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阅读圈模式的创建与思考

2014-09-02 08:15刘岚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阅读圈创建大学英语

刘岚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不仅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还应该注重其文化素养的提高。为了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创造性地阅读,掌握利用英语进行思辨的能力,应该从大学英语目前所遇到的困境和难题出发,通过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创建阅读圈模式,帮助学生养成语言阅读习惯,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阅读圈;创建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7-0162-02

一、培养大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文学素养的必要性由于大学英语教学需要兼顾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文化素质两方面的内容。因此,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应该是要培养学生拥有全面深厚的英语语言功底,综合过硬的人文素质,以及积极有效的交际能力。然而,从目前国内的大学英语现状上来看,学生普遍阅读量不够,文学素养缺失严重。英美名校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上就颇有建树。相比而言,当下中国大学生在阅读方面就显得勤奋但不得法,长期的应试教育让大量学生远离外国文学尤其是大部头著作。很多大学生表现出语法扎实,语言技能娴熟,却不能真正理解英语。口语流畅,写作无复杂文体意识和文学美感。究其原因,除了大部分学生阅读速度慢,阅读技巧运用不够外,国内的英语教学多以词汇理解和句子分析为重点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节课结束,文章往往被分解得支离破碎,学生对课文很难有整体的把握,更谈不上课文在人物形象、语言、艺术技巧等方面的特色分析与欣赏[1]。

德国阅读研究专家Becker 也认为:“人们全部知识的85%都是通过阅读获得的。”因此,大学英语教育不仅是语言技能的教育,还是文学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大学英语阶段应该在以英语作为求知工具的前提之下,帮助学生建构起长期有效阅读的阅读模式。

二、问卷调查研究分析

本调查研究的对象为选取笔者所在的学校高考英语单科成绩110分以上的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30名,男女比例1∶1.5。本调查研究是在开展阅读圈实践一个学期时开始的,在学期末考试之后收集整理结果。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阅读圈模式的结构及内涵

阅读圈是Furr提出的。这一阅读模式在国外相当流行,其步骤是“阅读—思考—联系自身—提问分享”,学生按4—6人一组分组,每个人都有一个角色,负责一项任务,有目的地读,并与组内同学讨论分享。阅读圈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是一个开放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其具体的操作还应该注意到以下几点。

1.阅读圈模式的教学方式

阅读圈模式是建立在以学生积极主动阅读探索辅以教师启发点拨的交互式教学的基础之上的。交互式教学最早由Palincsar提出,之后又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它最初是一种以支架式教学思想为基础来训练学生的阅读策略的教学模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提供语言材料,创设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学习。因此,在阅读圈的创设之初,应该首先由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一定的导读性文字或问题或是一些阅读任务,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并以教师提供的阅读任务为基点,查阅资料,进行发散性思维,为后续的小组讨论或阅读成果交流提供素材、做好准备。随后,随着学生对阅读圈模式熟悉程度的加深,运用更加自如,教师甚至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轮流在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构架体系内,设置教学任务。通过给他人设置教学任务的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深入立体[2]。

2.阅读圈模式的主体是小组讨论和阅读效果的展示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理论基础,他认为,真正的学习应该发生在群组中,因为与更多有阅历的朋友一起进行学习的过程,将有助于更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这样学习将变得更有意义、更具个人关联性。阅读圈模式的创建是以鼓励学生们通过团队合作形式互相学习的过程,每个小组成员在发挥好自己的优势的同时还要彼此之间合作学习。在小组讨论之前,每个小组成员分头准备,并将自己所读所感拿出来分享,就同一篇文章的不同方面或不同文章的某一个方面来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负责组织讨论过程,必要时从旁进行适当的指导、启发和引导。尤其是要让准备相对充分,表现力较强的小组或同学先发言,以便带动整个课堂气氛,有助于活动的展开。随着学生知识量的增加和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只需要给出导读信息,阅读任务的设置则可放手交由学生自己每组轮流去做。同时,课堂上的分组还要经常进行更新,扩大学生的交流面。再次,从小组内部的讨论到班级讨论,鼓励学生逐步尽可能多地使用英文讨论或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有助于学生语言输出能力的提高[3]。

3.科学有效的评价模式是阅读圈模式的关键

制定长效的阅读效果评价机制,就是要针对学生小组内部的讨论交流和班级内交流制定出切实有效的评价机制,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和参与度。首先,应鼓励学生自评,通过结合阅读成果展示和课堂讨论两个环节的表现,每位小组自行打分,并派代表简单陈述得分理由和不足之处。其次,还应号召班级内部不同组别之间的互评。同样,由每组指派发言人陈述给分理由。最后,在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基础上,由教师点评并给分。期末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整个学期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相关的测试题目来检测并巩固学生的阅读成果。这种交流与考察互动的方式,不失为一种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方式,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四、阅读圈模式的创建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

1.大学英语教学中阅读圈模式要与时俱进

在涉及面上,要尽可能地广泛多样;在内容上,由实用到文学。在语言上,有中文导读逐渐过渡到英文导读,再到学生以小组学习方式自行查阅相关信息,书写导读。在深度上,从字词句的讨论到文章的结构、立意、思想性的讨论。在难度上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考试的需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笔者随后调查走访的来自7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50个学生中,超过95%的学生愿意在阅读中思考,并希望通过一些经典的作品了解一些文学常识、各种修辞手段、意象和典故等,以提高他们跨文化欣赏的水平和理解力[4]。endprint

2.教会学生多种阅读技巧的综合利用,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量

据笔者问卷调查结果看,约有80%的大一新生认为自己的阅读速度慢,难以保证每周1 000字的阅读量。对于各种阅读技巧也是知之甚少。还有大约70%的学生对于通读、选读、精读、泛读、速读和闪读的区别和具体运用表示了解不够。而在国外像牛津、剑桥这样的名校所采用的导师制往往要求学生博览群书,有自己独立的见解。面对大量的阅读任务和阅读资料有些需要仔细研读,有些则需要关注每一整段或整页的内容,有些则需要一目十行地了解梗概。这些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阅读就需要学生能够熟练地选择使用不同的阅读技巧。在阅读圈创设之初,教师要通过选取一些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篇章,以不同的阅读任务做参考,来教会学生如何使用不同的阅读技巧。

3.在教学手段上,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

随着互联网和各种即时在线交流工具的普及,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和各种在线工具与学生在课下建立阅读交流圈子,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比如可以在班级QQ群的群共享和群公告里即时发布一些阅读或导读的材料,进行教师—学生,学生—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或者通过班级博客的形式将班级讨论的精华和教师点评等传上去供大家课后参考学习。

4.鼓励学生参加与英语相关的大型赛事,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提升之处

在笔者随机走访的50位学生中,有超过60% 的学生认为参加一些全国性的与英语能力相关的比赛不仅可以接触并学到一些新鲜的学科知识,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锻炼自己并发现自己需要提升的地方,尤其同一些优秀的选手在切磋的过程中,更能发现最新的努力的目标以及需要自我提升的部分。

5.强调教师文学教学理念的贯彻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是阅读课教学模式的主导和核心,尤其在阅读圈模式创建的初期,需要教师有相当强的英语语言文学造诣和人格魅力。在阅读材料的选取、导读任务的布置、课堂控场能力等方面,都对教师的个人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随着阅读圈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不断深化,要想成功坚持下去,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加强理论学习,并通过大量的阅读,把自身的阅读体验与学生分享。

五、结语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以创建阅读圈模式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改善学生语言输出能力薄弱的问题。本研究受访的学生90%认为,阅读圈模式的创建有效地提高了其阅读能力。还有8%的学生认为在阅读圈实践期间,有些小组成员之间配合不默契影响了学习效果。另有2%的学生认为自身的水平不够,在小组的活动期间感觉吃力。然而,对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阅读圈模式,能够增强学生的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这一点所有的受访学生都予以了肯定。因此,继续坚持阅读并完善圈模式,比如采取更加科学的分组机制,在课下针对个别学生的辅导帮助,以及更加充实细化的阅读教学计划和大纲,这些都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实践和改进。

参考文献:

[1]李观仪.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陈方.交互式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科教导刊,2012,(1).

[4]田志东.群组轮换协作英语阅读教学法之研究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1).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圈创建大学英语
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策略
从阅读圈视角看任务型教学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中的应用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