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暴力行为原因及护理干预探讨

2014-08-27 12:19程艳李秀明丁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0期
关键词:暴力行为精神病住院

程艳 李秀明 丁玲

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暴力行为原因及护理干预探讨

程艳 李秀明 丁玲

目的 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原因以及护理干预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150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 其中有30例患者出现暴力行为, 通过系统调查, 对患者暴力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 患者暴力行为的产生因素包括了精神病症状、性格、药物作用、要求得不到满足、缺乏家庭支持、自身否认有病、没有前兆的突发暴力、躯体不适、对治疗和护理缺乏依从性等。结论 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 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诱因多样, 临床上需要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 预防暴力事件的出现。

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原因;护理干预

精神病患者由于自身疾病的影响, 在行为上可能无法自制, 容易出现自残、伤人等暴力行为, 其中多为攻击行为[1]。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出现, 对其他住院人员以及医护人员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甚至会出现致死情况。因此,医院单位有必要采取措施对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诱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并采用相关护理措施进行干预[2]。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本院收治的1500例住院精神患者为例, 对30例存在暴力行为的患者进行原因分析, 并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

详细临床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本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份收治的150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为例, 其中有30例患者存在暴力行为, 其中男16例, 女14例, 年龄为17~60岁, 平均年龄为34岁。其中有12例患者为精神分裂症,有10例患者为躁狂症, 有5例患者为抑郁症, 有3例患者为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病程时间最短的为1个月, 病程时间最长为15年;患者文化程度均在高中或者以上。所有患者经过兴奋状态以及司法鉴定, 均为重症精神病患者, 以首次发病和首次住院患者为主。

1.2 方法 对30例存在暴力行为的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系统调查, 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分析、医护记录查看、调查报告统计以及医患交谈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 对患者出现暴力行为的原因等进行分析和研究[3]。

2 结果

2.1 暴力因素 经过分析, 患者暴力行为的诱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精神病性症状支配:比如幻听、妄想等, 针对工作人员。②要求未得到满足:比如打电话、要求出院等。③家庭支持系统欠缺:家人不探视, 引发情绪波动。④自身否认有病。⑤性格孤僻内向、人格障碍。⑥突发的没有任何前兆的暴力。⑦躯体的不舒服。⑧药物的副反应, 引发焦虑、坐立不安等。⑨拒绝治疗护理。⑩对保护性约束不合作。

其中①有12例, ②有13例, ③有10例, ④有20例, ⑥有11例, ⑦有6例, ⑧有7例, ⑨有21例, ⑩有20例。其中主要以自身否认有病、拒绝治疗护理以及对保护性约束不合作较多。患者诱因均为1~3个。

2.2 暴力形式 在暴力行为上, 主要存在以下2种形式。

①言语攻击:辱骂。②身体攻击:吐口水、抓人、咬人、拳打、脚踢。

其中言语攻击有23例, 身体攻击有20例。2种形式的差别不大。

2.3 暴力结果 暴力行为所致结果有以下2种。

①工作人员面部、头部、眼睛、手部、胳膊被抓伤率较高。②工作人员被皮外伤、局部淤青、血肿、骨折、被咬伤。

其中①的发生例数为43例, ②的发生例数为10例。其中①的发生率较大。

3 讨论

通过上述研究可得, 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暴力行为诱因较多, 暴力形式较为集中, 暴力结果较为严重, 临床上需要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进行预防[4], 护理措施可以如下所示。

3.1 环境护理 患者的病房需要保持安静、宽敞, 温度以及湿度调整到适宜数值, 并配置较为简单且适用的设施, 严禁存放相关危险物品, 将电视以及音响关闭, 防止噪声对患者精神造成刺激, 室内装饰色彩以柔和的颜色为主, 比如淡蓝色、浅米色以及淡绿色, 从而使患者的心理保持平静, 降低暴力行为的发生率。

3.2 疾病护理 对于精神较为兴奋, 行为躁动的患者, 需要将其单独隔离, 防止其他住院患者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另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加以分析, 探讨患者暴力行为的诱因, 从而对患者开展相关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药物服用加以观察和监督, 确保药物的正确使用, 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病症状。对于存在幻听、妄想症状的患者, 不宜在其面前与其他人耳语, 防止患者因被害妄想产生敌意。在患者面前要保持亲切和蔼, 防止不和谐的言语或者表情对患者造成刺激。

3.3 改善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予以尊重和关心, 同情并且积极帮助患者, 语言交流上要耐心和细心, 严禁使用刺激性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 分析患者的内心需求,并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 从而让患者能够在舒适、满足以及温暖的环境中休养。改善患者与护理人员的关系, 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降低护患的纠纷和矛盾。

3.4 加强观察和监督 护理人员还需要提高对工作的责任感, 加强对患者病房的巡视, 并通过交流, 对患者的面色、表情以及心理进行猜测和评估, 并结合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措施, 预防患者出现暴力行为。及时安抚患者的情绪,对存在过激状态的患者, 不宜与其辩论, 对无法通过言语进行劝说的患者, 需要采用药物对其进行控制。

3.5 心理护理 护理过程中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 并对患者的病情以及疾病的知识进行讲解, 从而降低患者的心理负担, 缓解患者不安的情绪[5]。另外还需要保持患者护理环境的舒适和卫生, 交流过程中态度保持亲和, 动作保持轻柔, 从而拉近护患关系。

3.6 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对患者存在的疑惑需要耐心解释和说明, 包括病情发展、疼痛的起因以及治疗等, 并对患者讲解关于疾病的相关知识, 说明治疗和护理对疾病预后的影响[6], 从而使患者了解能够遵循医师嘱咐进行治疗, 并积极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护理, 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另外, 还需要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用药, 并教会患者对情感和情绪进行合理宣泄, 降低患者的心理负担。

综上所述, 一些精神病患者在患病之后, 会伴随着失眠、头痛、头晕、四肢无力、情绪不稳定、神经质等精神病状的出现。一些患者可以急剧发病, 并出现兴奋、胡言乱语、行为怪异、妄想、幻觉等症状。暴力行为的出现对患者自身以及周边人群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在住院期间需要开展相关护理措施, 从而有效降低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率。

[1] 沈秀萍, 虞祥娟, 杜娜.预见性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影响.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 7(21):6-8.

[2] 朱玉梅, 易正辉, 朱翠芳.难治性精神分裂症30例危险行为预见性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11, 17(16):4-6.

[3] 郑蔚.一例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预见性护理.中国疗养医学, 2010, 19(1):25-26.

[4] 黎赛英, 傅延东, 洪华珍.精神科住院患者的暴力行为对护士的影响调查(附97例报告).福建医药杂志, 2009, 31(6):172-173.

[5] 夏琴娟.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的情况分析及对策.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0, 8(4):221-222.

[6] 严亚娟.住院精神病人暴力行为的分析.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9, 22(5):242-243.

2014-04-09]

518020 深圳市康宁医院、深圳市心理健康实验室

猜你喜欢
暴力行为精神病住院
妈妈住院了
完形填空专练(五)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都有精神病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媒介分析:动画暴力对儿童的影响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第一次遭遇家暴该怎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