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机动车污染防治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4-09-08 03:28魏康霞刘颢刚
江西科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标车保有量氮氧化物

魏康霞,刘颢刚,廖 兵

(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330029,南昌)

江西省机动车污染防治现状与对策研究

魏康霞,刘颢刚,廖 兵

(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330029,南昌)

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机动车排气污染对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逐年扩大,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日益紧迫。对江西省机动车污染防治现状进行了研究,针对性提出了加强机动车排放监管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强机动车环保管理、加速“黄标车”及老旧机动车的淘汰、提高油品质量,推广清洁燃料,加强城市交通管理以及倒逼推进科技研发和推广六个方面的对策建议,逐步形成“车、油、路”为一体的综合防治体系。

江西省;机动车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0 引言

2013年1月,环境保护部发布《2013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1],公布了2012年全国机动车污染排放状况。年报显示,我国已连续4年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达到22 382.8万辆,与2011年相比增加了7.8%。2012年,机动车废气中氮氧化物排放量640.0万t,占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的27.4%,较2011年占比增加了0.86%;颗粒物排放量62.1万t,占颗粒物排放总量的5.0%,较2011年占比增加了0.11%。全国机动车排气污染对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影响正在逐年扩大,且由于机动车大多行驶在人口密集区域,尾气排放直接影响群众健康,机动车污染防治的紧迫性日益凸显。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机动车纳入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领域,并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采取加速淘汰老旧汽车、加强机动车环保管理、改进燃油品质、鼓励低排放汽车等措施,有效遏制了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快速增长的趋势。本文通过对江西省机动车污染防治现状进行分析,针对性提出江西省机动车污染防治对策建议。

1 现状分析

1.1机动车保有量激增,污染源数量急剧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江西省机动车保有量从1990年的16.21万辆增加到2010年的564.89万辆,20年间机动车保有量增加了35倍,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注:从2006年起,江西省统计年鉴将农业运输车放入民用汽车中其他汽车)。

“十一五”以来,江西省机动车保有量继续以年均11.59%的速率增长,其中民用汽车数量由2006年的69.37万辆增长到2012年的211.69万辆,年均增长率达到20.43%。

图1 江西省2006-2012年机动车保有量

1.2污染物排放占比逐步增大,黄标车污染突出

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主要为CO(一氧化碳)、NOx(氮氧化合物)、HC(碳氢化合物)、PM(可吸入颗粒物)。根据环境统计数据,2010-2012年江西省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增加;在2013年,随着江西省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的大力推进,排放量较2012年有所下降,但个别指标占总排放量的比重仍呈现逐年加大趋势。其中,2013年全省机动车排放污染物114.38万t,其中一氧化碳78.47 万t,碳氢化合物11.24万t,氮氧化物22.13万t,总颗粒物2.53万t。汽车是机动车污染物总量的主要贡献者,其排放的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超过70%,氮氧化物和颗粒物超过90%。按车型分类,全省载货汽车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高于载客汽车,其中重型载货汽车是主要贡献者,小型载客汽车次之[3]。

图2 江西省2010-2013年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

图3 江西省2011-2013年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占总排放量比重

注:统计中各类汽车不包含三轮汽车及低速载货汽车、摩托车。

图4 2013年江西省各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量

国家新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对氮氧化物、颗粒物指标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排放限值要求。根据《2013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数据显示,全国“黄标车”保有量仅占汽车保有量的13.4%,但其排放的氮氧化物、颗粒物分别占排放总量的58.2%和81.9%。“黄标车”排放强度达到其他环保标志车型的10~30倍,“黄标车”污染问题十分突出。

1.3机动车尾气污染对大气环境影响逐步凸显

1.3.1 降水酸度增强,酸雨频率上升 江西省城市大气环境良好,但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依然存在,以南昌等城市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现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同时部分区域降水从硫酸型向硫酸及硝酸复合型酸雨转变。《2013年江西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江西省城市降水pH年均值为4.91,11个城市降水pH年均值均低于5.60,酸雨污染仍较严重;城市酸雨频率为76.4%,酸雨频率大于80%的城市有南昌、萍乡、鹰潭、抚州和上饶。剔除污染物的省际及区域输移影响,氮氧化物排放量占38.40%的机动车污染已成为酸雨形成的主要“元凶”之一,为江西省酸雨控制的重点[4]。

1.3.2 灰霾和浮尘天气日数逐渐增多 以细颗粒物为主的区域性大气污染和城市空气氮氧化物污染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江西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随着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和排污总量的增加,机动车尾气污染已成为城市大气中悬浮颗粒物—气溶胶的最主要“贡献者”,导致灰霾天气频率逐年增加。有研究表明,以南昌市为例,20世纪90年代后年灰霾日数呈急剧上升的趋势,年均灰霾日数为74.8 d,进入21世纪,年均达88.9 d[5]。

2 机动车污染防治形势分析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以及国家对车辆排放标准和车用燃油质量的要求提高,要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未来的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工作将任重道远。

2.1机动车数量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考虑到江西省属中部欠发达省份,在未来一段时期将处于快速发展、进位赶超的阶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省机动车保有量将继续呈现快速增长趋势。预计2020年前机动车保有量将出现加速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将达15%),2020-2030年机动车保有量年均增长率仍会保持在8%左右,全省机动车保有量在2020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647.5万辆和1 398.1万辆。如果按照目前世界各国人均汽车拥有量估测,预计江西省于2020年达到人均汽车拥有量居世界人均汽车拥有量前100名的114辆/千人(津巴布韦),2030年达到人均汽车拥有量居世界人均汽车拥有量前50名的314辆/千人(阿根廷)测算[6],全省机动车保有量在2020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513.4万辆和1 414.2万辆。无论采用哪种预测方法,江西省机动车保有量2020年将在2012年基础上翻一番,2030年又将在2020年基础上翻一番。

2.2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趋于严格

自2000年实施机动车第一阶段排放标准以来,国家排放标准已实现从国Ⅰ标准到国IV标准的快速升级。2003年9月,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家质检总局发布《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五阶段)》等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进一步提高了排放控制要求,其中氮氧化物排放限值严格了25%~28%、颗粒物排放限值严格了82%,并增加了污染控制新指标—颗粒物粒子数量。新标准排放控制水平相已当于欧洲正在实施的第5阶段轻型车排放法规要求,并将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

2.3燃油品质要求逐步提高

在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机动车燃油品质提出了明确要求,在2014年底前,全国供应符合国家第四阶段标准的车用柴油;在2015年底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内重点城市全面供应符合国家第5阶段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在2017年底前,全国供应符合国家第5阶段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只有尽快提高车用燃油质量才能满足不断严格的国家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的要求。

3 江西省现有机动车污染控制措施及评估

为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近年来江西省不断加大机动车污染防治力度,采取健全相关法规标准、加强车辆环境监管、提高油品质量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2013年,在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不利形势下,全省机动车废气中氮氧化物排放量较上年下降0.13%。主要措施有:

1)完善了机动车污染防治法规、标准。2011年,发布实施在用机动车简易工况法检测所需地方排放限值标准(DB36/617-2011以及DB36/618-2011);2013年10月,颁布实施《江西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实行黄绿标制度。

2)建立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环保检验合格标准管理制度。将环保标志核发作为机动车年检的前置条件,南昌、景德镇等6个设区市成立了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中心,进一步加强机动车尾气检测和环保标准核发工作。

3)加速淘汰老旧机动车和“黄标车”,11个设区城市出台实施了“黄标车”限行政策,南昌市建立电子抓拍系统,并严格执法。无标车、黄标车在限行时段闯入限行区将被扣分并处200元罚款。

4)严格机动车转入管理。发布《关于加强外地转入机动车车辆管理的通告》,对达不到国Ⅲ排放标准的机动车,一律不办理转入业务。

5)加快车用油品升级。目前,全省范围已全面供应国Ⅳ标准汽油。

6)加大新闻媒体宣传力度,扩大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影响力,提高广大市民对机动车污染危害的认知度和对政府采取措施的支持度。

然而,随着全省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群众对环境的期望值将会越来越高,机动车排放污染问题将仍是政府加强大气污染控制、改善空气质量的重点之一。

4 江西省机动车污染防治对策建议

鉴于目前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改善,特别是汽车文明的普及,近期内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已成为必然。江西省要真正实现环境空气质量改善,还需认真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好的经验和做法,坚持标本兼治,从提高机动车环保监管、降低机动车排放强度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机动车生产、使用、淘汰的全过程环境监管,逐步建立“车、油、路”为一体的综合防治体系。

4.1加强机动车排放监管体系和能力建设

1)尽快建立健全省、市两级机动车环境管理机构。目前,环保部设有专门的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北京、上海等10多个省级环保部门,以及长春、南京等近百个城市设立了专门的机动车环保监管机构。

2)建立并完善全省统一的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信息数据库。充分利用网络科技和现代信息手段,对机动车环检机构、环保标志核发点、汽车尾气治理企业以及“黄标车”的限行和淘汰等实行全面监管,实现对各个工作环节的实时在线监控,提升监管质量和水平。

4.2进一步强化机动车环保管理

1)进一步提高机动车环保合格标志核发率和检验率。尽快开展机动车环保检验收费标准调整工作,加快现有检测设备的升级改造,在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简易工况法检测点并逐步在全省范围推开,以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2)严格机动车登记与转入管理。建立环保、工信、质检、工商等部门机动车环保达标联合监管工作机制,严格实施国家机动车污染排放标准。按照环保部等部门《关于印发新生产机动车环保达标监管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在新车型检测、生产、销售、注册登记等环节开展联合执法,坚决打击制造、销售环保不达标机动车违法行为。同时,严格外地转入车辆的环境监管,对达不到排放标准的机动车一律不办理转入业务,减少机动车污染排放。

4.3加速“黄标车”及老旧机动车的淘汰

1)借鉴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做法,尽快出台“黄标车”淘汰鼓励政策,采取分车型分阶段差别化补贴方式,提高民众提前淘汰“黄标车”及老旧机动车的积极性。

2)进一步扩大各地“黄标车”限行区域和时间,并在全省范围采取电子抓拍等手段,严格落实相关处罚规定。到2014年,各设区市实施黄标车限行区域应达到城市建成区面积50%以上,并逐步在县级中心城区推行。

3)严格落实《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强制报废不符合规定的机动车。加强对车辆营运证管理,对属于强制报废的车辆一律不予配发车辆营运证,对无证经营车辆,按相关规定予以暂扣或处罚。据测算,到2015年底基本淘汰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将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5万吨以上;到2017年,基本淘汰全省范围内的“黄标车”,将进一步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2万吨以上。

4.4提高油品质量,推广清洁燃料

1)加快推进石油炼制企业的升级改造,争取提前供应国Ⅳ标准柴油和国Ⅴ标准汽柴油。车用燃油品质与车辆排放标准不协调是制约江西省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的最主要因素。在2011年7月1日国家已开始实施轻型汽油车国Ⅳ排放标准,但至2013年全省才全面供应相应标准的车用汽油,且目前满足国Ⅳ标准需求的车用柴油仍未实现全面供应,这严重制约了全省国Ⅳ标准实施进度。据估算,全面供应国Ⅳ标准柴油并严格实施重型车国IV标准,将至少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0.4万t。只有车用燃油升级置换的步伐尽快赶上车辆排放标准的要求,才能更有效地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

2)推广新能源和清洁燃料汽车。以基础设施较为齐全的南昌市、九江市和高速公路沿线市县为示范点,重点在公交、出租等城市公共运营领域推广节能汽车,城区内运营的出租车和公交车更新为CNG汽车,长途客运、旅游载客汽车更新为LNG汽车;并在现有加气站的基础上,根据交通流量,沿城市主干道、放射线以及重要的交通节点,配套推进加气站和充换电站。鼓励在公交、环卫等行业和政府机关率先推广应用纯电动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鼓励有条件的景区示范运营纯电动或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逐步引导个人消费者购买纯电动或插电式混合动力私家车。争取到2020年,全省新能源与清洁燃料汽车占城市公共运营车辆(出租车、公交车)比例达到80%以上。

4.5加强城市交通管理

1)结合城市交通规划,优化现有城市道路体系;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减轻城市道路压力;加快发展以轨道交通、公交车为主的综合交通体系,减少机动车使用频率。

2)加大机动车污染控制宣传力度,促进公众参与。进一步加大机动车污染控制宣传力度,倡导“少开一天车”、鼓励“低碳出行”,增强公众的环境意识、责任意识,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机动车污染控制工作。

4.6倒逼推进科技研发和推广

不断升级机动车排放标准,倒逼、推动先进的机动车排放控制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引导江铃等省内大型汽车生产企业积极开展后处理技术研发工作,加强柴油机(车)排放净化等方面的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研究制造出适用环境管理要求的新技术新产品。

[1] 环境保护部.2013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EB/OL].[2014-01-26].http://www.zhb.gov.cn/gkml/hbb/qt/201401/t20140126_266973.htm.

[2]江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2008-2013年江西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3]江西省环境保护厅.2011-2013年环境统计年报[EB/OL].[2012-12-18].http://www.jxepb.gov.cn/id_402882674140d53801414480eec91a2c/news.shtml.

[4]江西省环境保护厅.江西2013年环境质量状况公报[EB/OL].[2014-06-05].http://www.jxepb.gov.cn/id_8a22728c4661f7280146698fcba41b53/news.shtml.

[5]郑宏翔,巩志宇.南昌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J].江西能源,2008(1):47-57.

[6]The World Bank.World Bank Data:Motor vehicles (per1 000 people)[EB/OL].[2011-08-27].http://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IS.VEH.NVEH.P3.

[7]吴敏馨,崔侠.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对策思考[J].广州环境科学,2012,27(1):35-38.

[8]徐亮亮.乌鲁木齐市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对策探讨[J].环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2014(2):102-104.

[9]郭宇宏,王自发,康宏,等.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以乌鲁木齐市春节前后对比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14,34(5):1109-1117.

CurrentSituationandCountermeasuresofJiangxiMotorVehiclePollutionControl

WEI Kangxia,LIU Haogang,LIAO Bing

(Jiangxi Academy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Sciences,330029,Nanchang,PRC)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urban vehicle population,the impact of motor vehicle exhaust pollution on urban air quality has expanded each year,motor vehicle pollution control work increasingly urgent.This paper studi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otor vehicle pollution control in Jiangxi province,pointed proposed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motor vehicle emission regulation system and ability,strengthening motor vehicl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nagement,accelerating "yellow cars" and the old motor vehicle out,improve the quality of oil products,promote clean fuel,strengthen the urban traffic management,and promot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six aspects of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and gradually form "cars,oil,road " for the integration of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Jiangxi province;motor vehicle pollution control;countermeasure

2014-09-01;

2014-10-16

魏康霞(1984-),女,江西南昌人,工程师,硕士,从事环境管理与环境规划研究。

江西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专项资金项目-江西省生态红线试点(JXJP2014-02-01);环保部专项——江西省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遥感调查与评估(STSN-05-14)。

10.13990/j.issn1001-3679.2014.06.036

TP79

A

1001-3679(2014)06-0910-05

猜你喜欢
标车保有量氮氧化物
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突破4亿辆,新能源汽车占比2.90%
对我国私家车保有量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对我国私家车保有量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嘉兴市黄标车淘汰工作“收官”
河南省淘汰20余万辆黄标车
黄标车淘汰补贴办理时间延期
茂名部署加快黄标车淘汰工作
全国机动车保有量
——《2013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第Ⅰ部分)
通过高压直接喷射实现高效率和低氮氧化物排放的氢燃烧方式
氮氧化物吸附催化器与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组合排放控制系统用的先进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