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4-09-14 06:30汪东光
价值工程 2014年25期
关键词:队伍管理工作院校

汪东光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350)

1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

我国的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空前庞大,但其真正的发展时间并不长,很多是由中专、技校等改制而来,学生管理方面没有先例可循,更多的是沿用以前的管理方式,并且在学习普通本科高校管理方式的基础上形成一套自己的管理模式。由于高职学生的招生标准相对较低,生源知识基础相对较低,学生自律性相对较差,生搬硬套本科院校的过于放松的目标管理方式,反而导致学生管理工作无所适从,工作效果并不理想。

2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具体问题

2.1 学生基本情况复杂 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学院的招生分数越来越低,虽然不能单纯以分数取人,但分数也从侧面说明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储备、自制能力等方面都与本科生存在一定差距。学习方面积极性不高、缺乏刻苦精神,人生目标不明确、缺乏总体规划,自我意识较强、缺乏集体观念等,这些特点都给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

2.2 学生管理工作在学校发展中未取得应有的地位 学生管理工作本身是整个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学校领导层面、学生层面和一般任课教师的思想意识里没有充分认可学生管理工作,认为学生管理工作可有可无,看不起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收入明显低于任课教师水平,校园整体氛围不利于学生管理工作者开展工作,更谈不上积极主动地创新工作方法。

2.3 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综合素质不高 一直以来,学生管理从业者的专业性问题没有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队伍普遍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一般都是以思想政治专业为主,其他专业都可参与,专业性相对不强,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稳定性较差。学校层面来看,也没有一套完善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培训进修和职务晋升制度。

2.4 学生管理工作体系不够完善 由于高职院校发展时间较短,还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学生管理工作体系还不规范、不科学,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很难达到学生管理工作目标,更难以突出高职教育的办学特征。

2.5 服务设施不配套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随着高职教育整体的不断扩容,各高职学院也在逐年扩大招生计划,然而与之配套的服务设施却没有及时跟上,学生基本生活条件得不到满足,间接导致了日常管理工作中学生表现出不配合的现象,这些学生管理工作者无法解决的问题成了日常工作的软肋。

3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问题的对策研究

3.1 提高认识,强化全员育人意识 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应该是全方面的,既要知识化、技能化,还要培养高素质。全体学校职工都负有教育学生的职责,即人们经常提到的“三育人”,既要教书育人,更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学校任何一名教职员工的一言一行都在为学生作以身教典范。学校领导更应该明确支持此观点,从经费、政策、投入、宣传、待遇上积极支持学生管理工作,努力营造重视学生管理工作的氛围,避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地位边缘化。还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尽量保障学生的基本生活需求,努力为学生提供生活上最优质的服务,消除学生因其他客观因素产生的针对学校的各种敌对情绪,通过优质的服务来教育引导学生,最终实现全校重视学生管理,全员支持学生管理工作。

3.2 提高学生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首先要保持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纯洁性,学生管理工作队伍主要包括辅导员、兼职班主任、专职学生管理干部、参与学生管理的中层干部等,这些人的基本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应在思想上重视、政策上支持、培养上悉心关怀。把好入口关,提高队伍成员的专业化水平;做实培训工作,搭建学工队伍培训平台,制定培训计划,在思想观念、职业技能、工作方法上给予指导,建立学生工作交流平台,让学生管理工作人员适时展示交流工作经验,以多种形式促进辅导员职业化。还要提高改善基本待遇,打通学生管理人员职务、职称晋升通道,让学生管理人员看到预期的发展前景,减少无序流动以保持队伍的稳定性。

3.3 加强管理,完善制度 通常高职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因此要制定较为严格的日常管理制度,并且要紧抓常规管理。把“以人为本”当作学生管理的“万能钥匙”,尤其要重视过程管理,加强日常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学生管理要制度化,用制度管人,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任何人加入学生管理队伍都要以此为标准,执行的方法可以多样化,但尺度要统一,培养学生的法制化意识。还要紧抓学生日常管理,防止“破窗效应”现实化,这样才能保障制度的执行力度,是学生在校园里形成尊重制度的良好习惯。不断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内容,要健全涵盖学生、学生工作队伍等各个方面的一系列相互支撑的制度体系,并随着形势的变化每年对制度进行微调。制度要细化、可操作性强,形成一本相对完善的《学生手册》,以人手一册的形式向学生公开、公示。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纳入科学化、法治化发展轨道。

3.4 加强学生自律,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积极性 培养一支品学兼优、积极踏实的学生骨干团队,是做好学生工作的重要保障。学生管理中老师不可能24小时和学生在一起,那么充分发挥学生干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学生干部既是干部又是学生,他们更加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更能找到适合学生的管理方式,不但能协助老师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感染其他同学,增强学生工作效果。

3.5 发挥校园文化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引领作用 校园文化可以凝炼为“校风”,当然也涵盖有校园环境文化和制度文化等诸多具体方面。校风主要体现在学校的文化氛围,更多的由历史积淀而来,它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三观”的转变甚至重建。校园环境文化中还有相当重要的一个内容不容忽略的,那就是宿舍文化。学生一天要有2/3的时间在宿舍内度过,宿舍环境和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情和积极向上的主动精神。这也正应了教育部为什么要专门发文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进宿舍,甚至具体到辅导员下宿舍的原因。因此,应该把宿舍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主阵地,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4 结束语

当然,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还要重视学生的就业导向工作、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奖优助贫等具体事务性工作。因此,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既要结合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又要注意工作方法的适当性,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模式,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符合学生的要求,才能将学生管理工作做实做好。

[1]万廉.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改革探析[J].统计与管理,2014(4).

[2]刘建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要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4).

[3]杜福杰,董玉泉.防止“破窗效应”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J].卫生职业教育,2014(4).

[4]王林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14(5).

猜你喜欢
队伍管理工作院校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