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声道环绕声技术在戏剧音响设计中的应用

2014-09-04 10:47杜思亮
演艺科技 2014年1期

杜思亮

【摘 要】 从音响设计的创作理念出发,阐述了多声道环绕声技术在戏剧音响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 多声道环绕声技术;戏剧音响设计;创作空间

文章编号: 10.3969/j.issn.1674-8239.2014.01.017

【Abstract】Starting from the hardware and creative concept of sound design,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channel surround sound technology in drama sound design was expound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multichannel surround sound technology; drama sound design; creative space

多声道环绕声技术最早是伴随电影行业的发展而出现的。1977年,杜比实验室成功研发出了多声道环绕系统——Dolby Stereo,标志着电影声音的制作工艺正式进入了多声道环绕声时代。如今,随着多声道环绕声技术的不断发展,无论是电影院还是家庭影院,人们已经习惯了多声道环绕声带来的听觉上的享受和震撼。这种高质量的听音习惯的逐渐养成,促使戏剧观众们在走进剧场观看演出时,对戏剧声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突破传统、不断创新,为戏剧观众带来听觉上的新鲜感和满足感,已经成为每一位戏剧音响设计师所面临的课题。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戏剧音响设计师们也已渐渐开始将多声道环绕声技术应用到自己的创作理念当中。

戏剧的音响设计通常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音响系统的设计,二是音效素材的设计。二者的关系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一部剧目音响设计的理想做法是,首先制定音效素材的设计方案,然后音响师以此为蓝本进行音响系统设计,因为音响系统的搭建和调试最终是为音效素材的制作和重放服务的。从这两个方面来说,传统的戏剧音响设计理念都相对比较简单,音响系统的搭建通常是音源设备输出的音频信号直接进入调音台,通过调音台将声音信号馈送到舞台台口两侧的主扩声扬声器或舞台内部的效果声扬声器;音效素材的制作也基本以立体声或单声道的音效素材为主。而多声道环绕声技术在戏剧音响设计中的应用,势必对这两大部分产生影响。一方面,对音响系统的搭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音源播放平台到调音台规格,再到重放扬声器的数量和摆放,都要满足多声道环绕声的技术要求,包括整个系统的调试都要按照环绕声音响系统的标准去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就是对音效素材的制作要求也更高了,由立体声或单声道音效素材的制作变成了环绕声音效素材的制作,使音效素材的制作工艺更加复杂化。

近年来,通过将多声道环绕声技术应用到戏剧音响创作中的尝试和探索,笔者认为,与传统的戏剧音响设计理念相比,多声道环绕声技术在戏剧音响设计中的应用除了以上所说的对音响系统的硬件和技术规格要求更高,从创作角度上,多声道环绕声技术在戏剧创作中的应用还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1 提供了更大的创作空间

多声道环绕声技术为戏剧音响设计师提供的创作空间,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1.1 物理空间的扩展

扬声器布局不再仅仅局限于台口上部的音桥、两侧的台口墙、台唇等空间,环绕扬声器可以设置在观众席的四周甚至整个剧场的任何一个角落,以实现声音素材的重放定位。多声道环绕声音响系统的设计,把观众席纳入了戏剧表现空间,最大程度地把舞台和观众席的空间利用起来。通过特定声音形象的塑造,可以把舞台戏剧的空间扩大到整个剧场,而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的舞台之上,同时也会增加观众在观剧过程中的参与感和新鲜感。

1.2 音效素材重放空间的多样性

戏剧多声道环绕声音响系统的构成通常包括观众席的环绕声扬声器、舞台台口两侧的主扩声扬声器以及舞台内部两侧的效果声扬声器。音效素材可以根据音响师的需要馈送到不同的扬声器进行重放,不同的音效素材在各自重放扬声器之间的空间定位和先后顺序可以代表不同的时空关系,从而让整个声音素材听上去更有层次,增强戏剧时空的立体感和真实感。如,话剧《小井胡同》开场音效的设计就是利用这个思路创作完成的:三声开场钟声过后,剧场灯光全部收掉,全场一片漆黑,此时,观众席的环绕声扬声器重放出激烈的枪战音效,并伴随巨大的战斗机引擎的轰鸣声,产生从后到前掠过观众头顶的声像效果;随后,战争音效慢慢减弱,枪炮声越来越稀疏,听感也越来越远,这时,上场口方向舞台侧面的效果声扬声器重放出一声老北京的叫卖声;紧接着,下台口方向舞台侧面的效果声扬声器重放出稀稀拉拉的鞭炮声;灯光随着叫卖声慢慢亮起,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堵院墙,同时,一位演员吆喝着叫卖声从上场口走向舞台,正戏开始。该开场音效长达一分多钟,其中包括了枪炮声、飞机掠过声、叫卖声、鞭炮声,如果只是简单地通过舞台两侧的主扩声扬声器重放出来,即使是同样的素材、同样的先后顺序,听上去也会让人觉得杂乱而无味。而利用多声道环绕声技术,将这些音效分别馈送到不同的扬声器进行重放,不但让这些音效听上去层次更分明,也通过重放的先后顺序以及与灯光的配合,清晰地交待了时空的转化,让观众对剧情发生的时空关系更加明确,帮助观众更快地进入剧情。

1.3 想象空间

首先,多声道环绕声技术在戏剧音响设计中的应用具有其独特优势。一般来说,电影声音设计的宗旨是为画面服务,画面是声音设计的主导。因此,多声道环绕声技术在电影中的应用当然也要遵循这个原则。例如,画面上出现一架飞机从左至右飞行,相应的环绕声声像也必须是从左到右,并且速度必须跟画面上的飞机速度一致。而戏剧的声音设计,因舞台场景对于观众来说是相对固定,相对于电影声音设计就少了很多限制。在戏剧舞台上,舞美设计师是受舞台限制的,不可能做到场景的无限转换。其次,戏剧音响师可以利用声音把舞台上不能或者不易实现的场景传达给观众。因此,多声道环绕声技术在戏剧音响设计中的应用也相对更丰富,给音响师的创作空间和素材也更多样化。即使剧本中没有提示、舞台上没有呈现,只要声音符合剧情、符合人们的生活经验、对剧情发展及演员表演有帮助,都可以将其合理地加入到音效素材的创作中。endprint

2 配合演员的表演

通过多声道环绕声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配合演员的表演,甚至引导演员的表演。如,在话剧《虎符》中有一场魏国的父老乡亲送别信陵君出征的重头戏。第二幕开场时,饰演送别群众的演员们遍布整个舞台,舞台上响起出征将士车队的音效,舞台灯光随音效声渐渐亮起,这时舞台上所有演员都要面对观众凝视远方,表现出眼神跟随车队前进的方向慢慢移动。如果音响系统不是环绕声设计,观众席没有环绕声扬声器的设置,车队的音效素材无法实现环绕声的重放,只能从舞台台口两侧的扬声器重放出来,那么,即使声像上有变化,也会给观众带来困扰。因为对观众来说,演员的眼神越过了观众席凝视着远方,如果车队的音效是从观众前面的舞台两侧扬声器重放出来,观众看到的表演和听到的音效素材从时空关系上来说就是错乱的,这会给观众带来一种虚假感和错乱感,干扰观众正常的欣赏心理。同时,还有演员眼神的聚焦和移动的统一化问题。排练时,经常会出现灯光亮起后,看到舞台上演员们的眼神都是散的。即使是规定所有演员都注视某一个方向,但由于每个演员的心理节奏的不同,眼神移动的过程中总是出现快慢不一致的现象。这样,观众就会感觉到演员们的眼神都是凌乱的,于是这场戏在情感上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就会大打折扣。

通过多通道环绕声技术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如果用观众席的环绕声扬声器重放车队的音效,其声像设置为从上场口向下场口移动,并将声像变化的速度设置为与演员的心理节奏相契合,如此,演员可以根据实际重放的声音,表现出与移动方向和速度较为统一的眼神。即使在起光之前,演员也可以根据车队音效提前进入表演状态,当舞台上的灯光亮起,演员们已经完全进入演出状态;这样,既解决了眼神统一的问题,同时又帮助演员提前进入表演状态,真正地起到一方面配合演员的表演,一方面又引导演员表演的作用。

3 提供合理的舞台空间

多声道环绕声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戏剧中事件的发生在物理空间的表现上合理化。简单地说,就是给观众一个合理的心理假想空间。比如,剧情中有一个事件发生的空间不是在舞台上,但如果扬声器重放这个事件的声像定位却来自舞台,这样就会干扰观众,让观众在心理的假想空间上产生错乱。而如果利用多声道环绕声技术,将这一实践的音响效果通过观众席或其他位置的扬声器重放出来,就会给观众营造一个合理的假想空间,从而使该事件的发生在剧情和表演关系中更合理。如,话剧《小井胡同》,整个舞台都是以小井胡同七号院为主要场景。剧中有这样一出戏:大跃进时期,政府号召土法炼钢,七号院的老少爷们儿正在犹豫要不要扒房找土炮时,传来了隔壁大井胡同庆祝出钢的锣鼓鞭炮声,人们急忙走出院门,向大井胡同方向——观众席的后方望去。这给本来还在犹豫的七号院居民们一个刺激,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虽然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音效,但如果只是用舞台两侧或舞台上的效果声扬声器重放,那观众听到的声音就是从前方舞台传来的,而演员的表演却是走出院门,眼神往观众席后方眺望,这会给观众带来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干扰观众对该虚拟空间的判断,甚至会让观众从剧情中短暂地抽离,影响其观剧的投入度和连贯性。

总之,多声道环绕声技术在戏剧中的实现还处在探索的阶段,需要音响师掌握声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需要业内同行不断实践,制作出更加精彩的戏剧演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