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新的教学见习模式 促进学生教学技能形成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畅想

2014-09-01 02:17何唯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4期
关键词:临沧师范生语文课程

何唯

(云南省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临沧 677000)

建立新的教学见习模式 促进学生教学技能形成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畅想

何唯

(云南省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临沧 677000)

教学见习是师范生技能形成中的一个必要手段,在传统的见习模式已不能满足现在的教学需求下,如何建立起新的教学见习,是在教学中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从改变教学模式、精选观摩内容、加强观摩中的指导三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

教学技能;教学见习;观摩

2011年10月的一天上午,09级在外实习的一个学生给我打来电话,告诉我她要代表去实习的学校参加县里的教学课赛。我在她难以抑制的兴奋的话语中,得到了两点信息,她之所以在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能在校级、乡级的比赛中胜出,一是她所去的县正在进行教改,二是她在校所学到的一些理论和观摩到的一些教师的课正是所去的学校教改的方向。

师范生的学习过程与职业技能学校的学习有很多的相似之处,目的都是要形成一定的技能。技能是指通过一定的练习获得的能够完成一定任务的动作系统。也就是说,技能是可以通过反复练习获得的。但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师范生来说,在技能的获得上,与技校学生又有一定的不同之处。我们所面对的不是一堆机器零件的认知与组装等等,不能时时让学生面对一群初中生或小学生,去直接感受真实的课堂情景。为实现这一目的,传统的教学要求是:理论学习-见习-试讲-实习。而见习的要求是带学生进入一所中学或小学学校,进入课堂直接去听教师的课。但自高校招生规模扩大之后,据了解,各校每一级、每个专业的学生都在百人以上,而笔者所在的学校从05级开始,每一届都是6个班,最多的时候到了340多人。在这样的见习形式中,以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如果班级学生太多就无法组织去听课,因为没有一所中小学能同时接纳几百个学生同时进入几个教室听课,城区的中小学班额数都较大,教室的空间是有限的;二是如果授课教师没有准备或者我们去的时候任课老师刚好只是进行练习课、复习课等,我们也不可能让人家改变教学计划来将就,这样的见习很难收到好的效果。三是这样的见习不能随时进行,更不能结合理论教学内容来给学生进行实时的指导。既然教学见习是师范生技能形成中的一个必要手段,传统的见习模式已不能满足现在的教学需求,那么,如何建立起新的教学见习就成为在教学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回顾自己多年来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上的教学实践,笔者有了以下的一些感悟与实施。

一、改变教学模式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以某种教学思想、教学理论为依据而建构起来的,可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借以进行操作的既简约而又完整的模型。它集约地体现了设计、实施、调控、评价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教学方法论体系,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得以发生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媒介、桥梁。课堂教学有其模式,一门课程的教学也有其模式。《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语文教育专业学生重要的、必修的、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的专业技能课程,也是专业核心课程,集中体现师范教育专业个性,是教师素质培养的显性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整合所学专业知识,形成专业技能和未来语文教师所需要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完成教师专业化的进程。课程的目的与要求,从总的方面来说,是使学生掌握语文教育的基础理论和形成语文教学的基本技能,为学生的教育实习服务,为学生毕业后走上教学岗位奠定较为坚实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因此,在这一门课程模式的设计中,在理论教学环节上,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进入课堂,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等的使用,给我们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提供了平台,将传统的“理论学习-见习-试讲-实习”改为“理论学习-观摩提升-试讲实践-实习”模式。笔者认为,见习的含义即是一种观摩,只是我们狭义的理解了这一形式。观摩法是教学中的一种常规方法,是指组织学生观看利用幻灯、投影、电视录像、教学电影等电教媒体展现与教学有关的内容,目的都是要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体验,从而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二、精选观摩内容,精心安排观摩时间

任何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必得与其教学目标相适应,因此必须考虑观摩材料的选择。可以说网络的存在让我们对找到观摩材料提供了便捷,但每一门课程教学时间都是有限的,要让学生进一步直观地解读已知的理论,在这些浩如烟海的材料中做出选择。这就必须考虑:一是与教学进行过程中理论的结合度,也就是紧扣教学理论,理论学习与观摩穿插进行;二是适用性,也就是要让学生感觉到是可以模仿的。

以教学“教学过程”这一内容为例。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达到教学目标的途径,要求教学目标应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新课程改革之后提倡的常规教学过程是“引导-研读-运用”。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是这样操作的:我们精选“语文报杯”教学大赛中的精品课程进行观摩。因为,“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是全国中学语文界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实力最强、影响最广的赛事,“弘扬课改精神,倡导新型理念,奖掖优秀教师,推广成功经验”是其宗旨,其所做的一些探索往往对后来的课堂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引导-研读-运用”这一模式的运用,就让学生认真观摩第一届大赛初中组金奖获得者李卫东老师执教的《听潮》,并指导学生一一对应归纳出引导过程的四项内容:预习、解题、介绍有关资料、课前谈话;研读过程的两个阶段:感知阶段(初读)、分析阶段(精读);运用阶段(复读):知识转化为能力。明确了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应有的教学任务和方法。又为了凸现当代教学理念中“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问题,观摩了深圳育才中学夏志明老师执教《陈太丘与友期》的教学片断,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研读过程中的“初读感知-深入分析”中“质疑-理解”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三、做好观摩中的指导

观摩不是欣赏,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师范生在理论上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如果说在观摩中没有一定的指导,观摩的效果就会有偏差。比如说,在观看一节课后,问他们:这节课你如何评价?学生经常回答:很好。再问:好在哪?答:我一听就懂了。“听懂了”,这只能是就所观摩的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而言的,这显然不是我们的教学中所要求的,所以,让学生跳出原有的认知,教会学生“看课”是观摩中应有的内容。通过指导让学生对所观摩的课有更多理性的评判,如一节课中课堂上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安排是否得到保证,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教师的课堂语言是否准确清楚、生动形象有启发性,语调是否做到了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等等。

总之,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程的教学中,第一学期教学中所涉及的一切教学技能理论都及时进行教学观摩,第二学期的教学技能训练学生都能很好地模拟,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有方向,更有乐趣,也促进了教学技能的形成。

参考资料:

[1]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徐林祥,张中原.语文教学技能全扣训练新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3]徐世贵.怎样听课评课[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2.

G642.3

A

1674-9324(2014)14-0281-02

何唯(1963.10-),女,云南省临沧市人,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法。

猜你喜欢
临沧师范生语文课程
依傍着澜沧江的秘境 临沧
6月25日全国铁路调图 云南临沧与丽江间首次开行动车
百年铁路,今朝梦圆 大理至临沧铁路建成通车
登高方觉天地厚 继往开来谱新篇——云南省临沧公路局发展回顾与展望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