声的诸要素建立清晰明朗的认识。

作者简介:

廖剑冰,西安音乐学院声乐系副教授。endprint

猜你喜欢
声带呼气吸气
如果你很生气
声带常见疾病的应对方法
声带息肉症状表现
声带常见疾病的应对方法
长颈鹿为何是哑巴
晨起关键5分钟,健康轻松一整天
十大武学秘籍教学速成
没事多练壮腰功
哪一个呼气口可以继续呼吸?
哪一个呼气口可以继续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