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桥”的小城故事

2014-09-05 15:26赵炎秋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14年7期
关键词:弥尔顿康桥校舍

赵炎秋

徐志摩笔下的康桥,现在我们都叫它的另一个名字——剑桥。虽然那首著名的诗里提到的“康桥”是特指剑桥大学,但作为游客的我,却不能不关注这所学府所在的剑桥小镇。

剑桥是美的。它不是那种一见就令你头晕目眩、冲击你的感官、抓住你的眼球的美。剑桥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玻璃幕墙、没有巨幅广告、也没有城市生活常见的喧嚣与躁动,甚至现代化城市常见的霓虹灯光,和那宽阔、整齐、簇新的街道,在剑桥也不多见。剑桥的街道是狭窄的,古老而又陈旧,有的街面还铺着不知几时面世的方砖。

然而,你就是感觉剑桥是美的。这种美是一种优美的自然风光、古老的文化传统和深厚的学术底蕴的有机融合,就像一个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虽然素面朝天,却自有一种迷人的风采。

剑河在剑桥市中心曲曲折折地淌过。晴朗的日子,你邀上三五好友,租上一条小船,从皇后学院的“数学桥”旁开始你的航程。你手拿一根撑竿,一面漫不经心地保持着船的运行与方向,一面与船上的朋友交谈。蓝蓝的天上飘着丝丝白云,静静的河水微起涟漪,一座座形态各异的拱桥慢慢地进入、逝出你的眼帘。岸上,是各个学院青青的草地。远处,是历经数百年之久的哥特式校舍,和学院庄严、肃穆的教堂。草地上,三三两两的学生,或坐或卧,手捧书本,尽情地享受秋天的清风与阳光,吸收着书中宝贵的营养。偶尔,你也可以看到一二情侣,相偎坐在岸边的长椅、或毯子似的草地上。风中,教堂浑厚的钟声悠扬地回荡。你真希望能长久地生活在这如画的地方。

剑桥的学院,大都古老而宁静。大门很谦虚,谦虚到你有时想不到那就是它的正门。院名也很谦虚,谦虚到你有时甚至找不到它在哪里。但是,大门上方那古老的院徽,和穿着红黑相间的长袍的银发守门老者,却使你无法不感到它潜在的分量。走进大门,一般是一块方形的草地,草地周围,分布着三四层的砖瓦建筑。就目力所及,你会隐隐感觉这个学院小了一点,与它的盛名有些不符。然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果你不急着赶下一站,而是慢慢地看下去,你就会发现,这还仅仅是这个学院的一角。穿过挡住你的视线的那幢建筑,或者,顺着两座建筑之间的一条不起眼的石板路走过去,你就来到了另一个院落,于是,又是草地、校舍,又是草地、校舍。真有点苏州园林的味道。

在剑桥的任何一个学院,你稍不留意就可能与一位著名的学者相遇。在三一学院大门外一块不起眼的草地上,有一棵不大的苹果树。苹果树靠着学院的学生宿舍,树的上方挨着一扇普通的玻璃窗门。一般人很少会注意到它。但人们告诉我,这棵苹果树生长的地方,曾经生长着另外一棵苹果树,正是在那棵苹果树下,牛顿由于一颗苹果的落地悟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现在,这个地方被人们视为圣地,只有三一学院数学成绩最好的学生,才有资格住进苹果树旁的那间宿舍。在克里斯丁学院后院的草地上,黄色的胶带围出了另一棵树。这棵树枝繁叶茂,绿叶成荫。据载是弥尔顿亲手植下。树旁一条不过二百来米的小道,叫弥尔顿小路。弥尔顿失明之后,正是在这条小道上,边散步边构思了他那三部流芳百世的名作:《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

在国王学院教堂长方形的过厅,我曾长久地徘徊。不是很大的厅堂里,立着十几位剑桥名人的塑像,周围的墙上,则是另外几十位其他名人的画像。牛顿、达尔文、克伦威尔、弥尔顿、拜伦、凯恩斯、罗素、马尔萨斯、霍金……一连串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字。他们都是从剑桥出发,以自己在科学、文化上的杰出贡献,持久地造福整个人类。然而,在感叹这些伟人的辉煌业绩的同时,面对他们其中一些人的逝去,你不能不感到天地的无穷,宇宙的浩渺,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暂、自己的渺小。于是,我仿佛理解了才华横溢的徐志摩的那首名诗《再别康桥》为何要用“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作为它的开头。在这一学养深厚、名家辈出的学府里,你不能不油然而生一种敬畏,因而只能是“轻轻的”。

剑桥是美的。它就像封存百年的橡木桶中的上等葡萄酒,需要慢慢品尝。越品,你越能感到它那悠长的清香与迷人的魅力。

猜你喜欢
弥尔顿康桥校舍
温暖的衣裳
会泽加固改造C级校舍让师生工作学习更安心
“雨巷诗人”与“康桥诗人”
1720年版《弥尔顿诗集》的排版、插图和导字——分析目录学案例研究
郑州康桥悦蓉园新中式院墅
丹阳市南门幼儿园的校舍改造
重庆处置“超期服役”临时校舍
农村闲置校舍处置利用的思考——基于乐清市的农村校舍闲置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