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人的家国情怀 爱国爱家不爱赌

2014-09-12 13:20梓矜
环球人文地理 2014年9期
关键词:赌场澳门

梓矜

澳门人非常热心内地公益,汶川大地震后,澳门特区政府和民间共捐款60亿澳门元(约合46.2亿人民币),并派出医疗队救治伤员、援建希望小学……

土生葡人熟练地掌握了葡萄牙语和广东话,在生活中,他们还保持着葡萄牙的一些生活方式,但也早就适应了华人社会的生活习俗。

绝大多数澳门人既不善赌,也不喜欢去博一博。对许多的澳门人来说,赌场就犹如熟视无睹的街景。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的怀抱,诗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澳门》被用作回归仪式的主题曲,那简单却饱含深情的歌词,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唱响:“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转眼,澳门回归祖国已经快15年了。这些年来,澳门已经成为国人心中的娱乐天堂和购物圣地,很多人都想去过一把“澳门人”的生活,而去过澳门回来的人,谈起澳门都会一脸得意,听者要么羡慕不已,要么也意欲前往……

家国情怀

和谐中的温柔敦厚

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回归祖国,从此,12月20日被定为“澳门回归节”,每年都会举行纪念活动。

事实上,爱国的传统在澳门由来已久,400年的分离亦不曾割断相连的血脉,回归十多年,澳门与大陆越来越紧密,澳门人的家国情怀也愈加浓烈。澳门特别行政区前行政长官何厚铧先生曾在接受采访时说:“人们对祖国,就像对自己的母亲一样,是一种无条件的热爱。”

每年国庆节、回归纪念日的升国旗仪式现场,很多澳门民众自发前往,在庄严肃穆的国歌声中立正;中国载人航天展在澳门50个小时的展期内,观众多达12万人次;澳门人非常热心内地公益,汶川大地震后,澳门特区政府和民间共捐款60亿澳门元(约合46.2亿人民币),并派出医疗队救治伤员、援建希望小学……在很多社会公益活动中,绝大部分澳门人也都会积极主动地表达对祖国的祝福和热爱,“爱国要大声说出来”——这就是澳门人共同的心声。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火炬传递到澳门,那可真是万人空巷,在这个只有50多万人口的城市,竟然有25万人参加了火炬传递。澳门人的爱国热情可见一斑。”在一次专题记者的采访过程中,有一位特派到澳门工作的官员说起这件事时,仍深深被澳门人的家国情怀所感动。

如果你来到澳门,就会真切地感受到这里充满了脉脉温情。无论在街面,还是弄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非常和谐。一位对此颇有研究的澳门朋友说,澳门地方很小,人口不多,世居此地的澳门人之间的关系太密切了,路人相遇往往都有似曾相识之感,而一旦有事,无论好坏,顷刻就能传遍街坊。所以,澳门人都是很“爱面子”的,这种心理,无形中约束了他们的日常行为,让他们在生活中处处温柔敦厚。

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澳门大小餐馆就挤满了出来聚餐的家庭,一家两代、三代人聚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传统家庭伦理的味道很浓。澳门朋友告诉笔者,澳门男人不管在外做生意有多忙,也不管离家有多远,逢年过节是一定要回来与家庭团聚的。他还说起一位熟悉的特区政府女公务员,她年富力强,仕途看旺,但她常说:“心里最重的一头是家庭、丈夫、孩子,事业,是放在第二位的。”

土生葡人的根

中西结合的生活特色

说到澳门人,就不得不说到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群体——“土生葡人”。

对于生活在澳门的人来说,“土生葡人”是一个再熟悉再亲切不过的称谓。这是特指澳门社会中一个独特的居民群体,即葡萄牙人与亚洲人通婚后在澳门所生的混血后代。

可以这么说,要想真正解读澳门的今昔,想要真正了解澳门人,首先了解土生葡人当属更直接更快捷的方式。因为土生葡人就是澳门开埠400多年来的历史产物,堪称澳门的“活历史”。

土生葡人熟练地掌握了葡萄牙语和广东话,有时候说得正高兴,突然就会在两者之间来一个“频道切换”。在生活中,他们还保持着葡萄牙的一些生活方式,但也早就适应了华人社会的生活习俗。

土生葡人的婚礼过程非常复杂——混合了中国传统礼仪、民间婚礼和天主教仪式。在婚礼当日和在晚宴中,新娘子往往要多次更衣,有时其中一款可能是中国传统礼服,下一款又会换成西式婚纱。一位时常往返澳门做生意的广州商人,应邀到土生葡人朋友家中作客,对其家庭布置惊奇不已。客厅是“中西结合”的摆设:临窗安置着油光闪亮的红木太师椅和茶几,上面雕刻有精巧的龙凤图案;客厅左边墙上挂着中国水墨画,博古架上摆放着景泰蓝花瓶和唐三彩陶俑;右边墙上,挂着一幅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油画旁边,两把装饰的西洋剑被安置在一道浅浅的凹槽里。卧室是地道的葡国风格:两张单人沙发和一张席梦思床放在西式书架对面的墙边,墙上悬挂着欧式情调的艺术画框。这种中西相融却又各具特色的居室布置,看起来非常和谐,充分体现了土生葡人“中西结合”的生活特色——正如一位土生葡人所写诗歌描绘的那样:“我既向圣母祈祷,也念阿弥陀佛……”

由于种种原因,澳门回归祖国前夕,一部分土生葡人离开了澳门,另一部分怀着忐忑的心情留了下来。但是,留下来的土生葡人没有懊悔,反倒是那些选择离开澳门的土生葡人,却在千思万念自己的故乡。一位侨居巴西的土生葡人说:“土生葡人的根在澳门。我们回到澳门,就是回到了自己的家,而不是远方客人。这里有我快乐的童年和成长的记忆,亲切的语言和浓厚的人情,在我的记忆中不可磨灭……”

澳门人不好赌

视赌场为熟悉的街景

在大多数内地人心里,澳门是一个多少带点神秘色彩的地方——这源自澳门的另一个称呼:赌城。澳门是中国境内目前唯一可以合法经营博彩业的地区,被称为“东方蒙特卡罗”,在许多有关澳门的影视作品中,赌博从来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电影里一代又一代“赌神”或“老千”偶像,影响力丝毫不亚于香港的“古惑仔”……

既然如此“近水楼台先得月”,那么澳门人是不是都喜欢去博一博呢?是不是都有“赌神”的潜质呢?当然不是。其实,绝大多数澳门人既不善赌,也不喜欢去博一博。

一位土生土长的澳门人,有一次带着内地来的生意朋友想去回力场(澳门赌球场之一)转一转,结果因为没带身份证而被拦住了。朋友们都很惊奇:“你作为本地人,难道不知道进赌场需要身份证吗?”事实上,他确实从未去过——还以为回力与葡京赌场一样,想进就进去了。

当然,澳门也并非完全没有好赌之人,只是比例实在很少,而可被称为“病态赌徒”的更是微乎其微,这一点,与世界上很多开赌的国家和地区几乎“全民皆赌”的状况正好相反。澳门人对赌博似乎有着一种天然的抵御力,这种抵御力,不是法律却约定俗成,有时比法律更有约束力。

澳门的博彩业兴盛了200多年,但“赌博系偏行”、“小赌怡情,大赌乱性”的传统观念,依然牢牢地占据着澳门人的思想,而这种牢固观念又引申出一个道德化的社会评判标准,即:一个有社会地位的人,频繁出入赌场,背后会遭人非议;未婚的青年人,即使是世家子弟,经常出入赌场,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对象……正是这一无形而又强势的社会评判标准,将绝大多数澳门人阻挡在赌场门外。对许多的澳门人来说,赌场就犹如熟视无睹的街景。

有趣的是,澳门的青年人聚会,有时候会约到角子机场(角子机即“老虎机”),因为里面不仅有宽松的环境,还有免费茶水,而三文治等小吃零食也比外面便宜。闲暇时,邀上三五知己,去角子机场神侃一下午,然后各自回家吃晚饭,有时候一分钱都不用花。散伙回家的时候,他们还会调侃地说一句:“多谢澳娱提供这么好的场地!”endprint

猜你喜欢
赌场澳门
遇见澳门
澳门辽宁 携手同行
澳门回归日
赌场里为什么没有镜子
中国赌客在济州赢巨款遭拒付
赌场里为什么不能有镜子
俄开设新赌场
99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