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的标示

2014-09-11 23:54钟文
散文百家 2014年9期
关键词:雷州半岛竹枝封山育林

钟文

离开家乡三十余载,每次返回雷州半岛乡下的农村,一切都感到仍是那么的熟悉,像村边的大槐树、草垛、石磨;村前的水塘、水井、田野;还有村巷中悠闲蹓跶的那些猪鸡狗,都像儿时所见到的一样,别无生疏的感觉,而最令我熟悉不过的还数乡间的那些标示!

何为乡间标示?外行的人也许并不知道,但凡是生活在雷州半岛农村的人,都知道指的是啥!在此,不妨列举一些例子:如果你是一个久居闹市初次来到乡下农村的人,当走进那阡陌的田野,也许会遇见在一块块耙得平整如镜的水田旁边,插着一些带有新鲜叶子的树枝或清绿色的簕菇芭芯,这些“玩艺儿”的出现,就是村民们所设的乡间标示!

乡间标示,虽没文字出现,但内行的人一看就知道它所要表达的是啥意思。像以上的这些标示,是在向过往的行人告知:这些农田已播下作物的种子,请不要进入里面踩踏!

又如在盛夏之季节,当你来到一块甘蔗长势茂盛的蔗园周边,若发现立着一根竹竿,并挂着几个赫赫显眼的农药空瓶子时,那么,这也是个标示,它在提醒你:这块甘蔗刚喷过农药,敬请人畜远离!

倘若是在清明谷雨、细雨漾潆的初春,当你来到那郁郁葱葱的秧田旁边,偶尔发现有牛偷吃过秧苗,并且留下一些踩踏过的痕迹,于是,老农就用一根细长的竹枝扎着一小辫被牛吃掉了半截的秧苗,插在秧田的正中,随着阵阵风儿的吹来,扎在竹枝上的秧苗不停地摆动,甚为显眼,这个标示,是在向你诉说:谁家的耕牛偷吃了秧苗,请其主人要严加看管,别让它再次犯错了!

乡间的标示,尚有许许多多,真是不胜枚举。

记得小时候,我每天都跟着三伯父去放牛。每天清早,当三伯父把牛牵出牛栏,来到村口的一棵大榕树下,他的那头高大强壮的大黄牛,准会按时地翘起大尾巴,在那里吧嗒吧嗒地屙下了一团热气腾腾的牛粪,每每在这时,只见三伯父随手捡来一根小木棍插在牛粪上,然后相安无事地去放牛了,待到中午返回,才拿来粪箕把牛粪拾回去,这中间相隔了好几个小时,村口人来人往,出出进进,但都没见谁把他的牛粪拾走,这个中的原由是啥?岂不是因为他刚开始已在牛粪上做了标示!

在乡间,我也曾遇见过一种极少而见的标示。

那是一个相去甚远的年代了。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有一天我跟随当乡村小学教师的父亲到一间叫象路小学去读书。这间小学的后面是一座岭。这岭上长着稀稀疏疏的树木,给人的印象并不十分荒凉!我边走边看,发现这岭的半腰之中有一个用竹篾织成的猪笠,里面放着一些横七竖八的干柴枝,并用一根很长很粗的木杆横穿而过,高高地立在那里!

当时,我年仅十一、二岁,小小年纪的我,却从没见过这种场面,当头一次望见这个“怪物”时,心里十分恐怖,差点被吓呆了,好在跟在后面的父亲及时拉着我的手告诉我说,这是当地的村庄为了杜绝山岭上的林木被乱砍乱伐,而“封山育林”所立的一个标示。平时,本村或邻村的一些村民,只要看到这个醒目的标示,就知道这里已“禁岭”了,再也不敢在此乱砍乱伐林木了。

若不是父亲的这番解读,我却很难理解这是一个“封山育林”的标示呢!

乡间标示,大都出现在田间地头,或村前村后,有时也会出现在荒山野岭之中,于村民而言,采取此种形式及方法“安民告示”,让大家看后广而告之,却收到较好的效果!再说,此方法简便,无需用上纸笔墨,更无惧风吹日晒雨淋,因而,广受乡下农民之惯用!

我有时一直在想,像这些乡间标示,都是村民的祖祖辈辈、世世代代沿俗习而运用下来的,这是否也是一种民间乡俗文化的传承及发展。当然,这仅是个人之浅见,要想真正了解其中之学问,看来还得要请教有关这方面研究的专家或学者了。

猜你喜欢
雷州半岛竹枝封山育林
雷州半岛崩岗区不同植被重建模式下林下植物多样性分析
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运用研究
清代雷州半岛糖贸易及其规范化——以新发现的雷州花桥碑刻为例
高节临风(竹)
苦竹枝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其体外抗炎活性
运动会开幕啦
封山育林模式与发展对策研究
雷州半岛石狗文化旅游资源创新开发探析
雷州半岛水与火造就的中国遗世独立
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