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济失调康复训练与恢复时间的研究

2014-09-05 10:51李真陈琦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2期
关键词:李真治疗师康复训练

李真 陈琦

共济失调康复训练与恢复时间的研究

李真 陈琦

目的 采用Frenkel训练法对共济失调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观察其恢复时间和治疗效果。方法 80例共济失调患者, 分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 治疗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配合Frenkel训练法。训练前后采用共济失调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项目评分标准(ADL)和改良Barthel指数(BI)来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共济失调同期对照15 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30、90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BI)评价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且治疗组效果更好。结论 Frenkel训练法对改善患者的共济失调有效, 并能提高ADL水平。

共济失调;康复训练;恢复时间

小脑卒中是共济失调最常见的病因, 主要由于神经系统损伤而引起的非肌肉无力的自主运动笨拙和不协调。共济失调患者不能灵活而准确完成各项动作, 生活受到明显影响,自理能力降低[1]。脑卒中( 包括小脑梗死和小脑出血) 后小脑性共济失调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严重影响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共济失调患者80例, 治疗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配合Frenkel训练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其中治疗组40例, 男28例, 女12例, 年龄55~67岁, 平均年龄65.2岁;对照组40例, 男26例, 女14例, 年龄53~69岁, 平均年龄66.3岁。两组患者均首次发病, 患者意识清楚, 临床表现为步态及上下肢共济失调、躯干平衡障碍、言语障碍等, 排除并发有严重心、肺、肝、肾等疾病。在年龄、性别、病期、原发病及协调平衡功能评分等方面,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康复方法 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相同的神经内科常规治疗, 并进行肢体功能运动指导。对照组出院后进行随访。治疗组采用Frenkel训练法进行共济失调综合康复训练, 由康复治疗师对于单个患者负责, 2次/d, 30~45 min/次, 平均训练疗程3个月。Frenkel训练法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2.1 仰卧位练习 让患者在表面光滑的床上或垫子上平躺, 枕起头部, 能够看到小腿和脚。两腿单独、交替沿床面滑动依次作膝、髋部屈曲伸展、外展内收运动, 脚跟抬离床5 cm, 双下肢单独、交替作依次作膝、髋部屈曲伸展、外展内收运动[3]。脚跟应准确的达到治疗师对于放置的指定位置。治疗师还加强不同的下肢运用, 让患者运用脚跟运动, 跟随治疗师的治疗。

1.2.2 坐位练习 选择有靠背有扶手、有靠背无扶手、无靠背无扶手的椅子让患者依次的练习正确的坐位姿势, 并且向各方向进行正确坐位的平衡训练。在坐位的练习中, 需要有脚跟抬起的动作, 对抬离地面的具体距离, 治疗师会准确计算出, 逐渐让患者整脚都抬离地面, 并且达到治疗师制定的位置高度。采用“十”字标记, 让患者按照“十”字标记的前、后、左、右顺序进行滑动。根据治疗师指定的节奏,不同高度椅子上练习起身和坐下。

1.2.3 站位练习 包括侧走、转弯和向前走的练习。侧走主要是在35 cm宽的平行线之间向前走, 将两组分别放在平行线内侧, 走10步后休息, 体质量在双足中轮流转移。转弯,向左右转弯行走。向前走, 把每步都踏在地板上绘好的足印上, 足印应平行且离中线5 cm, 进行1/4步、1/2步、3 /4步及整步练习。

1.2.4 上肢训练 先用单手进行指鼻、拼图和木插板的训练, 然后后双手作拣物训练(从大到小)。

1.3 评定方法

1.3.1 训练前后采用共济失调量表。入院后3 d内进行治疗前的评分, 治疗后评分分别在病程(15±2)d、(30±2)d及(90±2)d进行, 采用单盲法由同一医师完成。

1.3.2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项目评分标准(ADL)改良Barthel指数(BI)。分为4级: BI =100分表示完全正常; BI >60分表示有轻度功能障碍; BI 41~60分表示有中度功能障碍;BI≤40分表示有重度功能障碍。评分过程同共济失调, 采用单盲法由同一医师完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共济功能均产生了变化, 两组在30 d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90 d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组内在30 d和90 d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共济失调量表和BI评分变化( x-±s)

3 讨论

研究表明,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平衡功能均有提高, 共济功能均有所变化, 但治疗组的效果更加明显。Frenkel训练法的目的是改善肢体本体感觉, 它通过控制肢体感觉, 并逐渐增加难度的方式来实现。其内涵是通过障碍部位残存的感觉系统, 尤其是其中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的代偿管理随意运动, 集中患者注意力, 通过正确反复地练习, 逐步形成新的运动环节, 恢复障碍部位的各种生理功能[4]。

[1] 戴红.康复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

[2] 徐春梅, 曲红伟, 秦楠, 等.对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3, 20(4):403-404.

[3] 章春园, 邵国富, 包仕尧, 等.Frenkel训练法改善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的疗效观察.中国临床康复, 2003, 7(25):3488-3489.

[4] 郭鹏, 邓红琼, 刘丽美.脑卒中致共济失调患者的综合康复治疗.中国临床康复, 2010,14(5):343-345.

2014-04-29]

262500 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神经内一科(李真);山东省青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一科(陈琦)

猜你喜欢
李真治疗师康复训练
2022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火热招生中
例外之外
2021 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即将开班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神奇的雪房子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班里来了位新同学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沙盘游戏治疗师的成长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