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切除术加支管切除缝合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临床研究*

2014-09-04 06:46肖慧荣郭文生张全辉谢昌营张立委吴咏莉吴成成熊腊根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4年1期
关键词:外口内口支管

肖慧荣 郭文生 张全辉 谢昌营 张立委 吴咏莉 吴成成 熊腊根

(1江西省中医院 南昌 330006;2江西省宁都县竹笮卫生院 宁都 342800;3江西中医药大学2010级研究生 南昌 330004)

主管切除术加支管切除缝合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临床研究*

肖慧荣1郭文生2张全辉1谢昌营1张立委3吴咏莉3吴成成3熊腊根1

(1江西省中医院 南昌 330006;2江西省宁都县竹笮卫生院 宁都 342800;3江西中医药大学2010级研究生 南昌 330004)

目的:评价主管切除术加支管切除缝合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平行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案,将100例低位复杂肛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主管切除术加支管切除缝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肛瘘切除术治疗,以治愈率、愈合时间、后遗症发生率作为主要的观测指标。结果: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为(21.36±7.67)d,对照组为(32.41±10.39)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后遗症发生率为8.00%,对照组后遗症发生率为52.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主管切除术加支管切除缝合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可以缩短病程、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能保护肛管括约肌的功能,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低位复杂性肛瘘;主管切除术加支管切除缝合;临床研究

*江西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基金课题(课题编号:2011A052)

复杂性肛瘘是肛肠外科领域中的难治性疾病之一。为解决目前该病治疗中存在的功能保护差和复发率高等问题,近年来,笔者采用主管切除术加支管切除缝合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低位复杂性肛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龄 20~50岁,平均(32.03±3.10)岁。对照组50例,男性33例,女性 17例;年龄 21~53岁,平均(33.92±2.40)岁。经统计分析,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等一般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75年中国首届肛肠学术会议制定的肛瘘统一标准分类法。复杂性肛瘘指的是有一个或两个以上内口在肛隐窝,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管道的外口;以外括约肌深部划线为标志,在此线以下为低位。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治愈时间和后遗症的发生率。

1.4 疗效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肛瘘的疗效评定标准,制定本研究的疗效评定标准。临床治愈:症状消失,创面愈合。显效:流脓、肿痛消失,仅肛周瘙痒、潮湿,创面愈合。有效:流脓、肿痛、瘙痒改善,创面未愈合。无效:体征及症状均无明显变化。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采用主管切除术加支管切除缝合治疗。具体操作:术前1 d服番泻叶冲剂1~2包,术晨排净大便,骶管阻滞麻醉取效后,手术取侧卧位或截石位,常规肛门直肠消毒,置无菌巾。用碘伏棉球清洁肛管及直肠中下段,指诊肛管及直肠,了解有无其他病理改变,用银质探针从肛缘外口探入瘘道,探清主管道及支管的走向、数目和位置,认真分析原发内口和继发内口以及瘘道的走向。术者右手持探针自主管外口沿瘘道走向缓缓向肛内探入,左手食指在肛内内口处引导,通过主管道至内口探出,以探针为标志,用手术刀沿探针将主瘘管全程切开,搔刮、剥离坏死组织及管壁,10号丝线分别结扎主瘘道内口两侧组织,达到向上延长切口,以利引流及彻底清除内口的作用。再将各与主管相通支管用探针从各远端支管外口探入主瘘管,用艾力斯钳提起瘘管外口,分别作环形切口,彻底剥离管壁,清除瘘道。检查无活动性出血、敞开引流切口通畅后,碘伏棉球消毒创面,更换另一套手术器械。用三角针将远端支管和管腔的外口缝合,要求缝合不留死腔,远端支管缝合后,在支管与主管相交处,缝合数针达到彻底封闭支管。消毒、包扎,术毕,肛内塞油沙条,敷料塔纱加压包扎,“丁”字带固定后安返病房。肛门每天换药1次,主管用盐水棉球清洗,用红油膏沙条换药;缝合创面用碘伏棉球消毒,黄沙条换药,7~10 d拆线。

2.2 对照组 采用肛瘘切除术治疗。具体操作:术前1 d服番泻叶冲剂1~2包,术晨排净大便,骶管阻滞麻醉取效后,手术取侧卧位或截石位,常规肛门直肠消毒,置无菌巾。用碘伏棉球清洁肛管及直肠中下段,指诊肛管及直肠,了解有无其他病理改变,用银质探针从肛缘外口探入瘘道,探清主管道及支管的走向、数目和位置,认真分析原发内口和继发内口以及瘘道的走向。术者右手持探针自主管外口沿瘘道走向缓缓向肛内探入,左手食指在肛内内口处引导,通过主管道至内口探出,以探针为标志,用手术刀沿探针将主瘘管全程切开,搔刮、剥离坏死组织及管壁,10号丝线分别结扎主瘘道内口两侧组织,达到向上延长切口,以利引流及彻底清除内口的作用。再将各与主管相通支管用探针从各远端支管外口探入主瘘管,用手术刀沿探针将支瘘管全程切开,搔刮、剥离坏死组织及管壁,彻底剥离管壁,清除瘘道。检查无活动性出血,敞开引流切口通畅后。消毒、包扎,术毕,肛内塞油沙条,敷料塔纱加压包扎,“丁”字带固定后安返病房。肛门每天换药1次,主管用盐水棉球清洗,用红油膏沙条换药。

3 治疗结果

3.1 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全部达到临床治愈,即两组患者的治愈率都为100%,P>0.0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3.2 两组患者治愈时间比较 见表1。治疗组治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两组患者治愈时间比较 (±S) d

表1 两组患者治愈时间比较 (±S) d

注: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 n 治愈时间治疗组对照组50 50 21.36±7.67 32.41±10.39

3.3 两组患者后遗症比较 见表2。治疗组后遗症发生率为8.00%,对照组后遗症发生率为52.00%,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治疗组比较完整地保护了肛门外括约肌,更好地保护了肛门功能,故术后漏气、漏液等后遗症少见。对照组手术切断肛门括约肌,对肛门功能影响较大,较易出现后遗症。

表2 两组后遗症比较 例

4 讨论

肛瘘是肛肠科临床上常见病,目前肛瘘主要的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而复杂性肛瘘由于瘘管多、侵犯的组织多,被称为肛肠外科领域中的难治性疾病之一。现代研究表明,影响肛门节制功能的主要因素包括肛门局部上皮电生理感觉、内括约肌反射的完整性、肛管外括约肌的完整性以及瘢痕组织引起的肛管缺损[2]。肛瘘手术的关键问题在于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和保护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完整性。因此,肛瘘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封闭内口、切开或切除瘘道、引流所有存在的腔隙[3]。

本研究的创新点:(1)利用肛瘘切除术治疗肛瘘的主管道,使主管道无死腔,引流通畅。(2)用切除缝合术代替传统的切除术,主要是根据现代外科学无菌和微创的原则,这样既可以保护肛周的肌肉组织,特别是外括约肌,又可以加快患者恢复的时间,瘢痕较小,减轻患者的疼痛。相对于传统的肛瘘切除术,传统的术式可以彻底地切除肛瘘组织,手术成功率高,但是存在手术创面大、愈合周期长、肛门易发生畸形等缺点。而本术式既彻底地清除管壁组织,又对远端支管进行缝合,可以避免过多地损害肛周的括约肌,加快创面的愈合。与肛瘘一期缝合术相比较,一期缝合术由于不能完全地闭合瘘管的管腔,容易留死腔,导致治愈率偏低;而本术式通过对主管切开引流,对远端支管进行彻底地缝合,既保证了治愈率,又避免了肛周括约肌的过多损伤。本研究结果表明主管切除术加支管切除缝合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疗效确切,相对于传统的肛瘘切除术,本手术方式可以缩短治愈时间和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因此,我们认为主管切除术加支管切除缝合对于低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3

[2]Lunniss PJ,Kamm MA,Phi11ips RK.Factors affecting continence after surgery for ana1 fistu1a[J].Br J Surg,1994,81(9):1 382-1 385

[3]金黑鹰,章蓓.肛瘘诊治新视点[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0.115

R 657.16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4.01.019

2013-08-15)

猜你喜欢
外口内口支管
尿道内口漏斗各参数诊断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新型根系状脱水管的构造参数研究及脱水模型构建
昆钢6#高炉热风炉支管波纹补偿器技术改造
国际化工项目中压力管道支管补强计算的探讨
前列腺增生合并尿道外口狭窄在临床中的治疗体会
曲安奈德联合尿道扩张术治疗尿道外口狭窄的临床报道
外口切开盲端旷置内口结扎术治疗老年复杂性肛瘘的临床观察
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对大鼠肛瘘术后内口不愈组织修复影响的研究
核电厂小支管振动评定方法与减振技术研究
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外口狭窄的治疗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