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战痘”面膜治疗寻常性痤疮35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4-09-09 02:5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5期
关键词:面膜中医药大学痤疮

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中药制剂“战痘”面膜治疗寻常性痤疮35例临床疗效观察

李敬文周艳辉姚素芳张哲冯青尚坤

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战痘”面膜治疗寻常性痤疮临床疗效。方法65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在校学生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2周、4周后的面部皮损积分情况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面部皮损情况在治疗2周与4周后均出现明显好转,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患者的面部皮损情况在治疗2周后好于对照组,但两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而治疗4周后治疗组则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3%,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6.7%,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战痘”面膜治疗寻常性痤疮具有良好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战痘”面膜 ;痤疮;疗效

寻常性痤疮是一种青年人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性皮肤病,祖国医学称痤疮为“肺风粉刺”,多发生于头面部、颈部、胸背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 其临床表现可见白头粉刺、黑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和囊肿等,愈合后容易造成色素沉着、毛孔粗大甚至疤痕[1],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外部形象,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和精神压力。课题组于2012年5月至2013年11月间,采用纯中药制剂“战痘”面膜治疗青年学生寻常性痤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与选择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寻常型痤疮患者65例,均来自长春中医药大学的在校大学生。所有学生都利用随机数字法(按照收治顺序排序,分配随机数字后分组)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者35例,对照组患者30例。治疗组35例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23岁,平均21.5岁;病程最长者7年,最短者4月,平均2.9年。对照组30例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最小者19岁,最大者23岁,平均21.6岁;病程最长者6年,最短者6月,平均2.7年。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疗标准》[2]与《临床皮肤病学》[3]:患者青春期开始发病,好发于面部、上胸及背部等皮脂腺发达部位,对称分布,皮损为丘疹,粉刺、脓疤、结节、伴有皮脂溢出,呈慢性经过。

1.3 病例纳入标准 所有病例均为确诊的寻常性痤疮患者,并具有以下条件,系可作为观察对象:自愿加入本临床实验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性别不限,年龄18岁~25岁之间;所有病例在治疗前半月及治疗期间均未用其它痤疮药物治疗。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应用纯中药制剂“战痘”面膜(由长春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实验室提供)治疗。治疗前先清洁面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痤疮针轻刺粉刺,再逐个负压吸出,将制备好的面膜用40℃的温水调成糊状,均匀涂敷在患者脸部(用脱脂棉遮盖眉毛、眼睛和口,留出鼻孔)。留药时间为30分钟,再用温水洗净。每2日用药1次。

2.2 对照组 应用玫芦消痤膏(佳程药业(贵州)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27273号)治疗。治疗前先清洁面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痤疮针轻刺粉刺,再逐个负压吸出,无菌棉签涂玫芦消痤膏于患处(脂溢明显者可均匀涂抹一层),留药时间均为30分钟,再用温水洗净。每2日用药1次。

两组病例均以2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3 疗效标准

3.1 面部皮损观察评分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疗标准》[2],详见表1。

表1 面部皮损观察评分标准

3.2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痊愈为皮损基本消退,无新疹出现,仅有少许色素沉着;显效为皮损消退70%以上,新出皮疹少于5个;有效为皮损消退30%~60%,新出疹少于10个;无效为皮损消退29%以下或病情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所有统计过程在统计软件SPSS13.0中进行。

5 研究结果

5.1 面部皮损观察评分情况 两组患者的面部皮损情况每2周观察1次,共观察2次。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面部皮损情况在治疗2周与4周后均出现明显好转,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患者的面部皮损情况在治疗2周后好于对照组,但两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而治疗4周后治疗组则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评分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情况综合评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5.2 临床疗效情况 两组不同治疗方法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情况 由表3可见,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3%,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6.7%,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6 讨论

近年来,中医外治技术作为一种安全、绿色、高效的临床治疗方法,越来越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所重视。中药面膜、敷贴等外治技术的临床应用为中医药治疗痤疮开辟了一条崭新的研究思路。中药面膜作为一种新的外用剂型在治疗皮肤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面膜可使皮肤与外界的空气隔开,保护皮肤免受外界物质的刺激;与外用洗剂相比较,面膜在皮肤表面的停留时间长,有利于药物缓慢地渗透入表皮的角质层[5],故能够发挥均匀、持久的疗效。

祖国医学认为,痤疮主要由先天肾阴不足,相火天癸过旺;后天肺胃火热上蒸,以致血清郁滞头面所致[6]。“战痘”面膜是由大黄、白芷、益母草、白及等中药组成,方中大黄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除湿的功效;白芷、白及具有解毒散结消肿的功效,益母草凉血解毒中兼有活血行血消肿的功效,故对痤疮日久、局部血热郁滞疗效明显。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行气活血、散结消痈之效。“战痘”面膜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药物成分,药效稳定,成分充足,易于皮肤吸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144.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158.

[3]赵辫.临床皮肤病学[M].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20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三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89-90.

[5]李定文.痤疮面膜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7:6.

[6]许文红.益母草面膜外敷治疗痤疮78例[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28(5):38.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项目,项目编号:201310199045。

李敬文(1992-),女,汉族,籍贯辽宁省大连市,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2011级药学专业学生。

尚坤(1978-),女,汉族,籍贯吉林省延吉市,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医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

R275

A

1007-8517(2014)05-0073-02

2013.12.30)

猜你喜欢
面膜中医药大学痤疮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雾面膜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易容面膜
面膜里的新乾坤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为什么有些人会得严重痤疮?
面膜DIY
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的经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