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科技计划体系与科技成果现状分析

2014-09-08 03:28幸学俊谭胤静
江西科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江西省计划

幸学俊,刘 峰,谭胤静

(1.江西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330096,南昌;2.江西省科学院,330096,南昌)

江西省科技计划体系与科技成果现状分析

幸学俊1,刘 峰2,谭胤静1

(1.江西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330096,南昌;2.江西省科学院,330096,南昌)

探讨了江西省科技计划体系结构、经费投入状况,结合实践提出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意见;同时,分析了近5年来江西省科技成果登记总量的变化趋势,科技成果完成单位构成比例,并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角度分析了江西省科技成果转化的效果,提出促进江西省科技成果转化的3点建议。旨在了解江西省科技计划体系现状的基础上,对促进科技计划体系改革和科技成果转化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科技计划;科技改革;科技成果;成果转化

0 引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进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速技术成果转化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趋势[1],为此,近年来全国至上而下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尤为重视。江西省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自“十五”期间,就全面实施“科教兴赣”和“人才强省”的战略,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发展的自身规律,大力推进创新体系建设,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科技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所以,探讨近年来江西省科技计划体系改革的现状,分析科技成果及其转化的趋势,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科技体系建设经验,对完善江西省科技创新体系、促进江西省科技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 江西省科技计划体系现状

1.1江西省2015年科技计划

根据《江西省“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紧密围绕江西省创新型省份建设,结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协同创新和产学研结合,制定的2015年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图1)主要分2种类型:重大专项和基本计划。重大专项主要围绕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组建一批按市场机制运行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实体。基本计划主要包括基础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科技开发与产业化计划、科技条件平台与人才和科技合作计划5类,其中基础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及科技开发与产业化计划里的成果转移转化计划又可分为重大、重点和一般项目。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从申请到评审、立项以及最后的验收或鉴定,可为加快“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步伐,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图1 2015年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

1.2江西省科技经费投入

充足的科技经费投入是保证科研项目高质量、高水平完成的条件之一。近年来,为确保科技成果的顺利产生,江西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加快科技创新的政策举措,切实加大科技投入,确保科技投入持续增长的同时,也确保科技投入的合理合法性。2010-2013年江西省级财政和全省财政科技投入经费见图2。由图2可以看出,自2010年以来,江西省科技投入经费保持持续增长,且增幅速度较大。其中,2011年、2012年和2013年省级财政科技经费分别比上年度增长了14.4%、36.7%和42.2%,且2011年和2012年的省级财政科技经费分别超过了省级财政经常性收入9.8%和5.8%的增幅;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全省财政科技经费投入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5.5%、29.1%和42.2%,且2011年和2012年的全省财政科技经费投入分别超过全省财政经常性收入13.6%和12.4%的增幅。

统计结果还表明,全省设区市本级财政科技经费投入和县(市、区)本级科技经费投入也表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11个设区市财政科技经费投入从2011年的3.65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5.23亿元,其中2011年的11个设区市均达到法定增长,2012年和2013年分别仅有1个和3个设区市未达到法定增长。全省县(市、区)投入也从2011年的8.45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1.11亿元,然而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分别有16个8个和9个财政科技经费增长未达到法定增长要求。可见,江西省还需要加大科技经费投入的力度,力争早日实现我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目标,缩小与发达省份的科技投入差距。

注:数据来源于2013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我省科技经费投入使用和管理情况的报告”。

图2 江西省科技经费投入

1.3江西省科技计划改革措施

1.3.1 规范科技项目的申报和评审程序 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程序一般要经过:发布指南→申请→受理→评审→立项→签订合同书→下达经费→实施管理→验收或鉴定。原则上要求从发布申报通知到项目受理截止日期不少于50 d。然而要推进江西省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首先,还需科技管理部门确定好项目申报的节点,以便科研人员提前做好统筹安排。如江西省科技厅组织的2012年度、2013年度、2014年度和2015年度的项目申报时间分别在2011年11月、2012年5月、2013年9月和2014年9月,这种不确定性可能会造成科研人员申报时的仓促性,项目质量降低。其次,项目申请单位的组织部门应把项目质量放在首位,加强对申报项目的审核,确保申报的项目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创新性,而不是只注重数量,为了考核。最后,科技管理部门还应该加强项目评审的多元化。如由以往的科技专家评审,转向有行业专家、科研一线人员参与的评审;以及由单一的会议评审向网络评审、异地专家评审、视频评审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转变。

1.3.2 加强科技经费的使用管理 科技经费管理是科技项目管理的关键内容,贯穿项目管理的全过程,科学的经费管理是科技项目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条件。但随着科技竞争加剧,以及社会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复杂性,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面临很大的挑战,如不合理的经费配置、经费滥用严重、核算不规范或未按预算规范使用等。要想解决当前科技计划项目经费存在的突出问题,就必须制定新的管理办法,对经费管理进行全面的规范,促进科技自主创新,推动产学研相结合。一是需要对经费开支范围、开支标准、预算科目、预算申报、执行、调整、绩效考核等进行更具体的规范;二是对财政部门、科技部门、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的职责进一步加以明确,强化承担单位法人责任,充分发挥承担单位在项目经费管理使用的审核监督作用;三是构建多层次监管体系,推进国家和江西省经费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四是科技经费的投入由单一的计划式资金,向研发前期资助和研发后补助相结合的引导式投入转变。

1.3.3 建立健全科研、教育、推广三者结合的管理机制 借鉴国外科技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具有江西特色的科研、教育、推广“三位一体”的合理分工、有序协作的合作机制,是保证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促进科技成果推广的关键内容之一;也可显著降低研发费用、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2]。如在美国,一般情况下,教授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各占50%或75%与25%,有些则是50%、25%和25%[3],而且教授是否参与科研与推广是其职务晋升的必备条件。韩国的科研、推广和培训相对集中于对应的厅、院和所,实行统一管理和厅、院、所首长负责制,统筹安排,减少了人力、物力与财力的重复,避免了部门之间的摩擦和推诿。因此,江西省在科技改革上还应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机制,总结现有管理机制的基础上,逐步健全“三位一体”的科技管理机制改革与创新体系。

2 江西省科技成果现状

2.1江西省科技成果登记总量

依据江西省科学技术厅《全省科技成果登记项目汇总表》,近5年来江西省科技成果登记数量基本处于一个相对稳定、持续增长的趋势(图3),这与江西省良好的科技成果登记机制和管理办法密不可分。2009年江西省科技成果登记总量仅为372项,2010年科技成果登记总量大幅增加,增长幅度是58.06%,这与2010年4月开始实施网上登记,以及科学技术部颁布实施的《科技成果登记办法》和《江西省实施科学技术部科技成果登记办法实施细则》有关,完善的科技成果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做好科技成果登记工作,规范科技成果登记管理奠定了基础;2013年科技成果登记总量达到了733项,每年的平均增长幅度是24.26%,这么显著的成绩可归因于3点:1)科学技术部完善的登记制度,科技成果完成单位进行科技成果登记,先需按直属或属地关系经相应的科技成果管理部门推荐,再报送省厅科技成果与技术市场处进行科技成果登记;2)下属单位科技部门重视,因为科技成果登记是推荐省科技奖的必备条件,是科技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管理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因此一些单位把科技成果登记融入到项目管理的环节中并专人负责,做到项目鉴定/验收后及时登记,促使科技成果登记数量大幅增加;3)加大了宣传力度,省科技部门定期召开科技成果培训大会,宣传省科研项目的研究和进展,并针对科技登记和奖励进行学习交流,及时公布当年科技成果登记结果。

图3 江西省科技成果登记总量

2.2江西省科技成果完成单位构成

2009年江西省登记的各类科技成果中(图4),企业是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占成果完成数的41.12%;其次是医疗机构(23.66%);大专院校(16.13%)、独立科研机构(12.63%)和其它(6.45%)相对较少。2013年登记的各类科技成果中(图5),医疗机构是成果主要完成单位(43.11%);其次是企业(32.47%);大专院校(10.23%)、独立科研机构(8.19%)和其它(6.0%)相对较少。可见,江西省科技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还是医疗机构和企业,而独立的科研机构与大专院校的科技成果产出处于劣势,推测与这些单位的科研经费不足有关,也因此导致江西省农业科技成果总量较少。自2009年到2013年(图6),农业科技成果仅占科技成果总数的7.8%、11.73%、8.7%、9.41%和9.96%,农业科学技术发展速度与邻近发达省份存在一定差距。

2.3江西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为促进江西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实施,围绕科技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主线,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和扶持一批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江西省政府于2002年决定成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2003年省科技厅与财政厅联合颁发了《江西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主要用于两方面:一是对获国家立项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行资金匹配;二是资助培育一批省内有潜力的科研项目。截止2011年,江西省共匹配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1项,资助省内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9项,且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据统计这些项目实施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达6.43亿元,开发新品种或新产品66个,获得专利54项,培养专业技术人才396名,培训农民1.5万人。例如,2005年度由江西省农业大学承担的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R120系列超级杂交水稻的中试与示范”,通过项目实施,累计生产R120系列超级杂交稻组合亲本原种3万kg,良种180万kg,销售良种116万kg,在江西、湖南、湖北推广种植4.87万hm2,培训技术人员5 100人次;且该项目于2011年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水稻恢复系R120及其系列超级杂交稻组合的选育与应用”成果鉴定,总体水平达到国内先进,部分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获得年度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个水稻品种获国家植物品种权保护,2个通过省级水稻新品种审定。

图4 江西省2009年科技成果完成单位构成

图5 江西省2013年科技成果完成单位构成

图6 江西省农业科技成果登记总量

2.4促进江西省科技成果转化的措施

2.4.1 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认识 从江西省科技成果完成单位构成可以看出,医疗机构和企业是主要的完成单位,而大多企业对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不够了解,自主创新的能力又不强;部分独立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科研人员因为多种原因导致科学研究只是以“选题—研究—鉴定—报奖”为最终目标,致使有些科研成果只能以论文、专著的形式体现。另外,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人才、技术、设备、资金、信息、管理等多要素共同作用的过程,必须合理有效地发挥这些相关因素综合与协调的作用,才能产生最佳的效果,而且科技成果转化必然存在技术、市场和经营风险,一些企事业单位和科研人员不愿冒险。因此,要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领导重视,大力宣传,提高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认识。

2.4.2 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和实施效果 据调查研究表明,我国每年验收/鉴定的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甚至国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很多,但在成果转化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大的技术风险,直接导致一些科技成果得不到转化。可见项目申报的质量和实施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申报项目质量是立项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政府部门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科技经费投入力度越来越大,申报单位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科技项目申报的数量也大幅度增长,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发展需求,谨慎筛选出具有一定科学研究价值的创新性较高的优势科研项目,且项目研究单位具有较好的实施基础。另一方面,项目立项后,还需高度重视项目管理工作,强化项目的跟踪监督管理,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若遇重大情况则及时向上级领导单位上报,确保项目实施达到最好的效果。

2.4.3 加强龙头企业与科技产业化相结合 龙头企业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经营的“领跑者”,科技产业化促进龙头企业的发展,龙头企业是科技产业化的依托,二者紧密相连是推动现代科技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一[4]。目前,江西省科技成果数量呈现大幅增长的趋势,但是不少具有较强优势的科研单位,由于科研体制问题,导致自身产业化和成果转化的能力差;而龙头企业最需要的就是科技成果支撑,依靠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壮大,才能使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可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加强龙头企业与科技产业化的结合,做好龙头企业与科技产业化相互促进发展的强化措施,有利于提高科技创新率、转化率和普及率,引导市场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产业化。

[1] 黄伟.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6.

[2]张宗海.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规划论[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6(10):2-5.

[3]邓楠,万宝瑞.21世纪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12-127.

[4]徐海斌,姜夕泉,王丽平.农业龙头企业与农业科技产业化[J].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12.

StatusQuoAnalysisofSci-techPlanSystemandAchievementsinJiangxiProvince

XING Xuejun1,LIU Feng2,TAN Yinjing1

(1.Institute of Biological Resources,Jiangxi Academy of Sciences,330096,Nanchang,PRC;2.Jiangxi Academy of Sciences,330096,Nanchang,PRC)

Sci-tech plan system structure of Jiangxi Province,as well as financial input into sci-tech activities was discussed in the paper.On this basis,suggestions of sci-tech management and reform were proposed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Then the trend of total sci-tech achievements and the proportion of its finished institutions were studied in five years of Jiangxi Province.The transformation effect of sci-tech achievements was taken of Jiangxi that was the transforming achievement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example.Three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to promote the speed of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The purpose is to understand and promote the sci-tech reform and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of Jiangxi Province.

Ssci-tech plan system;sci-tech reform;sci-tech achievements;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2014-10-26;

2014-12-02

幸学俊(1966-),女,江西南昌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经济管理工作。

江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江西省科研院所成果转化能力体系及对策研究”(20141BBA10009)。

10.13990/j.issn1001-3679.2014.06.033

F276.42

A

1001-3679(2014)06-0894-05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江西省计划
模拟成真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