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腔共鸣在声乐中的训练与功能

2014-08-26 09:26蒲东珂
艺术评鉴 2014年14期
关键词:声乐训练功能

蒲东珂

摘要:如何将悦耳、优美、科学的歌唱发声运用在歌唱中,这是声乐学习者们在追求声乐艺术所追求和思考的。正确的歌唱发声,除了气息的支持,还必须很好地发挥各共鸣腔体对发声所起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将声音协调到最好的效果。

关键词:头腔共鸣 声乐 训练 功能

一、对头腔共鸣的认识

头腔包括鼻腔、额窦、蝶窦等。它是固定不变的腔体,是歌唱高声区主要共鸣器官。头腔共鸣是指与鼻腔贯通的窦部,它包括额窦、蝶窦、眉心、鼻梁一带所产生的共鸣,作用非常重要。这个部位的共鸣腔体积很小,共鸣色彩明亮,在歌唱中,特别是在唱高音时,眉心部位会感觉到有些微微振动,似有点麻酥,这就是头腔共鸣在起作用,唱高音时主要使用头腔共鸣,产生丰富的高频泛音,使声音明亮集中、富有穿透力和金属感。

头腔共鸣其实是打开鼻腔所产生的共鸣,声波会在鼻腔中振动,故亦有人称之为(鼻腔共鸣)。但由于其共鸣范围是由颚至眉心,甚至到达前额、头顶,这常令歌唱者在头部产生振动的感觉(即所谓“头声”),故我们称之为头腔共鸣。头腔部分的共鸣能把声区的声音统一到一个高位置上,让声音产生色彩和穿透力。

二、头腔共鸣的训练

(一)哼鸣训练法

用声母“m”闭口哼唱,这种训练方法叫哼鸣法。

1.训练方法

用打“哈欠”时的吸气状态,笑肌微提,将嘴唇轻轻闭上,上下牙略分开,口内略呈“0”型状,舌根放松,软腭上提,用平缓的气流冲开声带发出带“m”音的哼鸣声,音量不宜过大,并将声音延长哼唱,尽量使声音的集中点和着力点往前、往上,好象声音发自鼻腔后部的上方。这时,嘴唇有“麻”的感觉,同时眉心及周围的骨面应有明显的振动感觉,说明初步掌握了哼鸣方法。

2.注意事项

哼鸣要轻柔、气息要均匀,相关发声共鸣器官要适当放松,集中精力想象发声的位置,使大脑中有一个准确的高位置声音概念。

3.自我检验方法

在哼鸣延长声音时,将嘴唇轻轻打开,音色特性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哼鸣发声位置正确。若打开嘴唇时,音色立即起明显变化,说明发声位置不集中或发声位置在咽喉部。

4.纠正方法

认真按照打“哈欠”吸气时的动作状态练习,注重软腭的提起和咽喉腔的打开两个中心环节,使声波顺利通过喉腔在咽腔以上集中振动。

5.自我检测方法

在唱“mi(咪)、ma(妈)”延长音时,用手指将鼻孔口堵住,这时若鼻孔内没有气息受阻现象,声音仍保持不变,说明头腔共鸣正确,若鼻孔中有气息受阻现象和声音有明显变化,说明有鼻音,应及时纠正。

6.纠正鼻音的方法

发声时软腭适当上提,舌根放松使舌身自然前伸,打开口腔和咽腔使声音自然放出,将发声的集中点和着力点放在哼鸣发声的位置进行振动,有一种气息从鼻咽部位向下回流和声音往上走从眉心飞出的感觉。切忌让气息进入鼻腔从鼻孔排出。

(二)子母音结合训练法

用声母“m”结合韵母“i、a”进行发声共鸣练习,这种训练方法叫子母音结合法。

1.发声共鸣方法

在第一步哼鸣训练的基础上,先按哼鸣方法发出短暂的“m”音,随即用嘴唇张开的力量和动作把“i”或“a”(唱成mi咪或ma妈)音送到哼鸣的发声位置上延长音继续唱出。

2.发声共鸣要领

嘴唇开打动作要灵巧有力,音量要适中,“m”音要短促准确,“mi(咪)”或“ma(妈)”音要明亮集中,保持发声高位置不变,保持眉心振动的感觉不变。

3.注意事项

用这种方法训练能获得真正的头腔共鸣声音,但容易产生不良的鼻音。鼻音产生的原因是发声时软腭与舌的后部过于贴近,逼迫部分发声气息进入鼻腔从鼻孔排出,引起鼻腔发出沉闷含糊的声音。

4.自我检验方法

在唱“mi(咪)、ma(妈)”延长音时,用手指将鼻孔口堵住,这时若鼻孔内没有气息受阻现象,声音仍保持不变,说明鼻腔共鸣正确,若鼻孔中有气息受阻现象和声音有明显变化,说明有鼻音,应及时纠正。

5.纠正鼻音的方法

发声时软腭适当上提,舌根放松使舌身自然前伸,打开口腔和咽腔使声音自然放出,将发声的集中点和着力点放在哼鸣发声的位置进行振动,有一种气息从鼻咽部位向下回流和声音往上走从眉心飞出的感觉。切忌让气息进入鼻腔从鼻孔排出。

三、头腔共鸣的功能

第一,共鸣最重要的创造功能是共鸣扩展音响。原因是基音音响和轻微的声音是从发声带发出来,没有来自人体发出的共鸣腔出来的共振,这就不可能便其共鸣扩展开来,然而就没有了声音的美化。其实,来自人体本身的先天的生理素质而发出的声音是为创造共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第二,共鸣能够支持高音功能。在本文提到音高功能,就是高音的意思,美妙的高音是声乐艺术美追求音色与音质美的必备条件,要想在声乐表演中能发挥到极致,就必须要具备有一个有魅力的高音。高音是一个有旋律和曲调的高潮,是激情鼎沸、音响宏亮的“制高点”,在起伏跌宕的旋律音高变化中,能够把音响推到“至高点”的顶峰,那该是声腔美的胜利。

第三,共鸣能够调节声区的功能。不一样的共鸣声区就有着不一样的音响特色,普通的高音是通过头腔和口腔而发出的,而胸腔发出的则是中音和低音。在高旋律的高低音变化中,可以分别以不同声区为主要共鸣点,仍然也要有主有辅,使之融为一体,让共鸣既有音色的区别又有统一的协调,从而使音色富于变化。

参考文献:

[1]邹本初.歌唱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胡郁青.中外声乐发展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endprint

猜你喜欢
声乐训练功能
声乐技巧与声乐表演的相关性分析
数学的翻译功能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浅析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我有特异功能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
功能关系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