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认识“底线思维”的重要指导意义

2014-08-27 01:48陈学知
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辩证统一底线思维思维方式

摘 要:“底线思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的思维方式。它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为我们应对国际形势、破解改革发展难题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指导。

关键词:底线思维;辩证统一;思维方式

“底线思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反思历史、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它必将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底线思维”的提出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2013年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首次阐明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则底线。2013年7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时强调: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坚持底线思维,切实做好工作。当前,我们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面临国际国内“双紧”趋势,各种矛盾突出,各类风险不断,这都需要从最坏处着眼谋划,确保底线稳定,以筑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基石。坚持底线思维,对于我们准确研判与把握形势和任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底线思维”的精神实质

底线思维(bottom—linethinking),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其最大特点在于,既着眼于负面后果建立防范体系,同时又坚定信心拿出相应对策。善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就是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

首先,“底线思维”是后顾性思维取向与前瞻性思维取向的辩证统一。底线思维注重危机、风险、底线的界定与防范,对于困难和挑战更加充分的估计,确保托底、保底、守底。同时,底线思维又立足全局,突出重点,看到事物的远景并准备相应的对策,对下一步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各种替换方案和解决方法保持更加开放的思维而得以高瞻远瞩。

其次,“底线思维”是风险意识与机遇意识的辩证统一。风险固然让人担忧,但面对风险和困境若置之不理则可能雪上加霜。在推进改革过程,明白“底线”在哪里,选择一条“低风险,广受益”的路径,在风险与机遇之间找到契合点,在发展与稳定之间寻求一条平衡路,这就是“底线思维”的处事方法。

再次,“底线思维”是静态与动态、绝对与相对的辩证统一。运用“底线思维”把握事物的矛盾,就是设定一个明确的边界,预期事情的结果达到最起码的要求和状态,这是一种静态的、绝对的思维方式。同时,运用“底线思维”在把握事物矛盾时,根据事物的具体环境和主体目标变化而加以完善调整。因此,底线思维不仅指出什么是不可跨越的底线,可能出现哪些风险和挑战;而且它还能通过系统的思考和运作告诉人们如何防患未然,如何化风险为坦途、变挑战为机遇,如何守住底线、远离底线、坚定信心、掌握主动、追求系统的最佳结果和最大正能量。

最后,“底线思维”是洞察全局与开拓进取的辩证统一。底线思维一方面要求主动运用此种思维,思考什么是底线、底线在哪里、超越底线的最大危害是什么、有哪些原因会导致超越底线、如何有效远离或规避底线等问题,从而更好地掌握战略主动权。另一方面,它要求从底线出发,在确保最小战略利益的前提下,不断逼近顶线,不断收获更新更好更大的战略利益。

三、“底线思维”的重大指导意义

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八大把“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写进了代表大会的报告,这正是我们党强化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的方法的体现。直面改革中的困难、挑战既需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勇气,更需要“底线思维”的思维方式。

首先,应对国际风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国际敌对势力盘算如何平衡中国力量,设法对冲中国影响,甚至试图规制、遏制中国的努力都会始终存在。只有坚持“底线思维”的方式,才能够全面规划和调度国家的所有可用资源,运用多种方式手段化难为易,解决难题,营造和平发展的环境,延续战略机遇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

其次,解决国内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除了要高举旗帜、坚定道路,还要有攻坚克难的精神与心态。“底线思维”方法将成为我们攻坚克难的常态思维和有效方法。

再次,完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目前我们党已经拥有8000多万名党员,党所处历史方位和执政条件、党员队伍组成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同党肩负的使命还不完全适应。“底线思维”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把忧患意识和执政意识结合起来,思考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是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精神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底线思维”,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为我们应对国际形势、破解改革发展难题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指导。深入学习好、运用好“底线思维”,就能够更好界定与防范危机、风险,认准困难在哪里、底在哪里,看到其长期性、曲折性和复杂性,把握底线和症结,挖掘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从而保持头脑清醒,进一步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切实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中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不断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简介:陈学知(1971-),女,吉林长春人,装甲兵技术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辩证统一底线思维思维方式
平面设计中实用性与艺术性思辨
浅析信息终端(手机)对学生思维的影响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