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傣医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2014-09-11 00:34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6期
关键词:傣族医药民族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系,北京 100191

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傣医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张瑞霖王童许艺凡杨俊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系,北京 100191

目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国内傣族医药发展的主要地区,为探索其发展前景,为发展壮大傣医药提供支持开展本研究。方法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西双版纳州深入了解了傣医的现状。结果目前西双版纳有着较全面的傣医存在形式,但当地民众对傣医认可度不高、资金投入不足、社会效益不显著。结论傣族医学文化还需要政府保护性地发展,注重宣传;同时傣医应结合自身特点寻求傣医药新模式,提高民众认可度,才能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傣族医学。

傣医; 西双版纳;现状;前景

傣族传统医药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家列为“四大民族医药”之一。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国内傣族医药学发展最好的地区,政府先后成立了州民族医药研究所和州傣医医院,为傣医药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1]。但是外界对傣医知晓不多,西双版纳当地人对傣医了解也不深入。为了促进人们对傣医的了解和傣医的传承与发展,我们进行了本研究。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2013年7月13日至24日,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云南省昆明市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开展了本调查研究。

1.1 定量研究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民众对傣医的了解程度及服务满意度等。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景洪市区人群较集中的广场和商业区实施调查。共发放问卷95份,收回有效问卷90份。

1.2 定性研究 实地观察和半结构式访谈,包括:

1.2.1 参观云南中医学院,初步了解云南省傣医药发展情况;

1.2.2 观看傣医医院和民间傣医诊所诊治过程,了解傣医特色诊疗模式、傣医医院的门诊量、傣医医院的成方药物等;

1.2.3 小组访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卫生局三位相关负责人,了解傣族医药在当地的发展情况和政府相关政策;

1.2.4 个人访谈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西医医院)与傣医诊疗合作的皮肤科主任,了解西医对傣医的看法和态度,以及当地西医与傣医的结合情况;

1.2.5 随机访谈于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就诊的10名患者,了解患者对傣医的态度和看法,以及对傣医医院所提供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1.2.6 在西双版纳嘎栋地区拜访了一位老傣医,观看傣医的传统疗法并调查傣医文化在当地的传承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傣族医学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人文地理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横断山脉最南端,热带北部边缘。据2010年人口普查,全州有傣、哈呢、拉祜等13个民族,其中傣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33.2%。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温暖湿润,干湿季分明,动植物资源丰富。傣族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独特的文化传统,与缅甸、泰国等许多东南亚国家文化同源,交往密切。作为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傣族医学在当地影响力较大,为不少居民认可。[2]

2.1.1 傣医与当地的地理 由于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天气湿热,传统烹饪方法以烤制、凉拌为主,当地居民患跌打损伤、湿疹、风湿、类风湿、胃肠消化系统病等疾病较多,傣医也以治疗此类病症见长。

2.1.2 傣医与当地的宗教 傣族信仰小乘佛教,历史记载,小乘佛教大约于公元8世纪从印度经尼泊尔、缅甸、泰国等地传到云南西双版纳等傣族聚居地区,同时带来了印度的古巴利文,完善了傣族的文字体系,使傣医药理得以记载相传,为傣医药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承袭和发展佛学理论从而奠定了傣医药学的理论基础。傣医理论的核心“四塔”、“五蕴”来源于佛经[3]。

2.2 傣医现状

2.2.1 傣医的存在形式 20世纪50年代,傣族医药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和重视,组织人员进行了大量的挖掘与整理。据自治州卫生局副局长介绍,1979年政府成立了州民族医药调研办公室,专门抽调医药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傣医史籍整理及编撰工作,名老傣医临床秘方、传统验方的收集和药物资源的调查工作。1983年,国家把傣医药列为继藏医、蒙医、维医之后的第四大民族医药。同年,景洪县政府民族医药推广站更名为傣医药研究所。1988年,第一家综合性傣医院——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建成。此外,一些民营傣医院和村级的傣医诊所,也作为傣医在西双版纳的基本存在形式。如今,傣医药史籍文献翻译整理及理论研究、临床应用研究、人才培养、实验研究等方面也都有了不少进展[4]。

2.2.2 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 州傣医医院成立于1988年,与州民族医药研究所实行院所合一,集教学、科研、临床为一体,是全国唯一一所以傣医医疗手段为主的综合医院。在服务患者的同时,医院对傣医药理论进行了挖掘整理和抢救,出版了多部相关著作,并在传承的基础上开展了大量的临床和药物研究工作[5]。2011年底州傣医医院迁出景洪市市中心。如今的州傣医医院占地50亩,服务惠及当地7万多人口。

医院设有20多个科室,床位200个,实际开放150个;编制250人,实际工作人员数150人。院内可进行传统的傣族医学诊疗,如熏蒸、睡药、拖擦等,也能开展一些检验和手术,同时也承担着一定的公共卫生职能。副院长玉腊波介绍,在2012年10月,医院同时接诊了300多名急性腹泻的病人,这说明该医院具备一定的紧急处理能力。医院目前主要发展民族医药,也引进了一些现代检查仪器(如多功能生化仪、DR、彩超等),同时将逐步实现病患档案数字化管理。

2011年州傣医医院门诊96062人次,住院1202人次;2012年门诊86284人次,住院1808人次;2013年1月至7月住院1305人次。这表明州傣医医院为保障当地人民的健康发挥了相当的作用。

但该医院由于经费不足,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地理位置远离市区,患者就医不太方便。西医专业的毕业生一般不愿意在民族医院发展,加上传统医学尤其是傣医专业的学生比较少,故鲜有高学历人才。

2.3 民营傣医医院 国荣傣医院是廖国荣先生在廖国荣民族传统疗养中心的基础上,独立投资创办的一所中小型傣医康复特色医院,2010年正式运营。院长廖国荣先生是彝族,自幼到国内各地拜师学医,通习中医、傣医、藏医、苗医、彝医等传统医学,继承了大量民间的秘术奇方,在几十年的行医实践中总结出“廖氏慢性疼痛康复治疗法”。

国荣傣医院分设傣医科、中医科、针灸科、康复保健科等科室,以中医针灸、推拿、药浴、按摩与傣族传统医学诊疗手法相结合为特色,有国家医师资格认证的全职医生7名,还有一些村寨里的老傣医在此挂职。在治疗风湿、类风湿、颈椎病等慢性疼痛方面,颇有特色疗效显著。截止目前,已成功接诊病人十万余人,在当地享有很好声誉。医院多次派出代表参加傣医药学术交流会,与泰国清莱皇家传统医学院建立了友好关系。

但医院正面宣传力度不足,同时人才短缺,规模不大。

2.4 乡村傣医诊所 在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周边的村落里,基本都有能为村民看病抓药接骨的民间傣医,他们的医学知识大多是家族传授。这些村寨傣医保留沿用传统傣医的治疗模式,在自己家的竹楼里开办小型诊所,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受到当地人敬仰和信赖[6]。

景洪市嘎洒镇嘎栋地区的著名老傣医岩应龙先生,近耄耋之年,依然忙碌于诊疗救治。岩先生的诊所开设在家里,除有门诊室外,还设有20多张床位,为病人提供住院服务。

由于傣族居住于热带雨林地区,攀爬树木或山崖很容易摔落导致骨伤,从古时起,傣医对治愈骨科患者就有神奇功效。大多数来救治的骨伤患者都相信并接受老傣医的“口功”疗法,即老傣医念诵经文吹气入水,再将水洒在患者受伤部位,辅以简单的按摩。这类乡村私人诊所基本都采用天然药材,主要治疗手法是傣医特殊的疗法,几乎不采用现代西医诊疗手段。

但是一部分诊所或者说民族民间医没有取得国家标准认证,存在不规范的医疗服务。另外,老傣医的医术传人较少或传人习技不精,面临失传的危险。

3 当地民众对傣医的认知认可度

3.1 民众对傣医的评价 在接受访问的90名民众中,42%(38人)对傣医总体满意,32%(29人)认为傣医一般,26 %(23人)不知道傣医。从总体上看,大多数民众对傣医评价不错,但是有一部分人群对傣医评价一般,相当一部分人不了解傣医。

在有就诊经历或了解傣医医疗服务的人中,有67%觉得傣医疗效好,恢复快,副作用比较少。89%的人认为傣医费用价格很合适可以接受。据卫生局负责人介绍,州傣医医院的诊疗费用已纳入国家医保的范围,就诊的市民可以享受部分医疗费用报销。有29%的人认为州傣医医院远离市中心,同时村寨老傣医远在乡村,在市区里居住的人不方便找傣医。

在州傣医医院对患者及其家属的随机访谈也得到类似结果:大部分人觉得傣医医院就医较为方便,而且在治疗骨折、皮肤病等等疾病很有效果;治疗价格比较合适,能够负担得起。

3.2 民众对西医与傣医的认可程度 调查表明当地将近一半的人都能同时接受西医和傣医,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只愿意就医于西医医院,只有2%的人只选择傣医而不选择西医,这部分人几乎都是傣族。

在调查者中,49%会选择去大医院即州傣医医院就诊,13%会选择去民间小诊所就诊,18%对医院类型都无所谓,就近即可,剩余20 %不会接受傣医治疗。大多数去看傣医的患者选择了大医院而非民间诊所,说明很多人信任现代医学的诊疗手段。与民间诊所相比,州立傣医医院把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结合,诊断病人时除傣医特有的方法外,也会结合一些现代医学的手段,令多数患者放心。此外,傣医医院是一所公立医院,能享受部分医保补贴。选择民间小诊所的认为那些远近闻名的老傣医能医治一些疑难杂症。

3.3 当地民众对傣医的了解情况 景洪市是一个多民族汇聚的地方,各民族的文化交融碰撞,但傣族文化在当地影响最大。除汉族有反对学习傣医理论外,其他民族对傣医的认可和接受程度非常接近,都能接受傣医的存在和继承。说明傣医文化的传承有着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

从傣族人群对傣医药的知晓程度看,仅有13%的自我评价为“了解傣医”,其余只是“听说过傣医”;同时,近三分之一的表示不知道傣族医学中的植物用药小偏方,一半左右的知道并会在生活中使用这些小偏方。这表明当地人对傣医的认知度还需提高。进一步分析发现,不知道傣医偏方的傣族人群主要在14~25岁,呈年轻化趋势。由于时代发展,近年西双版纳外来人口增多,年轻一代面临的竞争压力增大,诱惑更多,对传统民族医学失去兴趣,渐渐疏远傣医文化,导致傣医文化传承在年龄上出现断层现象。

4 建议

4.1 加强管理,健全傣医诊疗机构 在西双版纳自治州,傣医医院有州傣医医院、私营医院和小诊所,后两者也并未真正纳入政府管理,只要求医生考取相应资格证书。总体来看,目前政府对医院的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另一方面,傣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傣医特色疗法“睡药疗法”所用的机器全州傣医医院仅有两台。

具有健全的民族医药机构,是做好民族医药工作的基础。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利用少数民族地方自治的地区政策优势,成立专项扶持傣医药的政策机制,加强民族医院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民族医药特色优势突出的临床科室基础条件建设,配备现代诊疗设备及民族医诊疗设备,为治疗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和先进技术。为了避免医药机构建设方面的不足成为制约傣族医药发展的障碍,应该在州、县、乡、村机构设立傣医药门诊或科室,采取中小型相结合的方针,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条件[7]。

4.2 重视傣医药天然的优势,建立傣医医药新模式 傣医学具有鲜明的民族医学特色,有着自身的科学价值,符合当今社会医疗保健的要求。其理论中有着“天人合一”的思想,而目前“崇尚天然”、发展“绿色医药”已成为世界趋势,传统疗法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傣医十大传统疗法以外治为主,机体保健与疾病防治相结合,用药多选用鲜品,用睡、坐、卧等姿势进行治疗。若将这些特色的理论和自然的治疗方法运用到相关保健中心或开发相关保健品,将有很广阔的前景。

目前州傣医医院的药材主要为医院内部种植和民间收购,生产规模小,无法达到产业化需求。建议建立一种新模式的综合傣医医院:首先,重视发展和强化傣医崇尚自然的诊疗手段,发挥傣医文化的精髓和特色;同时,应该标准化医院的药材基地建设,保护傣医的传统药材,尤其是一些濒危的植物,比如国荣傣医康复医院正在建立的附属傣医综合疗养基地,将治疗中心、疗养住宿区、南药园种植园、傣药研发中心等功能集为一体,将会成为鲜明特色的傣医药主题基地。

4.3 寻找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结合的合理方式 傣族医学是典型的实践医学,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傣药采用纯天然的动植物,毒副作用小。而现代医学理论体系科学、完整,外科手术等医疗技术发达。傣族医学与现代医学结合,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傣医与西医的结合,主要是在几个科室(比如骨科和皮肤科)进行了药物的临床应用实验,在其他科室只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比如州傣医医院的外科大夫在做手术时,会首先考虑利用傣医的草药止血镇痛。同时,方便、准确的现代医学诊断手法对于传统医学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在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除了傣医理论中特有的“望闻问摸”四步骤以外,B超、血常规检验等现代诊断方法也辅助傣医大夫进行诊断。

对于一些暂时无法用科学理论解释的治疗过程,如当地人虔诚备至的“口功”疗法,以现代医学的心理学观点来看,也许正是这种虔诚心理使人们容易接受暗示,使疾病得到一种心身方面的积极感应,对疾病的治疗起到一定的作用。利用心理学治疗疾患,恰恰是现代医学中越来越被强调的部分,说明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4.4 加强傣族医药人才培养 目前,人才培养的滞后已严重制约了傣医药事业的发展。

政府应该加大对傣药研究的资金投入,提高傣医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到傣医的发展建设中来。同时采取多种模式促进人才培养,如师带徒、短期学习等多种形式,跟随名老傣医,走访民间老傣医,学习并收集现行的傣医临床、验方的资料。整合各方面的研究资源,跨学科共建教学、临床、科研基地,促使研究工作顺利开展[8]。做好青年一代的傣医理论基础兴趣培养,在西双版纳地区的小学可以开展傣医专题讲座,中学可以增加傣医方面的兴趣课程,使他们认识民族医药,启发他们投身于保护和发扬民族医药的事业中去,为傣医医院注入新的活力。

4.5 宣传傣医文化,加强科研协作 傣族医学文化在国内的认可度在一定程度上不如东南亚国家(如泰国)。由于宗教同源,部分语言文字相通,傣医文化受到泰国人群的认可和支持,而国内民众对傣医了解不多,根本无法与现代医学相比齐。目前傣医传统疗法仅仅只是在傣族地区傣医医院中施行,使用范围狭小,社会效益不显著,只有积极研究、创新、推广傣医的传统疗法,才能使它能够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10]。

有关部门应该注重傣医优秀文化的推广和弘扬,促使更多的人接受傣医“天人合一” “天人相应”的治疗观,在预防保健中提倡民族医学的自然养生手段;同时利用网络、电视等公众媒体加大傣医药宣传,使傣医药走入寻常百姓家,走向全国,传承发扬傣医经典理论。傣医医院还应多与国内的其他医学开展交流协作,在与现代医学及其他民族医学理论的交流碰撞中得到发展创新,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致谢:感谢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医医院玉腊波副院长对本次调研的帮助和支持,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任正洪老师和王晓莉教授对本文的指导和修改。同时感谢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卫生局的李天军副局长、林艳芳教授以及其他负责人对本次调研的指导和支持,以及云南中医学院药学院院长饶高雄教授对此调研的提出的指导建议!)

[1]段立纲, 陈亚梅. 傣医药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6(05):89-90.

[ 2]刘斌, 张婷, 张超. 从傣医传统疗法看傣医学传承与发展的方式[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10):53-55.

[3]张超, 李顺英, 陈文慧. 试论佛教对傣医学形成与发展的影响[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S1):29-30.

[4]郑进. 云南民族医药发展概述[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8):29.

[5]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医医院.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医医院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所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0.

[6]林艳芳, 邓群. 中国傣族传统医药学发展概况[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9(10):1-5.

[7]郑进. 对加强云南省民族医药继承发展工作的再思考[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01):3-6.

[8]郑进, 杨梅, 王寅, 等.傣医理论研究的现状及思考[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04):22-24+37.

ThePresentSituationandProspectsofTraditionalDaiMedicineinXishuangbannanDaiAutonomousPrefecture

ZHANG Rui-lin WANG Tong Xu Yi-fan YANG Ju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Peking University,Peking 100191,China

Traditional Dai medicine in Xishuangbanna Dai Autonomous Prefecture is the most comprehensive and stable Nationalistic Medicine in Yunnan Province. The government has established the Institute(hospital)of Traditional Dai Medicine in Xishuangbanna Dai Autonomous Prefecture, which plays an ac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Dai medicine . The results Based on investigation of Jinghong area show that the local Dai medicine do not have a high degree of public recognition, and the capital is lacking to develop Dai medicine better.This paper analyzes the Xishuangbanna Dai human geography and natural geography, lists the several basic situations of Xishuangbanna Dai medicine hospitals, and gives the consequence of the questionnaire which surveys how local residents recognize Dai medicine.As far as the problem of developing Dai medicine in Xishuangbannan Dai Autonomous Prefecture concerned, rescuing, educating, organizational construction, seeking the cooperation with western medicine as well as creating a new pattern for nationalistic medicine is necessary.

Traditional Dai Medicine; Xishuangbannan Dai Autonomous Prefecture;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Studies of Countermeasure

张瑞霖,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北京大学医学部,E-mail:lzhangrui@163.com。

R29

A

1007-8517(2014)06-0007-04

2014.01.06)

猜你喜欢
傣族医药民族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傣剧与德宏傣族的文化记忆
多元民族
传统医药类非遗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译对其民族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