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药护理为导向的《护理药理学》改革初探

2014-08-30 02:09赵佳
中国科技纵横 2014年11期
关键词:药理学岗位用药

赵佳

(红河卫生职业学院,云南红河 661100)

以用药护理为导向的《护理药理学》改革初探

赵佳

(红河卫生职业学院,云南红河 661100)

针对目前《护理药理学》教学中存在的药理知识医疗化、未能体现高职培养目标、与护理实际工作岗位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红河卫生职业学院药理教研室进行了以用药护理为导向的高职《护理药理学》教学改革探索,旨在使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护士严格执行医嘱、合理指导病人用药、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报告、用药咨询、健康教育等职业技能,培养出适应临床护理实际需求的高职护理应用型人才。

高职 教学改革 护理药理学 护理岗位

多年来,受传统学科观念的影响,我国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护理药理学》课程教学,强调学科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教学模式依旧是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不能满足护理岗位职业能力的需求,未能充分体现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护理实际工作岗位要求不相适应[1]。为提高护理专业学生药理理论知识与护理用药技能,我院药理教研室于2013年7月启动了《护理药理学》教学改革。

1 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过程未体现高职培养目标

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护理药理学》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但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主要偏重的是医疗方面的药理知识,却没有很好地体现护理岗位对药理知识的需求性,更无从反映课程的学习目标和护理岗位需求之间的“关联性”,因此,重新设计与构建适合护理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需求的护理药理学教学内容,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1.2 教学内容未能体现护士职业岗位用药能力的需求,缺乏高职护理专业特色

目前《护理药理学》教学内容注重药理学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存在护理药理学知识医疗化,只注重药物的作用、应用方面,而忽视护士既是药物治疗的执行者,又是用药前后的监护者。缺乏对护士进行正确执行医嘱、按处方调配药物、监测药物不良反应、指导患者合理使用药物及健康教育等相关技能的训练,未能体现护士职业岗位用药能力的需求,缺乏高职护理专业特色。

1.3 教学内容缺乏用药护理实践技能操作训练

绝大多数教师从医学院校非护理专业毕业后就直接进入教学岗位,缺乏临床用药护理实践经验,授课过程还是沿用传统的“专业教学等同于讲授教材”,与护理岗位实际工作严重脱节,教学偏重理论知识而缺乏用药护理实践技能操作训练。

2 教学改革内容

2.1 确立教学改革技术路线

参与教学的老师下到临床护理工作第一线,与我院附属医院的临床一线护理人员进行岗位对接,了解临床护理用药的基本技能,并以此为标准制定出护士职业岗位用药能力的课程标准,以此课程标准来设计教学单元,最后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完成护理用药技能训练。在教学改革中始终贯穿的主线是培养护士职业岗位用药能力。

(1)结合护理专业及工作岗位特点,从药物不良反应与护理问题的接合点出发,突出用药护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有效运用护理药理学知识为病人提供整体护理服务;

(2)加强护理岗位中对用药护理技能的培训,使学生具有安全合理用药的意识,并能对患者进行临床常用药物合理的用药指导。让学生提前对临床常用药有所熟悉,缩短学生对临床护理工作的适应期。

2.2 确立课程培养目标

根据护士职业岗位用药能力的需求,将课程培养目标确立为知识、能力、情感三位一体的课程培养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临床常用药物的药名、剂量、给药方法、药理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等。

(2)能力目标:具有根据处方进行药物正确配伍、合理用药及准确调配药物剂量的能力;具有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及时上报主管医生的能力;具有临床常见药的用药咨询及慢性病合理用药的健康教育能力;具有自主学习,获取用药知识的能力[3]。

(3)情感目标:培养护士临床用药的严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会与病人交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2.3 确立教学内容

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将教学模块分为理论和技能实训两个模块。

(1)理论模块:主要包括各类常用药物的药名、主要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等。同时对目前教学内容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整合,增加了几个教学单元:处方的基本知识;对感冒药物和消化系统药物复方制剂成分分析;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规律用药、长期用药的用药指导;对滥用抗生素、激素的健康教育。

(2)技能实训模块:每项技能训练都应列出具体的操作指南和操作步骤,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具体技能操作包括以下几方面:胶囊剂、糖浆剂、肠溶制剂、滴眼剂等不同剂型药物的用药指导;收集临床常用药物的处方,培训学生正确执行医嘱的能力和根据处方调配药物的能力;有机磷农药中毒、休克、心搏骤停的抢救操作,熟记操作流程,观察用药后病人所出现的反应。

2.4 确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依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护理药理学》课程中采用的教学模式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使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通过一体化教学模式,使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护士严格执行医嘱、指导病人合理用药、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报告、用药咨询、健康教育等职业技能,让学生一毕业就能很快进入工作岗位,大大缩短学生临床护理工作的适应期。

教学方法采用的是flash视频教学、处方案例教学、护理工作情境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既可增加教学直观性,又可提高学生积极性。

综上所述,《护理药理学》教学改革应以“用药护理”为导向,护理岗位实际需求为前提,强化“用药护理”所需的基本技能,才能培养出适应临床护理实际需求的高职护理应用型人才。

[1]宋前流,冯小君,国萍等.高职护理技能型紧缺人才药理学教学内容与临床需求的调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7):41-43.

[2]赖文思,郑恒,陈妙茹等.基于护理工作岗位的护用药理课程改革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5):125-126.

[3]宋前流,盛芝仁.以"用药护理"为导向的高职护理药物学课程框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7):100-102.

赵佳,工作单位:红河卫生职业学院基础医学系。

猜你喜欢
药理学岗位用药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用药不当 反受其害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艺术药理学
治病·致病·致命——用药需慎重
用药不如用乐——三择音乐养生法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药理学原则在抗微生物药给药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