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脑瘫吞咽障碍有效的康复方案和疗效的最佳评估时间

2014-09-04 03:20黄淑媛覃川平黄丽雅朱奋油黄涌森廖卫华杨经纬孔祥资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0期
关键词:脑瘫障碍量表

黄淑媛 覃川平 黄丽雅 朱奋油 黄涌森 廖卫华 杨经纬 孔祥资

探讨脑瘫吞咽障碍有效的康复方案和疗效的最佳评估时间

黄淑媛 覃川平 黄丽雅 朱奋油 黄涌森 廖卫华 杨经纬 孔祥资

目的 通过探讨脑瘫吞咽障碍不同康复方案的疗效, 找出合理的康复方案及评估康复效果的最佳时间点。方法 150例脑瘫合并吞咽障碍的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 于治疗前、治疗后3、6、12、18、24个月分别用量表1、量表4及量表7进行评分, 并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①组内不同时间点评分比较:C组最先出现统计学差异, 各组的评分均从6个月始分别与治疗前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组间不同时间点评分的两两比较:A组与B组:量表1及量表4, 24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3个量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量表1 , 18个月始;量表4, 12个月始和量表7, 6个月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接策略+直接策略是脑瘫吞咽障碍比较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康复治疗6个月是评估疗效的最佳时间点。

脑瘫; 吞咽障碍;评估量表

脑瘫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我国现有脑瘫患儿约400万以上, 脑瘫患儿吞咽困难的发生率为57%~92%[1]。脑瘫还可能导致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使住院时间延长,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4], 严重影响患儿的体格生长、营养、健康和生活质量[5],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有些患儿甚至被家庭遗弃。国内有关脑瘫患儿吞咽障碍方面的研究甚少, 吞咽障碍尚未得到足够重视[6]。同时脑瘫吞咽障碍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 需有一合适时间点能对康复效果做出判断,若疗效欠佳, 便可及时改变康复方案, 做到用更少的投入让患儿得到更为及时有效的康复。本研究对福利机构脑瘫合并吞咽障碍的患儿进行综合康复治疗, 旨在寻找适合福利机构内脑瘫吞咽障碍患儿的康复方案及疗效评估最佳时间,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福利中心150例脑瘫合并吞咽障碍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年龄在8个月~15岁7个月, 其中男95例,女55例, 纳入标准:①符合2006年全国脑瘫会议的标准[7];②治疗前用日本康复界吞咽困难评估量表进行评估, 患儿须同时达到:量表1评分>3分, 量表4≥3级和量表7≥3级的脑瘫并吞咽障碍患儿为纳入对象。排除标准:①其他原因所致吞咽障碍;②重度营养不良;③多器官功能衰竭。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 将150例脑瘫合并吞咽障碍患儿进行随机分成A、B、C三组, 每组50例, 三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体重、营养状况、吞咽障碍情况及合并症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2 康复方案[8-10]A组予间接策略+直接策略;B组予间接策略+补偿策略;C组予间接策略+直接策略+补偿策略,三组其他常规治疗措施一样。①补偿性策略:改变食物通过口腔、咽的途径或方向从而减轻吞咽障碍的症状;②间接策略(基础训练):是针对与摄食-吞咽活动有关的口面部器官进行的功能训练;③直接策略(摄食训练):训练时引导患者直接做吞咽动作, 改善吞咽的病理生理状况, 包括改变进食体位、食团入口位置、食团性质和进食环境等。

1.2.3 评估方法 治疗前, 治疗后3、6、12、18个月由1名副主任医师和1名康复师用量表1、量表4和量表7进行吞咽障碍的程度分级及评分。

1.3 评分标准

1.3.1 量表1 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价标准:分级较细, 评分为0~10分, 10分为正常吞咽, 评分越低表示吞咽困难的程度越重[11]。

1.3.2 量表4 吞咽障碍程度分级:以所能吞咽食物的种类及营养摄取途径为线索, 分为正常、轻、中、重4个层面,从严重吞咽困难到正常吞咽功能共10级[10]。

1.3.3 量表7 才藤荣一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1级唾液误咽;2级食物误咽;3级水的误咽;4级机会误咽;5级口腔问题;6级轻度障碍;7级正常范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不同时间点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内不同时间点评分两两比较 C组最先出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个量表6个月始各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组间不同时间点评分的两两比较 A组与B组量表1及量表4, 24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量表1、量表4及量表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B组与C组:量表1, 18个月及24个月(P<0.01);量表4, 12个月、18个月及2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量表7, 6个月、12个月, 18个月及24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各组不同时间点量表1, 量表4及量表7评分变化比较( x-±s)

表2 各组间不同时间点评分变化比较( x-±s)

3 讨论

我国儿童福利院收治的孤残儿童中将近有2/3是脑瘫患儿, 其中约80%脑瘫患儿合并有吞咽障碍, 康复治疗工作量大, 人员、器材及经费不足。众所周知, 脑瘫吞咽障碍康复时间长, 必须对康复方案是否有效尽早作出判断, 才能及时作出调整, 让患儿得到更为有效的治疗, 充分节约和合理利用康复资源, 把机会让给更有康复价值的患儿。故希望找出能对康复效果作出评价的最佳时间点和适合福利机构脑瘫患儿吞咽障碍的康复方案。

本研究观察各组组内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评分变化发现:①各组经康复治疗后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三组的评分均从6个月始分别与治疗前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故康复治疗6个月时是观察治疗效果的最佳时间点。当康复治疗至6个月时患儿的吞咽障碍的评分或分级无明显改善时, 提示患儿可能预后欠佳,需调整康复方案。

本研究观察组间不同时间点评分的两两比较发现:①B与C组:量表1从18个月始、量表4从12个月始及量表7从6个月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C组加用直接策略康复疗效优于B组;②A与B组, 24个月时量表1及量表4出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A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C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补偿策略并未起到很大的效果, 且补偿策略操作难度大、患儿配合度差, 费时、费力。因此A组间接策略+直接策略方案最为简便经济有效。

综上所述, 在福利机构对脑瘫吞咽障碍患儿进行康复时,需综合考虑到投入与疗效, 用尽可能少的投入产生更好的疗效。因此6个月是观察是否有康复效果的最佳时间点, 间接策略+直接策略是比较经济有效的方案。

[1] Fung EB, Samson-Fang L, Stallings VA, et al.Feeding dysfun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growth and health status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J Am Diet Assoc, 2002(102):361-373.

[2] Martino R, Martin RE, Black S.Dysphagia after stroke and its management.CMAJ, 2012, 184 (10):1127-1128.

[3] Masiero S, Pierobon R, Previato C, et al.Pneumonia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oropharyngeal dysphagia: a six-month follow up study.Neurol Sci, 2008, 29(3): 139-145.

[4] Sellars C, Bowie L, Bagg J, et al.Risk factors for chest infection in acute stroke: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Stroke, 2007, 38(8):2284-2291.

[5] 侯梅, 姜艳萍, 杨会娟.脑瘫患儿吞咽障碍和口运动特点及其临床评定.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1, 33(12):902-905.

[6] 姜艳平, 侯梅, 窦坦凤, 等.脑瘫患儿吞咽障碍及其与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的关系.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 16(12):1169-1171.

[7] 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7, 29(5):309.

[8] 韩瑞.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进展.安徽医药, 2009, 3(12): 1381-1386.

[9] 冯慧, 潘化平.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新进展.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1, 26(5):491-496.

[10] 黄治飞, 朱幼玲.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评估及治疗研究进展.安徽医学, 2009, 13(3):236-238.

[11] 杨丽, 崔妍妍.脑卒中后吞咽困难临床评价量表的研究进展.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 16(34):4214-4216.

Cerebral palsy dysphagia effective rehabilitation program and the best time to assess the curative effect

HUANG Shu-yuan, QIN Chuan-ping, HUANG Li-ya, et al.
Social Services Center of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518172, China

Objective To discuss curative effect of different cerebral palsy dysphagia rehabilitation programs to find reasonable rehabilitation programs and the best time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Methods Divided 150 cases of cerebral palsy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were randomly into group A , group B, group C.Before treatment, after 3-month, 6-month, 12-month,18-month and 24-month treatment, scale 1, scale 4 and scale 7 were respectively used to score, and repeated measures analysis of variance.Results ①Score comparison in groups at different time,group C first appear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Score comparison in all groups have high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before treatment and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P<0.01).②Pairwise comparison between group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between group A and group B,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cale 1 and scale 4 scores after 24 months after treatment(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 A and group C.Between group B and group C: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cale 1 scores form 18th months after treatment, in scale 4 scores from the 12th month after treatment and in scale 7 scores from the 6th months after treatment (P<0.05).Conclusion Indirect strategy+direct strategy are economic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cerebral palsy dysphagia rehabilitation, 6-month treatment is the best time to assess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Cerebral palsy; Dysphagia; Assessment scale

2014-04-18]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203363)

518172 深圳市龙岗区社会福利中心

黄淑媛

猜你喜欢
脑瘫障碍量表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跨越障碍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家庭教育过于执着是孩子成长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