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冬季暴雨转雪天气诊断分析

2014-09-08 03:28李欢欢黄绍文
江西科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新余市寒潮水汽

李欢欢,袁 春,黄绍文

(新余市气象局,338025,江西,新余)

一次冬季暴雨转雪天气诊断分析

李欢欢,袁 春,黄绍文

(新余市气象局,338025,江西,新余)

利用NCEP1°×1°资料和常规天气观测资料,对2010年12月15日新余市一次寒潮过程中暴雨转雪天气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500 hPa横槽转竖,低层及地面的冷高压南移,使得冷空气侵入江南地区,是造成此次江南地区降温的主要原因;2)华南准静止锋的长期维持且坡度小、湿层和辐合区较薄且辐合强度较弱,导致本次降水的强度不大,但较长的持续时间使降水达到暴雨量级;3)寒潮带来的降温形成了降雪有利的温度条件,当测站上空整层温度均在0 ℃以下,925 hPa温度≤-3 ℃,地面气温≤1 ℃时,降水将从雨转变为雪。

暴雨转雪;华南准静止锋;相态转变

0 引言

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严重的灾害性天气过程,往往带来大风、强降温、降水和沙尘暴等天气。对于寒潮天气过程,近年来有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1-5]。而对于隆冬的雨雪冰冻天气,陶祖钰[6]等分析了2008年初我国冰雪灾害与华南准静止锋的关系,许爱华[7]等通过对2005年3月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的低层大气温度结构特征的分析,认为925 hPa以下低层大气温度是降水相态变化关键。白惠星[8]等研究了北疆地区一次雨转雪过程,认为横槽转竖过程中,所携带的强烈冷平流造成了雨转雪的发生,降水时温度的迅速下降并维持较低是产生雨转雪天气的基本条件。许彤[9]等对仙桃机场2次雷雨转雨夹雪的天气进行了分析,认为850 hPa温度场0 ℃线经过本场可作为降水性质发生变化的一个判定依据。

2010年12月14-16日,一次寒潮天气袭击我国大部地区,给我国江南地区带了大面积暴雨(雪)和强降温天气(图1),根据新余地面气象观测站记录,14日16:08出现小雨,15日01:00时雨势开始加强,其后逐小时降水均稳定在2~4 mm,15:08转为降雪,15日夜间降雪结束,总降水达到54.3 mm,且经历了雨-雪的相态转化,降水量之大在新余冬季降水中比较罕见。

本文利用NCEP1°×1°资料、常规天气观测资料和探空资料,对本次寒潮天气背景下的暴雨转雪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场寻找其成因,力求为本地冬季雨转雪天气过程的预报和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图1 2010年12月15日08:00时(a)及16日08:00时(b)24 h降水量

1 天气形势及环流背景

1.1高低空形势

2010年12月14日08:00时500 hPa中纬度为两槽一脊的形势,在乌拉尔山以西及贝加尔湖以东的西伯利亚东部均为低槽,在乌拉尔山东部的西西伯利亚地区受高压脊控制,贝加尔湖以东的低槽为一东西走向的横槽,槽后有冷平流堆积,印度东部地区不断有南支槽生成并东移,槽前的西南气流有利于引导孟加拉湾的水汽向我国输送。14日20时横槽开始转竖并开始东移,15日08:00时低槽移动到华北地区,南支槽东移至四川—云南一带。16日08:00时槽东移至湖南,20:00时槽继续东移出海,新余市上空转为西北气流。在700 hPa上,14日08:00时至15日20:00时江南地区维持强的西南急流,急流最大风速达到30 m/s,15日08:00时在长江流域中下游有一切变,切变南部有较强的风速辐合,15日20:00时,切变移动至湖南江西交界一带,西南急流有所减弱,到16日08:00时,江南大部已转为西北气流,水汽通道中断。14日08:00时850 hPa及925 hPa贝加尔湖以西为一高压,高压东部偏北气流引导冷空气不断南下,影响我国北方地区,15日08:00时,高压南移至新疆、青海一带,其东侧冷空气随之长驱直入,影响范围扩展至江南地区(图略)。

1.2地面形势

分析地面实况可以看出,在寒潮天气酝酿到爆发的过程中,地面冷高压有一个明显的加强南下过程。12月10-13日,贝加尔湖西北方向维持一个冷高压,且不断堆积、加强,13日20:00时,冷高压开始南移,其强度有所加强,至14日20:00时冷高压中心值达到1 067.8 hPa,其东侧的经向气流使强冷空气从西伯利亚南下侵入我国,与盘踞在我国南方地区的暖湿气团交汇,造成大范围的降温降水天气(图略)。华南准静止锋位于南海北部,对比925 hPa、850 hPa、700 hPa和500 hPa各层等压面的锋区可见锋面向北的偏移非常大,从沿114°E经向垂直剖面图(图略)上可以看出,在地面上准静止锋位于21°N附近,而到了500 hPa上位于30°N附近,锋面坡度小,锋面的降水带宽,且脱离了地面锋线。

2 暴雨(雪)成因分析

2.1水汽条件

从图2(a)700 hPa水汽通量散度场可以看出,此次降水过程的主要水汽是由700 hPa高度附近的西南急流携带,从孟加拉湾附近经由青藏高原南侧向东输送至江南地区,通过分析15日逐6 h的水汽通量场(图略)可知,500~750 hPa之间赣北以南地区存在较大的水汽通量,各层最大值均在10 g/cm·hPa·s以上;在15日08:00时,450~600 hPa水汽通量的大值区覆盖整个江西,最大值达到18 g/cm·hPa·s以上,而600 hPa以下至750 hPa水汽通量进一步增大,赣中出现了20 g/cm·hPa·s的大值区。800 hPa以下水汽通量均小于4 g/cm·hPa·s,低层水汽通量远小于中层。图2(b)600 hPa水汽通量散度场可以看出,新余市上空存在-6×10-8g/cm2·hPa·s的水汽通量辐合区,水汽通量的辐合强度并不大,但在15日02:00-20:00时500~700 hPa之间均维持-2×10-8g/cm2·hPa·s以上的水汽通量散度,湿层的厚度较薄,且辐合强度较弱,但维持时间长,可能是本次降水长时间维持在2~4 mm/h强度的原因之一。

图2 2010年12月14日20:00时700 hPa水汽通量(a)和15日14:00时600 hPa水汽通量散度(b)

2.2动力条件

2.2.1 散度场特征 对逐6 h 200~1 000 hPa散度场分析发现,600 hPa的辐合和400 hPa辐散是暴雨(雪)形成的有利动力条件,15日02:00时,550~750 hPa在赣中赣北为辐合区;14:00时,辐合有所加强,600 hPa辐合中心位于江西西部,强度为-10×10-5s-1,15日20:00时至16日02:00时辐合逐渐减弱,降水亦逐渐减弱停止。

经对沿28°N散度纬向垂直剖面分析发现,14日20:00时至15日20:00时,由于辐散区位于500 hPa以上,辐合区仅为500 hPa以下至750 hPa,辐合区厚度较小,使得降水的强度不大。降水区域上空始终维持高层辐散、中层辐合的结构,这种高低空配置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发展,造成持续性降水,使降水达到暴雨(雪)量级。

2.2.2 垂直运动特征 从沿28°N纬向垂直速度(图3(a))和沿115°E经向垂直速度(图3(b))剖面图上分析表明,在14日20:00时垂直速度经向剖面图上,降水区上空垂直速度为-1.2 Pa/s,其后垂直运动东移加强,15日02:00时增大到-2.0 Pa/s,上升运动从近地面层伸展到200 hPa,最大上升运动中心位于550 hPa,强上升运动区恰好位于新余市上空,使新余市降水得到加强。15日20:00时至16日02:00时上升运动中心继续移动,垂直运动上升区移出新余,降水逐渐停止。

3 低层气温持续下降对降水相态影响分析

表1给出了南昌(58606)、长沙(57679)、新余(57796)3站的逐3 h天气现象和地面气温,可以看出,位置略偏北的南昌和偏西的长沙雨转雪的时间要早于新余,15日11:00时南昌为降雪,而长沙为雨夹雪,15日14:00时长沙转为降雪,新余出现雨夹雪天气,至15:00时之后新余转为降雪。从表1还可以看出,降雪发生时,地面气温在1 ℃以下;雨夹雪时,地面气温在1~2 ℃之间。

图3 2010年12月15日02时沿28°N纬向(a)和沿115°E经向(b)垂直速度剖面图

表1南昌、长沙、新余15日08:00-20:00时天气现象及地面气温

站名08:00时11:00时14:00时17:00时20:00时南昌雨(2℃)雪(1℃)雪(0℃)雪(0℃)雪(0℃)长沙雨(2℃)雨夹雪(2℃)雪(1℃)雪(1℃)雪(1℃)新余雨(4℃)雨(3℃)雨夹雪(1℃)雪(0℃)雪(0℃)

图4给出了长沙(28.2°N,113.1°E)、南昌(28.6°N,115.9°E)和新余(27.8°N,114.9°E)温度场从14日08:00时至16日08:00时的高度-时间剖面图,从图4中可以看出,14日08:00时至15日02:00时,0 ℃层位于650 hPa以上,气温变化很小,750~950 hPa之间有逆温层存在,各层气温持续下降。15日,逆温层最低温度逐渐降到0 ℃以下,当1 000 hPa以上的气温都在0 ℃以下,925温度在-3 ℃以下时,降水相态从雨夹雪转为雪。

图4 2010年12月14日08:00时至16日02:00时温度场高度时间剖面(单位:℃)

4 小结

1)500 hPa横槽转竖,低层及地面的冷高压南移使得冷空气侵入江南地区,是造成此次江南地区降温的主要原因。

2)本次过程中华南准静止锋的维持且坡度小,而通过水汽和动力诊断分析发现,在500~750 hPa之间存在较强的水汽通量,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在赣中地区有较长时间的水汽辐合,而在750 hPa以下水汽输送较小。动力辐合区仅为500~750 hPa,辐合区厚度及辐合强度较小。湿层和辐合区较薄且辐合强度较弱导致本次降水的强度不大,但较长的持续时间使降水达到暴雨(雪)量级。

3)寒潮带来的降温形成了降雪有利的温度条件,当测站上空1 000 hPa以上温度均在0 ℃以下,925 hPa温度≤-3 ℃、地面气温≤1 ℃时,降水将从雨转变为雪。

[1] 李秀莲.首都机场寒潮强风极值出现条件的分析[J].气象,2002,28(11):42-45.

[2]王雷.一次冷空气强风的成因分析[J].海洋预报,2005,22(4):96-101.

[3]王丽,韦惠红,金琪,等.湖北省一次罕见寒潮天气过程气温陡降分析[J].气象,2006,32(9):71-76.

[4]盛春岩,杨晓霞.一次罕见的山东暴雪天气的对称不稳定分析[J].气象,2002,28(3):33-37.

[5]王清川,寿绍文,霍东升.河北省廊坊市一次初冬雨转暴雪天气过程分析[J].干旱气象,2011,29(1):62-68.

[6]陶祖钰,邓永光,张小玲.2008年初冰雪灾害与华南准静止锋[J].气象学报,2008,66(5):850-854.

[7]许爱华,乔林,詹丰兴,等.2005年3月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J].气象,2006,32(3):49-55.

[8]白惠星,王旭.2000年北疆地区初雪天气分析[J].新疆气象,2001,24(1):7-8.

[9]许彤,田丰.桃仙机场雷雨转雨夹雪天气的分析[J].广西气象,2006,27(4):34-36.

ADiagnosticAnalysisofaHeavyRainTurningSnowinWinter

LI Huanhuan,YUAN Chun,HUANG Shaowen

(Xinyu Meteorological Bureau,338025,Xinyu,Jiangxi,PRC)

Using the observation data,the NCEP analysis data,diagnostic analyses are made on the causes,circulation background and weather system for a rare cold wave in Xinyu City on December 15,2010.The result show that:The turning of the high-altitude transverse trough(becoming vertical) guided the north cold air to move southwards invade the area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this is the mainly reason of temperature drop;A long-standing Quasi-stationary Front in South China has a small frontal slope,the thin wet layer and convergence zone and weak convergence intensity leads to the weak precipitation intensity,but a long precipitation time caused heavy rain(snow);Cold wave brings the cooling forming temperature conditions are favorable snowfall,when the whole temperature over Xinyu Observation station under 0 ℃,925 hPa temperature below-3 ℃,the ground temperature below1 ℃,precipitation from rain to snow.

heavy rain turning snow;quasi-stationary front in South China;phase transition

2014-09-05;

2014-10-09

李欢欢(1984-),男,江西新余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天气预报技术和方法研究。

2012年江西省气象局预报员专项“新余市寒潮天气预报方法研究”(赣气发[2012]124号)。

10.13990/j.issn1001-3679.2014.06.015

P458.1+21.1

A

1001-3679(2014)06-0811-04

猜你喜欢
新余市寒潮水汽
青藏高原上空平流层水汽的时空演变特征
给小鸟的一封信
超级秀场 寒潮来袭
新余市渝水区界水乡防洪工程安全综合评价
新余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Alita:Battle Angel
1979~2011年间平流层温度及平流层水汽的演变趋势
瑁恩瑁爱:大寒潮来袭,衣橱里怎能少一件舒适的保暖衣呢!
2016年寒潮来袭,湿冻模式开启
深圳“5·11”特大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