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2014-08-28 01:23张均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13期
关键词: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

张均

[摘要]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并按抛硬币方法将其平均分为治疗组(血塞通、阿司匹林和依达拉奉)和对照组(血塞通和阿司匹林),各为29例,对采用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2.76%,较对照组患者的58.62%相比,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前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6.5±7.2)分、(26.4±6.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2.8±7.1)分、(18.3±7.4)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疾病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4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3-7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edaravon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Fifty-eight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subjects and even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Xuesaitong, aspirin and edaravone) and the control group (Xuesaitong and aspirin) using the coin tossing method, with 29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s of the patients using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were analyzed comparatively.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82.76%, which had obvious advantage over the 58.62%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patients using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did not hav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re-treatment neurologic impairment scores (26.5±7.2) minutes and (26.4±6.8) minutes, with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neurologic impairment scores (12.8±7.1) minutes and (18.3±7.4) minut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Between-group comparison show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edaravone shows remarkable effects an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Edaravone;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linical effects

在临床上,急性脑梗死为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及死亡率,且该疾病在脑血管疾病中占据约70%,严重威胁患者生命。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相关医护人员对急性脑卒中氧化应激损害进行相应研究,并加大对其重视度[1-3]。临床研究证明,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出现血管闭塞后脑组织出现缺氧及缺血现象,进而使患者局部脑细胞出现坏死现象,产生急性脑梗死疾病。已有临床研究显示,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较多且各不相同,部分临床症状相对较轻,很容易被患者忽略[4]。而脑梗死于发病早期与脑出血阶段时治疗措施明显不同,因此对这一疾病应尽早展开有效治疗。基于急性脑梗死疾病病理特点,笔者为详细了解依达拉奉在治疗急性脑梗死疾病上的临床效果,特选取我院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9月~2013年8月收治的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按抛硬币方法将其平均分为治疗组(血塞通、阿司匹林和依达拉奉)和对照组(血塞通和阿司匹林),其中,治疗组采用血塞通、阿司匹林和依达拉奉。治疗患者为29例,男16例,女13例;患者年龄为32~61岁,平均(46.53±1.17)岁;对照组采用血塞通和阿司匹林治疗患者29例,男17例,女12例;患者年龄为31~60岁,平均(45.52±1.14)岁;对本次研究中选取的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通过血塞通和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患者通过血塞通、阿司匹林和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对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1)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滴注的方法,每日滴注1次800mg血塞通(哈尔滨珍宝制药有限公司, Z20026437)+250mL 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治疗,同时,患者每日口服1次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J20080078),100mg/次,进行治疗,连续用药14d,为1个疗程。(2)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每日滴注2次依达拉奉(先声药业有限公司,H20031341)进行治疗,30mg/次,在30min内滴注完,连续用药14d,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5]

无效,即患者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或是加重,神经功能评分出现增加现象;有效,即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且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减少;显效,即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显著减少;治愈,即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神经功能恢复正常。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有效患者例数+显效患者例数+治愈患者例数)/选取患者总例数×100.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医学研究通过SPSS17.0软件对临床治疗过程中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加以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采用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治疗组患者采用血塞通、阿司匹林和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后,其总有效率为82.76%;对照组患者采用血塞通和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后,其总有效率为58.62%。对采用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采用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对采用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对比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在临床上,急性脑梗死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头痛、耳鸣、半身不遂、眩晕、恶心及呕吐等为该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该疾病给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定影响,甚至威胁患者生命[6]。针对急性脑梗死疾病病理特点及患者对健康需求,医护人员应采用富含针对性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依达拉奉为一种脑保护剂,该药剂可有效清除自由基,并且对脂质过氧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进而有效抑制脑细胞、神经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状况[7-10]。经临床研究证明N-乙酰门冬氨酸为特异性存活神经细胞的重要标志,在患者患脑梗塞疾病初期,其含量急剧减少[11-12]。医护人员依据患者具体病情,为其实施适量的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可对患者梗死周围局部脑血流量减少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在患者采用该药剂治疗28d后,患者脑中的N-乙酰门冬氨酸显著升高,进而对患者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起到改善作用。李庭梅[13]研究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采用依达拉奉治疗后,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4.7%,采用胞二磷胆碱治疗后,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仅为46.1%,相比具有一定差异性,本次研究中选取的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采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的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82.76%,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2.8±7.1)分,同采用血塞通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8.62%和(18.3±7.4)分,进行对比具有显著优势(P<0.05),该研究结果同李庭梅学者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在治疗急性脑梗死疾病临床上依达拉奉被逐渐推广应用,对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具有一定改善作用[13-15]。本次研究中,采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的治疗组患者,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采用常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该研究结果同国内李庭梅学者研究结果基本类似[13-16]。因此,依达拉奉值得在治疗急性脑梗死疾病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艳玲.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7):53-54.

[2] 贾书稳,魏文志,马俊清.依达拉奉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9):1275-1276.

[3] 南成海.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3(16):67-68.

[4] 陈莹,郑峥,林松龄.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附90例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1,33(1):21-22.

[5] 董保林.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2010,30(10):38-39.

[6] JS Sangha, X Sun, OSD Wally, et al. Liuwei Dihuang (LWDH),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formula, protects against β-amyloid toxicity in transgenic Caenorhabditis elegans[J].PLOS one,2012,7(8):3990-3994.

[7] 王海升,单胜.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的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1):36.

[8] 赵大伟,刘宇.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3):102-103.

[9] Guillem Rocasalbas, Antonio Francesko, Sonia Touri?o, et al. Laccase-assisted formation of bioactive chitosan/gelatin hydrogel stabilized with plant polyphenols[J].Carbohydrate polymers,2013,92(2):989-996.

[10] 闫素霞,陈朝.依达拉奉与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5):54-55.

[11] 胡洋,王丽萍,高西平,等.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47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2):158-159.

[12] 王永超.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3,26(5):131.

[13] 李庭梅.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6):43-44.

[14] 吴军,韦明勇,杨艳丽.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疗效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5):2270,2272.

[15] 王金芳,张林明.依达拉奉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8):878-879.

[16] 刘黎蓝.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0):82-83.

(收稿日期:2014-03-17)

猜你喜欢
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
依达拉奉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干预效果观察
浅析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