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后颅窝硬膜外血肿诊治分析

2014-08-30 08:39吴锋徐颖洲任洪波张泰民刘斌贾海波胡志恒董雨
河北医药 2014年10期
关键词:脑室硬膜外血肿

吴锋 徐颖洲 任洪波 张泰民 刘斌 贾海波 胡志恒 董雨

·论著·

儿童后颅窝硬膜外血肿诊治分析

吴锋 徐颖洲 任洪波 张泰民 刘斌 贾海波 胡志恒 董雨

目的探讨儿童后颅窝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总结2003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32例儿童后颅窝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相关患者致伤原因,入院时临床表现,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CT检查结果(血肿厚度,血肿量,骨折情况,第四脑室受压及脑室扩大),治疗方法,病程进展和预后。所有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行CT扫描(术后6 h内)。结果本组后颅窝硬膜外血肿32例,其中单侧血肿24例,双侧血肿8例,跨横窦血肿5例。合并急性梗阻性脑积水8例,第四脑室、环池受压移位18例,环池消失3例。11例行保守治疗,全部治愈;21例行血肿清除术,18例治愈,3例死亡,病死率9.37%。1年后25例患者获得随访,其预后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级:3分1例,4分4例,5分20例。结论儿童后颅窝硬膜外血肿病情隐匿,变化凶险,早期诊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是挽救患儿生命、改善预后的关键。

硬膜外血肿;后颅窝;儿童

儿童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大部分位于额部及顶部[1,2],发生在后颅窝者临床少见,而硬膜外血肿是儿童后颅窝血肿中最常见的类型[3]。儿童后颅窝硬膜外血肿(posterior fossa epidural hematoma,PFEDH)毗邻脑干和第四脑室,病情变化凶险,很容易引起颅内压升高,可直接造成脑干压迫,引起意识障碍、呼吸循环中枢衰竭,具有很高的临床病死率。2003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神经外科共收治儿童后颅窝硬膜外血肿32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0.5~3岁5例,4~6岁10例,7~14岁17例,平均年龄7.2岁。致伤原因:坠落伤16例,交通伤9例,跌伤5例,暴力打击伤2例。受伤着力部位均为枕部。伤后至入院时间0.5 h~6 d。所有患儿入院时均行头颅CT检查。

1.2 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中,所有患儿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3~8分5例,占15.62%;9~12分12例,占37.5%;13~15分15例,占46.87%。患儿临床症征表现为恶心、呕吐25例,头痛24例,枕部肿胀19例,面色苍白贫血貌13例,颈抵抗11例,小脑征7例,单侧锥体束征阳性5例。伴有意识障碍10例,占31.25%,瞳孔改变4例(其中双侧瞳孔不等大3例,一侧瞳孔散大1例),占12.5%。其中5例入院前已持续昏迷;15例伤后有短暂昏迷,其中4例清醒后发生再昏迷;9例伤后意识清楚的患者入院后意识障碍加重。见表1。

表1 32例儿童后颅窝硬膜外血肿临床资料

1.3 影像资料 所有患儿入院时均急诊行头颅CT检查,结果显示:后颅窝硬膜外血肿30例(2例患者首次头颅CT检查,未见明显血肿,入院后6 h、12 h复查CT显示后颅窝硬膜外血肿形成),其中血肿位于单侧后颅窝24例,位于双侧8例,血肿跨横窦5例。合并枕骨骨折26例,额颞脑挫裂伤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弥漫性脑肿胀2例。合并急性梗阻性脑积水8例,第四脑室、环池受压移位15例,环池消失3例。后颅窝硬膜外血肿厚度2~30 mm,血肿量<5 ml 3例,5~10 ml 10例,11~20 ml 14例,>20 ml 5例。见表2。

表2 32例儿童后颅窝硬膜外血肿CT影像学表现

1.4 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患者11例,适应症: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颅高压表现、后颅窝血肿量<10 ml,或厚度<10 mm,头颅CT无第四脑室环池明显受压移位表现。保守治疗期间,连续复查头颅CT,监测血肿变化。手术治疗患者21例,本组病例采取的手术指征为后颅窝硬膜外血肿量>10 ml,或血肿厚度>10 mm,患者有颅高压表现,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手术方式有:(1)枕下旁正中切口血肿清除术5例:适用于血肿位于单侧后颅窝患者;(2)枕下正中切口血肿清除术4例:适用于血肿位于双侧后颅窝患者;(3)脑室外引流术+血肿清除术8例:适用于合并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患者;(4)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4例:适用于血肿量>10 ml,病情相对平稳患者。术中明确有骨折线跨过横窦者11例,横窦活动出血8例。横窦出血处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或捣烂的肌浆及生物胶联合使用封堵出血点,并确切悬吊硬膜于骨窗边缘。受伤6 h内手术3例,6~24 h 7例,24~72 h 5例,>72 h 6例。所有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行CT扫描(术后6 h内)。

1.5 随访 本组儿童患者出院1年后有25例得到随访,3例失访,对随访患儿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

2 结果

11例保守治疗患者,全部治愈;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存活18例,死亡3例:1例合并弥漫性脑肿胀,人院时一侧瞳孔散大,头颅CT显示环池消失,术后1 d死于心肺功能衰竭;1例合并额颞脑挫裂伤,入院时双侧瞳孔不等大,头颅CT显示环池消失,术后4 d死于高热、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合并梗阻性脑积水、蛛网膜下腔出血,伤后3 d住院,术后12 d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出院后1年随访,根据GOS预后评分法:恢复良好(GOS 5分)20例,轻度残疾(GOS 4分)4例,重度残疾(GOS 3分)1例,无植物生存及死亡病例。

3 讨论

PFEDH临床少见,占硬膜外血肿全部年龄组的比例为1.2%~15%,儿童后颅窝硬膜外血肿相对成人多见,比例为9%~20%,在成人组的比例明显降低,为2% ~11%[4]。本组32例患者在我院同期全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比例为5.2%,在儿童硬膜外血肿患者中的比例为8.8%。由于儿童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生理等均与成人明显不同,因而颅脑损伤发生后临床表现有别于成人,有着自己的独特特点。

儿童后颅窝硬膜外血肿患者最常见的致伤原因为坠落伤和跌伤,和这个年龄组其他类型的颅脑损伤类似。本组中有21例(65.62%)患者是由于坠落及跌伤导致枕骨受力形成后颅窝硬膜外血肿。交通事故是我国国民意外死亡伤残的主要致伤原因,在本组患者占28.13%。后颅窝硬膜外血肿最常见于30岁以下男性,大多数研究认为5~10岁人群发病率较高。本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0∶12,平均年龄7.2岁,和相关研究结果相似。

儿童后颅窝硬膜外血肿患者根据伤后就诊时间及临床症征持续时间,可以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急性患者临床症征出现在伤后3d内,常常伴有身体多发损伤发生。本组患者有29例(90.22%)属于急性情况,其中有手术指征的患者急诊行手术治疗;然而患者年龄差别很大,平均年龄5.6岁。3例属于亚急性(伤后3~14 d),无慢性患者(伤后14 d以上)。

本研究显示,轻型或中型颅脑损伤可以导致后颅窝硬膜外血肿发生,临床症状有时轻微,如头痛、恶心、呕吐,但是临床症征可能迅速恶化,危及生命。因此,临床广泛应用CT扫描可以及时确诊病情并改善预后,我们建议任何可疑颅脑损伤患者都要做CT扫描,以免贻误病情。本组保守治疗患者分别于住院后6、12、24、48和72 h连续做头颅CT扫描,进行病情监测,住院费用因此增加,需要家属理解配合,但是和发生迅速致命变化的潜在风险相比,该项监测很有帮助。

儿童后颅窝硬膜外血肿患者选择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目前还没有统一明确的标准[5,6]。患者入院时的临床症征、GCS评分,头颅CT显示后颅窝血肿量和厚度、第四脑室受压以及脑室扩张等情况,都是进行病情评估的重要资料。不同作者报道的手术适应症不同,如血肿量不超过10 ml,厚度不超过15 mm,中线移位小于5 mm,和第四脑室环池无受压闭塞。我们认为判断手术指征时血肿厚度和血肿量同样重要,因为一方面,当血肿弥散贴附在颅骨内侧面时,虽然厚度很小没有明显的占位效应,但血肿量往往很大;另一方面,当血肿量不大但是厚度明显时,可以产生显著占位效应,甚至引起中线移位,特别是在后颅窝这样狭小的空间。

本研究中,3例后颅窝硬膜外血肿厚度<5 mm,均保守治疗,14例血肿厚度5~10 mm,其中7例手术治疗,15例血肿厚度>10 mm,均手术治疗。我们认为当儿童后颅窝硬膜外血肿厚度>5 mm时,手术是积极治疗措施,考虑到儿童神经系统查体及GCS评分困难的实际情况,对每个患者特别是入院时显示颅内小血肿患者,必须给予高度关注,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很多文献报道儿童后颅窝硬膜外血肿往往合并枕骨骨折[7,8]。本组患者中26例(81.25%)合并枕骨骨折,14例(43.75%)有颅内多发损伤。8例(25%)合并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急诊行脑室外引流术缓解;15例(46.87%)合并第四脑室环池受压变形,由于及时手术清除血肿没有引起急性脑积水发生。

本研究中,我们对保守治疗的儿童后颅窝硬膜外血肿患者,连续进行头颅CT扫描(住院后6、12、24、48和72 h),监测颅内病情变化。观察血肿扩大、第四脑室受压和或脑室扩张情况,对占位效应及脑干是否受压进行评估。本组患者有2例入院时首次CT扫描未见颅内血肿,入院后6、12 h复查CT显示后颅窝硬膜外血肿形成。17例(53.12%)患者伤后24 h以后入院,大部分是伤后就诊当地医院,保守治疗后因为病情加重恶化而转院。这更加说明儿童后颅窝血肿患者保守治疗期间,进行CT扫描监测的必要性。在患者临床症征加重变化前,CT扫描可以及时发现颅内改变,指导临床医生判断有无手术指征。本组手术患者21例(65.63%),死亡3例,均为伤后24 h以上入院,术前头颅CT显示第四脑室受压环池消失。

儿童后颅窝硬膜外血肿发生于特定人群,位于特殊部位,病情发展快,死亡率高。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连续CT扫描监测,并对有手术指征的病例,积极手术治疗,是挽救患儿生命、改善预后的关键。

1 Ruediger G,Simone D,Wilfried S,et al.Traumatic epidural hematoma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outcome analysis in 39 consecutive unselected cases.Pediatric Emergency Care,2009,25:164-169.

2 Huisman TA,Tschirch FT.Epidural hematoma in children:do cranial sutures act as a barrier? J Neuroradiol,2009,36:93-97.

3 Yama N,Kano H,Nara S,et al.The value of multidetector row computed tom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traumatic clivus epidural hematoma in children:a three year experience.J Trauma,2007,62:898-901.

4 Asanin B.Traumatic epidural hematomas in posterior cranialfossa.Acta Clin Croat,2009,48:27-30.

5 Karasu A,Sabanci PA,Izgi N,et al.Traumatic epidural hematomas of the posterior cranial fossa.Surg Neurol,2008,69:247-252.

6 Malik NK,Makhdoomi R,Indira B,et al.Posterior fossa extradural hematoma:our experience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Surg Neurol,2007,68:155-158.

7 周章明,王辉,曹刚,等.儿童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的诊治.中华创伤杂志,2009,25:591-592.

8 廖声潮,黄玮,杨雷霆,等.儿童外伤性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10例报道.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28:1167-1168.

10.3969/j.issn.1002-7386.2014.10.013

056001 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神经外一科

徐颖洲,056001 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神经外一科;

E-mail:13082100699@163.com

R 726.1

A

1002-7386(2014)10-1475-03

2013-12-10)

猜你喜欢
脑室硬膜外血肿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颅脑超声在诊断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早期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对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治疗效果观察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
针刺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肥胖妇女剖宫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