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琵琶教学中演奏技术与情感表现的培养

2014-09-04 16:11王璠
演艺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情感表现

王璠

【摘 要】 阐述琵琶演奏技术与情感表现的关系,并探讨在琵琶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

【关键词】 演奏技术;情感表现;琵琶教学

文章编号: 10.3969/j.issn.1674-8239.2014.04.012

琵琶是中国最为古老的传统民族乐器之一,在两千多年的传承中留下了许多极具价值的宝贵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听众的审美观也在不断发展,对琵琶的演奏提出了不同层次的需求。一般来说,演奏者演奏的优劣取决于是否能够声色俱佳,营造出感人肺腑的艺术效果,也就是说,情感的体验与表现在琵琶演奏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反之,演奏者要表现乐曲的情感,其演奏技术的熟练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琵琶演奏与教学实践中,教导学生正确处理好演奏技法与艺术的关系,对提高其演奏能力、提升对琵琶音乐的感悟能力以及培养自身的艺术修养有着深远的意义。

1 前言

琵琶由木而生。对于演奏者来说,它是富有灵性的挚友,琴弦瑟瑟,世间万物之情诉说其中。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琵琶行》用“嘈嘈切切”之音,“珠落玉盘”之声传神地描述了琵琶的表现力。由此不难看出,无论是慷慨激昂的武曲,抑或肝肠寸断的文曲,琵琶都能够淋漓尽致地展现。随着琵琶形制的不断发展,琵琶演奏技术也取得了跨越式的进步。琵琶演奏技法繁复多样,几乎每一种技法运用在演奏中都影响着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及对乐曲的表达。据笔者不完全统计,目前琵琶左手、右手的演奏技法达到近60种。可以说,如此多的演奏技法在当今民族乐器,甚至西洋乐器中都寥寥无几。

因此,要成就一名优秀的演奏者,扎实的基本功是重要的前提,但是,演奏者的情感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演奏每一首曲子都像是在诉说一个故事,要是过程中没有倾注其感情,那么,再华丽的故事也是无法打动人心的。

2 琵琶的演奏技法及其情感表现的关系

作为演奏者,要完美展现琵琶的特性,需充分认识到演奏技术与情感表现两者的培养与统一。技术与情感就像是辩证法中的正反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如果不具备精湛的演奏技术,不能灵活地运用琵琶演奏技术,那么,演奏中就会缺乏表现情感的手段;反之亦然,当演奏者具备了足够的演奏技术,却缺乏对乐曲的理解,缺乏内心的旋律性与歌唱性,那么,其演奏就是空乏的、机械的,或者仅是炫技性的表演。

2.1 琵琶演奏技术是演奏者展现乐曲情感的基础

一般来说,演奏技术指的就是基本功训练的程度,即是在技术训练中形成的对于演奏技巧的熟练程度,换言之,即乐器演奏的基本功技术通过训练后达到的运用自如的表现。在琵琶演奏中,演奏技术的精湛与否直接关系到演奏者乐曲表现的手段与核心。琵琶的每一种演奏技法在展现乐曲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各自的特色,能为听众带来不一样的音乐感受和情感体验,因此,琵琶被称为“弹拨乐器之王”。

无论是琵琶,还是其他乐器,知名的演奏家都是将技术与情感完美结合,进而展现出精湛的技术与独具韵味的音乐表现力。动作、技巧、效果乃至情感,这四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由动作影响技巧,再由技巧影响效果,最后效果决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钢琴诗人”傅聪曾说过:“要用技巧去表现效果,首先要对乐曲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会”。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演奏技术是为乐曲表现服务的,当技术与情感和谐统一的时候,两者之间的价值才得以体现。

2.2 情感表现是演奏者精湛技术的升华

对于琵琶演奏者而言,演奏技术的把控是一切演奏活动的基础,而在具备丰富的演奏技术的基础上,要想使自己的演奏呈现出具有特性的变化与升华,就需要演奏者将情感注入乐曲之中,在对乐曲有着深刻的感悟的前提之下,根据乐曲本身的内容和风格,加入自己的二度创作,进而为听众呈现出更为真实、感人的情感表现。

3 琵琶教学中演奏技术与情感表现的培养

作为一名琵琶专业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应该在注重训练学生演奏技术的同时,加强学生对于情感的理解。

3.1 明确演奏技术与情感表现之间的关系

在琵琶的教学实践中,应始终强调演奏技术的重要性,并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与训练之中,这是教学任务中的重中之重。

首先,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基本功的针对性训练。虽然较为枯燥,但要求学生每天保证一定的基本功训练时间,为演奏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其次,在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之上,教师可以结合有针对性的练习曲帮助学生训练演奏技巧,让学生在一定旋律和节奏的律动中,体会到演奏技巧的运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对于旋律与节奏的理解,建立音乐听觉感悟。举例来说,对于初学琵琶的学生,他们对于音乐的节奏、旋律的走向、演奏的强弱对比等方面缺乏掌控,原因就是缺乏旋律性、歌唱性,心中并没有对乐曲形成内心的听觉。长此以往,他们在演奏时就无法掌控自己的气息,无法保持乐曲的递进,乐句之间的停顿、连续,更不可能完整地演奏乐曲。因此,从第一个空弦音开始,教师就要注重学生对于旋律、节奏、内心听觉以及情感的培养,将其作为一条主线,始终贯穿于学生的技术训练之中。当听觉、情感与技术逐渐在学生的学习中形成一种意识的时候,也就表明他们具备了可能成为演奏家的良好开端。

最后,在学生具备了一定技术性基础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小型乐曲或是简单的乐曲改编对学生进行训练。小型乐曲的旋律与节奏更为丰富,加深学生练习的同时,还能够通过一定的艺术性与色彩性淡化技术性训练带来的枯燥感。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的结合练习,学生们在基础练习中能够收获到良好的训练效果,随着技术与听觉感悟的不断积累,他们会自然地将技术与情感都融入到自己的演奏之中。

归根结底,琵琶演奏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既要有技术的训练,也要有情感审美上的训练,仅是将琵琶演奏当作是一门技术,而忽视其对情感表现的追求,则脱离了音乐作为精神产物的核心价值所在。因此,在教学中注重技术与情感之间的关系,对提高学生演奏的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2 辅助学生感悟情感

技术是为音乐服务,而音乐是为情感服务,音乐的目的就是通过演奏者与听者之间音乐的沟通,进而激发情感的交流与共鸣。这就要求演奏者本身要有丰富的情感经历,能够将自身的感情融入到演奏中,进而传达给听众。因此,教师在传授演奏技术以及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于情感与审美的感悟。作为学生本身,除了加强演奏技术的训练,还应该培养自身对音乐的感悟与理解能力,进而将自己的音乐情感融入到演奏之中,实现音乐表现的最终目标。

首先,音乐自身是没有语言能力的,教师作为一个桥梁,应该用自己最为直观、浅显的语言将音乐的情感传达给学生。如果高兴,音乐情感就会轻盈跳跃;如果悲伤,旋律就会缓慢低沉。在教学初期,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地分析乐曲,将其中的情感表现细致地呈现在学生们的眼前,帮助他们吸收、融合,形成自己的音乐情感的概念,进而逐渐感悟到乐曲本身的情感,让学生明确自己在演奏中需要表现什么样的情感,以及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其次,教师不只是简单地通过语言将情感传授给学生,还应深入地去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情感。根据学生不同的生活背景、阅历、成长思维因材施教,从而选择不同的情感传输方式,并且根据个性去开发其情感想象力,运用不同的形式帮助学生去追求、创造情感,进而形成不同的情感信息,通过不断地组合、交融,形成自己的情感表现。琵琶情感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学生学习与体会情感的过程,同样也是教师自身情感体验与投入的过程。

琵琶教学并不是一门单一的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以及生活都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接触其他艺术形式或是感悟生活,都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情感表现的理解,丰富其艺术体验的同时,也让其自身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4 结语

总而言之,音乐的魅力在于不同的演奏者对其进行再创造的情感表现过程。琵琶演奏中的旋律、节奏、技术等方面都为完美的情感表达提供了技术的支持和保证,是完成乐器情感表达的基础;而情感的展现与情感的表达才是琵琶演奏、或者说音乐的最终目的。其中不仅包含了曲作者的人文精神、演奏者的内心情感,更是这个时代的缩影,进而通过演奏者的二度创作,塑造出一个个不同的音乐形象,让听者去理解、去感悟音乐所带来的美好情感。也许,这才是琵琶教学的意义与归宿所在。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感表现
论器乐教学中演奏技巧与情感表现的关系
浅谈当代编织艺术的情感表现
论声乐作品演唱与情感的完美融合
刍议汉字设计的形态语义学
从幼儿绘画作品分析幼儿色彩情感
浅议琵琶教学中的情感表现及音色变化
歌唱技巧和情感表现在声乐艺术中的有效融合
民族舞教学中情感表现的重要性
浅谈歌唱中的呼吸
产品中交互设计的用户体验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