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外健康教育对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4-08-28 08:24邹艳玲孔令霞刘力婕赵晓玉岳凤萍
河北医药 2014年7期
关键词:肠造口造口直肠癌

邹艳玲 孔令霞 刘力婕 赵晓玉 岳凤萍

·护理研究·

院外健康教育对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邹艳玲 孔令霞 刘力婕 赵晓玉 岳凤萍

目的通过对肠造口患者进行院外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方法将肠造口9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6例。观察组(院外健康教育组)进行饮食、造口护理技巧的指导,造口并发症的预防等。 对照组未采取院外护理干预。2组患者均与出院后3个月进行问卷调查,评估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结果观察组的自我护理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有针对性对肠造口患者进行院外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尽快实现自我护理,提高生活质量。

院外健康教育;肠造口术;自我护理

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对低位直肠癌行Miles手术,做永久性结肠造口是一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我国肠造口患者总数已超过100万,估计每年新增患者约10万,且今后有增加趋势[1]。结肠造瘘口是一种永久性的人工肛门,给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并使其承受躯体、心里等多方面的痛苦,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绝大多数患者无法接受这种手术。有文献报道[2],自我护理能力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最主要因素。由于住院时间的缩短,这些患者绝大部分的康复需要在院外实施[3]。因此,造口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使他们尽快掌握造口相关护理技能,实现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4]。我们对46例肠造口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院外健康教育,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至2010年在我科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中,男34例,女12例;年龄28~69岁,平均年龄(42±8)岁;其中高中及以下文化31例,大专及以上文化15例;已婚41例,离异或未婚5例;临床病理分期:Ⅰ~Ⅱ27例,Ⅲ~Ⅳ19例;住院时间(14±4)d。对照组中男36例,女10例;年龄26~73岁,平均年龄(45±10)岁。其中高中及以下文化34例,大专及以上文化12例;已婚40例,未婚或离异6例;临床病理分期:Ⅰ~Ⅱ 29例,Ⅲ~Ⅳ 17例;住院时间(17±5)d。2组患者在性别比、年龄、文化程度、婚否、临床病理分期、手术方式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按照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由专人进行定期电话随访,以及建立公共邮箱,采取网络联系等方式,进行院外健康教育,出院后3个月对2组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收集资料并整理记录,发放问卷92份,回收有效问卷92份。

1.2.1 院外健康教育内容:①心里指导:鼓励患者参加造口联谊会等社交活动。②选择与使用造口用品:让患者了解造口袋、防渗漏膏及皮肤保护剂的作用及使用方法。指导和协助患者更换造口袋,定时扩肛。③并发症的预防:预防造口周围皮炎、造口狭窄、造口水肿、造口脱垂等方法。④饮食指导: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渣、易消化食物,忌容易产气和异味的食物。⑤排便意识训练:结肠灌洗等。随访内容还包括:有关问题是否解决(如造口周围皮炎水肿、造口狭窄等情况),更换造口袋、正确及时处理造口并发症、建立排便规律,解答患者及家属的咨询,提供个性化的心里支持。

1.2.2 观察组:从患者出院起针对造口用品的使用、合理饮食、、心里疏导、排便意识训练、并发症的预防等以上问题进行院外健康教育指导并定时随访;对照组:接受常规出院指导未接受院外健康指导。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比较。见表1。

表1 2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比较 n=46,例(%)

3 讨论

近年来,直肠癌的发生率有日渐上升的趋势,Miles手术是当前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主要手术方式,手术虽然挽救患者生命,但改变了正常的生理排泄途径,术后常常出现造口周围皮炎以及造口水肿、狭窄等并发症[5,6],同时这个特殊群体既要面对癌症的挑战,又要承受人工肛门带来生理上和心里上的巨大压力[7,8],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外形及自尊,容易出现孤独、自卑的心理[9]。我们应高度重视结肠造口给患者带来的一系列影响[10],通过积极的健康指导及护理干预,加强心里疏导。对患者出院后采取定期电话随访、开办造口园地、利用网络信息平台等形式进行院外健康指导,指导患者正确选择和使用造口产品[11]。掌握定期扩肛及造口灌洗的方法,建立排便规律,指导合理饮食,协助患者重新获得各方面健全的生活。表1显示,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造口自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且造口并发症等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46例患者中出现造口狭窄水肿16例,有5例患者因为出现肠梗阻症状而入院再治疗,而观察组46例中出现造口狭窄1例入院,因患者自身瘢痕体质所致的。说明有针对性的院外健康教育对提高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对肠造口患者进行积极的,有计划的院外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再住院率,提高床位使用率,并很好地减轻了他们的心里压力,激发他们重返生活和回归社会活动的信心,值得推广应用。

1 喻德洪.我国肠造口治疗的现状与展望.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15-417.

2 胡爱玲,张美芬,张俊娥,等.结肠造口患者适应状况及相关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09-111.

3 张六一,王建才,李晶,等.肠造口患者社区护理现状及护理需求调查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273-1275.

4 吴燕.直肠癌肠造口患者术后生活状况的调查.广东医学,2009,30:1038-1039.

5 兰平,陈磊.肠造口及其相关问题.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2,15:317-319.

6 高辉,朱华,孙宣.直肠癌根治术后肠造口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7-28.

7 曾明秀,丁彩艳,卜丽文.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术后康复期社会支持与生命质量的纵向调查.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52-55.

8 李彦平,王丽慧,刘晓红.肠造口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河北医药,2013,35:2060-2061.

9 王立妍,朱卉.庞晓丽.肠造口患者抑郁情绪的调查与护理干预研究.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3.

10 刘砚燕,袁长蓉.肠造口患者术后适应水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79-382.

11 徐秋英.院外延续护理在社区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护理与康复,2012,11:189-190.

10.3969/j.issn.1002-7386.2014.07.063

075000 河北省张家口市,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乳腺外科

R 473.6

A

1002-7386(2014)07-1096-02

2013-11-03)

猜你喜欢
肠造口造口直肠癌
普外科护士肠造口护理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多功能肠造口栓的设计及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及观察
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体会
微信授权式教育在尿路造口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肠造口护理中奥瑞姆护理模式应用效果研究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