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打造全球创客梦工厂

2014-09-11 10:11张瑜王元元
瞭望东方周刊 2014年34期
关键词:创客深圳工业

张瑜++王元元

对于创客和创业者们来说,深圳是个“有信仰”的地方。

他们相信,在林林总总的财富故事背后,同一的是开放而自由的创造,任何人都有资格参与其中。

深圳市发改委副主任吴优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深圳已经越过超高速发展的阶段,正处在相对稳定、转型升级酝酿爆发式增长的前夜。“深圳的贡献不在于GDP,而在于发展模式的创新示范作用。”

这座城市为自己选定了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拥有数百家科研机构,在这等阵容面前,创客的体量或许不值一提,但他们是对技术创新趋势和区域创新环境最为敏感的一群——知冷暖,识趋势,敢尝试。

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对于创客服务企业Seeed Studio的关注,给了深圳市很大的触动。一向重视科技创新和工业设计的深圳市市长许勤,开始关注起创客现象。

《瞭望东方周刊》获知,目前深圳市已经启动了打造“创客之城”(City of Maker)的一系列举措,从政策、资金等各方面扶持创客,希望藉此把握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脉动,创造新的“深圳奇迹”。

创新的空气和土壤

和大多数中国城市一样,深圳的发展也是从传统制造业起步,经历几十年的高速增长之后面临诸多问题,转型成为必须。得益于独特的产业特征和深厚的产业基础,深圳将科技创新作为城市转型发展的最终方向,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2005年,深圳就提出以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战略。

2008年6月,深圳成为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当年底又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设计之都”称号。

2014年6月4日,深圳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国务院批复,示范区的覆盖范围已经涵容并超出了原来的特区。这是中国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许勤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如果没有在几年前就着力于创新升级,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于外向型特征明显的深圳会是一个沉重打击。“所有生产要素,深圳都没有优势,都是劣势——土地、原材料、电、水,唯一的突破点是创新。”

当时国家推出产业振兴规划,但与深圳的产业结构不大匹配。刚刚调任深圳市副市长的许勤当时还兼高技术产业司司长,他向国家发改委领导汇报,科技水准高出全国平均值的深圳不能囿于通用框架,要致力于更加超前的技术。随后,互联网、新一代通信技术、新能源、生物制药等,成为深圳的产业焦点。

包括2008年启动的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当时全国的主流是普惠式的,而深圳执著地把重点放在科技创新上。

这位熟悉高新科技的市长,特别关注文化创意产业,“软性的东西不占空间,价值增量巨大,特别符合深圳这种土地紧张、深度城市化的地方。”

他格外推崇其中的工业设计,“这个领域不像信息技术动辄上千亿元,但能够引领制造业,而现在已经单独作为一个支撑力量,全国工业设计的半壁江山都在深圳。”

深圳在多个区域内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园。如占地1.5公顷、位于福田区核心地段的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正在建设之中的中国-芬兰设计园;占地15万平方千米的华侨城创意文化园等。

以华侨城创意文化园来说,这个由旧厂房改造而成的园区,引进了包括设计、摄影、动漫创作、教育培训、艺术在内的各类型创意产业,也聚集了众多追求梦想的创客。深圳最著名的创客聚集地“柴火空间”就位于其中。

作为追逐理念新动的群体,创客需要的正是这种自由、开放、创新的空气和土壤。

工业设计+创客=无限可能

“创客恰好是传统制造业与设计业的一个结合点,既需要传统制造业的基础,也需要创新设计的动力。”深圳市工业设计协会(SIDA)秘书长封昌红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Seeed Studio即是该协会会员。

成立6年来,SIDA带领深圳企业斩获德国红点、德国IF、日本GMARK等多项国际设计大奖,并于2011年敲开了全球设计界规格最高的英国百分百设计展的玻璃门,令“深圳设计”成为这一展会上的第一支中国设计力量。

在封昌红眼中,工业设计正成为深圳的创新生力军,而创客,则是给工业设计带来更广阔未来的一个火种。

“在创客所需要的产业要素中,工业设计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由于这些年来电子制造业的发展,尤其是手机制造的勃兴,给深圳带来了丰厚的产业积淀,许多研发方案公司和工业设计公司都在这里。”封昌红说。

确实如此。在做可穿戴设备Betwine时,高磊就曾遇到这样的问题。“团队里没有专业的工业设计师,因为既懂外观且懂结构和技术的设计师非常难找,而且成本非常高。”正因为缺乏恰当的工业设计环节,导致Betwine的第一批产品在用户使用一个月后几乎全部报废。

近几年来,智能硬件成为继电脑和手机之后一个新的产业机会,而创客们的作品绝大多数也都是硬件,这让封昌红看到了工业设计与创客相结合的前景。

尤其是2013年3月潘昊登上《福布斯》封面之后,所有人都注意到深圳悄然集聚的这座创客的富矿。

SIDA也开始关注创客,短短一年间举办了10场以创客为主题的研讨会、工作坊和沙龙活动,并在首届中国(深圳)国际工业设计大展上设立了创客展区。

但是,在封昌红看来,创客目前还有诸多问题。比如创客机构规模较小,分布零散,抗风险能力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政府关注度不够,支持力度也不够。

“我们认为,深圳是最具备创客发展的市场环境和软硬件基础条件的城市,作为创客梦工厂的深圳也成为外媒关注的焦点。深圳想要把握先机,成为全球创客之城,在新一轮创新驱动中再度领先,占领国际制高点,必须拿出更多支持。”封昌红对本刊记者表示。

城市新标签

在万钢造访Seeed Studio后不久,封昌红起草了一份《关于引进第十二届国际微观装配实验室年会(FAB12)落户深圳和推动深圳建设创客之城的建议》。很快,许勤在这份建议上作了批示。

微观装配实验室即Fab Lab(Fabrication Laboratory),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比特与原子研究中心发起的一项新颖的实验——一个拥有几乎可以制造任何产品和工具的小型工厂。发明创造将不只发生在拥有昂贵实验设备的大学或研究机构,也将不仅仅属于少数专业科研人员,而是有机会在任何地方由任何人完成。这就是Fab Lab的核心理念。

Fab Lab年会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比特与原子研究中心发起的一项国际创客交流活动,自2004年以来,每年在不同国家召开,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届。

2016年的第十二届Fab Lab年会即FAB12,将中国作为举办地的重要选项,但具体城市未定。

据了解,上海已为此年会行动起来,而深圳也在积极争取。2014年7月,在派专人去上海调研之外,Fab Lab的主办方还格外增加了深圳之行。

7月17日,许勤会见了麻省理工大学FAB12的授权专员詹建强。之后,许勤指示,要尽快在大中小学分别建立3个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授权的Fab Lab。

而Fab Lab方面也建议深圳尽快建设为创客行业提供专业服务的Fab Lab+——比目前普通的Fab Lab更进一步,通过对行业提供服务支撑而最大发挥实验室的作用。

封昌红告诉本刊记者,SIDA目前正在筹划设立Fab Lab+。“地址可能选在协会位于南山软件园的办公场地或位于福田区的中芬设计园内,以便快速服务会员中的创客机构,同时也充分发挥协会内的工业设计会员对创客的支持作用。”

此外,封昌红还提出系列举措,包括创办“深圳创客实验室”、“深圳开放创新周”、建设创客集聚区“国际创客园”等。

来自政府层面的积极态度,让深圳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客之城”,具备了非常大的现实可能性。

“创客是深圳充满活力的城市新标签,我们相信,深圳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独特优势和契机,打造全球创客梦工厂。”封昌红说。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客深圳工业
当下深圳,魅力何在?
校园创客交流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深圳改革叙事起点:
感应电机的直接速度控制
第二届深圳时装周永不止步的时尚舞台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创客,你是什么段位?
创客时代
工业技术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