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龙井贡茶

2014-09-04 12:02王慧
文物天地 2014年7期
关键词:芽茶贡茶龙井茶

王慧

历代皇帝对茶品质的苛求和求新的欲望,使宫廷贡茶得到不断创新和发展,出现了很多著名的贡茶品种,龙井茶就是其中非常著名的品种之一。

西湖产茶,历史悠久。西湖龙井茶起源于唐朝、北宋时期杭州灵隐、天竺一带佛门寺僧栽种炒制山茶,北宋时已被列为名茶,元代备受关注,被文人赞誉为“黄金芽”,明朝中叶开始有“龙井”专称,被称为西湖南北“两山绝品”,清朝尤其是乾隆观茶作歌以后,声誉鹤起,成为名茶中的后起之秀。

龙井茶产于今浙江西湖区,主产区有龙井、梅家坞、翁家山、杨梅岭、九溪、毛家埠等13个村。杭州的产茶记载最早见于唐代陆羽《茶经》:“杭州钱塘天竺、灵隐二寺产茶。”(吴觉农主编《茶经述评》,中国农业出版社,1984年)

元朝虞集游龙井有《次邓文原游龙井》诗:“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画。澄公爱客至,取水挹幽窦。坐我檐葡中,佘香不闻嗅。但见瓢中清,翠影落碧岫。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嗽。”(汤一编著《茶品》,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此诗首次对龙井茶的产地、品质、品茶情形作了细致的记述和描绘。

明代被公认茶之上品有六种,《五杂俎》中有:“今茶品之上者,松萝、虎丘、罗齐、龙井、阳羡、天池。”(明·谢肇制《五杂俎》,转引自《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农业出版社,1981年)龙井茶被列为六品名茶之一。《枣林杂俎》记:“自贡茶外,产茶之地,各处不一,颇多名品。如吴县之虎丘,钱塘之龙井,最著。”(清·谈迁《枣林杂俎》)由此说明,晚至明代“龙井茶”之名已经确立。清代龙井茶名气与日俱增,如果说明代龙井茶还介于诸名茶之间的话,清代龙井茶则立于众名茶前茅。清初《玉几山房听雨录》记载:“两山产茶极多,宝云山为宝云茶,天竺香林洞名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名白云茶,葛岭名云雾茶。龙井名龙井茶,南山为妙,北山稍次。龙井色香青郁,无上品矣。”(清·陈撰《玉几山房听雨录》)“龙井名龙井茶”正是龙井一带所产茶的统称和冠名,“龙井色香青郁,无上品矣!”更将龙井茶推到至高无上的境地。

清代龙井茶声誉鹊起,真正成为中国名茶,一则有历代文人的推崇,二有皇帝的赏识。乾隆皇帝与龙井茶的关系,在龙井茶发展历史上值得浓墨重彩大书特书。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曾先后四次巡游西湖天竺、龙井、云栖等地观看茶叶采制,品茶赋诗,对龙井茶赞不绝口,使龙井茶名声远扬,为龙井茶写有《观采茶作歌》《坐龙井上烹茶偶成》等诗篇。

清代龙井茶的进贡

龙井茶何时成为贡茶?茶文化界认为自从乾隆皇帝巡幸杭州,到龙井观茶作歌后,才将龙井茶列为贡茶。实则不然,清雍正皇帝御制文集中《驾郊外驻跸遇雨》曰:“村庄驻辇省农田,共庆西成惠泽宣。雷绕千峰明远电,雨倾四野响飞泉。博山香热余烟袅,龙井茶敲活火煎。几杵钟声云外杳,顿令心地觉超然。”(故宫博物院编《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卷二十四,海南出版社,2000年)说明龙井茶在清初就已成为贡茶。至乾隆时,龙井茶已作为名贡茶曾大量、频繁进贡宫廷,并用于各种活动中。

每年龙井茶何时入贡?《清稗类钞》中有《高宗饮龙井新茶》的记载:“杭州龙井新茶,初以采自谷雨前者为贵,后则于清明节前采者入贡,为头纲。颁赐时,人得少许,细仅如芒。伦之,微有香,而未能辩其味也。”(徐珂《清稗类钞》,第6312页,中华书局,1984年)龙井新茶也称为雨前茶,因其采收于谷雨前而得名。乾隆皇帝御制茶诗中多有描写龙井茶的,《雨前茶》诗中有诗句抒情,还有注释表意,“谷雨前之茶,恒为世所珍。巡跸因近南,驿贡即已臻。计其采焙时,雨水以后旬。谷雨早月余,而尚未春分。欲速有如此,风俗安得醇。更忆夷中诗,可怜我穷民。尚茶供三清,不忍为沾唇”。(故宫博物院编《御制诗》五集卷三)诗注“龙井茶以谷雨前摘取者为佳,今年正月二十九日雨水兹甫,二月下旬之初浙江已进到新芽,其采焙当在雨水后数日,距谷雨尚早月余也。”一般年份龙井茶均在谷雨后数日采焙,然后解送至京。

清宫贡茶分为土贡茶和非土贡茶两类。土贡茶是地方官每年必须向朝廷进贡的贡品,带有实物税性质,为礼部掌管,由内务府广储司茶库负责收储贡茶。茶库主要职能是收贮相关的物品,《大清会典》记载:“茶库,康熙二十八年奏准,于裘缎二库内分设,管收贡茶、人参、金线、绒线、纸张、香等物。”(雍正朝《大清会典》,卷227)非土贡茶由产茶地方的织造、将军、总督、巡抚等地方官直接向皇帝进贡。这些贡茶是由进贡官员的亲信负责解压,到京之后交与奏事处,皇帝则根据需要与个人喜好赏收或封驳。这些非土贡的茶叶是要经过驿站运送至京。

顺治初期,对贡茶所属何处及何日进京,均作了明确规定。下面以浙江省地区进贡贡茶为例,了解贡茶到京日期。《清会典》记载:“岁进芽茶,顺治初,系户部职掌。七年,改属礼部,俱从土产处所起解,转送该衙门供用,各有定数,具列于后。顺治七年,礼部照会产茶各省布政司,每年谷雨后十日起解,定限日期到部,延缓者参处。浙江省,杭州府限五十二日,湖州府限五十二日,宁波府限六十一日,绍兴府限五十五日,处府府限七十日,温州府限七十七日,金华府限六十四日,衢洲府限六十七日,台州府限七十一日,严州府限五十八日。”(康熙朝《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七十三,《礼部·岁进芽茶》)清代浙江贡茶品种主要有:龙井茶、雨前龙井茶、龙井芽茶、黄茶、桂花茶膏、人参茶膏、日铸茶等。《宫中进单》中记载:“乾隆三十六年二月二十一日,苏州织造舒文进雨前龙井毛尖茶八瓶、雨前龙井芽茶八瓶。乾隆四十二年八月,漕运总督德保进龙井一百瓶。乾隆五十三年二月十三日,杭州织造奴才额尔登布跪龙井新芽茶九瓶。光绪七年四月十四日,头品顶戴浙江巡抚谭钟麟跪龙井芽茶二十瓶、桂花茶膏二十匣。光绪九年四月十二日,头品顶戴浙江巡抚臣刘秉璋进龙井芽茶二十瓶。光绪二十六年四月二十八日,头品顶戴浙江巡抚臣刘树堂跪龙井芽茶二十瓶、桂花茶膏二十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进单》)乾隆皇帝尤其钟爱杭州龙井茶。这一点,清官档案有载,如“乾隆二十五年三月初八日杭州织造西宁第一批进龙井雨前茶四瓶,三月十五日、七月二十日又两次共进龙井雨前茶二十四瓶。浙江巡抚庄有恭、漕运总督杨锡绂分别于四月二十六日、六月十八日进龙井茶、龙井雨前茶各一百瓶。”(无园《龙井贡茶》载《紫禁城》,1982年第2期)如此在同一年中浙江巡抚,杭州织造及漕运总督分别进龙井茶、龙井雨前茶,数量为二十四瓶和一百瓶,其喜爱程度可见一斑。除此,乾隆皇帝还以新进到的龙井茶恭进皇太后,“乾隆十三年四月二十四日,新进到龙井茶照例奉,旨恭进:皇太后茶叶十瓶”。(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进单》)

龙井贡茶的特点

龙井茶产地依山傍湖,气候温和,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加之土壤疏松、土质肥沃,茶树根深叶茂,常年莹绿,从垂柳吐芽,至层林尽染,茶芽不断萌发。

龙井茶的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早,二是嫩,三是勤。历来龙井茶的采摘讲究以早为贵,曾有“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之句。依采摘时期不同,通常以采于清明前,称为“明前”;采于谷雨前,称为“雨前”;谷雨日到谷雨后5日内采制的为“头春茶”;谷雨后6日至10日所采制的为“二春茶”;谷雨后第11日到立夏日采制的叫“三春茶”或“三尖”;从立夏后再采摘炒制的称“四春…‘烂春…‘长大”等。以往,也有按采摘的鲜叶嫩度和采摘时间来划分龙井茶品质的。例如,通常只采一个嫩芽的称“莲心”;采一芽一叶,叶似旗、芽似枪的,称“旗枪”;采一芽两叶初展的,由于芽叶的外形卷如雀舌,因此称“雀舌”。而称为“莲心”的品质较佳,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载:“雨前茶,产杭之龙井者佳,莲心第一,旗枪次之。”采茶是制茶工序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它直接影响到茶品质的好坏。明代是我国茶叶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有许多茶书对时节、天气、老嫩、手法、禁忌等方面做了洋细的记载。对采茶,罗廪《茶解》中说:“雨中采摘,则茶不香,须晴尽采。当时焙,迟则色、味、香俱减矣。故谷雨前后,最怕阴雨,阴雨宁不采,久雨初齐,亦须隔一两日方可,不然,必不香美。采必期于谷雨者,以太早则气未足,稍迟则气散,入夏则气暴而味苦齿矣。”张源((茶录》载:“采茶之候,贵及其时。太早则味不全,迟则神散。以谷雨前五日为上,后五日次之,再五日又次之。茶芽紫者为上,面皱者次之,团叶又次之,光面如筱者最下。撤夜无云,浥露采者为上,日中采者次之,阴雨中不宜采。产谷中者为上,竹下者次之,烂石中者又次之,黄砂中者又次之。”清代陈铿《虎丘茶经注补》三之造说:“凡采茶在二三四月间,茶之笋者,生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微蕨始抽,凌露采之,茶之芽,发于丛薄之上,有三枝四枝五枝者,选中枝颍拔佳。”上述记载,较明确地表现了对采茶等工序各个环节的要求,可以说对现今制茶工艺仍具有指导意义。

龙井茶属于炒青绿茶,其炒制工艺,十分独特。王草堂《茶说》记载:“阳羡芥片只蒸不炒,火焙以成。松萝、龙井皆炒而不焙,故其色纯。(明·王草堂《茶说》,转引自阮浩耕、于良子点校《中国古代茶叶全书》,浙江摄影出版社,1999年)高濂《遵生八笺》:“如杭之龙泓(即龙井也)茶,真者天池不能及也。山中仅有一二家,炒法甚精,近有山僧焙者亦妙。”而“炒法甚精”“山僧焙者亦妙”说明当时龙井茶的炒制方法已经十分精细成熟,有可能此种技艺为“山僧”发明并掌握得最精湛。炒龙井的新锅先磨光,然后才能炒茶。炒茶的燃料也有讲究,“炒茶之新,仅可树枝,不用干叶。干则火力猛炽,叶则易焰易灭。”总结古人的经验,炒什么茶,用那种火力,就采用那种燃料,这样就可以控制火温,制出好的名茶。乾隆钟爱古今赞赏的西湖龙井茶。《龙井见闻录》中记载了“乾隆十六年辛未,幸天竺、览乡民采茶焙制之法。”并御制《观采茶作歌》,歌云:“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西湖龙井旧擅名,适来试一观其道。村男接踵下层椒,倾筐雀舌还鹰爪。地炉文火续续添,乾釜柔风旋旋炒。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功夫殊不少。王肃酪奴惜不知,陆羽茶经太精讨。我虽贡茗未求佳,防微犹恐开奇巧。防微犹恐开奇巧,采茶览民艰晓。”(故宫博物院编《清高宗御制诗》二集卷二十五)此诗中生动描绘了龙井茶的采制要点,如采摘时间以“骑火”品质最好,禁火前采的太嫩、禁火后采的太老,只有禁火期间采摘的茶嫩度最合适。炒茶要做到“慢炒细焙”,才能分出品质次第。乾隆皇帝还亲眼看到了茶农采制茶叶的辛苦,由此歌出了“辛苦功夫殊不少”感叹。

现故宫博物院遗留的龙井贡茶,为当年由地方进贡的贡品,有雨前龙井茶和龙井芽茶两种。从现存的雨前龙井茶实物上看,包装非常讲究。雨前龙井外包以楠木匣(图一),匣内用木板置于中间一分为二成两格,内放两小桶雨前龙井茶,桶盖上附加贴红纸凹槽板,用来增加包装效果,匣盖面有绿色“雨前龙井”的标识。选用此色,犹如龙井的青翠,使人未曾品茗已神清气爽。现存的雨前龙井茶文物,茶叶细小单薄,卷曲均匀,应该是取自茶叶的嫩芽制成。雨前茶采摘时间为4月5日以后至4月20日左右采制的茶叶。雨前茶虽然不及明前茶那么细嫩,但由于这段时间气温高,芽叶生长也相对较快,因此芽叶中的内含物也比较丰富。正如明人许次纾在《茶疏》中所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

另一件文物龙井芽茶(图二),以锡桶盛装,正面阴刻二龙戏珠纹饰,上下各饰一道回纹做边饰,此图案是专为进贡而制作的包装。桶内茶叶,嫩芽细长,绿中泛黄,芽叶长短均齐,应该是清明前后采摘的嫩芽制成。当今学者对其的评价是:西湖龙井茶,向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淡而远”、“香而清”,别具风格,独树一帜。

清宫中储存贡茶的茶叶筒,有瓷罐、锡筒、银茶筒、以及紫砂罐等。而龙井茶以锡筒作为首选包装,是因其锡茶叶筒具有凉性、易散热、密封性强的功能,可长时间保存茶叶与其特有的香气。同时又因锡器其质地的优势,自身泛有光泽,易于其上錾刻工艺与纹饰,使茶叶内在品质与包装精美浑然结合,且成为龙井贡茶的特有包装材质。

清宫龙井贡茶的使用

龙井茶是清宫中众多名品茶之佼佼者,且成为备受宫廷推崇的茶品之一,并用于宫廷日常生活,是一种必备的饮品。同时也常赏赐给王公大臣以及祭祀时使用。

首先来看饮用,乾隆酷爱龙井茶,《清稗类钞》中有“高宗饮龙井茶的记载”。乾隆皇帝第三次南巡杭州,畅游龙井,并上龙井品茶,写有《坐龙井上烹茶偶成》诗一首。“龙井新茶龙井泉,一家风味称烹煎。寸芽生自烂石上,时节焙成谷雨前。何必凤团夸御茗,聊因雀舌润心莲。呼之欲出辩才在,笑我依然文字禅。”(故宫博物院编《清高宗御制诗》三集卷二十二)这首诗描绘了他品尝到用龙井泉烹的龙井新茶,风味独特。龙井茶“生自烂石上,”又是“谷雨”前采制焙成的。而坐在龙井上,烹啜龙井茶,似别有“一家风味”。龙井茶细如莲心,滋润心田,仿佛辩才法师正呼之欲出,在笑我依然是“文字禅”!这些诗表现了乾隆对西湖龙井的钟爱,对采茶、炒茶工艺细微观察,有深刻的感受并入其诗中。也写出了乾隆在西湖汲龙井水啜龙井茶的乐趣和遐想。相传他在龙井狮子山峰胡公庙前品饮龙井茶时,赞赏茶叶香清味醇,逐封庙前茶树为“御茶”,共有十八棵,遗址今犹存。

乾隆皇帝还以雪水沃梅花、松实、佛手,再泡以龙井茶,谓之三清茶。有《三清茶》御制诗传世:“梅花色不妖,佛手香且洁。松实味芳腴,三品殊清绝。烹以折脚铛,沃之承筐雪。火候辨鱼蟹,鼎烟迭生灭。越瓯泼仙乳,毡庐适禅悦。五蕴净大半,可悟不可说。馥馥兜罗递,活活云浆澈。僵俭遗可餐,林逋赏时别。懒举赵州案,颇笑玉川谲。寒宵听行漏,古月看悬块。软饱趁几余,敲吟兴无竭”。(故宫博物院编《清高宗御制诗》初集卷三十六)并在《三清茶》诗题后加注:“以雪水沃梅花、松实、佛手,啜之名曰三清。”

此诗为乾隆皇帝于乾隆十一年秋巡五台山,回程至定兴遇雪,于毡帐中以雪水烹煮三清茶时所作。三清茶为乾隆皇帝一生中极为喜爱的茶,常于各种场合品啜,如祈谷斋居、重华宫茶宴廷臣或山斋闲居皆见烹煮三清茶。

其次,清宫以龙井茶为代表的御用贡茶作为皇家赏赐品是必不可少的,是皇帝用茶作为媒介与王公大臣、皇亲国戚进行物质上交流,以达到作为国家长治久安的一种特殊手段,而又充分显示了茶文化的内涵。从档案记载来看,清官赏赐龙井茶多是在每年的四月或五月间,特别是每年“照例在飞云轩进行的对宗室重臣的茶叶赏赐,大部分用的都是龙井茶。

根据乾隆五十五年至六十三年的文献档案,笔者整理出赏赐龙井贡茶的情况。

清官中龙井贡茶除赏赐用茶外,还经常用于宫廷祭祀活动中。寿皇殿是宫禁之内的皇家祖庙之一,位于景山,原是明代皇帝的游幸之所。清以后,清圣祖康熙皇帝去世安葬后,他的“御容”画像奉祀在寿皇殿中室。清高宗乾隆皇帝即位后,也把雍正帝“御容”画像供奉于寿皇殿东室。由于殿内供奉两朝皇帝画像,并举行祭奠仪式,因此该殿自此从一个普通的皇帝宫廷居所演化成了祭祀场所。

清代寿皇殿供奉着历代帝后神像,是清官重要的祭祀场所,茶叶作为祭品用于各类祭祀场合,《乾隆高宗纯皇帝神龛供奉陈设档》记载:“寿皇殿西龛库存陈设,四号,楠木匣一个内盛,三清茶、雨前茶茶钟二件,人物钟二件。五号,楠木匣一个,磁珐琅钟二件,三清茶、雨前茶茶钟二件。”(故宫博物院藏《清宫陈设档》)又如“乾隆十二年六月二十八日至十五年六月二十八日,养心殿东佛堂每年上供用龙井雨前茶二瓶,西佛堂每年上供用龙井雨前茶二瓶。圆明园东佛堂每年上供用龙井雨前茶二瓶,西佛堂每年上供用龙井雨前茶二瓶。重华宫每年上供用龙井雨前茶二瓶。乾隆十三年三月二十四日起至十五年七月初八日,孝贤皇后梓宫前陆续供茶,用龙井雨前茶十瓶。”(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杂件》卷号四,第2088包,物品类-食品茶叶)

由于名山的优越条件、文人的竭力宣扬,与其日盛的贡茶之风的推助,更由于清朝历代皇帝,特别是清乾隆皇帝所好,龙井茶已位列众名茶的前茅,拥有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正如清代学者评述“茶之名者,有浙之龙井,江南之芥片,闽之武夷云”,龙井茶已成为清代三大名茶之一。

(责任编辑:阮富春)

猜你喜欢
芽茶贡茶龙井茶
河南药茶 连翘芽茶
小枣叶托起致富大产业——阳府井枣芽茶引领吕梁药茶发展新引擎
吕梁枣芽茶产业蓄势待发
送茶五吨
送茶五吨
紫芽茶的研究进展
贡茶第一寨仙游伍家台
宋朝贡茶
西湖龙井茶地现状分布图
千岛玉叶龙井茶的生产实践与品牌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