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的传承与发展

2014-08-30 12:15钟连盛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景泰蓝珐琅技艺

钟连盛

景泰蓝的兴衰与沉浮

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从元代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在明代景泰年间工艺日趋成熟,器身以蓝色为主,后人俗称景泰蓝。景泰蓝在清代的康雍乾三朝得以继续发展,是景泰蓝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清朝末之后至建国之前,景泰蓝行业难以为继。建国以后,更多的人关注到了传统手工技艺的发展,在郭沫若先生的倡议下,由梁思成、林徽因等在清华大学营建系成立了景泰蓝抢救小组,深入作坊,了解景泰蓝发展状况,参与设计,进行抢救性保护。在之后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景泰蓝处于恢复时期,其产品造型图案基本承袭了传统的风格,创新作品比较少。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景泰蓝进入快速发展期,由于国际市场需求量大,生产的景泰蓝几乎全部出口。进入九十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景泰蓝的主要市场已由国外转移到国内,市场变化导致景泰蓝乃至全国的工艺美术行业处于发展低谷期: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过去相对单一的景泰蓝品种,远远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因此要不断赋予景泰蓝新的时代内容,消极地继承传统只能会被历史所淘汰。1992年,景泰蓝业者开发出了华夏、欧美、伊斯兰三大文化系列工艺品,给传统景泰蓝带来了一丝清新的气息。2002年9月,北京市颁布了《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对景泰蓝的发展、繁荣与振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珍品辈出。

北京市珐琅厂成立于1956年1月,是全国景泰蓝行业唯一的一家中华老字号企业。2006年,景泰蓝制作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2011年11月,北京市珐琅厂被文化部评定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012年6月,建立了首座景泰蓝艺术博物馆,集景泰蓝设计研发生产制作工艺展示、精品收藏、参观购物、科普教育为一体,成为全国最大的景泰蓝研发、生产、销售、展览、展示基地。

多项措施促技艺传承

加强传承人队伍建设。近年来,为解决景泰蓝技艺后继乏人的问题,传承单位北京市珐琅厂确立了以传承人为轴心的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大师工作室作为培养、吸引人才的平台,以名师带高徒的方式对景泰蓝制作技艺进行传承。目前北京市珐琅厂建有四个国家级大师工作室,每位大师门下拥有四至五名高级技师,他们各带两至四名年轻艺徒,形成了宝塔形人才构架,为景泰蓝行业培养后继人才,使景泰蓝制作技艺传承有序,有效解决了人才匮乏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北京市珐琅厂历时两年,复制了60余种宫廷御用景泰蓝,在复制过程中克服了工艺难度大、技术含量高的难题,深入挖掘领会各时期传统装饰的特点风格,恢复和掌握传统技艺与技法。

拓宽景泰蓝工艺应用领域,使传统技艺走进民众生活。历史上的景泰蓝制品是以陈设、装饰和把玩的形式出现,而如今又有了许多新探索,逐步把景泰蓝技术拓展到室内外的建筑装饰工程、城市景观工程、高档产品的包装、生活实用品等,如“花开富贵”、“生命的旋律”等景泰蓝室外喷水池。

建设景泰蓝艺术博物馆,注重对珍贵史料的永久性保存。景泰蓝在明清时期,一直属于宫廷御用品且存量有限,国内博物馆的此类藏品不仅数量有限,且很少展出,作为宫廷文化的精髓,景泰蓝还没有一个专属的展示场地。北京市珐琅厂于2012年6月建立了国内首座景泰蓝艺术博物馆,在景泰蓝艺术博物馆内,参观者既可以欣赏不同时期景泰蓝艺术的经典作品,还能现场观摩国家级大师、高级技师、传承人的技艺演示。景泰蓝艺术博物馆属于公益性博物馆,常年对外免费开放。以景泰蓝为主的区域文化也在周边逐渐形成,景泰桥、景泰路、景泰东里、景泰西里、景泰宾馆等,都表明了与景泰蓝的因缘和技艺,传递景泰蓝技术的悠久历史和文化。

多年的非遗保护工作使我深刻认识到,景泰蓝制作技艺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不断为广大景泰蓝爱好者和收藏家提供高精尖的景泰蓝艺术品,同时要不断积极探索景泰蓝工艺新的表现形式,开拓景泰蓝技艺的应用领域,扩大景泰蓝在室内外建筑装饰工程等领域的应用范围,使其具有更强的发展潜力,积极参加各种展览、展示活动,使景泰蓝制作技艺在社会上得到更加广泛的弘扬,让手艺走进人们的生活。

猜你喜欢
景泰蓝珐琅技艺
传授技艺
传统技艺:匠心传承 技精艺湛
浅谈景泰蓝装饰画的独特魅力及发展价值
钟连盛:让景泰蓝薪火相传
景泰蓝的创新之路
失传200多年宫廷珐琅彩技艺将复活 需要167道工序
断代景泰蓝 成投资新宠
珐琅器之画珐琅
从一件珐琅炉谈明万历朝掐丝珐琅工艺及风格
珐琅,制表中的炼金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