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体育大学舞蹈啦啦操代表队群体凝聚力的研究

2014-09-04 02:58魏成玉
少年体育训练 2014年8期
关键词:北京体育大学代表队凝聚力

魏成玉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北京体育大学舞蹈啦啦操代表队群体凝聚力的研究

魏成玉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舞蹈啦啦操不仅要求运动员具备较高的身体素质、协调性与表现力,还需要集体配合意识。舞蹈啦啦操的主要特点是团队协作性、动感活力性、风格目的性,作为一个集体项目,必须有很强的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之间为现实群体活动目标而实施团队活动的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北京体育大学舞蹈啦啦操代表队队员的群体凝聚力整体水平不高;团体社交吸引力和团体任务一致性较高,团体任务吸引力的状况随训练时间的增加不断降低;代表队的群体凝聚力受目标的一致性、个人因素、激励机制和领导行为等几个方面的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北京体育大学舞蹈啦啦操代表队群体凝聚力的情况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访谈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群体凝聚力在啦啦操项目中的重要性

2.1.1 群体凝聚力在舞蹈啦啦操日常训练与比赛中的作用 群体凝聚力的重要性在啦啦操日常训练与比赛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群体凝聚力是实现啦啦操队目标和任务的基础;(2)群体凝聚力的稳定与提高是确保啦啦操运动发挥正常生活水平的首要条件;(3)群体凝聚力是提高啦啦操训练效果,保证训练水平的重要因素。啦啦队的日常训练和比赛离不开啦啦队团体的密切配合与队员之间的协助默契,而啦啦队群体凝聚力的增强能有助于消除队员之间的隔阂,在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形成纽带,使得两者配合更加默契。

2.1.2 群体凝聚力在啦啦操项目中的内在表现 群体凝聚力为啦啦队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促进动力,较强的团队凝聚力不但能增强啦啦队队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增强相互之间的信任,产生归属感,并能增强啦啦队中人际关系的和谐,产生强烈的使命感和协助精神,从而提高啦啦队队员的训练积极性并且激发队员的创编能力。

2.2 北京体育大学舞蹈啦啦操代表队群体凝聚力的现状

表1 北京体育大学舞蹈啦啦操代表队群体凝聚力水平的平均数

2.2.1 舞蹈啦啦操代表队各年级队员的群体凝聚力差异 计算出北京体育大学舞蹈啦啦操代表队三个年级凝聚力水平的总分,及凝聚力水平4方面评价维度的平均分,结果如下(表1)。

从对表1中北京体育大学曾经在和现在还在舞蹈啦啦操代表队中训练的各年级学生群体凝聚力分值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北京体育大学2011至2012级舞蹈啦啦操代表队群体凝聚力从整体看水平不能让人满意。根据表1中数值所反映出群体凝聚力平均得分可以看出,因为队员训练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北京体育大学舞蹈啦啦操代表队的群体凝聚力及各维度在训练时间最长的2010级中达到了最高点,说明随着训练时间以及比赛经验的提高,群体凝聚力会不断提高。这说明群体凝聚力的提高与啦啦队队员长期进行啦啦操理论学习和啦啦操专项技能的训练有关。长期坚持的舞蹈啦啦操训练可以提高队员的团队一致性,从而会提高啦啦队的群体凝聚力。

2.2.2 舞蹈啦啦操代表队各年级群体凝聚力各维度的时间变化 北京体育大学舞蹈啦啦操代表队各年级队员凝聚力分值上的差异,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代表队不同年级队员的任务凝聚力和交往凝聚力的差异,结果如下(如表2)。

表2 北京体育大学舞蹈啦啦操运动队群体凝聚力各维度的时间变化

通过表2可以看出,在4个维度上,群体社交吸引力和群体任务一致性两个维度排在4个维度的前两位,说明:(1)说明队员经过啦啦队的训练,啦啦队内部的社交氛围非常和谐,显著增强了队员的集体意识;(2)啦啦队作为一个小整体,由于整体训练任务、日常任务的相似性、亲近性,所以感知较高。

表2反映出北京体育大学舞蹈啦啦操代表队群体凝聚力中群体任务吸引力的状况随训练时间的增加不断降低。原因可能是啦啦操代表队队员随着年龄的增大,思考的问题也更多,体力相比新队员弱些,也可能是因为2010级的队员是毕业班,面临毕业后是继续学习或是找到一份合适工作的抉择,思想没有专心在训练中。同时反映出北京体育大学舞蹈啦啦操代表队群体社交一致性随着训练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加,说明啦啦队的群体凝聚力的改变是一份持之以恒的工作,提高群体凝聚力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它需要长期系统地专业理论学习与训练。

2.2.3 舞蹈啦啦操代表队各年级队员群体交往的差异 通过对啦啦队队员的主力队员进行访谈了解到,2010年级的队员仅剩下几人,他们都是经历了快3年的训练坚持到现在,他们对于整个群体的凝聚力评价一般,但是普遍觉得现在整个队伍更加紧凑,任务一致性也更好。对于2011年级的队员,从访谈中了解发现,有个别的同学并不是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比赛和训练中,需要在思想上加强学习。

2.3 影响北京体育大学舞蹈啦啦操代表队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群体凝聚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运动队的长久训练发生变化。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很多,卡伦(Carron,1982)的凝聚力概念及概念系统中指出群体凝聚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可以归纳为4类因素:团队目标、个人因素、激励机制、教练员领导行为。

2.3.1 团队目标和任务的一致性

北京体育大学舞蹈啦啦操代表队面临的往往是比赛或者表演任务,要求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预期的结果,其中有来自校领导以及教练所下达的任务,还有是啦啦队给队员所树立的目标,以及队员自身的个人目标。如果这几类目标能够很好地统一在一起,再加上北京体育大学舞蹈啦啦操代表队队员对团体目标的认同程度高,运动员个人目标和团体目标的一致性程度高,那么整个舞蹈啦啦操代表队群体凝聚力就强。分析可知,有79%北京体育大学舞蹈啦啦操代表队的队员表示:团队目标对群体凝聚力非常重要。说明一个有计划、有针对性、可执行同时能够把队员糅合在一起的目标和任务是形成北京体育大学舞蹈啦啦操群体凝聚力的重要基础,是团队能否成功的关键。

2.3.2 队员之间的交流和配合

运动员参加运动队时的自身能力对他们在运动队中的自信心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他们会通过对其他队员能力的观察和分析,判断自己在队伍中地位和作用,并且比较自己的能力是否在队伍中获得相应的地位,发挥相应的作用。如果队员们认为自身的专项技能与其他队员专项技能及其在队中获得的地位相匹配,那么,整个运动队就可能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的大环境,从而激发队员们刻苦训练,积极参加比赛的动机。相反,如果队员感觉自己在队伍中没有得到公平的机会,那么队员对整个队伍的归属感和信任感就会大大减少,从而削弱群体凝聚力。因此,舞蹈啦啦操代表队队员之间的交流和整合对促进舞蹈啦啦操队建立良性竞争环境,提高群体凝聚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2.3.3 适当和公正的激励机制

据调查,运动队中队员受到的激励和奖励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整个队伍的满意度,而满意度又会影响到队员训练时的状态,对训练的预期以及比赛的结果产生重要影响。所以适当的、公正的激励和奖励可以提高队员对运动队的心理满意度,从而不断提高他们动机状态,对训练和比赛结果产生良好的刺激。分析可知,有52%北京体育大学舞蹈啦啦操代表队的队员表示激励和奖励对群体凝聚力非常重要,队员们得到鼓励会提高自身自信心,对训练预期和比赛结果产生积极影响。

2.3.4 教练员领导行为和管理方式 教练对舞蹈啦啦操代表队群体凝聚力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教练员自身的道德品质、行为方式和管理方式对队员起着重要影响,同时也影响啦啦队的群体凝聚力。提高教练员的组织能力与管理水平应做到以下几点:教练员应该努力提高领导能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管理队伍;对队员的表现要进行积极的评价,在良好的激励奖励机制下,增强队员的自信心以及对队伍的归属感,从而提高整个队伍的凝聚力水平。提高教练员管理水平和风格应注意以下几点:教练员应熟悉啦啦队中每一名队员的基本情况,根据队员的个性、背景、兴趣爱好等等来安排位置;教练员应该形成符合自己特点和队员情自身况的执教风格,把队员拧成一股绳。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 北京体育大学舞蹈啦啦操代表队队员的群体凝聚力整体水平不高;团队在内部团结程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啦啦队队员训练时间越长,其整体群体凝聚力水平越高,这主要因为长期进行啦啦操理论学习和啦啦操专项技能的训练,了解到啦啦队的内涵,可以提高学生的群体意识,增强团队的群体凝聚力。

3.1.2 群体社交吸引力和群体任务一致性较高,说明啦啦队训练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互助合作的精神上有显著意义;运动队作为一个整体,群体任务的相似性、亲近性的感知较高;群体社交一致性各年级差异不大。

3.1.3 团队目标和任务的一致性是影响群体凝聚力的重要因素;队员之间的交流与整合对促进舞蹈啦啦操队建立良性竞争环境,提高群体凝聚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适当和公正的鼓励奖励机制会对队员们自身自信心得到提高,对训练预期和比赛结果产生积极影响;教练员的领导行为和管理方式直接影响到整个群体的凝聚力。

3.2 建 议

3.2.1 制定明确的团队目标和任务:一个有计划、有针对性、可执行同时能够把队员糅合在一起的目标和任务是形成北京体育大学舞蹈啦啦操群体凝聚力的重要基础,是团队能否成功的关键。

3.2.2 改善团队的人际关系,注重个人的自身修养。建立教练与队员之间良好的信任关系,提高队员对团队的归属感和信任感。注意培养队员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明确队员参加训练的动机与目的。

3.2.3 建立适当和公正的激励奖励机制。适当、公正的激励和奖励可以提高队员对运动队的心理满意度,从而不断提高他们训练状态,对训练和比赛结果产生良好的刺激。

3.2.4 教练员应熟悉掌握队员的基本情况,根据队员的能力来安排位置;教练员应该形成符合自己特点和队员情况的执教风格。

[1]缪仲一,唐金山,周燕,邱建钢,孟宪君.2010~2013年全国啦啦操竞赛规则[S].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中国蹦床与技巧协会啦啦操分会审定,2009(12).

[2]马鸿韬.啦啦操运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李恒新.影响陕西省普通高校啦啦操队员团队凝聚力表现因素的分析研究[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11.

[4]宋翠荣.高校啦啦队中群体凝聚力的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8.

[5] 马德森.体育团队凝聚力及其多维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4.

[6] 马德森,刘一民.体育团队凝聚力多维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报,2005,28(2):152-153.

G831.4

A

1674-151X(2014)08-110-03

2014-06-18

魏成玉,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健美操。

猜你喜欢
北京体育大学代表队凝聚力
浅谈培养小学班级凝聚力的路径和方法
2021中国香港代表队选拔考试
2020中国香港代表队选拔考试
北京体育大学2014—2016级健美操专项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
北昌影音刘海申 凝聚力造就专业度,只为提供更好的服务
“如此凝聚力”
An Analysis of the Main Character in Rebecca by Du Maurier
北京体育大学海南国际学院办学全面启动
2017年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获奖名单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