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院前急救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2014-09-14 09:00杨学武邱春梅杨柳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湖北荆州434023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年18期
关键词:荆州市急诊科医院

杨学武,邱春梅,杨柳 (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湖北 荆州 434023)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EMSS)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及重症监护室急救 (EICU)三个部分[1],如何做好三者之间的无缝对接,为抢救病人生命赢得宝贵时间,需要我们合理、均衡地做好衔接工作。为此,笔者回顾性调查了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1年至2013年间接120呼救后的出诊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为合理配置急救医疗资源,提高院前急救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120命令后由医院急诊科出诊的所有院前急救病例,共计6587人次。

将患者出诊登记表、急救病历、住院病历等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因素包括:①出诊情况:包括有效接诊人次和无效接诊人次。根据分类标准,将有效患者分为内科 (心脑血管疾病、各种中毒)、外科(外伤、车祸、高处坠落伤、刀刺伤)、妇科 (即将分娩、出血性休克)、儿科 (高热惊厥、小儿外伤)及其他五类。②大型抢救情况:指伤员达3人及以上大型事故的抢救。③急救物资使用情况:救护车上的物品使用,按人次计算。④快速急性生理评分 (REMS):包括血压、脉搏、呼吸频率、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和经皮脉搏氧饱和度 (SPO2)共6个参数,每参数赋值0~6分,总共26分[2]。≤11分病死危险率为10%,分层为一般危重;16~17分病死危险率为50%,分层为高度危重;≥24病死危险率为100%,分层为极度危重。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出诊情况

根据荆州三医急诊科提供数据,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荆州三医共接到120命令6587人次,其中有效人次4991(75.77%),无效人次1596(24.23%),三年数据无统计学差异 (P>0.05)。见表1、2。

表1 2011年至2013年120呼救有效出诊情况

表2 2011年至2013年间120呼救无效出诊情况

2.2 大型抢救情况

2011年至2013年共接诊大型抢救76起301人次,其中车祸伤72起,占94.74%,案例发生率基本上呈逐年上升趋势 (见表3)。

表3 2011年至2013年大型抢救情况

2.3 急救物资使用情况

综合2011年至2013年抢救患者的全部数据,分析得出急救物资使用频率最高的前3位依次为套管针 (99.81%)、心电监护 (98.44%)、及给氧 (80.66%)。

2.4 急性生理评分 (REMS)系数及危险性分层

在2011年至2013年间,共抢救极度危险159人次 (4.28%),高度危险543人次 (14.60%),一般危险3016人次 (81.12%),三年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见表4。

表4 2011年至2013年急性生理评分 (REMS)危险性分层

3 讨论

荆州市市委于2004年5月批准成立荆州市医疗紧急救援中心,并于2005年10月开始运行。院前急救系统是否完善及其急救医疗水平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医学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3-4]。按照国家 “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工作要求,市医疗紧急救援中心合理调度全市资源,日常院前急救工作运转有序,重大灾害事故处理及时有效,各项指标均处于全省急救系统前列。但是,对于目前荆州市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是急救站点院前急救流行病学资料较为缺乏,给本地区社区人群如何制定有效的院前急救综合策略造成困难[5]。通过对三医急救站2011年至2013年运行以来接120命令出诊后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减少空诊现象,提高出诊效率

目前,我市120急救中心结合荆州市中心城区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分布现状,共设置急救分站6个。其中三级急救站2个,二级急救站4个,急救站点密集,存在地域划分重复,不利于指挥调度。本院2011年至2013年间无效出诊人次为1596人,比例为24.2%,大大影响了救护车出诊效率。其原因主要有终止命令、中途退车、空诊、病人拒绝上车等,除去患者自身原因,空诊率居高不下(29.76%)。而有时候又会因为通讯指挥及调度的单一性,成批伤员未经联系直接到达医院急诊科,使接诊医院措手不及,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120在调度上除坚持就近就急原则外,还需综合考虑各急救站救治能力及尊重病人意愿原则,灵活掌握,科学合理地调派救护车赶赴现场,最大限度减少无效出诊,将急救资源留给真正需要的病患。

3.2 实现院前急救与入院治疗无缝衔接

无缝衔接应表现在调度、出车、处置、转接、归位和待命的各个环节[6],为避免大型事故中缺少抢救专家造成的时间真空,在救治过程中需体现以下几条原则:①专科优先原则,例如有烧伤病人,不论是中心医院急救站、一医急救站,都应将病人全部送往三医 (烧伤专科);②救治能力原则,即在发生突发重大事件时,所有救护车首选将危重病人送往三级急救站。接到大型事故抢救命令后,急诊科要及时通知科室值班人员、总值班,迅速启动紧急预案,做好人员、药品及物资的准备。出诊人员对急救患者进行REMS评分及反馈:REMS分值≥11分,转院前进行积极处理,转运途中加强相关器官的监测;REMS分值≥16分,转运前给予生命支持或当地紧急救治,并动态评估能否耐受转运救治。患者到达急诊科后,应急小分队人员迅速执行任务,按轻、中、重分别给予救治及正确处理,清点受伤人数,了解病人详细情况,将患者迅速分流。对危重患者开通紧急医疗绿色通道,实行先救治,后补办手续的原则。实施院前-院内-ICU一体的无缝隙急救模式,保证伤者得到最及时、最合理的救治。

3.3 加强仪器设备使用及急救技能培训

主要呼救对象为外科 (外伤、车祸、高处坠落伤、刀刺伤)60.89%、内科 (心脑血管疾病、各种中毒)35.34%,抢救病人中物资使用频率最高的依次为套管针 (99.81%)、心电监护 (98.44%)、及给氧 (80.66%)。本研究中REMS≥24的患者所占比例为4.28%,此类患者需要在现场做高级生命支持,在转运途中需要采用先进的监护及治疗手段以保证患者顺利抵达医院。为了适应这些抢救的需要,救护车上要求做到标识醒目、物品定位放置、药品定数量管理和仪器定专班负责,随用随补充、定期消毒、定期维护保养。一线二线车统一标准,各种仪器操作流程齐全规范,让每个医护人员在出诊过程中心里有数。针对相关疾病和设施建立严格的培训和考核机制。每一例大型抢救结束后,都要作现场点评,不断总结经验,以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及应急能力。真正实现院前是院内的前沿,院内是院前抢救治疗技术的有效延续[7]。

3.4 建立高速公路医警联合急救系统

随着经济和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大型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往往在短期内产生大批伤员,且重伤员多。是否对大批伤员进行准确快速的检诊和正确伤情评估,实施有效的现场处理以及有条不紊的安全护送,直接影响着伤员的救治成功率[8]。荆州市有急救能力的医院主要是市区的五大公立医院,均离各高速路口较远。荆州三医院急诊科一直是荆州市沙市区东大门的 “守护神”,毗邻东方大道等高速路段,周围工厂林立、人车混流,2011~2013年共收治72起281人次大型车祸伤患者,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荆州市周边高速路段交通伤的救治主要是110、122、119、高管、120中心与医院急救站相互协调、配合的模式。该模式主要存在两点不足之处:一是多中心之间电话联系协调,影响了出诊反应速度;二是各急救站均离高速路口较远,途中要经过市区拥堵路段,致到达事故现场的时间较长,不利于伤员救治。建立 “高速公路医警联合急救系统”,能及时抢救患者生命,提高高速公路交通伤致残致死率。在高管大队设立一个医警联动型急救单元和一个设施完善的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基地。由荆州三医院急诊科派一辆监护抢救型救护车常驻高速管理大队内,随车配专业急救员及司机各一名,接警后随高管事故处理车联动。在锣场高速路口附近的锣场乡卫生院建立一个一级急救站,拉专线与高管、120中心网络进行联网。接警后立即出动,能有效缩短出诊半径,短时间到达事故现场开展急救,提高救治成功率。

[1]刘丹,张谦 .我院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衔接的现状分析及探讨 [J].中国急救医学,2011,31(10):944-945.

[2]唐春霞,蒋玉兰,明旭华,等 .REMS评分系统在内科危重症患者院际转运中的应用 [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9):1849-1851.

[3]郭荣峰,车在前,李警雷,等.上海市2007年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调查 [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8,17(11):1127-1130.

[4]陆一鸣,叶静.如何推动我国急诊医学事业的发展 [J].内科理论与实践,2012,7(1):1-5.

[5]陈锋,柯俊,钱欣,等 .福州市2010年中心城区社区人群的院前急救分析及策略 [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9):971-975.

[6]武秀昆 .院前急救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研究 [J].中国急救医学,2013,33(7):669-672.

[7]陈辉,陶金哲 .如何做好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衔接 [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2(2):95-97.

[8]舒永平 .快速检诊程序在重大车祸伤急救中的应用 [J].护理学杂志,2009,24(16):44.

猜你喜欢
荆州市急诊科医院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捉迷藏比赛
诗祖文魂百代传一一首届“中华诗人节”在湖北省荆州市举行
萌萌兔医院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生态哲学视域下的“人水和谐”城市建设——以荆州市为例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为县级医院定锚
护理绩效考核在急诊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