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对3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和康复的影响

2014-09-12 08:2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20期
关键词:精神科精神分裂症优质

江西省抚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江西 抚州 344000

优质护理对3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和康复的影响

罗群

江西省抚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江西 抚州 344000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和康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均接受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护士观察量表(NOISE)测评,观察两组结果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NOI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在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状况和促进其康复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中推广。

优质护理;慢性精神分裂症;心理状况;康复效果

慢性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科疾病,患者发病后不仅自理能力下降,同时也会降低其生活质量,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健康[1]。本研究采用优质护理方案对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护理,旨在分析优质护理在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和康复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为25~59岁,平均年龄为(45.2±2.9)岁,病程为1~5年,平均病程为(3.2±1.4)年。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慢性精神分裂症,标准参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2],不存在其他精神疾病,无心、肝、肺等重要脏器疾患。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除一般生活护理外,密切观注患者病情变化,维护病房秩序,保证每位患者安全。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加强基础护理,优化病室环境 病房要求安静、整洁,按照患者习惯摆放生活用品,做到合理有序。同时保证病房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无噪音干扰,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

1.2.2 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 病房应配置责任护士,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在实行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完成病情观察、临床治疗、医患沟通和健康教育等工作。尽量减少交接班的次数,有利于责任护士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的护理服务。

1.2.3 将精神科的护理特色与基础护理相结合,丰富服务内涵。主要包括:①训练患者生活技能,护士通过对患者自理能力的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日常生活行为训练方案;②培养患者兴趣爱好,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制定个体化锻炼方案,护士应与患者一同参与文体活动,以提高患者的生活兴趣;③家庭功能训练,每周定期召开一次家庭交流会,邀请所有患者的家属一同参与;④音乐疗法及放松训练,根据患者的人格特征及爱好选择适合的轻音乐,在病房中播放。同时,指导患者将左手置于腹部,右手置于胸部,随着音乐节奏进行深呼吸,呼吸频率以一分钟3~4次为宜[3]。

1.3 观察项目 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及护理干预后2个月接受HAMD评分、自我效能感及NOISE测评。①HAMD评分:评定患者的抑郁状态。总分<8分为正常;8~20分可能有抑郁症;20~35分肯定有抑郁症;>35分有严重抑郁症。②NOISE量表:为频度量表。0分为无;1分为有时发生;2分为常发生;3分为频繁发生;4分为持续发生[4]。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5.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HAMD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的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NOISE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NOISE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NOISE评分的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病程较长,长期受到该病的困扰,从而使病情进一步恶化,并且可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5]。优质护理强调从心理、生理、社会需求等方面全面考虑患者的健康状况,采用整体化、系统化的护理服务,在促进患者康复、改善心理问题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本研究显示,实行优质护理服务的观察组患者在心理状况评估以及NOISE评分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过程中,病房按照患者的习惯进行物品摆放,不仅可减轻患者的焦虑感,减少抑郁症的发生。此外,通过对患者日常生活兴趣的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其心理舒适度。优化护理管理制度,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对陌生人的抵抗情绪,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干预,从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降低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心理状况,促进临床疗效[6]。

综上所述,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负面情绪,同时可促进其康复,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张庆君.优质护理服务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和康复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4):909-911.

[2] 郭兰婷,万云,单友荷,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孤独症诊断标准的临床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2,35(3):162-165.

[3] 邓传秀.优质护理服务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3):99-101.

[4] 袁洁,郑丽松,刘建明,等.优质护理服务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和康复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1):66-68.

[5] 姜俊哲,朴香梅.家庭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21):206,212.

[6] 张贵敏.如何做好优质护理服务[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5):100.

R473.74

A

1007-8517(2014)20-0114-01

2014.07.03)

猜你喜欢
精神科精神分裂症优质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基于稀疏表示的精神分裂症生物标记物筛选方法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