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控信息:做信息化引领者

2014-09-07 05:53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4年13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交通智慧

浙江浙大中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高速公路交通、建筑、医疗、水务、轨道交通和国家战略储备油库等领域的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建设。

5月28日,中控信息签订台州市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提标改造工程工艺设备项目;5月30日,中控信息参建的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通车试运营。

作为国内一流系统集成服务提供商的浙大中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目前正以“智能化的医食住行”为基础,致力于“e城市,易生活”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建设。未来,中控信息致力于成为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引领者。

中控信息在智慧城市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在城市交通建设方面有什么样的思路?在智慧环卫方面,有什么样的战略?就这些话题,本刊记者采访了浙大中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章如峰。

“创新”为本

《中国建设信息》:作为首批进入系统集成行业的本土企业,在时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好业绩的原因是什么?

章如峰:中控信息自进入系统集成行业,一直秉承“创新”理念,通过不断的思想创新、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为系统集成领域注入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在业界,大家对中控的共识是:“技术领先,实力雄厚”。例如,1998年,在国内高速公路隧道机电控制系统中,中控信息首先提出并成功应用了双向环光缆冗余Pro fibus现场总线技术,创造了该领域内的技术革命,运用先进的实时监测和综合分析技术,实现了智能综合管理和指挥调度,有效保障了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而今,该技术已成为行业标准。

近年来,中控信息也一直关注行业最新发展,持续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创造了行业内的多个“首创”:

2005年,凭借领先的数字医疗理念和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牵手“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成功实施国内第一个智能化、数字化医院整体解决方案。

2009年,自主研发了国内领先的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MetroView,打破国外企业在该领域的垄断,并在当年成功中标杭州地铁一号线。

2009年,总结在信息化“衣食住行游”方面的实践经验,不断提升能力、深化业务,提出“e城市·易生活”的智慧城市建设理念及相关解决方案。

2011年,成功研发“交通管理集成平台”,融信号控制、交通信息采集与诱导、非现场执法三大系统为一体,形成“一平台,三系统”体系,满足“优化城市交通资源调配,构建顺畅出行环境”诉求。

2012年,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提出智慧城市的“智慧交通、智慧环境、智慧城管”理念,并在杭州交通信息、环卫等项目中得以成功运用。

2013年,成功研发“国家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平台”,实现对文化遗产的全天候、全自动监测预警,填补了国内软件在该领域的空白。

《中国建设信息》:中控信息一直往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引领者目标努力,在技术创新方面,咱们是如何做的?

章如峰:从这几年的发展可以看到中控信息一直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创新”是中控信息最值得骄傲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我们对“创新”的理解是立体、多维度的,首先是业务的创新,作为国内少数的跨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承建方,我们努力且正在成为各个行业中的业务专家,根据行业的特征,充分挖掘其中的数据,帮助客户实现需求。在此基础上的是“技术创新”,可以这样理解,业务创新是“因”,技术创新是“果”。

e城市·易生活

《中国建设信息》:目前全国各省市都在建设智慧城市,贵公司在智慧城市领域的战略是什么?

章如峰:对中控信息而言,智慧城市建设不是计划,而是战略发展方向以及实践。早在2009年,我们就提出了“e城市·易生活”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撰写《“e城市,易生活”SUPCON智慧城市白皮书》,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通过一个完整技术架构、一套公共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海量数据中心、城市公共服务云、安全运维平台)和若干个应用版块(医、食、住、行、游等)的“1+1+N”系统建设,以及在城市信息化建设中多个领域的成功案例,使“智慧城市”成功地从概念走向现实,让城市拥有更透彻的感知能力、更智能的控制能力和更智慧的展示/互动能力,使城市生活更安全、便捷、高效,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对“智慧城市”理念、现状的深刻理解和清晰规划,中控信息在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近年来陆续中标并实施了杭州、苏州、镇江、扬州、台州、丽江、嘉兴等十余个城市的智慧城市规划方案,内容涉及智慧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交通、旅游、市政、安监、城市管理、环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保护等多个领域:如《杭州市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于2012年5月通过评审,获得业内一致好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动态信息系统和检测预警系统”、“中国智慧旅游整体规划”、“西溪湿地综合管控平台”、“杭州环境集团固废信息化系统”等,均得到国家、省部级的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在业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建设信息》:谈智慧城市建设,就得谈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您认为,这两方面在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在智慧管理方面,贵公司具备哪些优势?

章如峰:从“十一五”的“以人为本”、“十二五”的“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政府一直把民生服务放在重要的位置,但是,没有好的管理手段就很难满足不断增长的民生需求。中控信息的智慧城市理念围绕“提升政府管理水平、改善老百姓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几年来,中控信息准确把握行业方向,研究新技术、研发新产品,打造了一支专业化高端人才队伍,积累了大量跨行业实践经验,无论在城市级管理平台还是在智慧民生服务都有典型案例。

在智慧管理方面的优势有二:

一是我们的行业经验,可以自豪的说,目前国内,像中控信息这样全面涉足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集成商屈指可数。2012年起,我们还开始和一些城市的相关职能部门合作,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开始智慧城市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二是我们的技术实力和研发能力,公司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进行了多模式的技术研究,先后形成《SUPCON城市智能交通白皮书》、《中控智慧旅游行业解决方案》等一系列行业解决方案,以及《中国智能城市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国内外车联网发展分析报告》等多个行业分析报告;多次在世界智能交通大会、中国智慧城市大会、中国智慧旅游、智慧环卫行业大会等权威行业大会上作重要发言。

目前,公司获得相关行业的专利20余项、软件著作权50余项、承担各类国家、省、市的重大科研攻关项目20余项。其中,“公路智能交通综合管理系统”、“交通信息采集与综合控制系统”已成为浙江省名牌成品。

立体智慧大交通体系

《中国建设信息》:请您谈一下中控信息在城市交通行业做了哪些系统建设?

章如峰:中控为帮助城市摆脱交通困局,提出建立“多维、立体的智慧大交通体系”。即以物联网、云计算、数据挖掘、建模仿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将分散在交通、交警、地铁、公交、城管等部门中的相关信息“大聚合”,经科学挖掘加工融合形成一系列“主题库”,以此为基础向下带动传统业务协调发展,向上形成城市级的交通服务、全局决策等应用创新,实现人、车、路、场等交通元素的动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

《中国建设信息》:城市环境卫生作为城市发展和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控信息一直在参与,能否具体说一下?

章如峰:中控的智慧环卫旨在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先进管理理念的落地:一是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构建虚拟运行环境,提高作业效率;二是基于3G技术,实现对环卫作业的远程、实时、动态监控;三是建设“一张图”的环卫管理模式,确保管理的全局性,有效辅助决策。

《中国建设信息》:在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项目方面,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中控信息的成功案例有哪些?

章如峰:我们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设计理念是“逐级统计、分层管理;监测下移、监管上移;实时监测、动态预警;流程化管理、协同化工作;图形化体验、移动化管理”。通过参与到对国家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指标库的研究工作,结合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不同类型和特征,中控信息设计的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平台通过计算机网络,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基础,实现信息采集、分析处理、控制执行、科学决策的“集成化、可视化、网络化和桌面化”。其中,平台的全方位监测预警功能,特别具有价值,以建筑物的监测为例,系统通过图像识别、数据比对等方式,对监测对象的倾斜度、沉降、有无房屋违章等进行监测,对异动情况自动生成预警信息,即时派发任务。

平台可以帮助管理部门有效提高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能力,提升执行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目前,平台已经成功应用于苏州园林、虎丘、丽江古城等多个国内外知名遗产地。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交通智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繁忙的交通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小小交通劝导员
活态文化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