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

2014-09-12 08:02曹奕忠张小惠广东省深圳市福永人民医院医技科广东深圳518103
吉林医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诊断率心电导联

曹奕忠,张小惠 (广东省深圳市福永人民医院医技科,广东 深圳 518103)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的节律与频率的改变,或者心脏搏动起源位置的改变以及冲动传导过程中出现异常[1]。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逐渐升高,心律失常是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可单独发病,也可并发于冠心病等其他心脏疾病,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2]。动态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重要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具有常规心电图检查不可比拟的优势。本文通过分析、对比62例心律失常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资料,以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2例研究对象均为2010年2月~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心内科门诊或住院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男38例,女24例,年龄46~75岁,平均(61.2±8.4)岁,所有患者住院前均有心悸、胸闷、头晕、胸痛、气短等症状,82例患者有冠心病史,121例有高血压病史,25例患者有糖尿病史,22例有风湿性心脏病史,10例有其他心脏疾病史,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参照《动态心电图学》中拟定的心律失常的诊断和分类标准[3]。

1.2 方法:所有患者分别采用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常规心电图检查取平卧位,安静、放松状态下检测,采用(迪姆DMS300-4A)型12导联心电图机连续记录,纸速25 mm/s,力求做到心电图基线平稳,无干扰。动态心电图采用(迪姆DMS300-4A)型12导联动态心电图记录分析系统,对患者进行24h不间断检测,并同步连续记录,检测期间禁止进入高电压、强磁场环境和理疗室,检测结束后由计算机分析系统对检测结果回放、分析,并由同一名心电图诊断主治医师进行核对、修改,出具正确的诊断报告。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诊断情况见表1,动态心电图对于窦性心动过速和过缓、房性和室性早搏、阵发性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及房性心动过速的诊断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于房颤的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对比[例(%)]

3 讨论

动态心电图由美国物理学家Holter于1957年发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引入我国后,就广泛应用于心脏疾病的临床诊断,尤其在心律失常的诊断方面显示其全面、准确、可靠的特点[4],成为无创性心电辅助诊断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心电图检测工具之一,尤其近几年发展起来的12导联动态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最有价值的检查技术。常规心电图只能对患者安静状态下临时的心电变化进行有效检测,而对负荷性心律失常就无法检测出来,而动态心电图对患者24 h全程检测,能够准确记录患者在工作、体力劳动、散步、休息、三餐前后、服药、情绪变化及睡眠时心电活动,因此,对于患者在24 h内发生的各种心律失常都能够详细记录,还能够判断自主神经系统对于心律失常的影响和患者的胸闷、气短、心悸等不适症状和心律失常发病的关系。心律失常发作时可伴有临床症状,但部分患者确实不伴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常规心电图只能记录患者3~5个安静状态下的心动周期变化,对于非持续发作的心律失常捕捉几率非常小[5],而动态心电图恰恰弥补了常规心电图这一明显缺陷,将心电图记录时间延长到24 h,能够获得约10万个心动周期的心电活动信息,更加准确地掌握患者系统、全面的心电图资料[6],为心脏内科医生对于心律失常的准确判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本研究结果显示动态心电图对于窦性心动过速和过缓、房性和室性早搏、阵发性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及房性心动过速的诊断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动态心电图能够获得丰富的心电变化数据,大大提高了心律失常的诊断准确率。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于房颤的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由于老年患者房颤的发作多为持续性有关。

心律失常可并发于多种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成年患者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后遗症等,动态心电图对于这些心脏疾病患者确定有无心律失常的存在具有重要价值,尤其心肌病患者和心肌梗死后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无论是否伴有临床症状都有很高的猝死率,动态心电图检测大大提高了这些患者心律失常的诊断率,对于临床采取积极措施预防阿斯综合征和猝死具有重要意义[7]。风心病常并发房性早搏和房颤,明确心律失常的诊断后采取针对性治疗,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另外,动态心电图还在诊断Q-T间期延长综合征、筛选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8]、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及评价起搏器的功能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9]。

综上所述,动态心电图能够24h持续动态监测心电变化情况,能够获得心律失常患者系统、全面的心电图资料,在心律失常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1]龚勤莉.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36):7951.

[2]杨 俊,何世平,田 青,等.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在阵发性房颤中的应用[J].临床心电图学,2011,20(3):184.

[3]郭继鸿,张 萍.动态心电图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4,317 -339,730 -738.

[4]覃学美,林英忠.12导联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进展[J]. 内科,2009,4(4):602.

[5]李康福,梁红生,凌红日.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J]. 吉林医学,2013,34(9):1734.

[6]史雪梅,黄晓翠,赵艳晶.动态心电图监测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0,31(3):47.

[7]段宗艳.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诊治中的价值[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1):100.

[8]郑君慧,陈蒙华.动态心电图初筛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 临床荟萃,2007,22(17):1288.

[9]牛卢芳,卢喜烈.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进展[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0,19(5):396.

猜你喜欢
诊断率心电导联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心电图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及预后的价值
X 线CT联合检查对非典型性肺结核的临床诊断效果研究
基于非接触式电极的心电监测系统
穿戴式心电:发展历程、核心技术与未来挑战
更正启事
aVR导联ST段改变对不同冠脉血管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
aVR导联及其特殊位置对冠心病诊断的意义
2010~2014年中山市情感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构成变化
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