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写生的观察与表现

2014-09-15 12:38牛海明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6期
关键词:观察色彩意识

牛海明

摘 要:深入刻画形象,抒发情感,烘托气氛,绘画的重要语言是色彩,要学会分析与理解,强化色彩意识,指导整体观察,培养“比较”技能,这样才能做到准确、鲜明地生动地表现生活,真正成为绘画不可代替的语言。

关键词:色彩;意识;观察;技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44-01

色彩是绘画的重要语言,它对于深入刻画形象,抒发情感,烘托气氛,准确、鲜明地生动地表现生活等方面,是其它绘画语言不可代替的。

这里就如何正确地表现色彩浅谈几点。

一、注重分析与理解

生活中一切物象的色彩都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每一种物象都有区别于其它物象的颜色。另一方面,我们所看到的任何物体都处在某具体的环境之中,无论是静物、人物、风景写生,它既受到光源的影响,也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在进行写生训练的过程中,应当“多思”避免盲目地实践,用色彩理论知识帮助、指导、观察、分析色彩现象,时时将所看到的色彩现象与理论知识对照,不断加深理解,积累经验,用观察所得分析物象的色相、明度、纯度、色调、冷暖,分析构成画面的基本因素,物象的结构主次虚实和光学明暗等,只有认真分析、综合理解,明确立意,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减少作画时的盲目性。

色彩的正确认识、观察和充分表现,以色彩基础理论为指导。无论画素描还是画色彩,都需要理解和感觉共同参与,缺一不可。正确的认识论认为“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一定理解它,只有理解的东西,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能解决现象问题,理解才能解决本质问题。”

在色彩教学中,常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往往被第一印象所吸引,不假思索地画起来,这正是色彩写生缺乏理论指导的激情行为,这种行为往往导致心中无数,下笔迟疑,抹来涂去反复修改,甚至半途而废。因此色彩写生,特别是对初学者来说,单凭感觉去表现千变万化的现实世界或瞬间即逝的色彩是很难奏效的。重要的在于对所描绘的物象的观察、分析和理解,在于学习、研究和掌握,色彩写生的理论和变化规律,掌握色彩写生的观察方法,发挥理论对正确观察、分析客观对象等绘画实践的导向功能。

二、强化色彩意识

光源色、环境色、固有色,是构成色彩关系的三大要素,三者有主,有次,相互制约,形式和谐统一的色彩整体。在进行色彩写生时,只有淡化“固有色”观念,强化色彩可变意识,正确认识和把握住这三个因素在描绘物象上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而起的色彩变化,才能获得生动丰富的画面效果。

所谓“固有色观念”是指为了探索色彩理论在绘画实践中运用而定名的,实践证明:只有打破固有色彩观念才能正确地理解和认识色彩。比如电影的屏幕,大家可能认为它是白色的,可当放映影片时,它会变成五彩缤纷的图像。再如天空的色彩,早、中、晚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以上例子说明“固有色”观念,阻碍色彩的正确观察认识和表现。强化色彩意识,即认识物体在不同环境、光照下的色彩变化的异同。“固有色”的其“固有”而烙印在学生头脑之中,如黄色的桔子、红色的苹果等,形成了牢固的观念。

因此,在写生的时候,“固有色”成了写生中拦路作梗的障碍,成为色彩写生的大敌之一,致使写生色彩写生被“固有色”所牵制,而捕捉不到“固有色”被光源色、环境色影响的物象的色彩变化,画不出正确的色彩关系和色彩变化。故此,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认识水平,在讲解色彩关系的六要素时,把影响色彩认识观察的固有观念淡化,强化色彩意识,作为重点和难点。我在强化学生的色彩意识打破固有观念,培养正确观察、认识色彩教学过程中,进行了直观实验,即用白色立方体置于几种不同光源照射的条件下,在不同的色彩空间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认识了解“固有色”为白色的立方体在不同光照条件和不同环境色情况下,三个面的色彩变化和三个面的相互联系。这一实验强化了色彩意识,启发学生认识了解“固有色”的变化规律,即随光照环境色的变化而变化。

三、指导整体观察

虽说“画无定法”,但对学生来说,绘画学习中,要讲究观察方法和作画过程。

分析学生色彩写生习作,大凡失败者,原因为二。1、“固有色”观念,阻碍其对色彩的观察、分析和认识。2、错误的观察方法,即缺乏整体的观察和比较去描绘对象,而是局部的,即画哪儿盯哪儿的方法观察物象。研究整体观察,必须定方法、定观点、定焦距,只有注视于景物的某一处,此外形、色是清晰的、实在的,其周围的物象色彩,便自然地比较模糊,相应减弱了。要抓住画面中的主体,视觉中心,这样才能把所需描绘的各种景物,按主次、远近、虚实,摆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关系,把握色彩的关系,表现出空间的瞬间色彩现象,成为一幅好的色彩写生作品。因此,色彩教学要指导学生树立整体观念、整体理解,整体地表现对象,强化色彩训练中条件色之间的相互作用。只有这样,才能随着教学的深入,使学生逐步认识,正确的色彩关系和生动的画面效果,是靠整体的观察、整体的表现来完成的。

四、培养“比较”技能

反复比较,是正确的观察的重要手段,在色彩教学中,为了减少学生作画的盲目性,除了必要的色彩理论、分析、理解外,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反复比较,即A、比色调——一幅画的总指挥,(是冷色调,还是暖色调等)。B、比明度——区分黑、白、灰层次。C、比纯度——区分色彩空间变化。D、比色相——区分色彩相貌及构成画面色彩的种类。E、比色性——区分色彩倾向。

在写生过程中应强化“五比”的方法,如比色调,一幅作品若没有统一的画面基调,即使局部分色彩很好,也会全盘失色。因此,我在教学中,同时摆两组不同色调的作业通过比较方法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描绘能力,色调的辨别能力和培养对色调的控制记忆能力,观察描绘物象时,在把握画面色调的同时,还要注意整体与局部比较,做到睁眼看具体,眯眼看关系。

明度、纯度、冷暖,色相、相比较,基本方法是:明度相近比色相和纯度;色度相近比色相冷暖;冷暖相近比色相和深浅;色相相近比纯度和明度。

对描绘物象进行观察时,通过反复比较找准:哪里最暗,哪里最亮,哪里最冷,哪里最暖,哪里最灰,哪里最鲜。把握好六个要素,就会出现生动、鲜明、明快的画面效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观察色彩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神奇的色彩(上)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