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心“艾”人陈锦妹:让每一个艾滋病患者生活在阳光下

2014-09-10 07:22尔雅
妇女生活 2014年10期
关键词:吸毒者二哥艾滋病

尔雅

在吸毒者中培养线人,打入吸毒者聚会的毒窝,给那些吸毒者特别是感染艾滋病的吸毒者,免费发放清洁针具并回收污染针具……当众多“80后”女孩忙着逛街购物上网看韩剧时,她却成了艾滋病患者的“知心人”。她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让每一个艾滋病患者都能生活在阳光下……

2001年7月5日上午,广西灵山县疾控中心防治科来了一位新员工,她秀气、高挑,脸上略带羞涩。这位新员工名叫陈锦妹,刚从广西一所医学院毕业,凭着出色的成绩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被灵山县疾控中心录用。

灵山县是广西排名第三的人口大县,陈锦妹所在的防治科承担着全县传染病、结核病、地方病、性病、艾滋病等多种疾病的防治工作。进入21世纪以来,灵山县艾滋病感染率直线上升,其中60%是通过吸毒途径感染的。经调查,这些吸毒人员共用针管,造成血液交叉感染,感染艾滋病毒的概率随之增大。疾控中心防治科的任务之一,就是在吸毒人员中开展防治艾滋病行动。

陈锦妹刚大学毕业,从未和吸毒人员接触过。不过她从相关资料中得知,人一旦吸食毒品,毒瘾发作时什么事都能做出来。一想到自己今后要和这类心灵扭曲的人打交道,陈锦妹就不寒而栗。

2001年9月的一天,陈锦妹意外地和吸毒人员进行了一次零距离接触。那天,陈锦妹骑车去拜访初中时的一个同学,同学住在城郊一个村子里。中途,迎面过来一个骑车的瘦弱男子,那人车把上挂着一个装着不明液体的葡萄糖瓶子,车骑得摇摇晃晃。陈锦妹十分小心,生怕碰到了那人。没想到那个男子经过陈锦妹身边时,车把猛地一抖,陈锦妹一慌神,没控制好平衡,车子向外侧倒去,撞到了那个男子。那个男子顺势倒下,挂在车把上的瓶子里的液体洒了一大半。那个男子目露凶光,恶狠狠地骂了陈锦妹一句。陈锦妹有些害怕,顾不上疼痛,忙把那个瓶子捡起来,连声道歉。孰料,那个男子瞪着陈锦妹说:“我这瓶子里装的是戒毒水,1000块钱一瓶,你得赔我,不然……”说着,他撸起袖管,露出几块骇人的伤疤,上面有密密麻麻的针眼。

陈锦妹一下子明白了,眼前这个男子是个吸毒者。她从同事那里听说过,因为吸毒耗资巨大,有的人没钱就去偷去抢。眼前这个男人想要讹她,她要如何脱身呢?想到此行的目的,陈锦妹灵机一动,恳求道:“大哥,我身上没带多少钱,我是到前面的村里找朋友玩的,要不你跟我一起去找我朋友,我向她借点钱给你?”恰巧,那个男子也是前面村里的,而陈锦妹说出的女孩名字正好是他邻居,男子便骂骂咧咧地摆手让陈锦妹走了……

那天从同学家回来,陈锦妹仍心有余悸。家人知道她的这次经历后,都替她担心,说这个工作有风险,还是转行算了。家人的话让陈锦妹不能不考虑,她也为自己的职业前景担忧起来。

有了这样的想法后,陈锦妹整天心事重重。单位的李科长看穿了她的心思,他没有对陈锦妹进行苦口婆心地劝说,而是让她随自己去探望一对吸毒的夫妻。

陈锦妹跟随李科长驱车来到平山镇的一个村子,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来到村民梁兆强家。一踏进梁家,陈锦妹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梁家三间破旧的石头房子里,除了两张床、一张饭桌,别无他物。梁兆强和妻子瘦得皮包骨头,梁的手臂上伤痕累累。村长说,这都是毒瘾发作时他用烟头烫的。

就在这时,一个阿婆抱着一个小女孩走进来。村长悄悄对陈锦妹说,这个4岁的小女孩已确诊为艾滋病毒感染者。这个残酷的事实让陈锦妹深感震惊。村长叹了口气说:“灵山县是荔枝之乡,靠着贩运荔枝,6年前,梁兆强是当地有名的暴发户。有了钱,他受别人的引诱吸上了毒品,继而把老婆也拉下了水,很快把家产败光,还感染了艾滋病。最惨的是,他们的女儿也感染了艾滋病,等待这个家庭的命运可想而知。”

看着梁兆强夫妻空洞无神的眼睛,以及天真、无辜的孩子,陈锦妹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在回去的路上,李科长叹着气说:“这些吸毒人员一旦染上毒瘾,就很难戒掉,不断重复着戒毒、复吸、戒毒的路子。吸毒的人喜欢聚在一起,相互之間共用一个针头,使得艾滋病感染的概率大增。我们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干净的用具,尽量减少他们感染艾滋病的可能。”

这次走访给陈锦妹的心灵带来很大触动,想到自己曾有过退缩的念头,她有些羞愧:艾滋病防治工作虽然危险,但总要有人去做。如果没有人在防“艾”战线上坚守,就会有千万个家庭承受泪水和绝望。为了让这个社会少一些类似梁兆强家的悲剧,她决定坚持下去。

心结一打开,陈锦妹的工作热情上来了。2003年6月,她加入中澳艾滋病亚洲区域合作项目,给吸毒者特别是感染艾滋病的吸毒者,免费发放清洁针具并回收污染针具。

在吸毒者中进行防“艾”工作,难度就在于必须知道谁是吸毒者。由于国家对吸毒、贩毒等犯罪活动进行严厉打击,吸毒者都藏匿在隐秘地点,没有线人,防“艾”工作难以开展。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陈锦妹决定和公安禁毒部门合作。

陈锦妹的第一个线人是禁毒民警给她安排的一个绰号叫“二哥”的男子。二哥为人豪爽,认识很多吸毒圈内的人,在吸毒圈里有一定的影响力。刚开始和二哥接触的时候,陈锦妹并没有得到二哥的信任。二哥觉得,她一个女孩,和吸毒人员打交道太稚嫩了。

为了让二哥配合陈锦妹的工作,警方想了很多办法。2003年10月,陈锦妹到南宁参加防“艾”项目培训。警方派一名民警随着陈锦妹和二哥前往南宁学习。在南宁学习期间,陈锦妹和二哥天天泡在一起。别看她是个娇弱女子,照顾起别人来却非常细心。为了尽快让二哥对自己产生好感,陈锦妹学会了喝酒,并细心地照顾二哥在南宁的生活,渐渐赢得了二哥的好感。

为了取得二哥的信任,陈锦妹在自己的办公室给他安排了一张办公桌,早餐、午餐都和他一起吃。她还借钱给二哥当生活费。经过3个月春风化雨般的细致工作,二哥被陈锦妹的诚心和善良感动,对她的称呼也由“陈医生”变成了“阿妹”,并开始配合她的工作。

一天上午,二哥给陈锦妹带来一对吸毒的夫妻,这对夫妻有5年多的吸毒史。他们神情冷漠,对陈锦妹还有一定的警惕性。看到二哥和陈锦妹很熟,他们才渐渐打消了戒心。陈锦妹给他们讲解了吸毒的危害,鼓励他们参与筛查并接受科学防控,谨防感染艾滋病。

这对吸毒夫妻渐渐接受了陈锦妹,并坦承他们的住所就是一些吸毒者的聚会点。陈锦妹请求他们再次聚会时通知她一声,她想带些清洁的针具给他们,并给他们讲述预防艾滋病的一些注意事项。那对夫妻犹豫了一下,点头答应了。

一周后的一天,那对吸毒的夫妻发来信息,说晚上他们家里有聚会。第一次深入“毒穴”,陈锦妹心里特别紧张。因为吸毒的人异于常人,毒瘾发作时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她向二哥求助,二哥拍着胸脯向她保证:“有我在,保证小妹没事儿!”

那天晚上,在二哥的陪同下,陈锦妹走进了那对吸毒夫妻的家。一进门,陈锦妹的心就被刺痛了:10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物品凌乱,10多个衣着不整的男女三两个一伙儿,互相帮着注射,还有的烫吸,没吸上的神情委靡,注射过的异常亢奋……看到二哥陪着一个清秀的女孩进来,有的吸毒者忙着过瘾,头都没抬,有的则投来警惕的目光,还有的目光阴冷,充满敌意。二哥给大家介绍:“这是我妹妹,学医的,怕大家染上那啥病了,给咱们送些东西来!”说着,他看了看陈锦妹。陈锦妹会意,立刻从包里取出上百只新的注射针具,并把那些人使用过的针具回收后放进了包里。接下来,陈锦妹又给那些吸毒的人讲解注射毒品时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与吸毒人员接触渐渐增多,陈锦妹积累了防“艾”的丰富经验。而与这些“瘾君子”打交道,犹如在刀尖上跳舞,危险也如影随形。2005年春天,陈锦妹招募了一个绰号“猛女”的线人,猛女曾是个服装个体户,误交朋友吸上了毒品。陈锦妹对她做了很多细致的工作,猛女才答应做她的线人。

与猛女认识的第10天,陈锦妹正在办公室写笔记。突然,猛女手持菜刀冲了进来,并把刀架在陈锦妹脖子上,喝令道:“不许动,给我500元钱,不然就杀了你!”这突发的状况吓得陈锦妹浑身发抖,她清楚,这是猛女毒瘾发作,没钱买毒品,找她要钱来了。陈锦妹强作镇静说:“有事好商量,你先放下刀。”其实她恐惧到了极点。忽然,她想到一件事,忙说:“你已经怀孕了,不能大吵大闹,这样对孩子不好!”此前,猛女曾两次怀孕,孩子都是一生下来就夭折了。一提到孩子,猛女流着泪放下了菜刀……

除了通过线人深入吸毒者中间进行防“艾”,陈锦妹还经常和同事一起到看守所、戒毒所等场所对吸毒嫌犯进行例行血检。在一次例行血检时,陈锦妹遭遇了从业以来最大的一次危险。

2010年6月的一天下午,陈锦妹和同事到县看守所对吸毒嫌犯进行例行血检。为吸毒人员阿伟抽血时,阿伟的手臂由于吸毒注射过多导致血管萎缩结块,始终找不到可以扎针的血管。遇到类似情况,陈锦妹一般会选择扎脚抽血。当她把针头扎入阿伟的右脚时,阿伟感到一阵疼痛,本能地一踢脚,带着血液的针筒“刷”地跳了起来,针头扎进了陈锦妹的手臂。

阿伟是个艾滋病毒感染者,病毒含量相当高,带着他血液的针头扎进自己的胳膊,这意味着什么,没有谁比陈锦妹更清楚了。当时陈锦妹的头“翁”的一声,本能地拔出针头,跑到水龙头下冲洗伤口,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

当晚回到家,看到活泼可爱的女儿,陈锦妹一口饭也吃不下,躲到阳台上哭了起来。弄清事情的经过,陈锦妹的丈夫心里也很紧张,面对精神近乎崩溃的妻子,他只能尽力安慰她。陈锦妹立即服用初期药物,但药物对病毒的阻断率只有80%,在没有权威的检测结果出来之前,陈锦妹始终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担忧。那段时间,她像变了个人,头发蓬松,脸色苍白,常常一言不发地独自流泪。一个月下来,她瘦了10多斤,晚上只能靠安眠药入睡。

服药4周后,陈锦妹进行了第一次HIV血检,结果是阴性。一开始她还不相信,等拿到白纸黑字的化验单后,她心里才慢慢有了底。随后的几次血检,结果都呈阴性,昔日的笑容又回到了陈锦妹的脸上。

經过这次致命惊吓,家人和朋友都劝陈锦妹申请调岗,说与吸毒人员打交道太危险了。陈锦妹也曾犹豫过,可经过深思熟虑,她这样对亲友说:“危险的工作总得有人去干,如果能通过我的努力让一些人避免被艾滋病毒感染,那样会拯救许多家庭,这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预防艾滋病的重视与宣传,许多有潜在感染风险的人开始重视预防。陈锦妹专门在疾控中心设置了心理咨询室,为一些有需求的患者进行答疑解惑,劝他们及时主动接受筛查,及早防治。

2014年6月19日上午,一个中年男子来到了陈锦妹设在疾控中心的咨询室门口,徘徊了许久也不敢进来。观察到这个情况,陈锦妹主动走上前,笑着和那个男子打招呼:“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男子迟疑了一下,还是走了进来。

经验丰富的陈锦妹知道,60%的咨询者为了缓解尴尬和紧张,都会以第三人称讲别人的故事的方式来咨询。所以,陈锦妹不会直接提艾滋病,而是先拉家常。她亲切地问那个中年男子:“你家里有几口人?最近生活怎么样?”那个男子从紧张到镇定,再到坦白,逐渐敞开了心扉。

原来,这个中年男子是一家国有企业的业务员,经常出差,有时经受不住诱惑,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和卖淫女发生过几次性关系。有一次,他从新闻里得知,一些卖淫女带有艾滋病毒,为了报复社会,和客人发生关系时,故意不让客人戴安全套。这则新闻让他坐卧不安,对照了一下艾滋病的初期症状,他越看越恐慌,担心自己感染了艾滋病毒,就鼓足勇气前来咨询。经过陈锦妹的耐心劝说,他主动提出接受筛查。

这个中年男子只是陈锦妹接待的无数咨询者中的一个。陈锦妹深知,每一个愿意走进咨询室的人内心都充满了恐惧和矛盾,但至少还有一丝直面人生的勇气。只有做他们的知心人,鼓励更多的人参与筛查并接受科学防控,才是战胜艾滋病的关键。

从事防“艾”工作14年来,陈锦妹先后参与了国家组织的吸毒人群干预调查和重点人群减少艾滋病感染预防技术研究,还配合中国疾控中心完成了艾滋病发现原因调查等专项课题。为了完成课题,陈锦妹给艾滋病患者打过无数个嘘寒问暖的电话,还进行了超过3000次的入户家访和病情调查,足迹遍及全县18个乡镇,行程超过4万公里。

在陈锦妹的调查支撑下,灵山县于2013年出台了艾滋病免费筛查措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艾滋病疫情信息库。艾滋病感染率和死亡率连年下降,吸毒者艾滋病感染率从2004年的60%以上,降到了现在的10%以下。虽然数字有些枯燥,但足以说明千万个家庭因为陈锦妹和同事的努力而变得安全了。

多年的防“艾”经历让陈锦妹深有感触,她说:“艾滋病患者在社会上遭人唾弃,他们更需要阳光。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让每一个艾滋病患者都能生活在阳光下!”

〔编辑:刘波〕

猜你喜欢
吸毒者二哥艾滋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无意河边走
2030年有望消灭艾滋病
木手枪
巴山背二哥
拒绝“毒”侵要打持久战
吸毒者
反客为主
6000万人感染艾滋病
关于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