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余市城乡一体化急救网络服务体系的研究

2014-09-14 09:00彭金凤阮小莲彭永福新余市紧急救援中心江西新余338004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年18期
关键词:新余市网络服务卫生院

彭金凤,阮小莲,彭永福 (新余市紧急救援中心,江西 新余 338004)

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1],其中包括公共服务一体化。院前急救医疗服务是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提供应具备公平性与可及性。衡量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功效的重要指标是急救反应时间,而急救资源的合理布局是有效缩短急救反应时间的关键[2]。本研究将新余市东南西北中心乡镇急救点的建设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院前急救为试点,以期合理布局中心乡镇急救站点网络,保证乡镇村民能享受公平、可及性的院前急救。

1 构建城乡一体化急救网络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新余市是省直辖市,一县三区,其中渝水区有16个乡镇。位于江西省中西部地区的一个中小城市,全市总面积3178km2,其中农村覆盖面积3138km2,全市总人口约115万。

新余市急救中心在2008年1月正式运行,市区设有7个急救站。急救半径平均是6km,急救反应时间平均8min,基本能够满足新余市区人民急救医疗服务的需求。但在面积和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广大农村地区,由于急救网络未布及,没有固定的急救点,急救半径长短不一,急救车辆从市区到达农村最远处最少要1h以上。由于距离和反应时间太长,致使患者错失抢救的白金10min及黄金时间1h,难以满足疾病救治的需要。

2 构建方法与步骤

2.1 网点设置

在学习国内外院前医疗急救文献的基础上,对新余市急救网络现状进行分析,设置了姚墟卫生院、水北卫生院、良山卫生院、欧里卫生院为急救网络站点,各网络站点纳入市 “120”急救调度指挥系统,实行统一指挥,统一管理,定期实行考核检查,严格质量控制。

2.2 实施联网,形成三位一体的急救服务链

通过对现有急救服务网络的扩容,将各乡镇实施全覆盖。即在偏离市区的中心乡镇卫生院急诊室或值班室 (必须24h有专人负责)配置有线电话、无线对讲机及GPS卫星定位终端装置或与lnter网进行联网的电脑。并与市急救中心的调度指挥系统连接。形成市急救中心—乡镇卫生院—急救对象三位一体的急救服务链,确保急救病人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2.3 统一调度,保证救治的及时、有效

急救调度指挥中心在收到病人呼救信号后,通过系统信息显示等手段获知病人基本情况,根据就近、就急、专科、自愿等原则即可进行合理调度,并将病人基本情况通过电话、无线对讲机及GPS卫星定位终端装置或与inter网进行联网的电脑等工具告知就近抢救医院及抢救医师。保证当患者到达急救点时,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准确有效的救治,保证救治的有效率和成功率。

3 结果

为能更好的体现院前急救网络的运行水平及布局效果,更加准确的量化考评院前急救半径及反应时间,从每个乡镇急救站随机选取了5个急救现场 (欧里急救站取昌纺、白梅、新甫、上巢、堎背;水北急救站取楼山、新桥、陈家、枫树下、钱圩;姚墟急救站取刘家、蒋家、湾里、温家、年家:良山急救站取周家、白沙、敖家、舍山、习家)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平均急救半径和平均急救反应时间。见表1。

根据本方案在新余乡镇设置的多个急救站点,构建新余市城乡一体化急救网络服务体系使农村地区急救半径明显缩短 (急救半径是指从急救站点到呼叫现场的运行距离),其大小反应了急救网络体系中急救站点布局的合理性,并且与急救效率有明显的相关性,新余市城乡一体化急救网络体系构建明显缩短了院前急救反应时间 (反应时间是指病人报警到医护人员到达现场用时)。

表1 新余市乡镇急救站建立前后的急救半径和急救反应时间比较

4 讨论

本研究的理论模型是将市急救中心—乡镇卫生院—急救对象构建三位一体的急救服务链,设置新余市中心乡镇网络站点,使院前急救网络不断向农村地区延伸并均匀覆盖。城乡一体化急救网络站点的构建,不仅保证了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同时降低了出诊成本,提高了出诊效率。本研究是新余市急救网络布局的基础方案,重点突出了院前急救的公平、及时。在此基础上考虑城市发展、医疗呼救需求、地理环境、医疗机构分布和经济发展等综合因素[3]。进一步调整优化网络布局,合理配置各急救网点,科学指挥调度,有利于新余市院前急救医疗服务水平的整体提高,同时使有限的急救资源发挥更大效益。在现在的科技手段下,构建新余市城乡一体化急救网络服务体系,只需要投入少量的资金。急救网络站点的构建不但可以促进本市医疗急救的发展,也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保证。本研究结果表明,构建新余市城乡一体化急救网络服务体系极大地提高全市尤其是农村的院前救治能力。随着新余市城乡急救网络的健全,使得广大市民和农民群众越来越容易享受到方便快捷的120急救服务,为建立卫生现代化和和谐社会作出贡献。但是该体系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完善,才能满足现代社会人们对高质量、高效率医疗服务的越来越高的需求。

[1]新余市人民政府 .新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草案)[EB/OL].http://www.jiangxi.gov.cn/zfgz/wjfg/qtsqs/xys/201211/t20121130_816990.htm.2011-01-26.

[2]杨晓慧,任延荣,杨百骏 .城市急救医疗服务网络的布局研究 [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4,10(11):673-677.

[3]于海玲,关金保,赵永春,等 .我国院外急救网络建设原则的探讨 [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11):1227-1228.

猜你喜欢
新余市网络服务卫生院
网络服务合同的法律问题研究
给小鸟的一封信
新余市渝水区界水乡防洪工程安全综合评价
新余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Alita:Battle Angel
网络服务行为的可罚性
网络服务安全效率两相宜
卫生院切莫孤军作战
警惕卫生院拖医改“后腿”
卫生院重新吃上“大锅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