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现代化研究

2014-09-12 10:16王贺华
山东青年 2014年6期
关键词:现代化发展哈萨克斯坦

王贺华

摘要:独立二十多年来,哈萨克斯坦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其成功经验主要归于以下四点:以总统制为核心的“可控民主”;以发展市场经济为轴线的经济改革;以和谐、和睦为基础的民族宗教政策;以能源为基础的多元平衡外交战略。哈萨克斯坦的成功再次说明了经典现代理论的缺陷:现代化道路不止一条,发展中国家也有自己的现代化模式;发展中国家可以借鉴西方现代化模式,但绝对不能照搬照抄。

关键词:哈萨克斯坦;现代化发展;现代化研究

纳扎尔巴耶夫在2011年国情咨文中开篇即指出,“1994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略高于700美元,而至2011年1月1日为止,这一指标增长了约12倍,达到9000多美元。之前,我们预计到2015年才能达到这个水平。世界发展经验表明,在独立的前二十年,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达到如此成就”。①短短的二十多年,哈萨克斯坦的转型与发展是如此成功,可哈萨克斯坦是如何成功的?哈萨克斯坦的成功对于我们的现代化研究又有哪些启示?

哈萨克斯坦的成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领域:以总统制为核心的政治体制

谈到哈萨克斯坦,就绝不能不提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纳扎尔巴耶夫是中亚国家中执政最长的一位总统,被称为哈萨克斯坦政坛的“常青树”,更被哈萨克斯坦很多媒体誉为“民族领袖”。[1]纳扎尔巴耶夫执政后,逐步削弱议会权力,并使政府事实上成为哈总统的权力执行机构。哈萨克斯坦逐渐形成了“强总统、弱议会、软政府”的政治形态。客观来说,这能提高政府效率,保证总统的政策得到贯彻。可是,纳扎尔巴耶夫并不完全是专制的,哈总统也懂得发展民主。但哈萨克斯坦实行的是“稳健的、可控的民主”,它巧妙地处理好了民主与稳定之间的关系。首先,哈萨克斯坦大力宣传民主,塑造自己热爱民主、发展民主的形象。在实际政策中,也贯彻一定的民主精神,比如实行新闻自由,发展多党制等。其次,哈的“民主”是在当局可以控制的前提下。哈当局对威胁到政权的反对派从不手软,对其活动实际上控制极严。对民主制度,哈当局是有选择的加以运用,有利于已的大力提倡,不利于已的束之高阁。这样,哈在民主化进程中走了一条“中庸之路”,既没有在过分高压下造成社会精英层分裂,又不至于放任自流使国内局势失控。

二、经济领域:发展市场经济,资源建国

(1)私有化和市场经济转轨。走市场经济道路对哈萨克斯坦的成功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哈萨克斯坦总统认为:“没有市场经济,就没有哈国真正意义上的独立。”[2]哈萨克斯坦独立之初,国家经济面临很大的挑战,为缓解经济转轨带来的剧烈阵痛,哈当局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经济增长,提高民众生活水平:一是大力引进外资,投资哈富有发展潜力的油气和矿产资源开发领;二是引进来自中国的廉价商品,解决日用品供应不足的问题;三是对食品、医疗等直接关系到人民生产的部门给予国家补贴,保障居民的最低生活需要。目前来看,哈萨克斯坦已经基本完成私有化和市场经济的转轨。

(2)“资源兴国战略”。哈萨克斯坦领导层在立国之初就决心利用资源优势,为发展国民经济提供一条捷径。为此,哈当局将资源开采及出口作为重点发展的经济部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哈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吸引外资投资资源开采业。第一,颁布《外国投资法》,对外资开发本国资源提供法律保障:第二,对资源开采业,特别是油气开采业在税收方面予以特殊优惠。至2005年底,哈萨克斯坦原油产量已达5800万吨,其中绝大部分供给国际市场。纳扎尔巴耶夫更雄心勃勃地宣称,哈将在2015年成为全球原油出口的十强之一。

三、社会领域:妥善处理好了民族宗教问题

民族关系影响国家稳定和发展。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就是没能处理好民族关系,将“民族自治权”无限放大所致。因此独立后,创建和谐民族关系、处理好主体民族同其他民族间关系是哈萨克斯坦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难题之一。哈萨克斯坦妥善处理了海外同胞回归、俄罗斯族人的双重国籍、俄语地位等问题,并在解决民族问题中形成了自己的经验和原则。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哈萨克斯坦人民大会”的成立,其职能就是为了促进各民族和各宗教团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并协助政府打击三股势力。在妥善处理民族问题的同时,哈萨克斯坦还制定了正确的宗教政策。宗教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些信奉宗教历史比较悠久、宗教势力比较强大的国家,宗教不仅渗透到广大民众的思想观念和日常行为中,甚至渗透到国家或社区的行政系统中、渗透到政府的一些政策法规中。因此,宗教也是影响民族和睦和造成民族冲突的重要原因。[3]苏联解体后,针对民族性的精神空白,哈萨克斯坦国家领导集团一方面借助民族主义激发民族向心力,另一方面也注重利用宗教精神的感召力和凝聚力,顺应宗教复兴潮流,借势推动国家振兴。哈萨克斯坦为维护其政府的世俗性质采取了种种政治策略,容许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但同时拒绝宗教极端主义。从目前来看,哈萨克斯斯坦的宗教政策较为正确,人们对待其他宗教的宽容度比较高,政府与信众间的关系也较为平和。

四、外交领域:全方位、多元平衡的外交战略

英国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在上世纪初曾作过这样一段著名的论述:“谁统治了中亚,谁就控制了中心地带;谁统治了中心地带,谁就控制了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控制了世界”。[4]哈萨克斯坦的地缘政治优势不言而喻。哈萨克斯坦从独立开始就实行“积极、实用、平衡”的对外政策。②在布热津斯基的《大棋局》中,将影响国际关系的国家分为“地缘战略棋手”和“地缘政治支轴”两类国家。很明显,哈萨克斯斯坦是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支轴国家”。哈萨克斯坦也清楚自己在地区和全球的作用,正因如此,“哈萨克斯坦能够获得很多世界大国和重要国际组织的高度赞扬,认为哈萨克斯坦是他们的好朋友。”③

五、哈萨克斯坦成功案例对于现代化研究的启示:

第一、现代化道路不止一条,西方经典现代化理论无法解释现代化路线的多元性

早期经典现代化理论学者就认为,“现代化是社会的变化,欠发达国家通过这样的社会变化获得了比较发达的现代工业社会的共同特征”。[5]这种早期的西方现代化理论蕴含了一种“单线进化”的社会发展模式。可准确的说,现代化道路应该是“一元多线的发展模式”。[6]而哈萨克斯坦的成功也说明了这一点。发展中国家可以借鉴西方现代化成功的经验,但不能照搬照抄,否则会水土不服。所谓水土不服,就是西方的资本主义工业化模式只适用于西欧各国,马克思“明确地把这一运动的‘历史必然性限于西欧各国”。反对把它解释为“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7]

第二、经济建设和政治发展可以不同步

这也主要是针对亚非国家而言,当这些国家刚刚取得独立的时候,首要的任务是稳定和发展经济。稳定和发展是相得益彰的,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条件,而发展又能进一步促进稳定。如果刚刚独立的国家不能保证稳定的话,不仅经济发展受阻,甚至来之不易的独立也会丧失。因此,建国初期,可以采取“先经济,后政治”的战略。正如纳扎尔巴耶夫所言,“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没有中小企业的真正发展,政治上层建筑这一精细范畴根本无从谈起。结果只能是破坏性的,而且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政治和社会的衰退,最终损害人们对民主理性的信念”。[8]只有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社会阶层发生了变化,才会逐步的推进民主。

[注释]

①Послание президента республики Казахстан-2011(Полный текст Послания ).参见http://www.shymkent.com/content/kazakhstan-2011.

②Казахстан:Председатель ОБСЕ в 2010 г.,Внешняя политика Казахстана,http://www.osce2010.kz/ru/about_kazakhstan/foreign_policy

③Послание Президента Республики Казахстан Н.А. Назарбаев народу Казахстана《Новое десятилети-е-новый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подъём-новые возможности Казахстана》,29 января 2010 года,6.Внешняя политика.

[参考文献]

[1]胡梅兴,哈萨克斯坦政坛的常青树:纳扎尔巴耶夫,国际资料信息,2011(4):33.

[2][哈]努·纳扎尔巴耶夫:《探索之路》,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169.

[3]张宏莉,哈萨克斯坦的宗教现状,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52-54.

[4][英]哈·麦金德著. 林尔蔚,陈江译. 历史的地理枢纽.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3.

[5][美]C·E·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段小光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85.

[6]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57.

[7]艾周昌,沐涛,舒运国,亚非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研究,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14.

[8][哈]卡·托卡耶夫.光与影.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5.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猜你喜欢
现代化发展哈萨克斯坦
聚合物改性沥青在哈萨克斯坦的应用研究
1月份哈萨克斯坦煤炭产量同比增长6.3%
哈萨克斯坦油粕产量预计达到62.5到68.5万吨
哈萨克斯坦外汇管理概览
哈萨克斯坦压力容器法规标准简介
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使用法将作重大修改——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与矿产资源使用法典(草案)》解析
探讨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发展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