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干预对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2014-09-09 02:5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5期
关键词:延续性心肺阻塞性

江西省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江西 南昌 330006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喻花平

江西省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江西 南昌 330006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院内-院外的延续护理干预,出院后对患者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1年后心肺功能的变化,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无脱失病例,两组患者出院时6分钟步行距离(6MWT)、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率(FEV1/FVC)均较入院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出院1年后,观察组6MWT、VC、FEV1、FEV1/FVC较出院时有进一步改善(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较出院时稍有降低。随访1年期间观察组出现呼吸困难以及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在住院期间以及出院后可持续改善COPD患者的心肺功能,能有效降低呼吸困难发生率及再次住院率。

延续性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影响

美国老年协会将延续护理干预定义为,通过入院期间至出院后一系列的医学干预,使患者接受医院到家庭的协作性与连续的护理[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因反复持续加重,常引起患者肺功能进行性减退 ,部分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负面心理情绪。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旨在探讨该护理模式对COPD患者心肺功能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符合下列条件:①入院后完善影像学及肺功能检查,符合2007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中的诊断标准。②经我科住院治疗后处于COPD稳定期,出院后生活可自理。③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在出院后愿意接受定期门诊以及电话随访。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住院时间、COPD严重程度等一般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COPD常规护理方法,包括集体讲解COPD相关知识,治疗期间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每天坚持吸氧在16h以上,夜间睡眠时持续不间断,氧流量调节为1~2L/min。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延续性护理干预,分为两个阶段。患者入院治疗进入平稳期后由责任护士实施第一阶段护理干预,包括营养指导、心理护理、呼吸功能训练三个方面。①营养指导。根据患者体重、身高等指标进行饮食指导,合理安排三大供热营养素比例,热量比例一般以碳水化合物50%,蛋白质15%,脂肪30%~35%,并针对患者的饮食习惯进行调整,鼓励蛋白质摄入以鱼蛋奶等为主,少食多餐,多吃新鲜水果蔬菜。②心理护理。在一对一的交流方式下,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辅以专业知识讲解疏导,针对性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紧张、悲观等不良心理状态。对患者所关心的问题,进行认真解答,提供所需信息,满足患者心理需求,改善不良情绪。③有效的呼吸运动锻炼,使患者掌握缩唇呼吸、膈肌呼吸、腹式呼吸,每次重复3~5min并可适当延长时间,每天2~3次。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咳嗽、咳痰方法,取坐或立位,上身略前倾,深呼吸后屏气3~5s,张口咳嗽并收缩腹肌,腹壁内缩帮助将痰液咳出。第二阶段延续性护理干预包括呼吸肌锻炼、运动指导以及生活方式指导。根据患者出院后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呼吸机锻炼时间和次数,增加患者的呼吸肌力量,运动指导主要为全身性呼吸体操[2],配合6min步行训练,以及上肢肌肉群训练,每次10~30min,1次/d,活动以舒缓运动为主,避免剧烈运动。出院后1、3、6个月进行随访,以后每3个月1次随访,随访1年。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入院、出院时以及出院1年后6MWT、VC、FEV1、FEV1/FVC,评价两组患者心肺功能的变化。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无脱失病例,两组患者出院时6MWT、VC、FEV1、FEV1/FVC均较入院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出院1年后,观察组6MWT、VC、FEV1、FEV1/FVC较出院时有进一步改善(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较出院时稍有降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结果提示常规护理对患者出院后的心肺功能无显著影响,而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出院后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以及1年后心肺功能的变化

与入院时比较,*P<0.05;与出院时比较,#P<0.05。

出院后1年随访,观察组中有5例患者出现1次以上呼吸困难,其中4例再次住院治疗;对照组中12例患者出现1次以上呼吸困难,全部再次住院治疗,观察组出现呼吸困难以及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延续性护理干预重视对COPD患者的心理、行为进行干预,心理治疗通过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缓解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促进生理康复过程[3]。有学者指出[4],对COPD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时应及时评估精神心理状态变化,对抑郁患者需针对性的给予心理或药物干预,有利于促进肺功能改善,提高生活质量。COPD患者因长期呼吸功能不全,常伴有营养不良,包括呼吸肌在内的全身肌肉易疲劳,运动耐量降低。应指导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合理营养膳食,改变不合理的饮食习惯,纠正“低热量=健康饮食”等误区,增加鱼类和水果等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的摄取,掌握少食多餐、摄取适中能量的原则,从而改善患者低蛋白血症等营养不良状态。

延续性护理干预还重视锻炼呼吸肌以及呼吸功能,在提高营养的基础上,每日坚持进行呼吸肌锻炼,适当结合呼吸运动操提高运动耐量。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心肺功能在出院1年后获得显著改善,心肺功能指标较入院时以及出院时有明显提高。我们认为COPD患者的康复治疗可在出院后延续进行,从而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有效防止COPD急性发作,改善生活质量及预后。2009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明确指出,肺康复护理方案是稳定期COPD患者非药物治疗的重要内容,包括营养指导、运动锻炼和健康教育三个部分,我院制定的延续性护理干预以此为模板,并增加了心理干预等措施,以提高COPD患者的活动耐力、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健康状况、降低再入院率为护理目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心肺功能获得显著改善,并且呼吸困难和再入院率显著降低,表明延续性护理措施案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1]李佳梅,成守珍,张朝晖,等.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2012,47(7):603-606.

[2]居朝霞,刘霞英,陆忠华.呼吸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284-285.

[3]刘丽萍,赵庆华,刘雨村,等.健康教育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知信行水平的影响[J]. 现代预防医学,2009,36(7):1293.

[4]程玉武,裘祥印.综合性肺康复治疗对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8,48(35):74.

R473.56

A

1007-8517(2014)05-0107-02

2014.01.01)

猜你喜欢
延续性心肺阻塞性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延续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心肺血管病杂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