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现状调查研究
——以九江学院为例

2014-09-04 06:42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单亲九江生源

吴 燕

(九江学院学生工作处 江西九江 332005)

单亲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现状调查研究
——以九江学院为例

吴 燕

(九江学院学生工作处 江西九江 332005)

文章以九江学院学生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针对单亲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在不同年级、学科、家庭经济状况、生源地等方面的现状及其差异性进行研究,分析影响单亲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成因,并提出增强其自我效能感的针对性措施。

单亲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现状调查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这一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A. 最早提出,他认为即便人的行为没有对自己产生强化,但由于人对行为结果所能带来的功效产生期望,可能会主动性的进行那一活动[1]。班杜拉等人的研究还指出,自我效能感具有下述功能: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影响活动时的情绪。[2]

Scheewind在研究父母自我效能感及其经济状况、家庭结构、对子女的自我效能感影响中指出,单亲家庭子女的自我效能倾向于外源性控制信念,个体的行为倾向于受外在动机的支配。

据民政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离婚率正在呈加速上升的态势。笔者发现,近几年单亲大学生数量骤然上升,单亲大学生心理障碍表现突出、原因复杂,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单亲大学生已成为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帮扶的重点对象,如何有效增强单亲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本研究通过对九江学院单亲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年级、学科、家庭经济状况、生源地的差异性研究,旨在全面了解九江学院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及其成因,并针对其特点提出增强自我效能感的相应措施,为全面提高单亲大学生心理素质,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1 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录取整群分层抽样方式,抽取九江学院120名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单亲学生58人,非单亲学生62人。

本研究中单亲学生样本定义为三类群体:一类是离异家庭,即离异后双亲都健在的家庭;第二类是残缺家庭,是指双亲一方已故去的家庭;第三类是留守家庭,即自幼时起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无法照顾子女的家庭。

对非单亲学生62人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10份,有效率为91.67%,有效样本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所有学生基本情况表

1.2研究工具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3],共10个项目,涉及个体遇到挫折或困难时的自信心,10个项目的得分加起来除以10即为总量表分。GSES具有良好的信度,其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A=0.87,重测信度r=0.83(p<0.001),折半信度为r=0.82 (n=401,p<0.001)。GSES只有一个维度。[4]本量表适用于大、中学生群体。

1.3数据处理

所有调查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单亲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总体现状

九江学院单亲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测验中,整体状况良好,不存在自我效能感偏低的学生,即小于10分以下的学生;大于10小于等于20 分的学生占总人数的10.81%,说明其自我效能感较低;大于20小于等于30的学生占总人数的70.04%,说明其自我效能感较高;大于30小于等于40的学生占总人数的17.15%,说明其自我效能感非常高。

3.2九江学院单亲大学生与非单亲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对比

单亲大学生与非单亲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对比见表1。

表1 单亲大学生与非单亲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差异

从表1可以看出,九江学院单亲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平均分是25.36,标准差是4.65。男女群体相较数据显示,单亲学生与非单亲学生群体的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单亲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水平均低于非单亲大学生水平。

3.3文、理科单亲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对比

文、理科单亲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情况对比见表2。

表2 文、理科单亲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差异

表2表明,九江学院单亲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文理科差异上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理科单亲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平均分数略高于文科。

3.4不同年级单亲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对比

不同年级单亲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情况对比见表3和表4。

表3 不同年级单亲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平均数

表3表明一至四年级单亲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存在较大差别,一年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低于二年级学生,随年级升高而升高,四年级反而下降。不同年级单亲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对比情况见表4。

表4 自我效能感年级方差分析

表5 自我效能感在年级间的多重比较

表4表明单亲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不同年级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进一步运用最小显著差数测验法进行多重比较,以探寻分析差异来源,结果如表5。

表5表明,九江学院一年级与三年级单亲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5不同生源地单亲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比较

不同生源地单亲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比较情况见表6。

表6 不同生源地自我效能感差异

表6表明单亲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在不同生源地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生源地学生自我效能感平均分数略高农村生源地学生。

3.6不同家庭收入单亲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比较

不同家庭收入学生自我效能感平均数情况见表7。

表7 不同家庭收入学生自我效能感平均数

表7表明高收入家庭单亲学生自我效能感高于中低收入家庭单亲学生。而中等收入家庭单亲学生自我效能感又低于低收入家庭单亲学生。

自我效能感家庭收入方差分析见表8。

表8 自我效能感家庭收入方差分析

表8表明单亲大学生的自我效能在不同家庭收入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运用最小显著差数测验法进行多重比较,以探求分析收入间的差异来源,结果如表9所示。

表9 自我效能感家庭收入多重比较

表9表明九江学院单亲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中等收入家庭学生与高收入家庭学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结论

九江学院单亲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平均分数处于中等以上水平 ,这说明他们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时比较有自信心。处在18~22 岁这一年龄阶段的大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高峰期,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都达到了人生中的最佳时期,这为增强自我效能感提供了生理和心理基础。并且大学本身所具备的各种优越条件,如丰富的图书资料、现代化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学术造诣颇深的师资队伍以及大学本身的文化氛围,使大学生更有条件相信和发展自己的能力。然而从调查结果来看,还有10.81%的单亲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处于较低水平,分析原因与其心理特点,与单亲家庭的社会低认同以及就业压力大有关。

单亲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非单亲大学生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当今社会许多公众言论及信息过于强化单亲子女的教育困境,不恰当地夸大单亲的危害,使孩子内心留下阴影,结果造成更多的单亲子女陷入混乱。访谈过程中,笔者发现,多数单亲大学生不愿对他人暴露自己的家庭状况,唯恐他人因此看轻自己,他们更易于将父辈的不幸与自身联系在一起,从而导致了缺乏自信和低成就感的心理特点。

通过均值比较,研究显示随着年级递增单亲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呈现倒U字型结构。一年级新生入校后学习生活须经历新的适应与调整,在此过程中学生不免会产生不同强度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其自我效能感的建立。临近毕业面对就业时,单亲大学生往往会过多想到自身社会支持系统残缺及自身不足,对就业前景和个人前途产生预期性焦虑,从而产生急躁、惶恐、怨天尤人,甚至自暴自弃的精神压力,自我效能感随之下降。

单亲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不存在学科差异和生源地差异。随着高校文理相互渗透教学理念的不断增强,不同专业的差别日益缩小,这对文理专业的学生评估自身应对情境的能力和信心不造成差异性影响。随着我国城乡差距尤其是城乡教育差距的不断缩小,生源地不同体现在个体应对环境的自信心影响上已无明显差异,农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不断增强。

单亲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存在家庭收入层次差别。班杜拉等人的研究指出,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direct experiences)是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主要因素,且这个效能信息源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期望。可能低收入家庭出身的单亲大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的制约,没有办法给其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往往让孩子早期从事一些简单工作和劳动,更早的获得成功的经验,使得这些学生表现的较为懂事,心理年龄往往比同年龄段的学生成熟,他们在处理生活事件表现的较为自信。中等收入家庭出身的单亲学生既没有坚强的经济后盾也没有能够很好地锻炼自己,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 内心较为脆弱和敏感, 无法获得较强的自信。而高收入家庭出身的单亲学生由于自身家庭条件的优越性,使其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较强的自信,因而自我效能感较强。

5 建议

5.1帮助单亲大学生正确归因,提升自我效能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遇到不愉快的事时外归因策略能有效缓解压力。通常,单亲大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比普通大学生更多的坎坷和挫折,而在本研究对于单亲大学生的访谈中发现,56%的学生倾向于将自身不足列为导致父母离异的重要原因。这样不客观的内归因会使单亲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产生更多阴影,从而降低自我效能感。而今后的失败则会进一步强化低自我效能感,并且将低能感迁移至相似事件中。因此,要帮助单亲学生减轻消除其自责、内疚感,进行正确归因,使他们认识到家庭残缺并非由内因或外因单一因素引起,而兼有二者的综合影响。教师从外归因的角度引导单亲学生正确认识家庭残缺这一社会现象:孩子虽然无法左右父母的选择,但是同样可以做好自己。同时应适当鼓励单亲学生尽可能多参加学校各类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最大化地施展自身才能,充实自我,约纳自我,提高自信水平,增强自身的主体责任感。尤其是对待自身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创设情境与条件锻炼其能力,让学生有机会肯定自我,消除自卑心理。

5.2帮助单亲大学生提高自信心,提升就业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就是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6]。自信是成功后的一种“良性情感”,是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自信心的个体差异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习择业等多方面的个体心理和行为。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由于社会支持系统缺乏或不足,大部分单亲学生认为自己“单枪匹马”,优势不足,缺乏自信,没有能力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针对单亲大学生毕业前自我效能感不足的现状,笔者认为,单亲大学生在求职择业时必须树立自信心,客观恰当的评估自身优势与不足,能相信自己的力量,发掘自己的优势。利用各种机会以及社会实践等提升对社会以及工作职责的了解,储蓄成功经验。通过归因训练以及心理暗示等手段,提高自己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尤其是多了解与自己生活经历相似的成功就业的范例,挖掘自己的闪光点。

学校可根据单亲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展开就业前心理辅导,使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自己的优缺点,设置合理的就业目标,增强其就业的自信心,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5.3加强单亲大学生的目的性教育,提升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通过目标设定来影响动机。教师在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评价。为此,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自我评价的机会,并通过“质性评价”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个性和发展情况,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对自己的能力和意志力有较为客观的认识,从而对自己不至于要求过高,或者要求过低,确立合理的评价标准。对于中低收入家庭出身的单亲大学生,教师应鼓励其多接触社会,多参加实践,帮助其纠正自身的不合理认知,培养其对自身能力积极归因,正确认识自我,确立合理的目标,以艰苦奋斗走向成功的榜样人物,引导学生磨练自身意志,帮助其增强自我效能感。

社会应给中低收入家庭出身的单亲学生予以人际关怀和社会支持,使其体验到自信,从而增强自我效能,降低个体的焦虑,并将效能感迁移到其他活动领域。

[1]王才康,胡中锋,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的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22(1): 238 .

[2]周文霞,郭桂萍.自我效能感:概念、理论和应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20(1):91.

[3]Schwarzer, R. & Aristi B. (1997). Optimistic self-beliefs: assessment of general 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Thirteen cultures[J]. Word Psychology, 1997, 3(1-2): 177.

[4]李卫星.高校教师职业自我效能感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09.87.

(责任编辑胡安娜)

Survey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ingle-parent College Students Self-efficacy

WU Yan

(StudentsAffairsOffice,JiujiangUniversity,Jiujiang,Jiangxi332005,China)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students in Jiujiang University, featuring self-efficacy for single-parent students to study aspect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its difference in different grades, disciplines, family economic status, hometowns, etc. Causes of single-parent college students' self-efficacy were analyzed and specific measures to enhance their self-efficacy were proposed.

single-parent college students, self-efficacy,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2013-11-20

吴燕(1977-),E-mail:wuyan770716@126.com。

R 821.168.7

B

1674-9545(2014)01-0106-(00)

猜你喜欢
单亲九江生源
单亲妈妈如何谋划未来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九江学院建筑设计作品选登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长干曲四首(其二)
鹭鸟如诗
单亲妈妈以爱的名义把女儿拉下水
单亲妈妈张柏芝
永远跟党走
高职院校农村生源的补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