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核升级核电“透明”度

2014-09-10 09:13谢智华
中国报道 2014年8期
关键词:透明纳米比亚中广

谢智华

中国的发展需要核能,核能的发展离不开公众的支持,未来中国广核集团将把公众沟通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进行考虑和部署,持续提升核电的公众接受度。

7月15日,中国广核集团(简称“中广核”)发布2013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是该公司第三份社会责任报告。报告以“透明之责”为主题,从安全、环境、社区等方面全面披露中广核2013年履行社会责任的关键议题和绩效。

据介绍,以“透明的责任”为主题,中广核“开门编报告”,在核电行业中首次邀请监管机构、社区代表、专家学者、非政府组织参与报告编制过程中,将社会各界对公司的认知和评论编入报告。

2015年核电装机进全球前五

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广核资产规模3156亿元,装机容量约1700万千瓦。2013年,中广核超额完成国务院国资委年度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实现了规模和效益的同步增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53亿元,纳税55亿元。2013年是大亚湾核电站进入运行的第20个年头,截止到2013年底,大亚湾核电站累计发电量超过2700亿千瓦时,输送香港1800多亿千瓦时。

报告还指出,中广核在建核电工程继续保持建设规模的行业领先地位。2013年,中广核创造了“两台商运、三台并网、两台冷试”的国内核电建设新纪录;通过创新驱动实现技术升级,完成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的初步设计并启动施工设计;进一步完善“中国核电大团队”产业联盟,加强与5400多家核电产业链企业的协同,以及与上下游的经验反馈机制,辽宁红沿河核电站1号机组、福建宁德核电站1号机组相继投产,其国产化率均超过70%,阳江核电项目设备国产化率将达到85%。

“我国核电发展已经重上正轨,并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通过对福岛核事故及以后国内外能源发展形势的评估,中广核认为,未来的五到十年,企业仍将处于大有所为的战略机遇期,其在2015年核电装机规模将进入国际核电企业前五名。

多项安全指标国际领先

由于核电安全的极端重要性、特殊性与敏感性,以及对环境、社会与政治方面的重大影响,中广核始终把安全作为“安身之基,立命之本”,将确保核安全作为履行社会责任重中之重的出发点。

2013年,中广核所属大亚湾、宁德、红沿河三个核电基地八台运行机组保持“零跳机跳堆”的优异成绩,多项安全指标进入国际先进水平。同时,中广核继续保持“全球在建核电机组最多企业”这一行业领先地位,核电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安全质量水平稳步提升。

报告连续三年针对福岛核事故的安全提升和经验反馈进行全面介绍。根据核安全综合检查的结果,结合对福岛核事故教训的研究成果,国家有关部门分别对运行核电厂和在建核电厂提出了10项和14项安全改进要求。

三年来,中广核与国际社会同步,从设计标准、严重事故缓解、应急管理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改进工作。按照国际通行做法,中广核从短期、中期、长期三个方面开展实体改进、补充分析和专项研究工作,共梳理安全改进项目92个,分三批分别在2011年底、2013年底和2015年底完成。

台风是我国沿海核电机组面临的最现实、风险较大的外部自然灾害。针对东南沿海地区经常遭受台风自然灾害的形势,中广核考虑超强台风因素,制定了详细的应急管理方案,进一步强化安全保障,有效应对了“天兔”、“海燕”等超强台风。国家组织的核电安全大检查以及国际对标结果显示,现有核电机组(包括在运和在建)在安全上没有发现颠覆性问题,核安全是有保障的。

巨资投入环境管理

报告指出,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可以为治理大气污染做出贡献。截至2013年底,中广核累计实现核电上网电量超过4935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4.2亿吨。其中,在2013年全年,中广核清洁能源上网电量等效减少标煤消耗2250万吨、等效减排二氧化碳5533万吨,减排效应等效于15万公顷的森林,可以覆盖40个深圳梧桐山森林公园。

报告对近三年核电站周边环境状态进行了全面披露,指出辽宁红沿河、福建宁德和广东大亚湾核电站邻近海域海水、沉积物和海洋生物中放射性水平处于我国海洋环境放射性本底范围之内,在建的广东台山、广东阳江、广西防城港邻近海域的放射性背景监测数据保持正常。以中广核所属大亚湾核电基地为例,2013年,在环境管理上的投入约20亿元,主要用于乏燃料处理基金、环保设施建设、环境监测等项目。

促纳米比亚GDP增长5%

核电等大型项目影响面极其广泛,有极高的敏感度和关注度,建立成熟稳定、相互信任的社区关系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保障。

围绕企业与地方共同发展这一议题,中广核探索与社区建立长效合作和利益分享机制,从社会公益、就业促进和产业扶持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中广核各所属核电基地每年以项目形式投入专项资金,拓展核电产业带来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为当地社会的经济繁荣,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态和生活条件做出贡献。在红沿河核电基地,中广核建立了“一对一村企联系机制”,积极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居民就业和教育事业。2013年,中广核对外捐赠1947万元,主要用于定点扶贫、救灾救助以及文化事业等。

以中广核纳米比亚湖山铀矿为例,中广核成立专门基金会进行社区投资,为居民接受技能教育提供奖学金、为当地小学提供无息贷款、资助社会福利,协助社区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另外,项目建设期间可为纳米比亚提供临时就业岗位约6000个,生产期间可提供长期就业岗位1600个,项目达产后八氧化三铀年产量约为6500吨,将使纳米比亚出口增长约20%,GDP增长约5%,也有望使纳米比亚成为世界第二大天然铀生产国和出口国,纳米比亚矿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将由此得到提升。超6万人参观核电基地

在公众参与和沟通方面,中广核针对不同群体建立了多层次、多渠道的沟通机制,重点从多方参与、体验活动、教育系统、互联网等多个层面系统开展工作,充分了解社会的诉求和意见。

2013年,超过六万人次亲身见证和参与了核电基地实地考察、核电论坛、研讨会和科普等相关活动,深入了解我国核电的真实状况。辽宁红沿河核电站通过推动核电知识纳入教学大纲,率先在大连瓦房店市全部31所中学开设核电科普课程,超过6800名学生参与学习。

“透明文化和公众沟通正在成为中广核的软实力。”中广核董事长贺禹在报告中指出,正如社会所知,近年来,邻避事件在国内重大项目建设中频频出现,中国的发展需要核能,核能的发展离不开公众的支持,未来中广核将把公众沟通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进行考虑和部署,持续提升核电的公众接受度。

猜你喜欢
透明纳米比亚中广
纳米比亚着力发展农业灌溉
纳米比亚访演背后的道具风波
“透明”麦当劳的网络公关之道
中国在纳米比亚非殖民化进程中的作用
海上图书馆船“望道号”访问纳米比亚
中广核电力被纳入恒生指数
中广核集团模块化技术研发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