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2014-09-14 06:27彭海洋PENGHaiyang王少宇WANGShaoyu姜福川JIANGFuchuan
价值工程 2014年1期
关键词:非金属矿矿山风险管理

彭海洋PENG Hai-yang;王少宇WANG Shao-yu;姜福川JIANG Fu-chuan

(①昆明理工大学,昆明650000;②辽宁省第四地质大队,阜新123000)

0 引言

我国非煤矿山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势远远滞后于经济建设的步伐,重大、特大事故仍频繁发生,人们通过对大量事故的分析总结出只有把管理体系搞好,才能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才能保证具体预防措施的有效落实。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在我国金属矿山现状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现实要求下颁布了《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实际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现状和特点各不一样,要建设与实际生产相适应的标准化体系,需要充分理解标准化的内涵,准确把握其核心与关键。

1 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

2009年全国非煤矿山共发生事故1230起、死亡1542人,同比减少186起、528人,分别下降13.1%和25.4%。[1]

2010年全国非煤矿山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009起、死亡1271人,同比分别减少221起、269人,下降18%和17.5%。[2]

据统计,2001~2010年,全国非煤矿山共发生各类事故16794起(占全国0.245%),死亡21259人(占全国1.867%)。其中较大事故733起,死亡2845人,重大事故25起,死亡405人,特别重大事故7起,死亡794人。(见图1)[3]

图1 2001~2010年全国非煤矿山事故(死亡人数)

“十一五”末和“十五”末相比,全国非煤矿山事故起数由1928起减少到1009起、下降47.7%,年均减少184起、下降12.0%;死亡人数由2342人减少到1271人、下降45.7%,年均少死亡214人、下降11.0%。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没有发生特别重大事故。[3]

非煤矿山死亡事故按照事故类型分类,多发于冒顶片帮、物体打击等6类事故。2010年非煤矿山死亡事故类型依次为:冒顶片帮(250人)、物体打击(217人)、坍塌(178人)、高处坠落(154人)、中毒和窒息(107人)、机械伤害(93人),上述6类事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78.6%。[2]

总体上,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对矿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矿山开采又是高危行业,安全生产面临极大的压力和繁重任务;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落后。另外一些地区没有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安全生产的关系;一些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和安全管理工作不落实,设备和工艺陈旧落后,没有严格按规定培训矿工;一些监管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监管不力。

2 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的重要性

近几年非煤矿山事故总量明显下降,死亡人数也大幅度减少,但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2001年广西南丹“7.17”透水事故死亡81人;2003年重庆开县“12.23”井喷事故死亡243人;2004年河北沙河“11.20”火灾事故死亡70人;2008年山西襄汾“9.8”尾矿库溃坝事故死亡281人。[3]这些特大恶性事故,造成了巨大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在国内外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成立以来发布的涉及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标准共30个。包括《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安全生产规则》、《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导则》等等。这些法令、标准的颁布无疑是在加强我国矿山的标准化建设。

实行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决策中的一项重要决策,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在征得非煤矿山开采企业的许可后,先后选择了不同类型的矿山进行试点,通过采取积极的安全标准化管理和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大幅降低了非煤矿山的安全事故发生率,为保障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安全基础。

要使非煤矿山企业的安全标准化落到实处,不仅要强化安全生产制度的建立,积极开展安全标准化的学习,不断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的相关标准化管理制度,逐步形成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还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设施条件,改进作业工艺,采用安全性更高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3 风险管理在矿山安全标准化的重要作用

安全标准化的工作内容不是特别丰富和完善,导致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没有全面的开展。为了将安全标准化工作范围进一步扩大,促使金属非金属矿山提高安全管理和本质安全水平,2006年11月2日,《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以安全生产行业标准向全社会发布,标准号为AQ2007-2006,并于2007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安全标准化工作是企业建立诚信体系、落实社会责任、实现自我约束的重要体现,也是行业自律组织履行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服务,为社会安全发展服务的重要职责。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依据规范的要求,建立与保持安全标准化系统。《规范》包含导则、实施指南和评分标准;分别涵盖了地下矿山、露天矿山、小型露天采石场和尾矿库这4种不同类型的矿山。《规范》从金属非金属矿山危险源的辨识入手,以风险控制为核心,采用综合手段管理风险,实现风险的可控和事故的预防,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规范》明确指出:“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创建并保持安全标准化系统的核心和关键。”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应覆盖生产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以及人的行为、管理等各方面;是开展其他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主动预测预控的现代安全管理的标志。为此,首先要辩识出所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评价其风险程度,依据有关的法律要求和其他要求、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确定不可允许的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即风险管理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具体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过程

危害的识别是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只有在全面了解各种风险的基础上,才能够预测危险可能造成的危害,从而选择处理风险的有效手段。在进行危害辨识之前首先应对危险、危害进行分类。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方法有许多种。常见的有按导致事故、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的方法和参照事故类别、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的方法。

风险评价是在危害识别和风险估测的基础上,对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程度,结合其他因素进行全面考虑,评估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并与公认的安全指标相比较,以衡量风险的程度,并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的过程。

风险控制原理包括事故预防原理和伤亡事故致因理论,其中事故预防原理是风险控制的基础和出发点,即事故是可以预防的。要实现对风险的控制,首先应考虑消除(或降低)危险,再考虑控制危险,然后再考虑个体防护,并应保证所制定措施的有效性、实施的可能性,还应满足先进性和冗余度的要求。

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性工作,需要风险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积累,还要让全员参与并且形成习惯,积极配合风险管理人员开展相应工作。只有全员都有了风险管理意识,才能有好的风险管理。

4 结论

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是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劳动者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要途径。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促使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和法制化。风险管理是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中核心部分,面临着很大挑战。对风险管理的研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从矿山安全工作的实际出发,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从理论到实践,再以实践丰富理论,构建纯熟的安全标准化系统。

[1]中国新闻网,中国去年非煤矿山共发生事故1230起,死亡1542 人[EB/OL],www.chinanews.com,2010/1/28.

[2]安全监管总局监督管理一司,2010年非煤矿山事故分析[EB/OL],www.chinasafety.gov.cn,2011/03/09.

[3]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非煤矿山安全监管概述.www.chinasafety.gov.cn.

[4]王启明.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形势、问题及对策[J].金属矿山,2005(10):1.

[5]周建新,张兴凯,刘晓宇,任智刚.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在安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J].金属矿山,2007,4.

[6]黄颖.浅析安全标准化对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的促进作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2).

[7]李春民,王云海,胡家国,李全明,王庆.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核心思想和理论基础探讨 [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1.

[8]岑元刚,吕先昌.安全标准化有关技术问题探讨[J].工业安全与保,2011(37).

[9]李万雷,吴志林.矿山安全标准化过程中风险管理问题及措施分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1(24).

猜你喜欢
非金属矿矿山风险管理
四大“矿山修复”方法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我国矿企海外十大矿山简介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非金属矿物的表面改性技术及其在橡胶工业中的应用
非金属矿行业绿色矿山建设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湖南累计关闭金属非金属矿山874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