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口服用药的安全管理

2014-08-28 08:24杨春侠
河北医药 2014年7期
关键词:口服药药房服药

杨春侠

·药物研究·

住院患者口服用药的安全管理

杨春侠

住院患者;口服用药;安全管理

口服用药是护士一项经常性的基本操作[1]。我院是一个综合性的二级医院,药房未参与住院患者摆口服用药的工作,护士承担着从药房取药到患者吃药的整个过程。由于护士及患者因素,常有错服、漏服、擅自乱服药等不良后果的发生,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如何保证患者口服用药安全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住院患者口服用药过程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对我院呼吸内科和心内科两个住院病区,实施口服用药的住院患者共计4 485例,每人平均按日3摆药,共计发放口服药75 685例次;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为干预前组,实施口服用药的住院患者2 064例,发放口服药36 987例次;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为干预后组,实施口服用药的住院患者2 421例,发放口服药38 698例次。

1.2 方法

1.2.1 干预前组:病区主班护士转抄医嘱并把口服用药登记在口服药本上,由治疗班护士录入电脑系统到药房取药,每日核对医嘱后,由责任护士按口服药本为患者摆放药杯中(蓝药杯、红药杯、白药杯各代表早晨、中午、晚上),并告知患者药物的名称、用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发生口服用药的护理缺陷、护理差错及与口服用药相关的患者投诉不安全事件109例。口服用药的错误发生率达0.29%。

1.2.2 干预后组:除履行干预前组的护理操作程序外,采取护理部—护士长管理机制,针对口服用药发生不良事件,认真分析原因,制定持续的整改措施,同时从多方位、多渠道对护士、患者及药物进行干预。发生口服用药的护理缺陷、护理差错及与口服用药相关的患者投诉不安全事件32例。口服用药的错误发生率下降到0.08%。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口服用药情况百分比 干预后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口服用药情况百分比

2.2 2组口服用药发生不良事件中错误种类比较 见表2。

表2 2组口服用药发生不良事件中错误种类比较 例

3 讨论

3.1 分析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因素

3.1.1 护理人员因素:①三查七对流行于形式,1名护士在给患者摆药时,未认真核对口服药本上药物的名称、品种、剂量、用法与该患者的药物名称、剂量是否相符,而导致发错药、摆错药等现象发生。②责任心不强,在实际摆药中,很多护士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对患者服药督导不到位,而造成了未按时服药、服药顺序颠倒、擅自停药等现象发生。③药物知识缺乏,护士不阅读药品说明书,没有掌握药物的用途、不良反应,从而导致对患者服药后的效果观察不及时。④注意力分散,外界干扰大,在发药过程中易受干扰,有时也会因突发事件干扰了正常的工作程序而导致摆错药的发生。⑤健康指导不到位,在护理工作中,护士承担着对患者进行知识传播的角色,但由于护理工作琐碎繁忙,护士只是简单宣教,患者并未理解,而造成服药安全的隐患。

3.1.2 患者因素:①患者外出、转科或出院而导致患者漏服、未按时服药等现象发生。②老年患者,由于生理、病理因素影响,常出现“服药能力下降”如漏服、多服[2]及服药顺序颠倒等现象发生。③知识缺乏,患者对药物知识存在误区,认为只有输液才能治病,口服几次后效果不明显、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或药物的口感不好等因素,而擅自停药。

3.1.3 药物因素:①药物的形状、剂量改变,有时由于同类药物的规格、剂量、颜色发生改变时,护士只核对口服药的粒数而未核对药品剂量,造成摆错药。②药物相似,患者因病情需要停口服药医嘱,有些药物外观相似,护士很难从口服药杯中挑出停止服用的药物。

3.2 对护士的干预

3.2.1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采取护理部—护士长管理机制,护士长每周检查护士摆药2次,护理部每周检查护士摆药1次,每周护理例会上共同分析摆错药的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随时跟踪整改后的效果,保证口服用药质量持续改进。

3.2.2 严格执行医嘱查对制度,每日下午大核对医嘱后,由2名护士到病房为患者摆药,按口服药本上的信息为患者摆药,并由2人共同核对无误后离开。

3.2.3 加强药物知识的培训,科室备一文件夹,将本科室常用的药物说明书收集入册,利用晨会、小讲课、业务学习的形式组织护士学习,并要求每位护士掌握必要的药物相关知识,对重点的药物知识进行强化培训。

3.2.4 加强护士责任心,认真落实交接班制度,交班时要询问患者是否服用口服药,看药杯中的药服用是否正确,小组护士要详细地向患者讲解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直到患者明白为止,经常询问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对于特殊药物要做好个别指导。重点指导。

3.2.5 制作提示牌,患者需要定时服用的药物,制作特殊服药提示牌挂于患者床头,提醒护士和患者按时服药。

3.3 对患者的干预

3.3.1 在患者入院时,要详细介绍医院的规章制度,特殊情况外出时,要做好请假制度,向患者讲解在家服用口服药的不安全因素。

3.3.2 改良口服药杯,针对大多数老年人记忆力减退,服药能力下降,除在口服药盖上写上床号、姓名外,把原来按口服杯颜色区分早、中、晚改为直接在口服杯侧面贴上早、中、晚的字样(字体为打印,患者能看清为准),以减少错服、漏服发生。

3.3.3 做好药物知识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通过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的改变不良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3]向患者讲解口服用药的相关知识,让患者走出只有输液才能治病的误区,讲清不服药的危害。提高患者遵医的依从性。

3.4 对药物的干预

3.4.1 做好与药房、科室之间的沟通,与药房做好协调工作,药房发现某种药品更换厂家、规格、剂量等改变时,及时通知科室;科室在药房取药时,也要认真核对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等,有异常及时与药房沟通,并与相关临床科室联系,以便引起全院注意。

3.4.2 不易辨认药物管理,对于不易区分的药物,在停用口服药时,与医生做好沟通工作,必要时将相似的药物弃去,再重新摆药。

3.5 体会

3.5.1 减少了住院患者口服用药差错的发生:通过对患者口服用药存在问题的分析与评估,针对临床上口服用药过程易出现问题的各环节进行管理,对护士、患者、药物进行有效的干预,使口服用药的差错率由原来的0.29%下降到0.08%。

3.5.2 提高患者口服用药的依从性:护士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餐前、餐后利用交接班时间督导患者用药,同时加强了护士责任心,深入病房为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患者主动口服用药意识增强。

3.5.3 融洽护患关系:护士主动服务意识提高,耐心、细致地讲解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使患者了解了很多药物知识,懂得所患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对护士的信任感增强,主动真诚、坦率地向护士表达自己的情感。

1 张玉兰.病人口服用药的护理.全科护理,2009,7:1549.

2 雷丽敏.老年患者的服药护理.南方护理学报,2004,11:36.

3 黄敬亭主编.健康教学.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4-5.

10.3969/j.issn.1002-7386.2014.07.058

064200 河北省遵化市第二医院

R 927.12

A

1002-7386(2014)07-1087-02

2013-08-27)

猜你喜欢
口服药药房服药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服药禁忌
备用口服药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标准化口服药发放流程,提高患者用药安全
使用PDCA循环降低病区口服药管理缺陷率
服药先分阴阳
药房托管
陈勇:我不看好这样的药房托管
药房托管 好还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