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创新模式探讨

2014-09-14 06:30周劲廷ZHOUJinting
价值工程 2014年25期
关键词:校企管理工作理念

周劲廷ZHOU Jin-ting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衡阳 421001)

(Hunan Polytechnic of Environment and Biology,Hengyang 421001,China)

0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具有职业理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的摇篮,以能力培养为目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学生管理工作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生管理工作要紧紧围绕“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改革传统学生管理模式,创新学生管理模式,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综合型人才提供制度保障。

1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新教育理念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管理理念影响、高职院校办学体制以及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等方面的限制,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

1.1 学生管理模式缺乏高职特色 高职院校的教育定位不同于本科教育以及中专教育,对此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要突破本科教育模式、中专教育模式,体现出高职院校的特色,但是就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分析,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没有与自己的教育特色相适应,结果造成学生管理工作缺乏时效性,不能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管理,因为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要相对低于本科院校学生,而高于中职院校的学生,因此照搬它们的管理模式都是不科学的、不合理的。

1.2 学生管理内容过于片面 学生管理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育理念要求高职院校要培养综合素质全面的社会实用型人才,这些要求是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需要面对的,但是高职院校却忽视了关于学生道德素质、健康心态以及体质锻炼等“软”方面的培养,而一味地强调对学校规则制度、对学生各种行为约束以及提高学习成绩等“硬”方面的管理,单一的管理内容培养出来的学生是达不到新教育理念要求的。

1.3 学生管理侧重制度化、忽视人性化管理 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对于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是有利的,但是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创新性、实用型技能人才的教育场所,其管理的对象是思维敏捷、意识超前的学生,因此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需要学校形成以制度化管理为主,人性化管理为辅的管理模式,但是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中只是一味地强调制度化管理,而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等,缺乏人性化管理造成的结果只能是学生管理工作会更加困难,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会更低。

2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途径研究

为适应新教育理念要求,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技能、高素质实用型人才,高职院校要改变传统落后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积极创新管理模式。

2.1 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贯穿到学生管理工作中 为适应新课改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应该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贯穿到整个管理工作体系中,首先高职院校要改变学校管理者处于主导地位的现状,化解学校管理者与学生对立的关系;其次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要具有服务意识,帮助学生解决其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将工作重心放在遏制与强制学生不犯错层面上;最后“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并不是采取完全放开的管理模式,而是要在各项规章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对学生实施人性化管理,高职院校的学生其自控能力还相对较弱,他们的思想意识还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如果高职院校不对其进行强制管理的话,其可能会走向歧途,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做出一些强制制度措施。

2.2 建立以辅导员为中心,多种渠道相结合的学生管理体系 针对高职院校单一的学生管理制度,高职院校要积极构建以辅导员为中心的学生管理制度与多渠道相结合的学生管理教育体系。但是由于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辅导员数量不足的问题,再加上学生存在的问题比较多,涉及的情况比较复杂,单靠辅导员的力量是不行的,因此学生管理工作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其他工作人员的职能特色,形成多渠道相结合的学生管理系统,比如实习指导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实习阶段的管理、心理指导教师可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团支部可以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等等。

2.3 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创新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教育模式创新的体现,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是高职院校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必然发展道路。“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开展,需要学生利用一定的时间到企业中进行顶岗实习,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利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充分借鉴校企合作资源开展管理模式的创新管理:首先,采取灵活的学生管理教育形式。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的特点,高职院校可以安排专门的辅导教师深入到学生实习企业中,通过近距离观察学生的情况,发现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将问题及时反馈到学校、企业,便于学校与企业及时根据学生的问题调整管理策略,帮助学生进步。其次,发挥企业的真实案例的教育作用。高职院校学生进入实习企业后,他们通过接触一线的技术工人,可以了解到自己以后从事岗位的特点,以及通过一线企业技工人员的帮带,让企业技工人员帮助学生解决其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实践证明,企业一线技工人员的帮扶作用要高于学校教师的指导。最后,高职院校要借助校企合作资源积极宣传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学生在参与顶岗实习的过程中,通过接触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意识,因此校企双方应形成教育合力,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实现教学和育人的综合培养目标。

2.4 实施素质教育管理学分制度 学生管理工作要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考核,随着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要求的提高,高职院校要改变以往的考试制度,建立素质教育学分制考核制度,学分制度就是实现管理与教育的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接受专业理论知识、课外实践活动,还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等。素质教育管理学分制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规划在校期间的学习与生活,从制度上保证其参加必需的教育活动,达到最基本的发展目标。

3 结束语

总之,在新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一定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将学生的实际问题作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在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服务学生”意识,将学生纳入到管理主体工作中,强化学生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加强学生高人才队伍建设,开创让学生来管理学生的创新局面,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李洪波.信息化背景下创新辅导员工作方式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12).

[2]贾瑞,付伟.论新教育纲要背景下高校基层班级的管理[J].价值工程,2012(02).

[3]崔秀丽.新教育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J].文学教育(中),2012(04).

猜你喜欢
校企管理工作理念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