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质”设定“开门”方向

2014-09-14 04:19莫北
中国石油企业 2014年9期
关键词:广汇资质油气

□ 文/莫北

被外界高度关注的原油进口权正式破冰。

8月27日,广汇能源接到新疆商务厅通知,已收到国家商务部下发的《商务部关于赋予新疆广汇石油有限公司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的批复》文件。

商务部批复文件显示,广汇能源的控股子公司新疆广汇石油有限公司获得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安排广汇石油2014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为20万吨;广汇石油可根据市场情况将原油销售给符合产业政策的炼油企业。

此消息一出,引起业界一片哗然。为什么是“广汇能源”,而不是更为渴望原油进口配额的“山东地炼企业”?

据早间的报道,除了已经拿到原油进口资质的广汇能源,此前国务院相关部门调研的5家试点企业“山东晨曦集团、山东万达集团、山东天弘化学公司、山东汇丰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唐山渤海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也在名单范围内。

小溪/图

广汇能源之所以能够异军突起,跨过资质设定的门槛,寻找因果关系,我们看到了我国在石油天然气改革中对“进入资质”的条件设定,实际反映的是行业改革风向标。这次广汇能源获得的“进口原油资质”也不例外。广汇能源当初正是因为看到了国内市场对能源的庞大需求,并在国家政策鼓励下走出了收购海外油田的先行一步,之后遇到“如果没有原油进口资质,海外油田的产出就无法运往国内,只能在国际市场销售”的处境,由此在目前的原油管制政策下,广汇能源的获批便成了“特事特办”的最佳解决方案。

但是透过表面看本质,我们认为此次批复更应看成是国家鼓励民企积极发展国外油区,完善产业链的布局。

“资质门槛”不只说商品属性

从全球,或者从一个国家层面来看,现代化社会的经济基础已深深地建立在石油之上。石油仍然是新世纪的地地道道的世界性的“战略物资”。在新的世纪,世界各石油生产和消费大国,都在调整其石油战略,争夺世界石油资源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甚至残酷。经济的、政治的、外交的和军事的手段,将被更加广泛和充分地运用在世界石油资源争夺的舞台上。石油,当代能源时期的主体,对我国经济、政治、军事和社会安全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

从企业经营要素“私利”角度看,回眸百年,油气生产(尤其是油气上游生产)无形的复杂知识、复杂技术、复杂信息往往需要时间的积累才能有效掌握,而“历史时间”却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具备的。

从油气生产的目的来看,油气生产除了要考虑到企业经济效益外,还需要最有效地将埋于地下的油气资源开采出来,后者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社会“公利”性质,需要企业能站在全社会角度实现油气资源的最有效开采上“执于一事,贵在恒心”,而不是仅仅追求企业的个体利益甚至短期利益。

可以说,“私利”的限制自会让许多企业对油气生产心生敬畏、望而却步,“公利”的要求则需要政府对企业的行为做出某种干预,甚至祭出法的利器。因此,据资料显示,我国油气行业中,只有少数几家大企业有优势。上游勘探、开采主要有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三大油企及延长石油4家公司。中游管道上,主要油气管网也在三大油企及地方国企手上。下游情况比较复杂。炼油,中国原油加工能力不到6亿吨,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占70%左右,剩下的30%由上千家民营企业构成。在化工方面,参与企业更多,中央企业不占主体。销售是高度分散的,零售企业全国有十万家,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的比例较高,其他较为分散。批发企业,全国有2500多家,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占到三分之二。仓储企业,全国有300多家,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占到五分之二。

对于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当前的状况来说,已经成为现实的是:国企掌握先进的勘探和开采技术,个别民企虽具备先进技术,但毕竟未成气候。再加上石油除了作为商品之外的附加属性,因此,无形之中对民企准入的门槛相当高。

正亦如此,也有专家提醒,由于前期的勘探和开采技术需要大量的资金储备,风险甚大,民企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必须有承担风险的能力和意识。

“资质”为有备而来的“开门”

相比较,石化产业这个高度垄断的行业中,原油进口垄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也就决定了原油进口是我国石化产业整个体系当中的“命门”。

在此之前,国内的原油进口分为国营和非国营贸易两种,国营主要由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化、珠海振戎5家控制,进口数量无上限限制。虽然商务部每年会根据相应指标给予非国营企业一部分进口配额,但其中大部分企业都有国有石油公司背景,有些甚至是“两桶油”的关联公司,民营企业真正能获得的进口配额极其有限。而由于要满足国家石油公司的排产计划,获得进口原油的民营企业也不能自由进行市场买卖。

市场始终存在垄断,也从不缺乏多元化的竞争,在关乎民生的石油行业,关注和博弈从未间断。以国企为主导的石油市场有人赞同其发展模式,也有反对的声音,但国家对于原油和成品油市场的放开和改革的推进并未停滞,石油行业产业链上下游不乏活跃的民企的身影。

小溪/图

广汇能源便是民企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参与者。

据悉,2002年,广汇集团确立了以清洁能源、房地产、汽车为主的三大产业板块。2007年广汇集团进一步明确了“清洁能源、汽车服务、房地产”三大产业长期发展战略和进入世界500强的宏伟目标,并在2011年首次实现能源业务收入利润全面超越非能源业务。2012年广汇能源逐渐将非能源业务剥离,成功转型为专业能源产业链型企业。

随着能源业务领域的业绩快速增长,广汇在能源领域的投资也逐年递增,2010年—2012年,分别投资160亿元、180亿元、250亿元。 2008年9月,广汇能源与哈萨克斯坦T B M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勘探、开发、生产、经营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等。2009年,经国家发改委核准,广汇能源通过收购哈萨克斯坦TBM公司49%股份,间接拥有了哈萨克斯坦斋桑油气区块49%的权益,该油气区块原油资源量11亿余吨,投产后年产原油50万-100万吨、天然气5亿立方米。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数据,斋桑油气田打井34口,其中29口井有油气发现。14口井是天然气井(截至2014年2月,8口井已经对吉木乃供气达到满负荷状态)。另外15口井全部是油井,具备生产能力,但因没有原油进口资质不能自主销售到国内,暂时还未投产,全部处于闷井的状态。

而随着商务部一纸批文下发,广汇能源的海外油气产量也无疑将开足马力。广汇能源一名高管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万吨只是一个起步量,随着油田产能的进一步增加,一期产能最高将达到300万吨。”

值得注意的是,广汇能源作为获得进口资质的民企,与其自身在上游拥有油田密不可分。业内人士均表示,未来原油进口资质都将偏向于拥有油田区块的能源类企业,这也是近几年民企开始涉足海外油气田的主要原因。

正确看待民资遭遇的资质门槛

面对不断增加的进口需求,广汇能源的成功,为国内民营炼厂在原料方面指出了另一条可行之道,即可以将原料的获得由国内转向到国外,通过收购油气田等进行上游产业链的拓展。

但是,广汇能源的成功能否复制,我们还得拭目以待。

据媒体报道,国土部自去年开始就在酝酿常规油气区块放开的标准,比如,两大石油公司旗下的一些未开发的区块,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未开发或者投入没有达到一定标准的,需要拿出来面向社会招标。但不同于页岩气招标的是,常规油气区块的竞标者需要具有常规油气区块的勘探开发资质。目前国内仅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和延长石油拥有。

专家指出,“政策制定者应制定好标准和门槛,毕竟油气开发是一个风险勘探过程,不光要有资金和设备,还需要技术和专业队伍,因此并不一定适合所有民资进入。”

BP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中国欧盟商会能源委员会主席陈新华认为,国家有意愿放开油气行业、引民企进入,但选择页岩气作为起点可能有点儿高。目前我国金融服务不到位,回报期较长,环保要求高,决策层对于民企进入也有担忧。因此,民企也不要头脑发热,成立服务公司,为区块拥有者提供服务,是比较稳妥的选择。

猜你喜欢
广汇资质油气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拟发布《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等4项资质标准
仓鼠『豆豆』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昆钢新区烧结厂配加广汇无烟煤试验研究
资质/荣誉
《中国海上油气》2021年征订启
广汇能源 高杠杆押注天然气
广汇集团奖励广汇男篮林肯Navigator授车仪式今日举行
油气体制改革迷局
2014年第四批农药生产资质合并企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