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口LNG风险分析及风险规避措施探讨

2014-09-10 02:44鲍玲董秀成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运输船接收站天然气

鲍玲,董秀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北京 102249)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升以及工业的发展,天然气消费量逐渐增加,加上天然气作为燃料具有高效环保的特点,国家高度重视天然气产业的发展。国家对天然气的需求逐年增加,进口LNG(液化天然气)的贸易量也不断增加。然而, LNG进口增加的同时,其潜在的风险问题值得关注。

1 中国进口LNG发展现状

1.1 来源地及数量

表1 2012年中国进口LNG来源地及数量

数据来源:BP能源统计年鉴(2013)。

表2 中国服役的LNG运输船

2007年我国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此后天然气进口持续增加。2012年我国共计进口LNG 19.9×108m3,同比增长19.88%,主要来源地包括中东、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其中,卡塔尔、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也门进口的LNG分别为6.8×108m3、4.8×108m3、3.3×108m3、2.5×108m3、0.8×108m3,分别占总进口量的34.17%、24.12%、16.58%、12.56%、4.02%,卡塔尔成为我国最大的LNG进口来源国(见表1)。

1.2 LNG运输船

截止2013年2月,全球服役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正在建造的有79艘,总计361艘。目前中国有6艘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服役(见表2),分别是大鹏吴、大鹏月、闽榕、闽鹭、大鹏星和深海LNG船,占全球总服役船数的1.7%;而正在建造的有4艘,占全球总服役船数的5%[1]。

1.3 基础设施

近年来我国大力加快沿海地区LNG接收站的建设。目前我国运营中的LNG接收站的年总接收能力为2130×104t,已建成投运LNG接收站6座(见表3)。另外,已取得国家发改委“路条”文件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还有6座接收站(括号内数字是项目完成时间),分别是天津浮式LNG接收站(2014年)、天津LNG接收站(2015年)、福建漳州LNG接收站(“十三五”末)、广西LNG接收站(“十三五”末)、连云港LNG接收站(“十三五”末)、中海油深圳LNG接收站(“十三五”末),总能力合计为1750×104t /a。

表3 中国运营和在建中的LNG接收站

数据来源:中国天然气网站。

图1 进口LNG空间位置变化及相应的运输方式和风险类型

2 中国进口LNG存在的风险

从进口LNG运输路线来看,LNG进口主要可分为3个环节,即生产地运输到出口地海岸,再经海运到进口地海岸,最后运至消费市场。相应地,笔者把LNG进口过程中风险分为3类:岸前风险、岸岸风险、岸后风险(见图1)。

2.1 岸前风险

岸前风险类似于气源地风险。目前我国正积极寻找稳定的气源地,而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因素不同,导致气源也具有不同的风险。下面主要从政治环境、成本压力、资源获取等角度分析我国进口LNG面临的主要岸前风险。

1)政治环境风险 政治环境风险是指完全或部分由政府官员行使权力和政府组织的行为而产生的不确定性。政治环境风险主要包括天然气产地国政府冻结生产征用、运河和港湾的封锁、政府违约、汇兑限制、征收和国有化、战争和政治性暴力事件。近年来我国主要是从中东和东南亚等地进口LNG,这2个地区受内外各种不稳定因素影响,局势动荡。总而言之,政治环境的不稳定性,加大了我国进口气源的风险性。

注:①数据来源与BP能源统计年鉴(2013);②平均成本=进口价+保险费+运费图2 日本进口LNG平均成本

2)成本压力风险 近年来,随着进口价、运输费、保险费等进口费用的增加,我国进口LNG的平均成本不断提高。日本是世界第一大LNG进口国,进口量为1188×108m3,1985~2000年间其进口LNG的平均成本在4美元/百万英热左右小幅波动,但进入21世纪以后平均成本呈现快速上升趋势,2000~2012年间由4.72美元/百万英热增长到16.75美元/百万英热,约增长了2.5倍,期间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平均成本出现了下滑,但之后很快上升(见图2)。由于日本和我国毗邻,在LNG进口来源地、运输距离以及保险费等方面相似,所以日本进口LNG平均成本的变化,可以很大程度上反映我国进口LNG平均成本的变化,因而不难判断我国进口LNG 成本也有了大幅度增长。

据BP统计,2012年澳大利亚是我国第二大进口LNG来源地,对我国的LNG气源稳定性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澳大利亚的西北海域蕴藏了巨大气源,而其大部分水深超过200m,成本高,开采难度大。同时,天然气液化成本也因澳大利亚炎热的气候有所增加。因此,澳大利亚 LNG 项目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2]。

3)资源争夺风险 近年来,国际LNG市场由买方市场迅速转化为卖方市场,争夺越来越激烈,增加了我国获取LNG资源的难度。

日本和韩国是全球范围内最大的2个LNG进口国,经过数十年发展,已形成成熟的 LNG市场,具有较高的价格承受力和较强的购买力。欧洲各国为了降低对俄罗斯的依赖,长期以来寻求天然气供应的多元化,保障国内的能源安全。此外,新加坡、印度等也在积极寻找资源。欧美和东亚国家的合力竞争[3],给我国获取LNG资源增加了很大难度。

2.2 岸岸风险

1)运力不足风险 截至2013年2月,我国共有6艘LNG运输船,与韩国、日本等LNG进口大国相比,运力不足,韩国服役的LNG运输船为197艘,是我国的32倍,日本服役的LNG运输船为96艘,是我国的16倍。

随着我国LNG进口贸易迅速发展,预计到“十三五”末,LNG进口量将超过6000×104t/a,届时将基本形成国外LNG资源与国内天然气资源相互补充的沿海天然气供应体系,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将达到10%以上,我国LNG船队将达到50~60艘的规模[4]。

2)航线单一风险 目前,中东地区是我国最大的LNG进口来源地,占了总进口38.69%,其中卡塔尔也是我最大的LNG进口来源国。目前全球 40.6%的天然气剩余储量在中东地区,中东是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全球LNG的重要供应中心。然而,我国主要是通过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进口来源于中东的LNG[5]。这2个海上通道受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较大,存在较多不稳定因素[6],从而对我国LNG供应安全有很大的影响。

3)袭击风险 最近几年海盗活动频繁,海盗袭击事件时有发生,威胁着我国LNG运输船的安全。1995年至2011年全球海盗袭击数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在近10年中,2006年全球海盗袭击事件为240起,次数最少;2009年至2011年均达到400起,其中2011年超过500起;2012年有所回落,但长期来看,受饥饿贫困等因素的影响,海盗袭击还将保持在较高水平。

2.3 岸后风险

1)设施建设风险 目前,我国对于LNG接收终端建设的关键技术掌握还不完全,对其他关键技术的消化和吸收也需要较长时间。我国前期的几个LNG项目都是采取EPC的合作方式,由国内外工程公司共同完成的,但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以及分工界面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

我国适合建设LNG接收站的岸线资源稀缺,建设LNG项目需要的主要材料和设备,未来也可能出现严重的短缺,而且其他材料和设备价格上涨也会增加建设成本。

2)陆地运输风险 在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行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世界范围内的LNG行业总体上保持良好的安全记录。2004年至2012年,国内媒体公开报道了86起LNG道路运输事故,从事故统计情况来看,LNG槽车运输的安全性与其他化石燃料的运输比较,有一定的安全优势。然而,由于道路运输的事故率普遍较高,加之LNG危险、有害的特点,LNG槽车运输的安全依然比较突出。从事故趋势看,2004年至2012年间LNG槽车事故呈上升趋势,这说明国内LNG槽车运输在规模增加的同时,运输事故数相应增加,应予以关注*陈月旗.中国液化天然气槽车安全性分析与对策.第三届中国LNG论坛,2012.。

3)市场价格风险 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用户价格承受能力呈现出较大的区域性差异:东、中部地区价格承受能力相对较强,而西部地区价格承受能力较弱;城市价格承受能力较强,乡村价格承受能力较弱;沿海地区价格承受能力较强,而内陆地区价格承受能力弱。工业、商业和民用等类型用户受替代可能性、经济实力、使用量等因素影响,价格承受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异,除了民用和陶瓷等工业用户外,其他用户的价格承受能力较低*杨志毅. 中国发展LNG项目的风险分析. 2007国际炼油技术进展交流会论文集,2007.。此外,目前进口LNG购销价格严重倒挂,这使得接收站建成后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然而建立合理的天然气定价和调节机制尚需时日[7]。

3 中国进口LNG风险规避措施

3.1 岸前风险规避

1)建立气源项目前期风险评估系统和已运行项目风险控制系统;把跟中国关系较好的国家,作为长期主要进口来源国;政策扶植国内天然气生产,促进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开发,提高国产LNG比例,控制LNG对外依存度。

2)关注期货/现货贸易,寻求长期供应合同,把握国际LNG资源采购时机,利用市场淡季,低价购气,增加收益;建立LNG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进口LNG采用FOB价格条款,离岸交货,降低LNG越过船舷之前的风险和费用。

3)提前推进到期LNG合同延期工作;推行“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天然气合作项目,投资建立海外天然气液化厂,获得稳定资源供应;建立亚太区 LNG 区域贸易同盟[8]。

3.2 岸岸风险规避

1)根据LNG进口需求预测,测算出所需的LNG运输船数量,合理安排LNG运输船的建造或者进口;政策扶植LNG运输船制造业,提高自主化生产能力;进口LNG船应给予减免进口税待遇。

2)发展陆上管道LNG进口;坚持多元化供应的方针,实现气源多元化。

3)建立LNG运输船安保研究中心,完善水上交通监管系统,建立现代化安保指挥系统,为LNG运输船提供实时安保指导;主管机关可向政府申请,争取与公安部门合作,组建海安特警队伍。

3.3 岸后风险规避

1)完善LNG接收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提前做好LNG发展规划,以及项目选址工作;加大设备和材料投入力度,提高自主化生产能力。

2)加强驾驶人员(含押运员)安全驾驶的知识和技术的教育培训;开展运输线路风险评估,识别道路风险,制定控制措施;改进LNG槽车安全技术,提高车辆安全性能。

3)分析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因素,合理地进行LNG消费市场定位;依据价格承受能力、用户类型以及城乡差异等因素,研究制定多种类型的阶梯价格制度。

4 结语

通过分析得知,中国在进口LNG的过程中存在岸前风险、岸岸风险与岸后风险。为了规避风险,笔者探讨了相应的风险规避措施:对于岸前风险,推进国际LNG合作,合理选择主要进口来源国,大力发展国内生产LNG,并建立风险评估和控制系统;对于岸岸风险,提高LNG运输船自主化生产能力,发展陆上管道LNG进口,建立海上安全预警系统;对于岸后风险,合理进行LNG消费市场定位,完善LNG接收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加强运输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鲁平.我国LNG海上运输安全评价[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3.

[2]殷建平,王彦辉.中国LNG气源风险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2(4):19-21.

[3]蒋哲峰,陈红盛.我国 LNG产业的未来——健康、有序、多元[J].国际石油经济,2007(10):51-58.

[4]胡卫平.LNG与中国[N].海运报,2012-05-11.

[5]金雷,牟雪江. 绕过海峡实现石油运输本质安全[J]. 中国石油企业,2012(8):39.

[6]马桂瑛.中国石油进口海运路径安全的思考[J]. 东南亚纵横,2007(8):73-78.

[7]周淑慧,郜婕,杨义,等.中国LNG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市场空间[J].国际石油经济,2013(6):5-15.

[8]谭学燕.中国进口液化天然气可持续发展略[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2.

猜你喜欢
运输船接收站天然气
LNG接收站的发展趋势
LNG接收站扩建工程低压泵国产化应用管理
LNG接收站工程项目设计进度的控制
中石化首次接卸世界最大LNG运输船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和天然气
174000立方米薄膜型LNG系列首制船出坞
天然气:供暖季在即LNG价格持续走高
天然气:LNG价格已经开始预热了么?
6000m~3江海直达LNG运输船推进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