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循环缺血的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分析

2014-08-30 08:39田英张梅赵世光
河北医药 2014年10期
关键词:差值颈动脉斑块

田英 张梅 赵世光

·论著·

后循环缺血的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分析

田英 张梅 赵世光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超检查评估后循环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8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根据病灶分为TIA 组和梗死组,每组90例,设立对照组(40例),均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记录患者颈动脉IMT增厚情况、斑块构成情况和血流动力学特点。结果IMT增厚患者约占90.0%,其中弥漫性增厚患者约占60.0%;TIA 组患者易损斑块数所占比率明显低于梗死组患者(P<0.05);TIA 组和梗死组PSV、Vm和PSV差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IA 组PSV、Vm和梗死组比较(P>0.05);TIA 组PSV差值与梗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彩超检查能较好地评估后循环缺血患者病情,为诊断治疗疾病提供了重要依据。

后循环缺血;颈动脉彩超

后循环缺血(PCI)即供应脑部血流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而导致的病变,为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在缺血性脑卒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0%,包括后循环 TIA 和脑梗死两种[1]。PCI通常是由大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血流灌注降低、动脉源性栓塞、血栓形成、动脉夹层等而造成缺血[2]。及时而准确的诊断将能为挽救患者的生命提供重要的支持。本文通过颈动脉彩超检查的方法评估后循环缺血患者病情,为采取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至2012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后循环缺血患者180例,并根据颅脑MRI检测是否发现可以解释PCI体征、临床症状的后循环供血区的责任病灶,将180例入组患者分为TIA组和梗死组。TIA组患者中,男54例,女36例;平均年龄(64.8±10.4)岁;梗死组患者中,男56例,女34例;平均年龄(63.5±9.7)岁。选取正常者40例,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64.6±10.5)岁。可能影响梗死组和TIA 组颈部和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因素如年龄、性别、平均动脉压、体温、血胆固醇、血三酰甘油、血糖、血纤维蛋白原、高血压、缺血性脑血管病史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及检测指标 所有患者均由我院超声诊断科一位经验丰富的医师检查,使用东芝SSA-79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探头频率:3~10 MHz。受检患者取仰卧位,于颈后置一低枕,将头略向后仰并偏向检查的对侧以便充分暴露颈部。检测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接着沿椎间隙段从上而下进行连续扫描,检查双侧椎动脉枕段与颈段,直至椎动脉锁骨下动脉的开口处和双侧锁骨下动脉[3]。观察记录记录患者颈动脉IMT增厚情况、斑块构成情况和血流动力学特点。

2 结果

2.1 患者颈动脉IMT增厚情况 180例患者中,IMT增厚者162例,占90.0%,其中最厚达0.3 cm;弥漫性增厚患者108例,占60.0%。

2.2 3组患者不同性质斑块构成情况 TIA组与梗死组患者总斑块数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TIA 组患者易损斑块数所占比率明显低于梗死组患者,而稳定斑块数比率明显高于梗死组患者,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不同性质斑块构成情况 n=90,例(%)

2.3 3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分析 TIA组和梗死组PS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IA 组和梗死组PSV 比较(P>0.05);TIA组和梗死组Vm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IA 组和梗死组Vm比较(P>0.05);TIA 组和梗死组PSV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IA 组和梗死组PSV差值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分析

组别PSVVmPSV差值TIA组(n=90)54.2±15.2*34.8±13.6*14.5±3.4*梗死组(n=90)50.6±15.6*30.6±13.2#21.4±5.5对照组(n=40)67.8±16.848.4±9.84.8±2.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梗死组比较,#P<0.05

3 讨论

后循环,即椎基底动脉系统,由椎动脉、基底动脉以及其分支构成,主要供血区域有脑干、丘脑、小脑、枕叶、部分颞叶及上段脊髓等[4]。PCI即供应脑部血流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而导致的病变,为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在缺血性脑卒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0%,包括后循环 TIA 和脑梗死两种[5]。后循环缺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主要有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栓塞、穿支小动脉病变和其他原因,临床表现主要有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延髓内侧综合征、脑桥外侧综合征、脑桥内侧部综合征、脑桥被盖部综合征、中脑大脑脚底综合征等等,及时而准确的诊断将能为挽救患者的生命提供重要的支持[6]。

血管超声可以测量动脉壁IMT增厚情况、管腔狭窄程度以及判断血管内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内部结构及其稳定性[7]。与常规动脉超声相比较,彩超能更准确地反映血管内血液的流动过程,从而使血流与血管内壁之间的分界更清楚以便更加准确地测量IMT和评价患者血管狭窄程度[8]。动脉彩超检查能够通过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斑块形态及性质来评估斑块稳定性和显示斑块内部的组织学特性。本研究中发现,180例患者中就有162例患者出现IMT增厚,比例高达90.0%,其中最厚可达0.3 cm;108例患者出现弥漫性增厚,约占60.0%,提示PCI患者血管病变严重,彩超可以较为完全体现这一病变特征,为诊断准确性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发现,在斑块稳定性发面,彩超也能较为清楚地展示出来,研究显示,TIA 组患者中易损斑块数所占比率(65.0%)明显低于梗死组患者(83.9%),而稳定斑块数比率明显高于梗死组患者,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提示PCI患者中梗死组患者的易损斑块较多,相对容易脱落而造成血管堵塞,造成缺血而导致危险。

在血流动力学方面,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样具有一定的优势,PCI患者中TIA组和梗死组PSV、V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能是血管增厚、栓塞、堵塞等原因造成血流速度减慢,从而造成缺血,而两组比较差异性并不显著。从PSV差值上可以发现,TIA 组和梗死组患者PSV差值明显较对照组升高,可能是由于血管栓塞、堵塞等原因造成各处血管内径不够均匀,从而造成差值急剧升高的现象。总之,后循环缺血患者血管病变多样复杂,而颈动脉彩超检查能较好地评估后循环缺血患者病情,为诊断疾病提供了重要依据。

1 席刚明,王伟.后循环缺血的研究进展.郧阳医学院学报,2008,27:565-568.

2 Evelyn T,Peter Z,Celestine S,et al.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Application in 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on.Ann Indian Academy Neurol,2011,14:35-41.

3 王力力,华扬,凌晨,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椎动脉发育不良的检测.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9,6:397-399.

4 Hong JM,Chung CS,Bang OY,et al.Vertebral artery dominance contributes to basilar artery curvature and peri-vertebrobasilar junctional infarcts.Neurol Neurosurg Psychchiatry,2009,80:1087-1092.

5 雷静,高培毅,林燕.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后循环CT灌注研究.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10:198-201.

6 刘青萍,陈俊抛,吴宏,等.后循环梗死与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6-9.

7 Ishiyama G,Ishiyama A.Vertebrobasilar infarct and ischemia.Otolaryngol Otolaryngol Clin North Am,2011,44:415-435.

8 孟秀峰,华扬,凌晨,等.超声检测分析椎动脉走形变异与眩晕发作的关系.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7,4:459-461.

10.3969/j.issn.1002-7386.2014.10.029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医院

R 543.1

A

1002-7386(2014)10-1509-02

2013-12-09)

猜你喜欢
差值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差值法巧求刚体转动惯量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数值推理的扩展研究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基于区域最大值与平均值差值的动态背光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