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铜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2014-09-14 06:30丁少波
价值工程 2014年25期
关键词:技艺文化遗产物质

丁少波

(宁夏青铜峡市文化馆,青铜峡751600)

1 青铜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遗存情况

青铜峡市是宁夏引黄灌区的一个县级市,相对不封闭的地理位置和讲求礼仪的传统习俗使得各种文化资源保存完整,形成了独特的民风民俗,积淀了较为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市境内普查发现的非遗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民间文学类。包括民间故事、传说、歌谣、歇后语、谚语等。二是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类,如南营武术杂技、押枷、底盘武术等。三是传统医药类,如中医烧烫伤制剂、接骨针灸等。四是民间手工技艺类,如峡口回族二毛皮、胡氏擀毡、青铜峡柳编等。五是消费习俗类,主要是传统回族清真饮食等。六是生产商贸习俗类,如青铜峡古渠系、民间民居建筑材料等。七是民间舞蹈类,如小花灯舞、喜牛舞、单鼓舞等。八是民间音乐类,民间乐曲主要以唢呐曲为主,常用曲牌有著名的《十劝郎》、《五哥放羊》等;民间器乐有20多种,最常见的有唢呐、笛子、板胡、二胡、三弦、锣、鼓、哇呜等。九是民间美术。主要包括剪纸、刺绣、雕塑、纸扎及民间绘画等。十是民族语言类,如回族穆斯林常用语等。十一是以文化空间为主要载体的牛首山庙会、庙山湖庙会等。

目前,《南营武术》、《峡口回族二毛皮》分别为第一批和第二批被批准的自治区级项目;有三批13项,包括《青铜峡柳编》、《二锅头传统酿造工艺》、《牛首山庙会》、《南北佛乐大型十等法事梵呗音乐》等被批准为吴忠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三批46项,包括《一百零八塔的传说》、《杨万宝回族常用语》、《峡口镇剪纸》等被批准为青铜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 青铜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保护工作基本做法

近年来,该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2.1 健全保护机制,制定科学规划。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启动之初,市政府印发了《青铜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实施方案》,成立了青铜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和青铜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建立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席会议制度,指定文化馆负责经常性工作,制定了保护计划,明确了项目普查、申报责任人,组织各镇、村和社区相关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有力地推动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统筹规划、普查、登记以及项目的筛选、审查、申报等具体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加大培训力度,积极传承民间艺术。以中国文化遗产日为契机,坚持把保护人才的培养当作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手段,主要针对传承人的培养和群众性保护人才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坚持举办刺绣、剪纸、民歌、民间舞蹈、社火等培训班,年均各5期。同时,还开展了“非遗”进校园活动,有效地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民俗文化。

2.3 举办多种活动,壮大民俗文化队伍。在每年春节举办社火比赛的基础上,坚持每年组织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主要包括泥塑、柳编、石刻、版画、刺绣、剪纸等项目,通过图片,实物,多媒体播放,现场表演工艺过程等,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我市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并坚持组织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专场晚会。利用媒体向全社会倡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上述活动在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民俗人才,壮大民俗文化产业队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3 青铜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该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由于受多方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还存在着一些亟待研究和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3.1 各级领导重视程度不够。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开发和保护工作量大,在具体工作中虽然争取了多方工作机构人员来负责,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都是徒有虚名,真正需要配合的时候都会用不负责任的方式来推辞,仅靠文化部门兼管,文化馆负责实施,势单力薄,导致传承保护和申报利用工作进度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的乡镇对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相当重视,而对申报成功的名录轻保护,轻管理,虽然在申报书上承诺了保护计划,那也是纸上谈兵或者履行怠慢。

3.2 经费紧缺。没有设立专门的保护基金,给抢救保护工作带来较大困难。由于经费紧张,使征集的资料、实物少之又少,不能完全征集回来;普查工作所需的器材、设备落后;上报的音像资料、图片资料等达不到上级规定的技术指标;对传承人的及时认定、项目传承的培训计划安排、传承场地、物资、传承所需的各种条件需求等工作的开展也无法进行。这些因素都非常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3.3 专业人员匮乏。文化馆是实施保护的重要业务机构,在现有工作人员中,缺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保护工作的专业人才,使许多资料征集后不能有效开发、保护和利用,产业化开发、保护、经营的局面还没有真正形成。再加上缺乏经费支持,培训、培养专业人才的机制不健全,输送渠道不畅通,极大地制约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3.4 缺乏展示平台。虽然全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没有专门用于表演展示的场所和设施,也没有经常性进行展示表演的活动载体。

4 加强青铜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思考

4.1 以振兴传统工艺的办法来传承非物质文化产业。青铜峡市有布鞋制作、荫米制作、衡器制作、回族二毛皮传统制作、柳编等传统手工技艺,技艺性强,经济实用,发展空间大。因此,应该进一步挖掘传统手工技艺的潜力,鼓励和支持民间艺人大胆创新,把传统手工技艺搞好搞活,使传统手工技艺从自给自足型向市场需求型转变,成为传承非物质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手段。

4.2 用市场经济的理念来经营非物质文化产业。要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潜在作用,把非物质文化产业作为振兴我市经济的重要产业来开发,做到传播民族传统文化与旅游相结合。这样,既保护了民族的传统文化,又不断促进了旅游事业的发展。

4.3 重视人才培养推进传承发展。要建立健全关心和爱护传承艺人的有效机制,让其从自己的技艺上受益,同时,针对民间文化艺术后继乏人的问题,要尽快制定出台相关办法,资助和扶持民间艺人带徒传艺,使其技艺继续传承、发扬光大,并定期对民间艺人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表演展示的规范化水平,还要鼓励教学机构开办兴趣班,引导更多的人走上传习之路,壮大非遗保护传承力量。

4.4 切实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建立非遗保护专项基金,同时,用足用活有关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依托项目申报及富有特色的文化成果展示,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吸纳民间资本投入非遗保护,用于资源普查、资料征集、实物收购、濒危项目的抢救等,尤其对濒危的重要项目要制定传承计划,建立传承活动基地,设立专项传承补贴,为传承人提供良好的传承条件和必要的生活保障。

[1]蔡武主编.一、2009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绩显著[Z].中国文化年鉴,2011.

[2]蔡武主编.二、扎实推进2010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Z].中国文化年鉴,2011.

[3]蔡武主编.三、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建议[Z].中国文化年鉴,2011.

猜你喜欢
技艺文化遗产物质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技艺并举 厚积薄发
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