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性别角色类型特点及其与友谊质量的关系

2014-09-15 21:20徐瑜姣马世超刘秀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10期
关键词:性别角色初中生

徐瑜姣?马世超?刘秀丽

〔摘要〕本研究对初中生的性别角色类型和友谊质量关系进行了考察。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从长春市两所初中选取被试480人,使用Bem性别角色量表和友谊质量问卷进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生总体中双性化个体最多,其次是未分化个体和男性化个体,最少的是女性化个体。研究还显示:无论初中男生还是初中女生,双性化个体都能体验到更积极的友谊质量。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男性和女性的正向气质。

〔关键词〕初中生;性别角色;友谊质量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4)10-0023-04

一、概述

性别角色是指由于人们的性别不同而产生的符合一定社会期望的品质特征,包括男女两性所持的不同态度、人格特征以及社会行为模式。个体进入初中后,具备了形式运算的思维水平,这将帮助个体从环境中概括出性别角色的特征,因此初中阶段是学生获得性别角色的关键期[1]。

性别角色作为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与人的交往。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同伴交往分为两个水平,友谊是同伴交往个体水平将要考察的。友谊是两个个体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作用、较为持久稳定的双向关系,而非简单的喜爱或依恋关系[2]。对友谊的研究主要是考察友谊的质量。

从性别角色角度出发,关于同伴交往的研究较少,对性别角色和友谊质量的关系的研究就更少了。个体进入青春期后,随着异性交往的增多,更多的双性化个体出现,同伴关系渐渐分为三类:较广泛的“大群体”,数量较少的、内聚力较强的、比较亲密的“小集团”和个别朋友[3]。因此,个体进入初中后性别角色所发生的变化迫切需要得到关注,友谊质量作为初中生社会性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4],与性别角色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本文提出两个假设:假设一,初中生中,双性化个体所占的比例最大;假设二,初中生中,双性化个体比其他性别角色类型的个体友谊质量较高。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随机分层抽样方法,从长春市第七十二中学和长春市第四十七中学选取被试480人,回收率100%。有效问卷为464份,有效回收率为96.67%。其中男生217人,女生247人;初一年级164人,初二年级153人,初三年级147人。

本研究采用卢勤、苏彦捷[5]修订的Bem性别角色量表测量学生的性别角色类型,该量表由14个男性化项目、13个中性化项目、12个女性化项目组成。依据被试在两个分量表上的分别得分,用中位数分类法划分每个被试的性别角色类型,该量表Cronbachs Alpha为0.85。

采用友谊质量问卷[2]评价与最好朋友的友谊质量。修订后的中文量表共18个项目、六个维度(肯定与关心、帮助与指导、陪伴与娱乐、亲密袒露与交流、冲突解决策略、冲突与背叛)。该量表Cronbachs Alpha为0.76。

数据的录入分析均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

三、结果分析

1.性别角色类型的分布

根据中位数法将被试分为四种性别角色类型,在样本中,四种不同的性别角色类型见下页表1。

表1的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不论总体、男性还是初中女生中四种性别角色类型的分布均存在显著差异。在总体464名被试中,双性化个体最多,达到36.9%;其次是未分化个体,占34.5%;再次是男性化个体,占15.3%;最后是女性化个体,占13.4%。

在初中男生中,不同年级性别角色类型的分布情况见表2。

表2 初中男生性别角色类型的年级分布情况

性别角色类型 初一年级 初二年级 初三年级 χ2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双性化 27 31.8% 29 43.9% 18 27.3% 9.467

男性化 18 21.2% 10 15.2% 8 12.1%

女性化 11 12.9% 4 6.1% 7 10.6%

未分化 29 34.1% 23 34.8% 33 50%

从表2可以看出,男生初二年级的双性化个体多于初一年级和初三年级,未分化个体又明显少于初一年级和初三年级。初二年级和初三年级的男性化个体少于初一年级,女性化个体也少于初一年级。卡方检验的结果表明,在初中男生中,性别角色类型不存在年

级差异。

在初中女生中,不同年级性别角色类型的分布情况见表3。

表3 初中女生性别角色类型的年级分布情况

性别角色类型 初一年级 初二年级 初三年级 χ2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双性化 34 43.0% 39 44.8% 24 29.6% 14.609*

男性化 15 19.0% 7 8.0% 13 16.0%

女性化 7 8.9% 20 23.0% 13 16.0%

未分化 23 29.1% 21 24.2% 31 38.4%

表3中卡方检验的结果表明:在初中女生中,性别角色类型存在年级差异(χ2=14.609,p<0.05)。初二年级的双性化类型多于初一年级和初三年级,初二年级未分化类型是最少的。在初二年级,男性化类型明显少于初一和初三年级,而女性化类型明显多于初一年级和初三年级。

2.初中男生中,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在友谊质量各维度上的差异比较

使用方差分析考察初中男生中性别角色的不同类型在友谊质量六个维度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初中男生中,性别角色的不同类型在友谊质量的冲突与解决和亲密袒露与交流两维度上的得分有显著差异(F=3.246,

p<0.05;F=4.051,p<0.01)。LSD事后检验结果表明,初中男生中,在冲突与解决维度上,双性化个体的得分显著高于未分化个体和男性化个体(MD=0.3475,

p<0.05;MD=0.4493,p<0.05);女性化个体的得分显著高于男性化个体(MD=0.5140,p<0.05)。在冲突与解决维度上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女性化个体、双性化个体、未分化个体和男性化个体,说明“女性化”的男性比其他任何类型的男性更能解决好朋友间的冲突和矛盾,“男性化”的男性在冲突的解决上最差。在亲密袒露与交流维度上,双性化初中男生的得分显著高于未分化初中男生(MD=0.5037,p<0.01);女性化初中男生的得分也显著高于未分化初中男生的得分(MD=0.5097,p<0.05)。在该维度上,得分由高到低的顺序是女性化个体、双性化个体、男性化个体和未分化个体,说明女性化的初中男生比起其他类型的初中男生与朋友能有较好的袒露与交流,未分化的初中男生与朋友的袒露、交流最差。

双性化个体都显示出较好的积极友谊质量,又同时具备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因此分别计算被试男性化分量表、女性化分量表的得分并标准化,作为双性化个体内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得分。在初中男生中,双性化个体内男性气质、女性气质与友谊质量各维度的相关分析见表4。

表4 初中男生友谊质量与男性气质、女性气质的相关分析

消极友谊质量 陪伴与娱乐 肯定与关心 帮助与指导 冲突与解决 亲密袒露与交流

男性

气质 -0.009 0.277*** 0.215** 0.256*** 0.113 0.232**

女性

气质 0.092 0.181** 0.087 0.134* 0.170* 0.249***

从表4得知,在初中男生中,双性化个体内的男性气质与积极友谊质量中的陪伴与娱乐、肯定与关心、帮助与指导、亲密袒露与交流均有显著正相关。女性气质与积极友谊质量中的陪伴与娱乐、帮助与指导、冲突与解决、亲密袒露与交流有显著正相关。

3.初中女生中,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在友谊质量各维度上的差异比较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初中女生中,性别角色的不同类型在友谊质量的帮助与指导维度上有显著差异

(p<0.05)。LSD事后检验表明,初中女生中,在帮助与指导维度上,双性化个体的得分显著高于未分化个体(p<0.05);双性化个体与男性化个体的得分边缘显著(p=0.55)。在帮助与指导维度上,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双性化个体、女性化个体、男性化个体和未分化个体。这说明双性化类型的女性得到更多的帮助与指导,而未分化类型的女性得到最少的帮助与指导。

在初中女生中,双性化个体内男性气质、女性气质与友谊质量各维度的相关分析见表5。

表5 初中女生同伴交往与男性气质、女性气质的相关分析

消极友谊质量 陪伴与

娱乐 肯定与

关心 帮助与

指导 冲突与

解决 亲密袒露与交流

男性

气质 0.034 -0.009 0.160* 0.122 0.093 0.068

女性

气质 0.085 0.112 0.141* 0.190** 0.108 0.103

从表5可以看出,在初中女生中,双性化个体内的男性气质与积极友谊质量中的肯定与关心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女性气质与积极友谊质量中的肯定与关心、帮助与指导维度有显著正相关。

四、讨论

1.初中生性别角色类型的分布

如表1所示,在初中生被试中双性化个体最多,占36.9%;其次是未分化个体,占34.5%;再次是男性化个体,占15.3%;女性化个体在样本中分布较少。本研究对性别角色类型分布情况的研究与以往研究相符。这说明,在初中生中双性化个体是普遍存在的,他们同时具有男性气质特征和女性气质特征。未分化个体在初中生群体中也是广泛存在的一种性别角色类型,他们欠缺男性和女性气质中的积极特质,因此在日后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注重培养这部分学生的正向、积极的特质,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和干预的能力。

表2显示,在初中男生中,初二年级的双性化个体多于初一年级和初三年级,而未分化个体又明显少于初一年级和初三年级。初二年级和初三年级的男性化个体少于初一年级,女性化个体也少于初一年级。卡方检验的结果表明,在初中男生中,性别角色类型不存在年级差异。表3显示,初中二年级的双性化类型多于初一年级和初三年级,初二年级中的未分化类型也是最少的。在初二年级,男性化类型明显少于初一和初三年级,而女性化类型明显多于初一年级和初三年级。卡方检验的结果表明:在初中女生中,性别角色类型存在年级差异。表4显示,在初中二年级,性别角色类型有显著的性别差异。这可能是由于个体进入初中阶段,开始青春期发育,而女性个体的青春期发育早于男性个体1~2年,初中二年级是个体青春期发育的关键时期,青春期特殊的心理特点决定了男性和女性性别角色发展的不同。在整个初中时期,初中男生中的未分化个体比其他性别角色类型的个体都多,这就要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加强对男生性别角色的正向引导。初中女生中的双性化个体明显多于男性化被试,未分化个体明显少于男性化被试,这可能是由于在青春期的发展过程中,女性个体的性别角色社会化要优于男性个体。

青春期性别角色的获得和认同可以分成三个方面[3]:

第一,在学习性别角色过程中个体实际上学会了社会所期待的行为、性格、态度等特点,青年期以后性别特征还将进一步分化,个体之间的差异也将增大。

第二,形成性别角色观念。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个体可以按照自己的主体性的价值观念重新认识儿童期在周围人的期待下所形成的行为水平和性别角色特征,而周围人的期待有不少是现实社会里通行的共同观念的性别角色期待,但是社会共同观念中男性角色表现的特征比女性角色表现的特征受到的评价高得多,在这方面女性虽说也有必要确立关于角色的主体性价值观,但这个问题不是轻而易举能解决的[6]。

第三,确立性别角色的同一性,即学生自己对自己男子气或女子气的评价及认识。在本研究中,尽管初中女生多于初中男生30人,但女性化性别角色类型个体在样本中所占的比重最少,这可能与男性气质在社会上受到较高的评价有关,个体倾向于发展男性正性气质,从而获得更多的社会赞赏。

2.初中生性别角色不同类型在友谊质量各维度上的差异

方差分析显示,不论初中男生还是初中女生,不同性别角色类型的个体在积极友谊质量上差异显著。进一步事后检验结果表明,初中男生中,在冲突与解决维度上,双性化个体的得分显著高于未分化个体和男性化个体;女性化个体的得分显著高于男性化个体。在亲密袒露与交流维度上,双性化初中男生的得分显著高于未分化初中男生;女性化初中男生的得分也显著高于未分化初中男生。这是因为,女性化的初中男生比其他类型的初中男生能更好地解决冲突,与朋友有更多的袒露与交流。

初中女生中,在帮助与指导维度上,双性化个体的得分显著高于未分化个体;双性化个体与男性化个体的得分边缘显著。双性化类型的初中女生,能得到更多的帮助与指导。这说明不论男生还是女生,双性化个体能更多地从亲密朋友处得到关心、帮助、肯定和指导,也能采取正确的方法更有效地解决冲突。女性化的初中男生在亲密袒露与交流的维度上得分最高,这与女性更善解人意、更愿意倾听的特质有关。这一研究结论与以往的大部分研究结果相一致。

友谊意味着能够得到理解和亲密的感情支持[7]。本研究表明,女性化和双性化个体在友谊质量上的感受更为积极,从一对一的个体友谊中得到更多的帮助和关心。这可能是由于现在的中学生,男生的友谊形式更多是以“小团体”的形式存在;而女生更多以“只有一个最好的朋友”的形式较多。或者说,“一对一”的个体友谊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女生的心智发展。但无论如何,在初中生中,双性化类型有最好的友谊质量。美国学者Selman于1980年提出的友谊发展阶段指出:9~15岁为友谊的亲密共享阶段,该阶段的青少年真正形成了友谊关系,认识到朋友之间需要同甘共苦,互相信任,彼此忠诚。这一时期的友谊关系比较稳定。因此,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更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双性化类型的学生,提高个体的男性正性气质和女性正性气质[8]。

研究中分析了双性化中男性气质、女性气质与友谊质量各维度的关系,从表4可知,在初中男生中,双性化个体内的男性气质与积极友谊质量中的陪伴与娱乐、肯定与关心、帮助与指导、亲密袒露与交流均有显著正相关。女性气质与积极友谊质量中的陪伴与娱乐、帮助与指导、冲突与解决、亲密袒露与交流有显著正相关。这是由于男性气质中自立的、有领导能力的、进取的、分析能力强的、有立场的等积极特质使个体在同伴交往中能体验到更积极的友谊,其友谊质量更高。

从表5可看出,在初中女生中,双性化个体内的男性气质与积极友谊质量中的肯定与关心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女性气质与积极友谊质量中的肯定与关心、帮助与指导维度有显著正相关。在女性气质中,有同情心的、善解人意的、温柔的、忠诚的、热情的等积极特质能使个体在交往中友谊质量更高。个体倾向与同具有男性正向气质和女性正向气质的个体培养出更高的友谊质量,在友谊的强度上更深。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着重培养个体的男性正性气质和女性正性气质。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中,尽管双性化个体占大多数,但是未分化类型的个体也很多。性别角色的不同类型在友谊质量各维度上差异显著,这主要表现在积极友谊质量方面。不论初中男生还是初中女生,双性化个体在积极友谊质量的各个维度上均得分较高,其次是女性化个体,未分化个体在友谊质量的各个维度上均得分较低。

本研究的数据分析还表明:女性化的初中男生比其他类型的初中男生能更好地解决冲突,与朋友有更多的袒露与交流。双性化类型的初中女生,能得到更多的帮助与指导。在初中时期,个体处于从儿童向成人的过渡阶段,该时期的同伴关系对于绝大多数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可能对个体以后的人际关系起着定型和预告的作用。因此在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双性化个体,帮助其体验更高的积极友谊质量,对其今后的身心发展有益无害。

五、结论

1.初中生总体中双性化个体最多,其次是未分化个体,再次是男性化个体,最少的是女性化个体。

2.无论在初中男生还是在初中女生中,双性化个体都能体验到更积极的友谊质量。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青年骨干教师支持计划(1253G038)资助项目研究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1]Dijkstra,J K,Lindenberg,S,& Veenstra,R. Same-gender and cross-gender peer acceptance and peer rejection and their relation to bullying and helping among preadolescents:Comparing predictions from gender-homophily and goal-framing approaches[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7,43(6),1377.

[2]Parker,J G,& Asher,S R. Friendship and friendship quality in middle childhood:Links with peer group acceptance and feelings of loneliness and social dissatisfaction[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3,29(4),611.

[3]Poulin,F,& Pedersen,S. Developmental changes in gender composition of friendship networks in adolescent girls and boys[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7,43(6),1484.

[4]黄煜峰,雷雳.初中生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5]卢勤,苏彦捷.对 Bem 性别角色量表的考察与修订[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8),550-553.

[6]时蓉华.两性世界:男女性别差异的心理剖析[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7]俞国良,辛自强.社会性发展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8]邹泓,周晖,周燕.中学生友谊质量与同伴接纳的关系[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998,1,43-50.

(作者单位:1.哈尔滨师范大学心理系,哈尔滨,150025;2.哈尔滨学院心理系,哈尔滨,150080;3.东北师范大学心理系,长春,130000)

编辑 / 任玉丹 终校 / 于 洪

猜你喜欢
性别角色初中生
巧用地图培养初中生史料实证意识——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
省考背景下初中生地理识记能力提高的策略探讨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英国拟禁广告中做家务都是女性
复杂理论视角下性别角色与外语成绩的关系
影响幼儿性别角色认知发展水平的因素
当前幼儿社会性发展新现象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自我概念长时记忆表征的性别特征:自我参照实验范式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