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需平衡和用水效率模型的节水效益分析

2014-09-14 06:28李永战LIYongzhan
价值工程 2014年1期
关键词:取水量需水量节水

李永战LI Yong-zhan

(河北省桃林口水库管理局,秦皇岛066000)

0 引言

节约用水是在不降低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人民生活质量的前提下,还要确保合理用水的情况下,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无谓的损耗为目的,所根据一些具体的功能、技术和管理等各项综合措施的行为。在目前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日趋严重的条件下,节约用水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一项战略性基础工程,是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出路,也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1]

1 供需平衡-用水效率模型[4,5]

本模型主要涵盖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使用效率主要包括:自然水资源量和用水量之间需求的矛盾如何解决;供水子系统和用水子系统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农业用水率的程度以及工业用水率的产值;水资源重复利用状况;城市供水漏失状况以及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等等。

2 水资源供需比(R1)

供需比主要反映节水系统基本问题解决程度,包括水资源供需矛盾两方面的内容。若使节水得到可持续利用,水资源在评价期的最大允许取水量应大于开采量,而有效供水量应等于实际需水量。由于水资源的稀缺程度不同,两方面代表的节水水平也不尽相同。

考虑上述因素,可建立如下模型:

式中:①Rw=[D理论/V允许]а为水资源稀缺性参数。

式中:D理论—理论需水量(万m3),指评价部门依据一般用水标准,根据被评价水平年实际发展情况而求得的取水量;V开采—评价水平年水资源的最大允许取水量(万m3),包括地表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动态储量)两部分。

对节水而言:D理论=Dt1+Dt2+Dt3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一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二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三要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2]

Dt1为理论生活需水量(万m3),依据评价水平年被评人口和同类人均大生活用水定额求得,即:

Dt1=P用水·VUE大·365/1000

式中:P用水—用水总人口(万人);VUE大—人均日大生活用水量(L/人·d)。

Dt2为理论工业需水量(万m3),依据行业国内产值及行业平均万元产值取水量先求得行业取水需求,而后用迭加方法得出工业取水需求,即:Dt2—1/1000Σ(VNPi·GPi)

式中:VNpi—第i行业万元产值取水量(m3/万元);GPi—第i行业总产值(万元)

Dt3为其他需水量(万m3),应根据发展规模求出,其份额较小,可直接采用其实际用水量。当用水由生活及工业用水覆盖时,可不考虑该值。

а为RW的权重系数,0≤а≤1。考虑目前的缺水现状,а可取0.9。

RW反映水资源紧张状况不同,单位节水价值不同。可通过调整а来改变RW所起的作用。当由0向1变化时,RW由不起作用变为完全起作用,即其值的任何变化都将得到反映。

②R取=[V允许/V开采]β为取水供需平衡量度参数

式中:V允许—评价水平年水资源开采总量(万m3),应包括供水系统开采总量(公用自来水与单位自备水)及直接开采量;β—R取的权重系数,0≤β≤1,β≠а。将第一项乘入消掉V允许后,其值接近于下述R2,这样就难以反映该项平衡参数。因此,除非目的是想要忽略此项,β一般都不等于а。β可取0.5。

R取反映水资源与供水系统之间存在的供需矛盾被解决的程度。由于我国南方和北方水资源自然分布的差异,南北方不同该值存在明显的不同。为客观评价,采取权重系数β来进行调整。目前可取为0.5,既不使该值完全作用,又不使该值得不到充分反映。在应用中可以逐步确立更为合适的值β。

③R2=EXP〔-(1-S有效/D实际)〕2为用水供需平衡量度指标。

其中:S有效—评价水平年有效供水总量(万m3),为当年供水总量减去漏水量所得值,即S有效=S总·(1-P漏);S总—当年供水总量(万 m3);P漏—管网漏失率(%);D实际—实际需水量(万m3),根据其自身的用水特点,在评价期实际所需用水量。与D理论相比,它主要体现自身的节水特点;与S有效相比,它反映的是当年供水无制约因素时的取水需求。当缺乏此参数时,其值可用于计划取水参数VP全市近似代替。

由于S有效>D实际时,将造成水资源浪费,S有效<D实际时,造成用水紧张;因此,这两种情况都应避免。水资源浪费严重,尽管通过节水使得S有效/D实际有所降低。但是,鉴于水资源短缺状况,仍需进一步加大节水力度。

3 节水效益比(R2)

效益比反映总体节水效率的高低。该值越大,说明节水效果越好。采用下述模型:

式中:S总—评价水平年供水总量(万m3),主要包括用于生活(VU生活)、工业(VU工业)、其他用途(VU其他)以及漏失量(V漏)的供水总量。数量上等于供水系统开采量减去自身消耗后的水量。这就覆盖了节水大部分方面,具体为:

①该值具有用水总量特征,反映用水各方面的综合效率,包含工业用水复用率、万元产值取水量、中水回用率、漏失率、新水利用系数等各种因素的作用,而不是仅仅反映某一方面的内容。

②由于计算D理论时,可有评价部门按一定标准进行,这为采用其他方法提供了接口机会。在应用时可直接采用“节水型标准”中的指标作为标准。

③分子分母都采用和的形式,强调取水大户的用水效率。假设某取水平评价用户,其用水组成为生活取水30%,工业取水70%。由于节水工作导致取水量下降一半,通过以下分析:

1)如工业取水量不变,生活用水下降一半时:

采用均值法:R2=(Dt1/VU生活+Dt2/VU工业)/2=(0.3/0.15+0.7/0.7)/2=1.5;

采用本法:R2=(Dt1+Dt2)/(VU生活+VU工业)=(0.3+0.7)/(0.15+0.7)=1.18。

2)如生活取水量不变,工业取水量下降一半时:

采用均值法:R2=(Dt1/VU生活+Dt2/VU工业)/2=(0.3/0.3+0.7/0.35)/2=1.5;

采用本法:R2=(Dt1+Dt2)/(VU生活+VU工业)=(0.3+0.7)/(0.3+0.35)=1.54

显然,采用这种方法更切合实际情况。

④将分子分母同时进行简化,可以得到不同项目的效率比,用于考虑不同项目时的效率,进而对该项目进行评价。如当其他用水所占比例较小时,可将Dt3及VU其他忽略,得R2=(Dt1+Dt2)/(VU生活+VU工业+V漏)只用于评价生活与工业用水效率。

⑤对于工业用水,使用此方法可有效反映不同工业结构所造成的影响。如生活用水和漏失率忽略后,得R2=Dt2/VU工业其中R2有各行业理论需水量求和所得,可以反映由于工业结构不同导致的用水变化。实际上,此时R2即为取水比差的倒数。

应用此方法进行城市用水效果评价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由于两者均为独立参数,不利于应用的对比,因此就需要结合两者为整体;二是由于城市缺水严重,有可能因苛求水资源供需(R1)而打击节水效益R2的积极性,就需要我们根据不同的对象做出不同的方针,加强关键的侧重点。可采用两者结合,来共同反映不同城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不同的侧重点:R=W1R1+W2R2;W1,W2分别为R1,R2的权重系数,0<W1,W2≤1,W1+W2=1。

4 结论及建议

通过运用用水效率和供需平衡模型对用水进行分析可知,运用此方法可以得到节约用水的水平值,两者为独立参数,能够给决策者一个直观的印象,若我们只考虑增加水源对节水系统的影响,就必须要让实际取水量小于允许的取水量,利用模型评价来增强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的数据。[3]

[1]宋序彤.中国供水排水发展特征及对策[J].中国给水排水,2000,16(1):21-25.

[2]顾国维等.水资源合理利用和节约用水的对策研究.

[3]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课题研究报告,内部资料,1998,3.

[4]侯捷.中国城市节水201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M].上海:文汇出版社,1998.4.

[5]刘俊良.城市节制用水规划原理及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4.

猜你喜欢
取水量需水量节水
坚持节水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南京城市中心区生态需水量探析
2020年氮肥、甲醇行业水效“领跑者”名单发布
组合预测模型在区域需水量预测中的应用
南通通州查处暗管偷排企业 正面调查受阻挠 调取水量来突破
帕满灌区供需水量平衡分析
大洋河生态需水量分析与评价
节水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